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孩子感恩教育策略
文
章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
總結:淺談孩子感恩教育的策略
還記得看到過這樣一則廣告:年幼的孩子面對勞累了一天的媽媽,端來一盆熱水,深情地說
,“媽媽,洗腳”,剎時,媽媽眼中幸福的淚花奪眶而出,每每看到時,總能激起我內心最
大的感動。我們知道感恩是一切情感的基礎,不懂的感恩的孩子長大后不可能面對社會,”
時常會看到這樣一幕幕與感恩不相符的畫面:媽媽下班稍微接晚了,孩子就會生氣甚至哭鬧
不止;孩子碰到自己喜歡吃的食物,一股腦兒全拖到自己的面前,也許作為教育者,我們都應
該自我反省一下。一味的付出能換來孩子的感恩之心嗎?答案是否定的。為此我積極地開展
感恩教育活動,讓幼兒在體驗與感受中學會感恩。
首先、以繪本感恩故事為載體,播撒愛的種子。
幼兒期的孩子由于年齡小,說大道理對他們來說顯然沒有意義。繪本故事深受孩子們喜愛,
孩子能通過移情直觀地感受到別人給予自己的愛。于是我從網上搜索了關于愛的很多優秀的
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逃家小兔》等等,讓孩子們通過繪本中的愛移情到自己的愛,
讓他們充分感受別人給自己的愛。在一段時間里,我陸續給孩子這些繪本,果然,孩子們被
吸引住了,《猜猜我有多愛你》講的是小兔子和他的母親比賽誰愛對方多一些的故事。小兔
子使勁跳、使勁張大手臂,可是再怎么努力,都比不過大兔子,這是因為父母總比孩子愛的
更深、更廣!小兔子就是孩子們的原型,讓我驚訝的是孩子們竟然能感受到兔媽媽對小兔子
濃濃的愛。在聽完故事后,丁丁說:“好美,好感人啊”,亞亞說:“我有點想哭了,”我
趁機問他們:“孩子們,你們的媽媽愛你們嗎,你知道她怎樣愛你們?”孩子們七嘴八舌的
議論開了,大家交流一番后,都有了共識,原來媽媽愛我們那么深,我們也應該好好愛媽媽
。接下來我設計了一份調查表,讓孩子們問一問爸爸媽媽自己名字的涵義,照顧自己最難忘
的一件事,最辛苦的時候等等,旨在讓孩子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深深的愛。接下來的日子里,
我還給他們講了《愛心樹》等,這些優秀的讀本把愛的種子深深地播種在孩子們的心中收到
很好的效果。
其次、結合教育活動,萌發孩子感恩之情。
讓孩子真正擁有感恩之心光靠空洞感受肯定不行,必須要經過反復體驗才能激起孩子認知沖
突,最終形成正確認識,為此我設計了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讓孩子進一步體驗、感受愛別
人與被人愛的幸福,在開展社會活動《地震了》的時候,我從網上找來了地震的照片,地震
后一片瘡痍,很多孩子失去了父母和家,在無聲的哭泣中,我一張張翻著這些照片,一邊輕
輕的講,當我講完后,引導孩子說說“我們該怎樣幫助這些弟弟妹妹呢?”他們有的說買東
西寄給他們,有的說買衣服給他們,孩子們的純真讓我感動,看來愛的種子已經在他們心中
萌芽,最后我提議給災區的弟弟妹妹捐出零花錢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我把孩子們的話寫在
匯款單上,“希望你快快長大”“天天開心”。童言稚語帶給我很多感動,更帶給我更多思
考:作為教育者,我們的成功不僅僅是上了一節精彩的展示課,教會孩子很多技能技巧,更
重要的是教會他們學會感恩,學會愛別人,讓他們在今后的生活中埋下愛的種子,我想這才
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第三、以節日為契機、表達感恩之情。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核心理念,他主張孩子的技能學習,習慣培養要在生
活中進行。因此感恩教育不能光在停留在表面,而是要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去,中華民族有許
多節日,如:春節、清明節、婦女節、教師節、國慶節、勞動節等等中就包含了“感恩教育
”的內容,為此,我經常以節日為契機,積極地開展感恩教育,讓孩子表達內心愛的情感。
結合三八節,我開了一次家長會,在孩子們匯報演出后,我讓孩子們說出一句最想對媽媽說
的話,我以為這些孩子頂多說個“媽媽,你辛苦了,媽媽,我愛你”之類的,沒想到他們一
個個表現得太讓我意外了,樂樂說:“媽媽,我想幫你捶背,希望你健康”,迪迪說:“我
特別想親你一下”,有幾個在場的媽媽激動地哭起來了,紛紛上前來擁抱自己的孩子。最后
巖巖和媽媽擁抱了我,貝貝還使勁的親了我一下,大聲說了五個字:我很喜歡你。感動的淚
花潸然下落,在三八節這個日子里,媽媽們收獲了孩子的愛,孩子們收獲了成長的關愛,而
我,同樣收獲了家長們和孩子們的愛,這些愛讓這個春日的陽光格外溫暖,溫馨,溫柔。一
旁的我突然想到一句話:教育無痕。當我們并不真正了解孩子是否有能力做某件事情的時候
,我們寧愿從積極的一面去相信,從他們的學習生活中去潛移默化的影響,不用嚴詞厲令,
不用生硬說教,孩子們或許能感受到我們背后的積極的期望,或許感受不到,但是他們的行
為卻朝著我們所期望的方向發展。這就是教育中的“美夢成真”的神話,是有可能成為現實
的神話。所以,相信孩子,相信你的愛會終有所得。
第四、家園配合,深化感恩情感。
我們都知道若要讓感恩成為孩子的習慣,必定要對孩子的感恩行為得以鞏固和強化。為此,
我們利用家長會、接送幼兒的時候向家長講明幼兒感恩行為培養的重要性,同時通過家長園
地、QQ群、郵箱等等方式及時和家長溝通,交流教育經驗,為家長搭建相互學習、交流的平
臺。結合主題教育,我們設計關于感恩的小活動,比如“今天,你做了嗎?”“愛的任務”
等等家長們也對這樣的溝通方式和內容贊不絕口,他們暢所欲言,積極交流孩子在家表現和
自己的教育心得,有問題大家討論,有好的經驗相互借鑒,由點及面,使大家共享成功的教
育方法,為孩子創設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我們不時邀請家長到園來參加感恩主題的親子
活動,進一步提高孩子感恩意識,深化感恩情感。
文
章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
篇2:小學生感恩教育活動方案
一、活動目的:
“滴水之恩,涌泉相報”。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老師和身邊的朋友不知給予了他們多少的愛。然而很多孩子已經習慣于接受,而不知道付出,不知道回報。因此學校將全方位實施“感恩”教育,盡全力營造“感恩”文化,讓孩子們在“知恩、感恩、報恩”的系列活動中養成孝敬父母、尊敬師長、關心他人、熱愛學校、回報社會的崇高道德風尚。
二、活動主題:“學會感恩,與愛同行”。
三、活動時間:
四、活動步驟:
(一)宣傳動員階段
1、學校大隊部制訂感恩教育活動方案。
2、舉行“感恩”教育活動啟動儀式。
3、積極營造“感恩文化”,讓同學們在潛移默化中學會感恩。
(二)實施階段
1、“學會感恩、與愛同行”一次主題班會。
以班級為單位,圍繞“學會感恩、愛心永恒”主題,按照學生特點,組織關于親情、感恩教育的主題班會,具體內容可自行安排。或討論或演講或講述,結合生活實際談自己的觀點與認識,尤其是對父母、對親人、對老師、對朋友的感激之情。提示:用比較大的美術字在黑板寫上活動主題。
2、尋恩、感恩、報恩實踐活動。
尋恩,要讓學生每天學會觀察,不斷尋找身邊人的恩德,用文字記錄這些恩德,即是尋恩。感恩,是感受到恩德,感動于恩德,用心體味,用行動回報。報恩,報答恩情。用多種方式去報答身邊人的恩情,可以是送去一句感謝的話語,可以是長期堅持為班級、為同學、為家人做一些事情等等,也可以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3、“獻給母親的愛”征文活動
活動目的:
讓我們凝聚對母親點點滴滴的回憶,在這個充滿陽光的五月里,在這個親情融融的日子里,留下對母親的祝福、對母親的思念和深深的感激。把我們最真摯的情感,用最優美,最樸實的文字獻給我們慈愛的母親。通過此次活動使廣大學生感恩母親、知榮明恥、不斷進取,進一步促進和諧校園建設。
作品要求:
①體裁不限,圍繞中心,可以是記敘文、散文、議論文、詩歌和通訊報道等。
②作品必須是自我原創,不得抄襲、套改。
③字數在600字以內。
④參賽作品必須是電子文稿、信紙手寫板,請注明作者姓名、班級。
⑤評選辦法:學校組織教師評委評選出一、二、三等獎,獲獎作品頒發證書及獎品。
(三)總結展示階段
活動結束時,各班舉行“學會感恩,與愛同行”教育活動總結表彰會,認真總結班級在感恩節中學生的表現以及發生的變化,對典型人和事要進行總結、表彰。學校也將舉行總結表彰活動,對班級好的做法,對在此過程中表現突出的學生,要進行大會交流和表彰,并向家長發送喜報。
一、活動目的:
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教育孩子學會感恩,通過系列活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體驗感恩,學會感恩,幫助學生牢記父母的養育之恩,老師的教誨之恩和社會的關愛之恩。把他們培養成為心地善良、懂得報恩的文明人。
二、活動時間:
*年11月
三、活動口號:
感恩在心,感謝在行
四、主要內容及安排:
(1)宣傳發動階段(*.11.26――*.11.4)【第11――21周】
1、國旗下講話,宣讀《感恩教育倡議書》,全員發動。
2、以“感恩”為主題開設紅領巾廣播站欄目,創設校園感恩氛圍。
3、各班出一期感恩教育專題板報,大隊部組織檢查評比。
(2)全面實施階段(*.11.5――*.1.30)【第21――26周】
1、感激父母養育之恩(第3周)
①一、二年級學生開展“制作感恩卡”活動。以個人或小組合作形式設計并制作一張感恩卡片。
②三、四年級學生開展“寫給媽媽的三句話”活動。
③五、六年級學生開展“當家體驗日”活動,在父母的指導下完成一道菜肴,以此作為節日禮物送給媽媽,并用拍照片的方式記錄下過程,參加班級內的評比活動。
(每項活動上交三份班級優秀作品至大隊部,上交時間為11月19日)
2、感激師長的培育之恩(第11-16周)
①每一位學生為老師做一件小事或送上一句祝福語。
②每天真誠地向每一位遇到的老師問好。
3、感激社會的關愛之恩(第12-16周)
愛國是中華民族團結的基礎,愛國是全體國民的神圣職責。常言感恩之情,常做感恩之事,增強社會責任意識,報效祖國、回報社會。
①幫助身邊有困難和需要幫助的人,做一件好事。
②讀一個感恩的故事,學唱一首感恩的歌曲。(各班主任在班隊活動課安排)
③為校園護綠、添綠。(各班級打掃和養護自己的包干花圃)
篇3:小學感恩節教育活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將感恩教育作為我校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切實把感恩教育滲透到學校德育工作、課堂教學、社會活動、家庭生活等各個環節中去。讓學生常懷感恩之心,不忘父母恩、師長恩、社會恩等,精心培育學生“感恩文化”,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養成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使學生從小做到心中有祖國、有集體、有他人的思想,從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美德和現代文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二、活動時間:*年11月
三、活動口號:感恩社會,感恩學校,感恩家庭
四、主要內容及安排:
(1)宣傳發動階段(*.11.23――*.11.2)【第3周】
1、國旗下演話,宣讀《感恩教育倡議書》,全員發動。
2、以“感恩”為主題開設紅領巾廣播站欄目,創設校園感恩氛圍。
3、各班出一期感恩教育專題板報,大隊部組織檢查評比。
(2)全面實施階段(*.11.23――*.11.31)【第4――8周】
1、感激父母養育之恩(第4周)
要對自己的父母感恩。因為他們不僅賜予我們生命,更把我們養育成人。感激父母是最起碼的要求,是做人的道德底線,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父母都不愛,又怎么可能愛同學、愛社會。
①一、二年級學生開展“護雞蛋”活動。以個人或小組形式保護一個生雞蛋一天,使它毫無破損,以此感受媽媽對自己的呵護與養育之恩。結束后讓學生說一說或者寫一寫活動的體會,回家做一件令父母高興的事。
②三、四年級學生結合“*”開展“寫給媽媽的一封信”活動。在班級內評比,并選送兩篇優秀書信參加學校紅領巾廣播展播活動。
2、感激師長的培育之恩
要對自己的老師感恩。因為老師不僅賜予了知識,更是教會了學生如何做人。正是老師們春風化雨式的教育解開了學生成長路上的心結。
五、六年級學生開展“寫給××老師的一封信”活動。以書信方式交流自己對老師想要說的話或想要表達的感激之情。選送兩篇優秀書信參加學校紅領巾廣播展播活動。
3、感激社會之恩(第6周)
愛國是中華民族團結的基礎,愛國是全體國民的神圣職責。常言感恩之情,常做感恩之事,增強社會責任意識,報效祖國、回報社會。
組織三―六年級學生觀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短片,將觀后感受以班級為單位,以學校變化為依據,暢談如何感恩社會、回報社會。
4、一到六年級各中隊結合“感恩”主題開展中隊活動,參加學校觀摩評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