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中學電教先進集體申報材料
黎民居中學始建于1956年,現在教職工51人,教學班15個,在校學生489人,學校配備了多媒體教室、語音室、微機室、電子備課室,并開通了遠程教育網、互聯網。我校雖然地處偏僻,規模又小,但多年的辦學實踐形成了我校獨特的辦學風格和辦學思想。近幾年來,我們繼承學校電教的優良傳統,適應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需求,堅持“以人為本,科研強校”的辦學方針,積極創造條件,大力開展現代教育技術實驗,極大地推動了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在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作用,有力地推動了學校素質教育的實施。學校先后被評為河間市電化教育先進集體,河間市德育教育先進集體。
一.注重現代教育技術培訓,構建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為了使教師能徹底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在信息時代真正走出一條現代化教育的教學新路,我校利用假期時間,派出優秀教師去滄州或河間進行信息技術培訓,學習word、excel、powerpoint、authorware、課件大師等軟件的應用,參加陪訓學習的老師回來后,再對全校老師進行培訓,讓每個老師都熟悉這些軟件的應用,并能制作出課件,為自己的教學服務。
為了能讓老師們的課件活起來,更加人性化,更好的達到學生與課件的整
合,學校利用利假日,帶領老師們到滄州八中、崇仙中學等學校進行學習和交流,另外,為了提高老師們的課件制作水平,我校每年都買一些多媒體課件資源,安裝在多媒體備課室,讓老師們去觀摩、去學習、去研究。
在平時,校領導也經常去多媒體教室聽課,和老師們共同探討,如何合理利用多媒體,如何能達到人機的整合,如何利用多媒體突出一節課的重點、突破難點,慢慢的老師們制作的課件活起來了,課堂也活起來了,學生的思維也活起來了,教育教學質量也就慢慢的提高了現在我校的每個老師,都能根據自己所教的科目制作出較好的教學課件,在河間市舉行的課件制作評比活動中,我校的熊玉來、吳書霞、張書芹、李亞楠等老師都獲得了一、二等獎。
二.遠程教育接收的應用
我校自開通遠程教育接收后,校領導就十分重視遠程教育資源的共享與應用,讓專人負責這項工作,每天準時接收教育資源,老師們可以隨時進行查閱學習,看到好的教育資源,及時應用到課堂中,為學生服務,不但激發了學性的學習性趣,更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打開了學生的思維,同時老師們的專業知識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教育教學理念也得到了更新。
教導處及時的利用教研時間,組織老師們觀看接收到的優質課視頻,然后進行研討,找出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的改進,不斷完善自己的課堂,形成自己的特色。
三.信息技術課的開設
教導處根據河北省九年義務教育課程設置標準,開設并開足信息技術課,并設有專職的信息技術教師,每個教師都能做到認真備課,及時上課,而且上課有教案,課后有反思,學生們對信息技術課也很喜歡,上完每一節課后,反響都很好,每個學生對word、excel、powerpoint都能進行應用,每到節日,學生們都能利用相關的軟件制作一些賀卡,期中期末考試時,每個學生都能進行上機操作,所有這些都是平時師生共同努力的結果。
四.校本教研的延伸――網絡教研,是我們永遠的追求
如何提高教學與研究的實效性,使之成為我們教師學習、探討、互動交流的理想陣地?我校在進行了大量聽評課的基礎上,讓老師們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情況,找出自己在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困惑和疑難問題,然后讓教研組根據老師們提出來的這些困惑和疑難問題,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研計劃,各教研組定時間、定地點、定中心發言人對這些困惑和疑難問題進行研討,每個老師各抒己見,然后統一意見,找出較好的解決問題的辦法,最后再由老師們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進行實驗。
另外,為了更好的激發老師們的教研熱情,使教研活動更加深入,我校在原教研活動的基礎上,在網絡博客上推出了“每周一話題”網絡特色教研活動,這樣,教研活動就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了,每個老師可以隨時隨地登錄到博客上進行研討,可以不定時的發表自己的言論,這樣不但拓寬了教研的渠道,而且能更好的保存資料,積累老師們的經驗和教訓,達到了資源共享的目的。
五.充分利用互聯網,創建博客,建立自己的電子檔案
鼓勵每位教師均創建自己的博客。創建博客,相當于建立自己的電子檔案,可以在任何一臺聯網的電腦上進行查詢或登陸。在博客上,教師們可以上傳平時的教案、教學反思、文章摘錄、各種圖片等,還可通過博客認識很多教育界的同仁,獲取大量有關教育的案例和方法。現在我校已有一部分老師有了自己的博客,而且不定時的進行更新。
六.多媒體備課室的應用
為了便于老師們隨時可以上網查閱資料,進行備課,我校在*年就組建了多媒體備課室,接入了互聯網,并設有專人管理。
另外,我校教師分期分批參加了信息技術繼續教育陪訓,在培訓期間,老師們不但在電子備課室認真觀看視頻,聽曹老師講課,而且每位老師都能獨立在網上完成自己的作業。通過信息技術繼續教育的培訓,老師們的信息技術水平得到了過一步的提高。
20**年已經過去,展望新的一年,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在新的一年,我們將更加努力,使我校的電教工作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篇2:電教設備管理制度
電教設備管理制度
1.要規范設備管理,做到實物、帳目分類標簽,資產編號統一,每學期
由分管領導組織有關人員將帳物核對一次。
2.所有電教設備應科學分類,根據設備不同類型定櫥定位,做到有序放并作好登記編號。
3.所有電教設備要做到專室、專用、專人保管,學校電教設備只能用于教學、教育活動,不得移作它用,非經學校分管領導同意,不得借出。
4.嚴禁任何人使用電教設備接收、散布、錄放謠言,小道消息或淫穢錄音、錄像。
5.嚴格實行借用、歸還、驗收制度,借用須辦理借用手續,用后歸還時由管理人員驗收,并作好記錄。如有丟失、損壞,由審批和借用人員負全責。
6.電教人員必須加強業務學習,不斷提高管理水平,經常檢查所負責的電教設備,并作好保養。力爭小修不出校,使設備性能處于良好狀態。
7.嚴格執行賠償制度,對因管理不善、私拆玩弄、擅自借用或用于非教育活動而致設備損壞丟失,一律由管理人員按價賠償。對于因不熟悉性能或操作不慎而致設備損壞,視情節輕重由管理人員負部分責任或全責。
8.凡屬正常報損設備,必須嚴格履行手續,經專業人員鑒定,并填報固定資產報損表,由校長室審批,總務處、電教組銷帳后,統一由總務處處理。
9.加強對設備存放處的安全防范,每天下班前必須檢查電源、消防、防盜、防火狀況。
10.定期向校長室匯報設備管理和使用情況,并根據教學需要請示補充必要設備。
篇3:電教軟件管理制度
電教軟件管理制度
1.電教軟件是開展電化教育的保證。
2.管理好電教軟件是每位教師應有的責任。
3.電教軟件的借用要登記造冊。歸還時要驗收、簽字。
4.使用電教軟件時要細致。
5.用后要妥善保管存放,防曬、防潮、防霉。
6.電教軟件在使用中如有損壞,應及時歸還登記。
7.為便于大家借用方便,錄音帶一周內歸還,錄象帶2―3天歸還。
8.每學期末,所有電教軟件應送交電教辦公室統一保管。如不送交而造成損壞、遺失應按價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