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活動申報材料

活動申報材料

2024-08-02 閱讀 8453

活動申報材料范文

文化社區的創綠工作從開始。如今,經過了這三年多的努力,在縣、鎮兩級政府的領導下,社區牽頭,社區單位及轄區居民的通力配合積極參與下,整個文化社區的各個小區的面貌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社區環境不斷美化、亮化、綠化,人們生活不斷和諧。近年來,我社區先后被命名為省級平安社區(村)、市級綠色社區。現將近一年來的主要創綠活動介紹如下:

自我社區被評為市級綠色社區以來,我們一直堅持把環境優先作為我社區三個文明建設的切入點,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主旨,從社區的開始改建到消費、管理始終貫徹綠色的理念,讓社區達到既保護環境又有益于人們的身心健康,同時又與城市經濟、社會、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相統一。

一、加強組織建設,細化創綠工作責任。

為了不斷深化社區的綠色創建工作,我們加強了對創綠組織的建設。首先,我們深化了創綠工作領導小組的工作職責,將成員構成細化。以社區書記一把手親自抓、社區委員盡職盡責,認真負責實施創綠的具體工作。其次,我們還補充和更換創綠志愿者隊伍,使創綠隊伍更加富有活力。尤其是對紅領巾綠色志愿者小分隊的管理。

結合綠色奧運文化宣傳活動,我們制定了的創綠工作計劃,環境管理制度和環保準則,并通過各種方式帶動居民群眾共同參與綠色社區創建工作。

二、定期組織社區工作人員參加環保培訓。

我們堅持每月第一個星期五組織社區工作人員及社區黨團員、居民群眾學習,并把環保知識作為學心內容之一。同時開展座談,集思廣議,制定創綠工作計劃、方案,總結實踐經驗,促進提高創綠工作水平。

三、堅決執行環保制度和環境質量標準,改善環境質量。

在轄區的城區的改建過程中,我們都給予了很高的關注。,安居家苑等高層小區的建設中,我們不定期的走訪,及時了解施工進度和對周邊環境的影響,督促建設單位把污染降為零。目前,新建小區已經投入使用,沒有任何人對此進行投訴。

不光是奧運年,也是我國第一次全國性污染源普查年。我們積極宣傳、走訪,配合縣環保局完成污染源的普查工作。我們加大日常的信訪工作力度,及時了解社區居民反映的環境問題,及時走訪了解,并形成材料上報有關部門。在走訪過程中,也發現有些居民對污染的理解認識不到位,我們及時進行幫教,提高居民認識,把矛盾解決在基層。目前,社區轄區內無露天燒烤,晚間擾民聲越來越少。

加強小區的環境治理,尤其是對春秋兩季的小街小巷衛生清理。平時對小廣告、小張貼也加強了管理,及時進行清理、粉刷。使社區居民生活在一個美化、亮化、綠化和諧的社區環境里。

四、開拓創新,切實做好“六個結合”。

近一年來,我們堅持開拓創新,加強日常的環境宣傳工作。1、結合社區精神文明建設2、結合對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的建設;3、結合“*”世界環境日等重大節日的紀念宣傳活動;4、結合社區黨團組織、工會、計生協會等組織建設;5、結合《公民道德實施綱要》進社區;6、結合文明樓道建設,開展綠色樓道建設。為做好“六個結合”,我們充分利用了文化廣場、宣傳板、宣傳畫和宣傳條幅等宣傳形式,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宣傳活動,大力宣傳創綠工作的意義,號召和動員廣大社區居民積極地參與到創綠活動中來。

1、為加強對未成年思想道德的建設,創綠工作從孩子抓起。我們邀請了縣環保局王宏利、許國輝同志就如何在生活中進行節能減排這一問題,做專題知識講座。會上,紅領巾綠色志愿者小分隊成員代表還宣讀《綠色環保倡議書》。

2、4月份,我們針對越冬垃圾、花壇和綠地的建設等問題,組織居民開展了垃圾清查、清運,綠地認領等活動,對轄區內的主要小巷進行整治、清掃,共栽花種草300余株,清理小廣70多張。

3、以“*”世界環境日為契機,開展環保宣傳活動。我們在小區懸掛宣傳標語、張貼宣傳畫,組織共建單位、社區居民參加縣環保局的世界環境日廣場宣傳活動,向廣大過往行人發放宣傳單和購物袋。社區還通過公開信的形式,向社區居民發出環保倡議。

4、為加強清華小區三個文明建設,規范小區的77個樓道的居民生活,在社區和華信物業共同努力下選出了77個“樓長”,共同參與小區文明建設。同時結合《公民道德實施綱要》進社區,還為每個樓道制作了《居民自律公約》,規范小區居民的日常行為。

5、臨近奧運開幕,我們組織綠色紅領巾志愿者開展了“綠色奧運,從我做起”等活動。聯合華信物業,制作大中型宣傳板,書寫板報,組織居民共同收看奧運開幕式,宣傳奧運文化,宣傳環境保護。

6、9月初,我們組織開展“文化進樓道共建文明小區”活動。組織社區志愿者,走進社區樓道,把三個文明建設帶到居民身邊。活動中,共張貼樓道文明宣傳畫130多張,其中包括環保、計生、和諧社區建設、交通安全及“**”等諸多方面的內容。

我們還結合每個月的社區黨團組織、工會、計生協會學習日,加強對環境保護的宣傳,規范居民的環境行為,倡導綠色消費、節能減排。未,我們進行了“講文明促和諧文明家庭表彰會”,通過“評先選優”活動,樹立更多的典型,把我們社區的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建設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

目前,不僅我們社區被命名為市級綠色社區,社區轄區內還有國家級綠色校園――綏中縣第一高級中學和省級綠色校園――綏中縣利偉高級中學,以及高標準小區清華園和新建設高層小區安居家苑、啟運家園等。社區環境達到了環境優美,布局合理,道路暢通,路面平整。居民生活便利,無放養家禽,無衛生死角。社區綠化面積達到社區總面積的30%以上。社區居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強烈,能自覺約束自己的環境行為。一個綠樹成蔭、鳥語花香、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文化社區正在昂首闊步迎接綠色的明天!

篇2:幼兒園活動區材料投放及指導

淺談幼兒園活動區材料投放及指導

第二幼兒園劉彩虹

活動區活動是根據幼兒發展的需要和主題活動目標創設立體化育人環境,即充分利用各類教育資源,有效運用各種活動形式,幼兒進行自主選擇、自由結合、合作交往、探索發現的學習、生活和游戲活動。它是深受幼兒喜愛的活動之一,是有效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精神,對集體教育教學活動的有效補充。在活動區活動中幼兒能夠根據自己的愛好、興趣和能力自主、寬松、愉悅的學習,幼兒進行的是自發的學習,他們積極地與環境發生互動作用。在活動區中,任何主題的提出及材料的投放過程,處處體現隨機性和幼兒的主動參與性,教師的教育意圖在活動中不斷地調整,靈活地實現。而在活動區活動中材料的投放和教師的指導是兩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它們直接影響著活動區活動的質量和開展。因此材料的投放和教師的指導是個值得我們探討的問題。根據不同層次幼兒的發展需求,在活動區中投放適宜的、相關材料。材料的投放是非常之重要而又復雜的,它的重要性體現在缺少材料,就會影響區域活動的正常開展;復雜性體現在既要滿足幼兒的興趣探究,還要保證幼兒探究結果與教育目標一致的。

一.如何投放材料

(一)材料投放的目的性。

將教育目標隱性地體現在材料中,是活動區活動的一大特點。教師在考慮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基礎上,清晰的理解和把握階段培養目標,有針對性地選擇、投放材料。即在材料投放時,必須要對本班幼兒當前的培養目標,有清晰的理解和把握,并以此有針對性地選擇、投放那些對幼兒的發展有促進作用的操作材料。一種材料可以指向多個目標,同時一個目標也可通過若干材料的共同作用來實現。力求使材料能夠滿足幼兒現階段的實際發展的需要。如在小班投放串珠、系扣子等活動材料,發展幼兒的小肌肉動作,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在中班投放給娃娃喂豆、夾紙團、夾玻璃球和花生米等一系列活動材料,來達到提高幼兒手眼協調能力的目標。又如美工區,在學習了兩邊向中心折后,我們就在美工區投放正方形的紙,以及相關的圖示,給幼兒鞏固練習的機會。配合主題活動,材料的投放更應該體現它的目的性。如主題是我喜歡的民間藝術,那么在美工區可以提供紙和筆、毛線、碎布、剪刀,還要提供各種京劇臉譜、傳統草編等,讓幼兒進行自由創作;圖書區收集投放有關民族習俗、民間藝術等的圖書、掛圖,讓幼兒閱讀欣賞;益智區投放線繩、玻璃球、杏核等民間傳統材料,讓幼兒玩翻繩、拼擺等民間游戲。表演區投放各種民間歌謠、民間樂器、戲曲服飾、大褂等讓幼兒欣賞模仿、嘗試表演。

(二)材料投放的安全性。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這足以說明安全工作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的重要性。活動區材料的投放也應該考慮到安全性。為幼兒提供活動材料時,應選擇無毒、無味、對幼兒無傷害隱患的制作原料,制作前進行徹底的清潔消毒。

(三)材料投放的層次性。

篇3:小學語文教研活動發言材料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今天的語文課課堂氣氛很不著調,對于黃山奇石,沒有多媒體課件和具體掛圖的輔助,2年級的學生光通過文字,怎樣整體把握,初步感知,光光讀幾行文字,看著課本上僅有的三幅插圖,如何去把握奇石的“奇”,讓我很有些不解。如果沒有加星制,很多人就不會坐端正,也不會看黑板,在下面玩些與課堂教學無關的東西,橡皮,鉛筆,都可以引起他們的無意注意。坦白講,我是一個容易受控制的人,會因為學生的毫無反應,一聲不吭而將原本就很慢熱的熱情降到谷底,提不起精神頭。

作為班主任,有點放不開手腳,總是不放心讓學生干,怕他們做不好,而把所有事情一人包攬,包括掃地,打飯等等,每次看著他們磨磨蹭蹭地,那把火蹭地一下就上來,性子太急了,應該讓他們去做,誰不是從不會,到慢慢會,最后才是雷厲風行,風風火火的呢?能力是鍛煉出來的,如果不讓學生干,他們永遠不會干。

另外,沒有全面關注學生。當我再一次想起2年級4個平行班中我班里留守兒童數量最多的時候,當我想起很多孩子是離異家庭中的,尤其是和已經調離的前任班主任周老師交流時聽到的那些信息,印象最深刻的是聽說,有一個小男孩晚上睡覺的時候會躲在被子里哭,盡管據我觀察,這個叫徐*的男孩在班里總是不做作業,很難履行自己的承諾,每次我苦口婆心勸導,他也總是一副要痛徹心扉改正,但每次都是答應歸答應,第二天還是昨日重現,沒有任何改觀。我認為,當務之急還是要好好了解,去重新認識他,去從生活方面多給予幫助和關心,讓他能夠在學校里感覺到缺失的愛,用老師的關心呵護去彌補那份難以實現的親情,讓他能夠有一個健康的良好的人格和心態,教育他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難題,堅強一些,慢慢地,當他覺得老師是朋友了,很多問題是不是就能夠迎刃而解了?

說說早上的事。衛生看上去保持很好了,但學生早上一來如果班主任還沒有進班,很多孩子都在外面玩,玩是小孩的天性,如何在天性之外將所有好的習慣自覺地養成,形成一種自然而然的事?

中午分飯倒是練出來了,原來第一次分,因為中午臨時要開會,所以后面的同學就自己盛了。有些同學一開始加太多,導致后面的同學到下午是餓得慌,晚上接到家長電話說小孩一回家就找吃的;第二天中午就一直待在班里,每個同學都分完,第二次加飯加菜也是自己一手完成,以免小家伙們不夠自覺,但時間還是有些倉促,等到5年級學生來抬東西了,我自己還沒吃;這往后兩天,一天比一天嫻熟,現在是15分鐘內能把41個人的飯菜加完,而且自己的那份吃掉,然后敦促學生們趕緊吃,因為有些人邊吃邊玩,拖拖拉拉,這個習慣不好,必須要改掉。這兩天會讓學生自己來加飯,有些還是會一大勺子地舀飯菜,我看到會提醒說每個人第一次先少加一些,免得后面的同學輪不到了,吃多少加多少,別浪費。有些孩子就少盛一些,第三次不夠吃再上來,別看年齡小,胃口可不小。不過每天都得提醒,發現自己變得婆婆媽媽,嘮嘮叨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