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師校本研修總結
小學數學教師校本研修總結
一學期來,我結合教學實際,以人為本,以校為本,加強合作,相互切磋,取長補短,不斷養成自我學習與反思的習慣。研修結合,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增強研究意識,以研究的眼光審視、反思、分析和解決自己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立足校本,不斷提高教育教學?,F總結如下:
一、不斷加強學習,夯實業務能力
只有學習,才能不斷進步和成長,讓學習成為提高自己的渠道,讓學習成為我一生的精神財富,做一名學習型教師。
1.自主學習:為了讓自己更好地服務于課堂,我進行了學習。并根據自己的專業發展階段和自身面臨的專業發展問題,自主選擇和確定學習書目和學習內容,認真閱讀,記好讀書筆記。
2、勤思考,多動筆
每天堅持寫教學心得:可以是備課心得,也可以是教學體會,可以寫課堂教學方法實施體會,也可以反思上節課存在的問題,然后找出好的方法解決它。善于積累總結教育教學中和班級管理中的一些典型的事情。從這些事情中,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對于好的做法積累經驗,對于不好的做法及時反思及時改正。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二、教學常規與教學科研一起發展,往科研型教師方向發展。
1.觀摩研討:通過校本研修培訓,外出培訓學習,認真聽課、評課,虛心學習,收集別人的好的教學經驗,用于自己的教學,在教學中樂于進取,加強本學科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和課堂實踐能,轉變了我的教傳授方式,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技能和方法。
2、積極參加上級領導組織的各項教育教學學習活動,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積極訂閱對教育教學有幫助的刊物,學習其中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3、在課改的課堂教學中,不斷探索適合學生愉悅學習的好的教學模式,向其他的老師學習先進教學方法。尤其在教學中,我注意學習其他老師的先進經驗。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知識,運用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這學期我善于總結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點點滴滴,嚴以律己,從小事做起,當學生的表率。從小事中總結大道理,不斷改進自己的教育方式。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經過一學期的研修,深深感到自己在教學的實踐活動中攢在著不足:教育理論知識有待豐富,教學資源挖掘的不夠入,在今后的研修學習中,我將繼續努力學習,力爭使我的教育教學工作做得更好。
篇2:小學語文教師校本研修活動總結隨筆
一個優秀教師除了具有學習精神、實踐精神之外,還要有反思精神。這種反思能促使教師與他人的交流。有了反思,才有了繼續探究的動力。學習、研究、反思都離不開教師的主動精神。教師的專業態度、自我發展的意識,也都離不開這種主動精神,這是教師成長的內在動力。在網絡研修過程中,我收獲頗多先將網絡研修總結如下:
一、網絡研修讓我轉變了思想,更新了觀念
這一段時間學習下來后,看看其他老師的作業、評論、文章;看看課程團隊專家的指導意見、建議,我深深感到:這是一次難得的學習和交流的機會。在這次網絡研修中,我投入很多的精力和熱情,也取得豐碩的成果。正是由于意識到這一點,我才知道自己是多么地渺小,才知道這次機會是多么地珍貴。所以,在以后的隨時研修中,我還會認真的觀看視頻資源、課程文本、拓展資源,努力從中汲取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新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并以之來充實自己。
二、網絡研修讓我開闊了視野,擴展了見識
網絡研修平臺上的老師都在努力地學習,積極地發表文章和評論,他們的文章:觀點獨特新穎、方法行之有效、行文優雅俊秀。在和這些老師交流的過程中,我深深感到自身的淺薄,感到加強學習的重要性。所以網絡研修的過程中,我一直抱著向其他老師學習的態度參與的,多學習他們的經驗,結合自己的教學來思考,反思自己的教學。那些經驗和教訓,對我來說真是彌足珍貴。
三、網絡研修讓我認識了自我,提高了水平
網絡研修平臺的課程資源當中的一些新的教育方法和理念,給了我很大的啟發,也給了我很大的幫助,讓我認識到自己在教育教學和新方法理念運用上的不足,為我以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這次研修給我的教學思想注入了新的理念,通過專家的視頻講解,豐富的理論指導及鮮活的案例讓我開拓了視野,增長了知識。讓我對新課程有進一步認識,新課程改革追求的不僅僅是一種新的教育教學模式,而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模式更新我們原有的陳舊教育觀念,以新的教育理念來指導教學工作,來更好的培養適應新時代的接班人。
總之,這次的網絡研修活動給了我一個學習和展示的機會,我本人也在這次研修中收獲頗多。在這里,我要感謝小學語文課程團隊的所有老師和其他老師的指導,特別是班主任老師的指導。這次網絡研修給我帶來了新的學習觀念、學習方式和教學理念,為我今后的教育事業開辟了新環境。我要把吸取到的先進理念、思想運用到工作中行動起來。
篇3:灣龍實小校本研修活動總結
灣龍實小校本研修活動總結
--拐角,遇見更美的風景
對于我們科學組來說,本學期是一個“拐角”,是一個挑戰和機遇并存的學期。挑戰在于我們人員緊缺,而且增加了創客這個我們也不太熟悉的領域;機遇在于我們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把握住了許多展示團隊的智慧的機會,讓孩子和老師們都感受到科技帶來的沖擊。下面,圍繞我們的研修核心詞--創新實踐,從四個方面對本學期的工作進行小結。
1.鉆研導學方案
為提高小學科學教師的教材解讀能力和助學活動設計能力,引導教師繼續踐行“學本課堂”理念,落實市“新常規”要求,本學期,灣龍區小學科學教師將全體總動員,經歷學習-設計-實施和改進“助學三單”的過程。區里的“助學三單”主要指向科學課堂的探究和研討,通常有“活動幫助卡”、“組內研討幫助卡”、“小組匯報幫助卡”?!爸鷮W三單”和我校一直在做的“導學單”的功能導向一致,都是一種幫助孩子實現自主學習的腳手架,“助學三單”的范式可能更具科學味。
本學期,我們科學組在導學方面,根據區研修精神結合我們校級的三單教研進行整合版的導學創新活動,科學教研組的所有成員都參與到“助學三單”的開發、實踐和修改中。我們本學期的6次教研活動都圍繞該主題進行,其中3次是針對基礎性課程的,還有3次是結合拓展性課程進行的。我們借助范例研讀、課例研究、網絡研討(微信)、主題發言等多種形式開展活動。在此期間,李璇、王翔翔、張建芬3位老師開出公開課;組內7人分工合作,開發了三年級第三單元的7課助學單與全區科學老師共享;馮幼義老師的導學案例獲得市一等獎。
將校本的“導學三單”和區里的“三單導學”結合在一起,取長補短,我們的課堂在慢慢地靠近“學本”!
2.打造精品課程
我們曾經對4-6年級孩子的做過問卷調查,統計數據顯示85%以上的孩子認為玩中學、學中玩,不拘泥于書本知識,在原來課程的基礎上能擁有自己喜歡課程的選擇權是他們所期待的幸福。學生對動手實踐類的課程期待值最高,因此,課程研發團隊深入學生中間,了解孩子們的興趣點,發現孩子對變廢為寶,挑戰創意制作等活動非常感興趣。而動手能力,將課堂知識加以運用的能力恰恰是基礎課程中學生缺少鍛煉的部分。基于以上情況,我們開始醞釀課程目標,試圖通過幾個循序漸進的活動,發展孩子的動手能力,給孩子提供一個運用知識,將自己的創意想法變成現實的機會??偨Y歷年指導社團活動的經驗,我們確定“創新實踐”為拓展性課程的核心目標,開發了“創意孵化”課程。經過多方指導,我們的《創意孵化》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
3.深化評價改革
雖然我們科學組只有幾個人,但是在課程改革方面,特別是課程評價中我們一直有自己的思考和實踐。我們科學組從**年9月開始科學幣的評價,三年的時間,我們一直在積累,一直在前進。我們整理總結三年來的實踐經驗,撰寫的課題報告《小學“科學幣”評價體系的實踐研究》獲得了市級一等獎的好成績;除此之外李璇老師撰寫的相關論文獲得區級二等獎;在市級的課程評價現場會中展示我們科學幣的由來。
4.營造創客文化
因著創客基地的申報工作,我們科學組在校級層面大力營造創客文化,圍繞“創新實踐”做了兩條線的工作。第一條線--主題活動線:從開學初的教師代表講話,到學期中的科技節暨創客節開幕式,再到后續的創客節系列活動。第二條線--打造創意孵化空間:我們將教學樓六樓的三個教室和兩個陽臺進行統籌安排,設置了創意孵化教室、3D打印區、百變積木區和生物園地,為學生的創新實踐提供場地,另外通過創客基地的經費配置了10萬左右的器材,為孩子的提供硬件支持。當我們的老師和學生經歷了這一系列的活動,他們從“沒有聽說過”到“慢慢地了解”甚至是“深入地參與”,大家收獲的不僅是新奇,對于孩子來說,更多的是發展在基礎性課程中缺少的創新、動手和實踐的能力。
除了營造校級層面的創客文化氛圍之外,我們還組織對外開放的活動或者走進社區進行公益活動。本學期我們迎來了往屆的畢業生和區機關幼兒園的小朋友來創客空間體驗MBOT機器人和樂博士積木;我們也將機器人和3D打印筆帶到社區,讓家長和孩子體驗科技的魅力。上述活動,我們組會通過創意孵化社的微信公眾號進行推送,讓更多的人加入創新實踐的隊伍中!
不論是我們的老師,還是我們的孩子,我們攜手走在創新實踐的路上。以上就是對本學期的一個簡單小結,我們在“拐角”遇見了更有潛力的自己,我們在“拐角”遇見了學生更好的一面,我們在“拐角”遇見了更美的風景!
本組教師業務成果記錄
姓名題目類別級別等次時間
精品課程《創意孵化》省級**.12
精品課程《創意孵化》市級一等獎**.11
《我們的奇思妙想》市級公開課**.12
課題《小學科學幣評價體系的實踐研究》市級一等獎**.10
案例《三單導學--科學概念發展的腳手架》市級一等獎**.7
新常規新設計《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
市級
一等獎
**.9
科學教師實驗操作
市級
二等獎
**.11
優秀教師
區級
**.9
課例點評《各種各樣的巖石》
區級
**.12講座《創客教育--讓學生插上創新的翅膀》區級
**.9講座《創客與STEAM》區級
**.10
案例《以評促學,叩開課程改革之門》區級二等獎**.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