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心得體會》
《感恩教育心得體會》
綿陽二中唐華
莎士比亞:“感謝生活之路上挫敗你的人吧,是他們指引你走向成功的。”這句話是我教育學生的一句永不變的導語。
感恩是開啟實現理想大門的鑰匙
那是**年9月10日教師節(jié)。對于大多數剛入學才10天的新生來說,這初中的第一個教師節(jié)都是和小學老師一起過的,一起談談剛進初中的感受。所以我也就沒有太多的準備。結果那天上英語課時,我剛走進教室,那群孩子便歡呼起來,大喊著:“老師,教師節(jié)快樂!”然后送給了我一大束鮮花和很多包裝精美的禮物。我感動得不得了,就臨時把那節(jié)英語課改成了班會活動。我讓他們說出自己的理想并說明原因。學生們十分高興,紛紛舉手發(fā)言。有的人說:“我想當一個醫(yī)生,因為每次看到醫(yī)生又救活了一個病人,我都會在心底默默地感謝他們。”“我非常感謝那些辛苦的清潔工,他們把我們的城市打掃得這么干凈。所以我以后要發(fā)明很多很多先進的清潔工具,讓他們輕輕松松地就能把街掃干凈!”“說得好!”下面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我想做老師。”“我想當警察!”“我準備成為一個科學家。”“還有我,我要當廚師,做的東西,免費!”“哈哈!”
就這樣,一節(jié)課在這樣輕松愉快的氣氛下很快地就過去。“對!”我最后總結。“學會感恩吧!孩子們!感恩是開啟理想大門的鑰匙!”臺下爆發(fā)了一陣雷鳴的掌聲。
“呤……!”下課鈴聲響了,我跟在那些打鬧著的孩子后面走出了教室。看著眼前的“醫(yī)生”“教師”“科學家”我的心不禁一陣澎湃,眼淚也掉了下來。
學會感恩是成功的起點
一次班會課我給學生讀了這樣一個故事:“弗萊明是一個窮苦的蘇格蘭農夫,有一天他救起了一個不小心掉進糞池的小孩。過了一天,一位紳士乘馬車來到農夫家,自我介紹是那孩子的父親。
紳士說:“我要報答你,你救了我孩子的命。我想把你的兒子帶走,并讓他接受良好的教育。
農夫答應了,后來,農夫的兒子從圣瑪利亞醫(yī)學院畢業(yè),成為舉世聞名的費萊明?亞歷山大爵士,也就是盤尼西林的發(fā)明者,他也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
幾年后,紳士的兒子得了肺炎,是盤尼西林救了他。那伴紳士是上議院的議員丘士爾,他的兒子是英國政治家丘吉樂爵士。”
沒有感恩,就沒有盤尼西林的問世,就沒有千千萬萬在這種藥品的治療下獲得新生的人,人類的大家庭里也就缺少了不知多少位像丘吉爾爵士一樣成功的人;
感恩是人性中最美麗的光環(huán),是道德情操里最耀眼的寶石,也是所有人成功的起點。
對正在成功的道路中努力奮斗的青少年來說獲得成功,付出的遠比收獲的要多,感恩的心境讓我們在付出的同時,學會了感受付出所帶來快樂,而不去尋求回報。反之,以感恩的心去接受別人所給予的任何付出,自然也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收獲。這會讓我們在成功的道路上,多一些運氣,少一些阻礙。
生活中最大的誤區(qū)就是我們總會看到別人的不足,卻對自己的缺點視而不見,總是“嚴以律人,寬以待己”。而感恩卻能讓我們知道自己并不完美,從而接納他人的缺點,用感恩的心去和他人合作。如果他人能協(xié)助我們達成目標,總比自己單槍匹馬拼殺要多一分成功的機會。
懂得感恩的人總會受到人們的由衷歡迎,人們也愿意跟他再次合作;而不懂感恩的人覺得別人幫他是應該的,就會不思回報,就得不到更多的幫助;還有一些不懂感恩的人用花言巧語騙取利益后,就逃之夭夭,更是無法取得成功。
在幾年的循循善誘的感恩教育中,我班已初見成效。08年北川等地洪災時,我班籌得善款760多元。趙玉潔同學把自己的獎學金500元捐給了紅十字會,更是讓人感動不已。
學會感恩是贏得尊重的重要前提
篇2: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策略心得體會
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策略心得體會
識字能力是學習能力的基礎。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剛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一打開課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歸類識字,這就決定了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為了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主動地識字,教師要根據兒童年齡特點,有意識地激發(fā)他們的識字興趣,拓寬識字途徑,培養(yǎng)識字能力。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對低年級識字教學進行了探索。
1.根據兒童的思維特點,把抽象的符號具體形象化
識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對于枯燥的事物,人們的情緒總是消極和被動的。如果孩子們一味地被動識字,不僅識字的效率低,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思維的發(fā)展。因此,作為教師一定要在起步階段通過多種途徑來營造識字教學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起兒童識字的興趣,不斷激發(fā)學生去體驗識字的樂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樂于識字,主動識字。
2.利用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的興趣
興趣是激發(fā)兒童從事學習的動力。游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兒童喜歡模仿,喜歡重復,喜歡表現。教師在教學中要利用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符號的興趣,不斷采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如:猜字謎,找朋友、風車轉轉……將這些兒童學前生活中的游戲引入課堂,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學前游戲的樂趣,對識字就會興趣盎然。
3.利用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識字教學
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來觀看一個個充滿神秘色彩的文字。如:先出一組象形字,這組字采用由實物圖到象形字,再到現代漢字簡化字,逐漸演變的動畫形式出現,富有動感的,生動有趣的畫面一定會使學生產生神秘感,同時也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識字教學。實踐證明,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識字教學,簡化了思維過程,減輕了記憶的強度,促進了思維的正遷移,有利于培養(yǎng)良好的認知策略,激起學生去探索這蘊含無窮奧秘和樂趣的漢字世界的欲望。
總之,小小漢字,奧妙無窮。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積極地參與識字教學,處處從學生主體的實際出發(fā),鼓勵學生想象,實踐,學生就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使枯燥的識字教學成為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興趣和熱情探索的熱土。
篇3:盲童學校高效課堂心得體會
盲童學校高效課堂的心得體會
啟明部韓艷
12月6日至9日在武漢盲童學校參加了高效課堂的觀模學習。這一次出去學習收獲挺多的,雖然不知道這些收獲在自己以后的工作中能不能運用到,但是最起碼現在對我的思維沖擊力還是很大的。
首先,當我拿到會議指南時,體會武漢盲童學校的師生對這次活動的認真態(tài)度:參會人員交通工具的合理安排、禮堂的座位安排到個人、聽課人員所在教室聽什么課……總之只要手里拿著會議指南,就沒有不明白的地方。我不知道是不是我太孤陋寡聞了,這是我第一次參加活動有這么詳細的會議指南,所以還是挺新奇的。心里想著以后有什么活動,如果自己有機會組織,那么也一定要做到如此細微。前期工作做足夠了,那么現場就不會那么被動。因為在這次活動的現場我沒有聽到參會人員向承辦單位的工作人員咨詢什么問題。
其次,專家講座。全納教育以前聽說過,但是沒有認真的去了解過。這次講座讓我對全納教育有了深入的了解,并且對特殊學校未來的模式有了新的認識。只要全納教育執(zhí)行好,那么未來的特殊學校就只有接收多重殘疾的學生,并且作為特教人事資源去幫助普校的老師教育好殘疾學生等。同時在這三場講座中,專家都強調了職能部門在學校、老師的各種教學項目、活動中所發(fā)揮的作用是起決定性的。職能部門如果沒有真正的意識,那么一切政策都只不過是走走過場,到頭來只不過在總結大會的報告上出現的字眼而已。
再次,課堂觀摩。從20**年起其學校就嘗試了“12345”課堂教學模式,經過兩年多的實踐,現在全校的課堂教學都應用上了。所謂“12345”教學模式即一補、二分、三度、四動、五學。一補即面向全體、開發(fā)潛能、缺陷補償;二分即注重差異,分層教學、分類指導;三度即注重廣度、把握深度、提高效率;四動即動手摸、動口說、動腦想、動筆寫;五學即預學、論學、展學、助學、獲學。在課堂上以五學來開展教學,學生分成四到五組,每組三到四個人。先是把下節(jié)課要學的知識設計成幾個問題在本節(jié)課安排好學生在課后預習,然后在下節(jié)課開始時讓各個組選擇一個問題來解決。再然后每個組在回答解決問題時其他組要提出質疑,并且要求回答,并對解決問題打分。最后通過生活化的練習來證明學生所掌握的知識。本人觀摩的是三年級的數學及九年級的按摩課,這兩節(jié)課反映出學生的預習能力非常強,同時口語表達能力非常強,三年級的學生在回答數學問題時,如果忘記說“答”字,其他同學都會及時的指出來,說明學生很認真聽課,非常注意聽同學的話語。而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九年級的按摩課是由一位學生來主持的,老師在整節(jié)課中只是補充了一個學生在提出問題時其他學生回答不是很完整時給予補充完整而已。因此我也在想以后的教學模式是不是沒有老師也可以呢?“12345”教學模式能夠進行,那么預學是非常重要的,沒有課后的預學,課堂上的展學、助學是不可能完成的,這種模式也是無法進行下去的。反觀如果這教學模式在我的課堂上能進行下去嗎?肯定是不行的。因為學生沒有主動學習的意識,課后預習對他們來說不可能。但是我已經在改變那種在課堂上老師說為主的教學方式,以學生自學、練習為主,教師補充為輔。這次有機會了解學習“12345”教學模式后,會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運用“12345”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上。讓學生的學習效率能有所提高。
在開會中場休息時我還觀看了校園里的墻報,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無助日,愛,是懂得放手”這一主題。把學生帶到陌生的地點,老師不提供任何的幫助,由學生自己想辦法回到目的地。每個學生都用自己的方法完成了任務。這一活動的實行,也反映了該校是非常重視學生的生活技能,也特別相信自己的學生,相信自己的老師的教育成果。也如他們的校長所說“對于我們這類型的學生來說生活技能比學習更重要”。重視生活技能并不代表著學習不好,他們的學校自從高考以來升學率是百分之百,真的挺不簡單的。不簡單的還有190多名的住宿生,白天一個生活老師,夜班兩位生活老師全部搞定。200多名學生吃飯只要半個小時就可以打完飯,并不需要老師的幫助……看到這些我真的覺得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太多了,而且也看到了我們與他們相差的距離太遠了。只是因為他們辦校時間百年以上,而我們只是二十年嗎?但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是看得更遠嗎?而我認為的是辦學的理念:要把學生培養(yǎng)成什么樣的人?不同的辦學理念會把學生往不同的方向拉,距離只能是越來越遠。“自立”在一個生活了幾年的空間里,都無法在這空間里獨立的學生,拿什么來自立,自強怎么強?這真的需要我們去沉思:為什么會這樣?是學生的問題?還是教育方式的問題?甚至是理念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