首頁 > 范文大全 > 醫療器械臨床準入與評價管理制度

醫療器械臨床準入與評價管理制度

2024-08-03 閱讀 2721

醫療器械臨床準入與評價管理制度

一、各業務科室根據臨床工作需要按年度編報設備計劃,10萬元以上設備應填寫計劃論證表,由總務科匯總后,交醫療器械臨床使用安全管理委員會討論,形成年度計劃,并由院領導批準后執行。

二、購置大型醫療設備,必須先編寫可行性報告及大型醫療設備配置申請表,報省衛生部門批準后執行。

三、對緊急情況或臨床急需的醫設備,應由使用科室提出申請,按審批規定,經院領導批準后,優先辦理。

四、各業務科室不得對外簽定訂購合同或向廠商承諾購置意向。

五、各類設備所需的耗材、配件應做好計劃,由總務科審核,報分管領導批準執行。

六、對于贈送的醫療設備,必須按程序辦理相關手續,并經設備和醫療管理部門審核,經院領導批準后執行。如違反規定,造成的醫療事故或醫患糾紛,由當事人承擔有關的責任。

篇2:醫院新藥準入篩選評價管理制度

醫院新藥準入篩選評價管理制度

為了藥品使用的正確、安全、有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藥品管理法實施條理》和《醫療機構藥事管理暫行規定》的規定,對醫院新藥準入篩選評價管理進行規定。

新藥:是指擬進入醫院基本藥品目錄的藥品。

一、新藥準入的原則:

1.一般以國內外具有先進性、代表性的,在我院缺少的藥品為主。

2.平?各專業科室的用藥需求,

3.側重考慮重點發展科室的專業用藥需求,

4.疾病譜的范圍,

5.經濟合理的價格。

二、新藥準入的數量:

1.每年準入新藥的數量一般不超過20只。

2.每季度新藥準入不超過5只。

3.一個專業科室準入新藥的數量一季度一般不超過2只,一年不超過5只。

4.一名主治醫師職稱以上的醫師申請新藥一年不超過3只。

三、新藥申請:需由兩名主治醫師職稱以上的醫師申請。填寫《院級新藥試用申請表》,寫清藥品的名稱、規格、擬試用病例數、試用新藥數量、藥品介紹、申請理由。

四、審核:經醫教科和藥劑科根據計劃初評,由藥事委員會開會討論表決通過,經院長辦公會議核準。

五、審核時間:一年四次,每季度討論一次。

六、試用:試用藥品要嚴格按照核準擬試用病例數、擬試用新藥數量小范圍使用。試用期一般為半年。

七、評價:

1.藥物安全性評價:包括副反應、毒性作用、過敏反應和特異性遺傳素質等。

2.藥物有效性評價:包括藥品的治療作用、治療范圍、治療效果等。

3.藥物經濟性評價:包括藥品使用費用和相對治療費用的評價等

八、正式使用:新藥試用結束后,申請醫師需書面匯報試用藥品評價,填寫《試用藥品評價表》,報醫教科或藥劑科,由藥事委員會開會討論表決,通??后經院長核準進入醫院基本用藥目錄。

篇3:冶金大型設備供方準入條件評價分級標準

大型冶金設備供方準入條件與評價分級標準

為促進大型冶金設備供方提高其質量保證能力,對大型冶金設備的供方制定準入條件及評價分級標準。

1、大型冶金設備供方的準入條件

大型冶金設備供是具備大型冶金設備供貨能力的供應商,其主業具有相當的生產規模和專業化程度的核心優勢,并在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準入條件為:

1.1能認真貫徹執行國家、地方及行業的相關法律、法規,滿足安全和環保法規,滿足《鋼鐵產業發展政策》,有較強的生產技術,能保證其產品具有符合采購要求的能力,并取得質量體系認證;

1.2有合法的生產經營資質,能提供相關的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和組織機構代碼證以及其它有效資質證件;

1.3具有生產響應產品的技術能力和主要工序的加工、檢驗裝備,以及產品設計能力或能得到穩定的技術支撐。提供國家或行業規定的特殊產品的供應商還必須持有有效期內的相關的許可證;

1.4供貨資格得到采購方批準認可。

2、評價分級標準

供應商評估要素主要包括供應商供貨能力和實績、實物質量、價格水平、合同履約、現場服務、異議處理、用戶意見等方面,評價分級標準分為優秀、一般、待改進三級。

2.1優秀供應商

2.1.1具備響應的產品設計能力或能得到穩定的技術支撐,有能力并愿意持續改進發展以提高其產品綜合性能價格比,提供的產品性能價格比在市場上有較強的競爭能力;

2.1.2供方有較強的生產技術能力,能保證其產品在質量、性能指標、安全、環境保護、交貨期等方面滿足采購方的合同要求;

2.1.3擁有生產加工高質量產品的生產、檢驗等先進設備;

2.1.4通過ISO只來年感體系認證;

2.1.5產品在同類生產作業線有穩定、合格的使用業績;

2.1.6有保證穩定的供貨能力和有良好的應急保證供應能力;

2.1.7有良好的財務、資金狀況和資信評估;

2.1.8提供優質的產品售后服務,有服務承諾,主動、及時跟蹤產品的使用情況和處理質量異議。

2.2一般供應商

2.2.1有相應的產品設計能力,能持續改進;

2.2.2供方的生產技術能力,可以保證其產品在質量、性能指標、安全、環境保護、交貨期等方面基本滿足采購方的合同要求;

2.2.3具備生產加工相應產品的生產、檢驗等相應設備;

2.2.4質量體系滿足ISO標準要求;

2.2.5產品在同類生產作業線有合格的使用業績;

2.2.6有供貨的能力和應急保證供應能力;

2.2.7有良好的財務、資金狀況和資信評估;

2.2.8提供產品售后服務,跟蹤其產品的使用情況,及時處理質量異議。

2.3待改進供應商

在供應商評估要素中,如供貨能力和實績、實物質量、合同履約、現場服務、檢驗手段、異議處理、用戶意見等方面有一項以上不合格項;未達到一般供應商標準,或在當年連續發生兩次相同產品質量問題,或發生重大問題影響生產的;拖期交貨造成重大生產影響的;產品性能及綜合指標已落后國內同行的供應商列入待改進,并需進行整改。

3、供應商評價

各委員單位按年度綜合評價,實現對供應商的動態管理,推動供應商自覺建立質量保證體系,增強質量保證能力。對有誠信缺失的供應商,在行業內予以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