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中學感恩主題教育活動方案

中學感恩主題教育活動方案

2024-08-02 閱讀 8170

一、活動的目的

現在許多成長中的青少年對父母師長以及朋友的關愛已經習慣于接受,理所當然地享受他們的照顧和無私奉獻,從來沒有想到如何去回報。感恩是社會上每個人都應該有的基本道德準則,是做人的起碼的修養,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舉行這次活動正是為讓廣大中學生在享受關愛的同時,也能學會理解別人的付出,讓他們把自己得到的深切的愛延續和傳遞,學會感恩,學會珍惜,懂得回報,懂得表達。

二、活動的組織

初一級部

三、活動的內容和安排

1、了解“感恩”(第3周)

(1)以“感恩”為主題出一期黑板報。

(2)制作一張小報,主要內容為介紹“二十四孝”和“感動中國”的人物故事。

(3)通過年級博客進行宣傳和相關知識的普及。

2、體驗“感恩”(第4―6周)

(1)集中觀看勵志演講《讓生命充滿愛》。(中國校園演講大師鄒越)

(2)各班開設一節“感恩”主題的主題班會。

(3)收集身邊的“感恩”人物和故事,舉行一次演講會。

3、表達“感恩”(第7―10周)

(1)感謝父母養育之恩

開展給父母(或親人)寫一封感恩信活動;

布置愛心家庭作業。送父母一句溫馨的祝福;給父母講一個開心的故事;我為家里做幾件家務:打掃衛生、疊被、洗衣、做飯等,以培養學生感激父母的養育之情。

“算算親情賬,感知父母恩”。將自己的學費、書雜費、生m.ok3w.net活費、交通費、零花錢等支出加起來,算出家長為自己的投資,計算學習投資的成本。估算將來讀高中、上大學的成本。假定自己畢業后的收入,計算自己大致需要多少年才能回報父母。開展“為父母節約一分錢、一粒米”活動,在學生中大力倡導節約之風,杜絕浪費。(2)感謝老師教育之恩

開展以“四個一”(寫一封信,談一次心,提一個建議,表一個決心)為主題的學生向老師獻真情活動。

舉行小型故事會:《我和我的老師》

(3)感謝學校培育之恩

開展“我為學校塑形象”活動,規范日常行為,注重文明禮儀,不做影響學校形象的事。

組織學生清理校園衛生死角,增強主人翁意識。

開展“我為學校寫一句感恩的話”活動。每名學生寫一句感恩學校或老師的話。

四,活動要求

1、各班要高度重視本次活動,認真閱讀方案的內容,認真組織,追求實效。

2、表達感恩的活動由各班根據情況各選擇1-2項完成,也可融合到主題班會中。要求有活動過程的圖片和文字資料,及時上傳到級部博客或者發送到級部信箱中。

五,活動評估

由學校組織對本次活動中積極參與組織、策劃的班級和個人進行表彰。

篇2:小學生感恩教育活動方案

一、活動目的:

“滴水之恩,涌泉相報”。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老師和身邊的朋友不知給予了他們多少的愛。然而很多孩子已經習慣于接受,而不知道付出,不知道回報。因此學校將全方位實施“感恩”教育,盡全力營造“感恩”文化,讓孩子們在“知恩、感恩、報恩”的系列活動中養成孝敬父母、尊敬師長、關心他人、熱愛學校、回報社會的崇高道德風尚。

二、活動主題:“學會感恩,與愛同行”。

三、活動時間:

四、活動步驟:

(一)宣傳動員階段

1、學校大隊部制訂感恩教育活動方案。

2、舉行“感恩”教育活動啟動儀式。

3、積極營造“感恩文化”,讓同學們在潛移默化中學會感恩。

(二)實施階段

1、“學會感恩、與愛同行”一次主題班會。

以班級為單位,圍繞“學會感恩、愛心永恒”主題,按照學生特點,組織關于親情、感恩教育的主題班會,具體內容可自行安排。或討論或演講或講述,結合生活實際談自己的觀點與認識,尤其是對父母、對親人、對老師、對朋友的感激之情。提示:用比較大的美術字在黑板寫上活動主題。

2、尋恩、感恩、報恩實踐活動。

尋恩,要讓學生每天學會觀察,不斷尋找身邊人的恩德,用文字記錄這些恩德,即是尋恩。感恩,是感受到恩德,感動于恩德,用心體味,用行動回報。報恩,報答恩情。用多種方式去報答身邊人的恩情,可以是送去一句感謝的話語,可以是長期堅持為班級、為同學、為家人做一些事情等等,也可以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3、“獻給母親的愛”征文活動

活動目的:

讓我們凝聚對母親點點滴滴的回憶,在這個充滿陽光的五月里,在這個親情融融的日子里,留下對母親的祝福、對母親的思念和深深的感激。把我們最真摯的情感,用最優美,最樸實的文字獻給我們慈愛的母親。通過此次活動使廣大學生感恩母親、知榮明恥、不斷進取,進一步促進和諧校園建設。

作品要求:

①體裁不限,圍繞中心,可以是記敘文、散文、議論文、詩歌和通訊報道等。

②作品必須是自我原創,不得抄襲、套改。

③字數在600字以內。

④參賽作品必須是電子文稿、信紙手寫板,請注明作者姓名、班級。

⑤評選辦法:學校組織教師評委評選出一、二、三等獎,獲獎作品頒發證書及獎品。

(三)總結展示階段

活動結束時,各班舉行“學會感恩,與愛同行”教育活動總結表彰會,認真總結班級在感恩節中學生的表現以及發生的變化,對典型人和事要進行總結、表彰。學校也將舉行總結表彰活動,對班級好的做法,對在此過程中表現突出的學生,要進行大會交流和表彰,并向家長發送喜報。

一、活動目的:

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教育孩子學會感恩,通過系列活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體驗感恩,學會感恩,幫助學生牢記父母的養育之恩,老師的教誨之恩和社會的關愛之恩。把他們培養成為心地善良、懂得報恩的文明人。

二、活動時間:

*年11月

三、活動口號:

感恩在心,感謝在行

四、主要內容及安排:

(1)宣傳發動階段(*.11.26――*.11.4)【第11――21周】

1、國旗下講話,宣讀《感恩教育倡議書》,全員發動。

2、以“感恩”為主題開設紅領巾廣播站欄目,創設校園感恩氛圍。

3、各班出一期感恩教育專題板報,大隊部組織檢查評比。

(2)全面實施階段(*.11.5――*.1.30)【第21――26周】

1、感激父母養育之恩(第3周)

①一、二年級學生開展“制作感恩卡”活動。以個人或小組合作形式設計并制作一張感恩卡片。

②三、四年級學生開展“寫給媽媽的三句話”活動。

③五、六年級學生開展“當家體驗日”活動,在父母的指導下完成一道菜肴,以此作為節日禮物送給媽媽,并用拍照片的方式記錄下過程,參加班級內的評比活動。

(每項活動上交三份班級優秀作品至大隊部,上交時間為11月19日)

2、感激師長的培育之恩(第11-16周)

①每一位學生為老師做一件小事或送上一句祝福語。

②每天真誠地向每一位遇到的老師問好。

3、感激社會的關愛之恩(第12-16周)

愛國是中華民族團結的基礎,愛國是全體國民的神圣職責。常言感恩之情,常做感恩之事,增強社會責任意識,報效祖國、回報社會。

①幫助身邊有困難和需要幫助的人,做一件好事。

②讀一個感恩的故事,學唱一首感恩的歌曲。(各班主任在班隊活動課安排)

③為校園護綠、添綠。(各班級打掃和養護自己的包干花圃)

篇3:小學感恩節教育活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將感恩教育作為我校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切實把感恩教育滲透到學校德育工作、課堂教學、社會活動、家庭生活等各個環節中去。讓學生常懷感恩之心,不忘父母恩、師長恩、社會恩等,精心培育學生“感恩文化”,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養成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使學生從小做到心中有祖國、有集體、有他人的思想,從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美德和現代文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二、活動時間:*年11月

三、活動口號:感恩社會,感恩學校,感恩家庭

四、主要內容及安排:

(1)宣傳發動階段(*.11.23――*.11.2)【第3周】

1、國旗下演話,宣讀《感恩教育倡議書》,全員發動。

2、以“感恩”為主題開設紅領巾廣播站欄目,創設校園感恩氛圍。

3、各班出一期感恩教育專題板報,大隊部組織檢查評比。

(2)全面實施階段(*.11.23――*.11.31)【第4――8周】

1、感激父母養育之恩(第4周)

要對自己的父母感恩。因為他們不僅賜予我們生命,更把我們養育成人。感激父母是最起碼的要求,是做人的道德底線,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父母都不愛,又怎么可能愛同學、愛社會。

①一、二年級學生開展“護雞蛋”活動。以個人或小組形式保護一個生雞蛋一天,使它毫無破損,以此感受媽媽對自己的呵護與養育之恩。結束后讓學生說一說或者寫一寫活動的體會,回家做一件令父母高興的事。

②三、四年級學生結合“*”開展“寫給媽媽的一封信”活動。在班級內評比,并選送兩篇優秀書信參加學校紅領巾廣播展播活動。

2、感激師長的培育之恩

要對自己的老師感恩。因為老師不僅賜予了知識,更是教會了學生如何做人。正是老師們春風化雨式的教育解開了學生成長路上的心結。

五、六年級學生開展“寫給××老師的一封信”活動。以書信方式交流自己對老師想要說的話或想要表達的感激之情。選送兩篇優秀書信參加學校紅領巾廣播展播活動。

3、感激社會之恩(第6周)

愛國是中華民族團結的基礎,愛國是全體國民的神圣職責。常言感恩之情,常做感恩之事,增強社會責任意識,報效祖國、回報社會。

組織三―六年級學生觀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短片,將觀后感受以班級為單位,以學校變化為依據,暢談如何感恩社會、回報社會。

4、一到六年級各中隊結合“感恩”主題開展中隊活動,參加學校觀摩評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