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備課改革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只要教師以學習為導向,為完成教學任務而進行的任何腦力勞動的成果就是備課。目的是解放老師,去除一切不必要的形式的內容,促進教師專業更快更好的成長。
二、教師備課內容
1、共性備課。包括:
1)、教師對教材的使用痕跡,在教材上的圈畫及批注等。
2)、教師的課時教案。
3)、講義。
2、個性備課。包括:
1)、教師的讀書心得。教師每學期至少讀一本教育著作,每周進行一次摘抄并寫出體會,一本讀不完讀不透,不讀下一本。
2)、教師的教學日記。每位教師依據一日一記、一課一得的原則,撰寫教學日記。
3)、教師的教學博客。
4)、教師制作或改進的教學課件。
5)、教師基于教學而搜集整理的包括視頻、音頻等資料的資源庫。
6)、教師基于教學的調查研究分析報告及課題研究成果。
7)、教師開發的校本課程。
三、教師如何備課
1、備思想。樹立三種思想
1)學先教后,少教多學,當堂達標
2)即知即傳、即覺即管、即悟即理
3)學習中心,學生中心
2、備課程標準
把握課程標準,不超越或低于課程標準備課,是對一名合格教師的最基本要求。
3、備時間資源。遵循“教二學八”的“二八定律”。
1)尊重時間。珍惜時間。不浪費時間。
2)守時。有時間觀念。會科學分配時間。把每一分、每一秒分配給屬于這一分、這一秒的人去掌控。
3)限時完成任務。在限定時間內,把80%的時間用在學和習上,把20%的時間用教(jiāo)和教(jiào)上。
4、備空間資源
1)擁有空間觀念。在既定空間內,學習和學會分配、利用和管理這個空間。
2)分離切割空間,把每一分、每一寸空間分配給屬于這個空間的人去利用和管理。且把80%左右空間用于學習,把20%左右空間用于教育。
3)尊重既定空間里的一切人和事。能在既定空間里面向大多數表達。
4)學習,并學會,在既定空間里,既當主人能管理,又當仆人會服務。
5、備人力資源
1)科學分組,建立“四人一小組,八人一大組”的學習、生活、教育團隊。
2)把學習、生活、教育的任務分配到小組,進而“把所有事分配給所人有去做”,讓“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時時有事做、事事適時做”變成現實。
3)把做事的人培養成管理者,進而“把所有事分配給所有人去管”,讓“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時時有事管、事事適時管”變成現實。
4)捆綁評價,評價到團隊、到小組。
四如何檢查備課?
1、網上檢查與書面檢查相結合。
2、檢查因人而異。
1)對于卓越教師、名師培養對象及學校內部大家公認的其他優秀教師,以檢查個性備課為主。可以進行專題講座、主題報告、讀書沙龍等形式展示其備課成果。
2)改科教師和剛參加工作的教師,4年內以檢查共性備課為主,占總課時數的80%。
3)其余教師把共性備課和個性備課結合起來檢查,共性備課占總課時數的60%。
總之在教育教學管理中我們要善于解放老師,解放老師的頭腦,解放老師的手腳,剔除一切低效的無效的甚至副效的要求,引領大家善于學習,善于讀書,及時反思,精于總結,走向個人專業成長的快車道。
篇2:談談我園的備課改革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一、討論、定稿、修改、集體備課出成果
備課是上好一節活動課的基礎,沒有充分的課前準備,教師要想成功上一節課幾乎是不可能。于是領導抓、教師寫,教案是否詳實、書寫是否認真成為教師備課好壞的標準。教師拿出大量的時間抄寫參考教案以應付檢查,已成為不公開的秘密。那么如何進行備課如何書寫教案才能實現備課的革命呢?我園于2000年開始進行備課改革,在此基礎上**年開始教案書寫的改革,通過實踐,有了一些收獲與大家探討。
集體備課分為以下四個環節:
(一)預先熟悉教材,制定下周活動內容。
根據本班幼兒特點,以教材為依托,把中心活動作為軸心,教師提前制定出本班下周的活動內容,對課本活動內容及所添加內容進行深入研究。制定一個活動計劃草稿。這一草稿要在周六前完成,以便在周六上午的集體備課中使用。
(二)以級部為小組,醞釀討論定盤子。
根據教師活動課內容的不同,分為小班級部、中班級部、大班級部,討論由組長組織,大家對各班制定的活動計劃草案和教師的授課的方案進行集體醞釀討論,最終統一意見,拿出最佳方案。
(三)由一人執筆,最佳教案打印出籠
最佳方案定下后,由一名教師把整整后的最佳教案上微機打印,然后分發給大家,完成教案的統一備課任務。教師輪流上機打印,省去了大部分教師寫教案的時間,使教師騰出更多的時間進行教材分析和教學研究,提高了教學質量。
(四)立足本班實際,進行個案的修改
孩子各方面存在的差異,使每個班都有自己的特點。以級部為單位制定出的方案,雖然集結了大家的智慧,但具體操作與方案還是存在差別,教師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進行修改,以達到教案與教師教、幼兒學的完美結合。
通過一學期的摸索,幼兒園采用以上備課方式有以下特點:1、節省教師的備課時間,使教師有充足的時間與孩子進行接觸和交流。2、集體備課能充分發揮幼兒園的團隊精神,真正實現了強幫弱、老帶新、快攜慢。3、集體備課還促進了幼兒園的教研工作的開展。
二、三思、二改、一動手,教師備課新架構
經過兩年的備課改革,教師整理出了一套優秀的適合我園教育教學的教案,對于這一套教案,教師愛不釋手。如何發揮這套教案的作用,在原有基礎上又有所創新?新學期開始我們探索出了教師備課的新架構。
(一)思考,新創教案的活靈魂
集體備課能充分發揮集體討論優勢,當去年教案擺在教師們面前時,通過教師們理性的思考,得出的結論是:教師換了、孩子變了、事物發展了,因此,即使是去年剛剛用過的教案也要有創新。
1、對新課程的思考
當教師在集體備課時,首先還是研究教材,創新課程,針對我園孩子的現狀,分析思考出教案的內容和形式。
2、對原有教案的思考
當新的教學模式已經基本上形成時,級部組長在把原有的教案發給參加討論的教師,讓每位教師思考原有教案出籠的原因,從原有的教案中尋找閃光點。
3、對幼兒新發展要求的思考
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工作是否能滿足幼兒發展的需要,教師能否接受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貫穿到自己的工作中,需要在備課和書寫教案時就引起教師的考慮。
(二)改動創新,教研成果的細化記錄
通過大家的討論和思考,新的課程、新的教案已經出籠,是繼續通過打印,制作出新的教案,還是在原來教案的基礎上進行修改,我們采用了最省時省力的教案修改。
1、一改教案新備課與原教案中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填刪教學過程,新教案在老教案中得到重生。
2、二是課程內容的添加和刪除。萬事萬物都在發生著變化,去年的新聞今年成為歷史。原來還是幼兒的一個興奮點,而今孩子已不感興趣。抓住孩子的好奇心,隨時增減活動內容,在教案修改時要集體動手,豐富教學的新內容。
教具使用的恰當與否直接影響著一堂課的效果,教具制作的新穎與否直接影響著孩子上課的興趣。集體備課中根據活動需求集體制作所用教具是我園備課活動中又一亮點。在制作教具時,既要突出節儉性又要體現新穎性、活動性、興趣性。
通過多年的摸索,我園在集體備課方面取得了不少的經驗。當然在集體備課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不少的缺陷,還有待我們在以后的日子里不斷改進,希望各位老師、各位幼教同仁提出更好的集體備課的意見或建議。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
篇3:聽備課工作改革報告有感
聽備課工作改革報告有感
3月10日上午在學校禮堂聽取了張斌博士《突破課堂--課程標準下的備課工作改革》的學術講座讓我受益很深。報告從教學理念和操作技術的角度出發,結合大量詳實生動的教學案例,既有理論高度,又深入淺出,讓我受益頗深。
張博士的報告首先從教學案例引入,引導老師們理解課程標準;其次,張博士從一些真實的事例出發,闡述了如何制定好三維教學目標,如何根據課程標準備課;如何根據課程標準設計教學評價等多個方面進行了準確詳細的闡釋和耐心的指導。張博士的報告對我進一步轉變教育教學理念,創新教育教學思想和方法打開了一扇新的門。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張教授關于“評價設計先于教學設計”的思想,在這一思想引領下,我們在備課的時候,就要先備評價設計,亦即作業設計或表現任務,用什么樣的作業來驗證或評價我這堂課的教學目標,然后才是教學過程的設計。
在這樣的模式下,教學目標是先導,是備課活動的出發點。評價設計是教學目標的驗證手段,目的是驗證教學過程是否達到了教學目標。一方面,我們可以從大量布置課后作業的誤區里走出來,另一方面,在預設了教學目標和評價設計后,教學過程的設計也就更加有的放矢了,這樣的課堂教學才是更加有效的課堂教學。
通過學習讓我明白了一節課的成敗,其標準掌握在一線教師手中。要看其目標、內容、方法、結果。目標要源于課程標準。其中評價設計要領先于教學設計。我在教學中會逐步將策略轉化為行為,變革自己的教學方式,用心教書,用心育人。努力達到張博士所說的境界------有效地教科研,就要教得有效、學得愉快、考得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