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學生家長建議書
我國古代賢人早已對習慣與人生的關系有著深刻的認識,那部家喻戶曉的《三字經》,開頭就是這樣幾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幾句簡單的話,揭示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孩子天賦條件一般區別不會太大,而導致孩子們后來成就千差萬別的因素之一,就是其后天所養成的習慣的好壞。
心理學家研究:小學一、二年級是學習習慣培養的教育關鍵期。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品行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那么,各位真正關愛孩子的家長,請您配合學校做好以下工作:
一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每天獨立整理書包、文具盒。
2準備好學習用品:
文具盒:鐵皮,單層,不要有其他功能。
鉛筆:hb型,六角形,不要帶橡皮頭,6支,削好后用筆套套好,在筆桿頂部貼上標簽,并寫上姓名。
橡皮:白色,長條或大塊,不要帶有香味,寫上名字。
尺子:長尺一把,15cm,不要鏤空,數字線條要清晰,貼上姓名。
書包:雙肩背,有分層,有側袋,有拉鏈,不要太大。
墊板:2塊,一塊軟一塊硬,單色,分別寫上姓名。
書皮:白色稍厚的紙張(不要買現成的塑料書套),包好書本后,在封面寫上科目、班級、姓名。在使用中損壞了要及時更換。
小鏡子:學習拼音時幫助正確發音。
3每天認真完成家校聯系本上的內容,家長檢查后簽字。
(由于一年級的孩子還不會寫字,請家長準備一個透明的文件袋,我們將指導孩子把每天布置的語文、數學作業放在這個文件袋內,請家長每天查收。)
二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1、每天準備好衛生用品:
手絹:一塊,用于擦汗或擦嘴。
手紙:若干張。
口杯:塑料杯或塑料瓶。
抹布:一塊,用于擦課桌椅,或大掃除時擦門窗。
2、養成均衡的飲食習慣:
(1)每天早晨要吃飽早餐,能夠精神充沛地學習、活動。
(2)一日三餐有規律,平時吃飯不挑食。
(3)在校不帶飲料、水果、零食、點心,如果不喝純凈水,可用水瓶帶白開水。
3、每天晚上8點30分前睡覺,保證第二天有充沛的精力學習。
4、注意個人衛生:勤洗頭、勤洗澡、勤理發、勤剪指甲、勤換衣。
5、服裝:整潔、舒適,不穿拖鞋進校園;體育課一定要穿球鞋。
三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孩子上學后,為孩子準備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非常之重要。這個空間可以不大,但是必須要孩子知道,這就是孩子專有的一個學習的空間。一般說來,我們認為這個空間應該有如下的物質準備:①課桌或其他平整的工作臺,課桌最好是能調節高度的,因為孩子生長發育很快。帶多個抽屜,以便分類放不同的學習用品;②一把舒適的坐椅,最好也是能調節高度的,讓孩子的腳剛好能平放接觸地面。③一盞臺燈;④一個小書架;⑤一個漂亮的日歷,明天或以后更長的時間,需要做什么,都可以記在上面,幫孩子養成做計劃的習慣。另外,也可以將學校、老師的安排和要求,寫在上面,免的孩子忘了。⑥電話號碼本,萬一孩子將老師布置的任務忘了,可給同班同學打個電話。⑦另外廢紙簍、訂書器、訂書釘、回心針、練習紙、練習本、雙面膠、透明膠等也必不可少。
以上是一個比較完備的環境安排,如果不能有這樣一個空間,可以簡單一點,但是一定注意不要將孩子安排在與電視機同屋的房間,要給他們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在注意物理環境的時候也不能忽略心理環境。有的父母出于感情交流的需要,不愿讓孩子在做作業時感覺被忽略,所以他們總喜歡在孩子做功課時對孩子問這問那。“做幾道了?還有幾道?”看起來似乎是關心了孩子,殊不知這樣不時地干擾孩子,弄得孩子無法集中注意力,思考問題的思路也是總被打斷。因此提醒各位父母注意:不要在孩子學習時跟孩子嘮嘮叨叨。同時要注意不要被客人來訪擾亂了孩子的學習時間。
四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一般說來,在幼兒園大班階段,幼兒園就應適當提高對作息時間的要求。到了小學,對時間的要求更加嚴格,而且基本上沒有午休的時間。所以,家長一定要在暑假與孩子一起商討制定孩子的作息時間,并嚴格遵守。以便保證孩子的睡眠時間。按時睡覺,也要按時起床,按時到校。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從上學不遲到開始的。相對嚴格的遵守作息時間,可以讓孩子更快的適應學校的生活節奏。一年級的孩子,下午三點二十就放學了,但因為家長還在上班,所以許多孩子在放學后到晚飯前這段時間,完全自由活動。剛上學的孩子,還沒有能力自己合理地安排時間,我們應該注意培養孩子科學地安排時間的習慣。一般說來,孩子在一天中的學習精力是有差別的。上午精力最好,中午減弱,午后二三時又開始提高,到下午四五時,是下午精力最好的時候,這個時間用來學習是最好的,所以,放學以后,讓孩子玩半至一小時,然后讓孩子完成他的回家作業,這樣的安排比較合理。家長不在家,要求孩子自己形成習慣,對提高學習自覺性,樹立責任感都是很有好處的。習慣都是在開始時培養最容易形成。從一年級時養成的良好習慣,以后就能保持下去,若一年級時沒培養好習慣,以后來糾正,就很費力了。
五、提高孩子的受挫能力。
上小學后,孩子上課和完成作業,很大程度上需要較強的堅持性。幼兒園大班孩子注意的保持時間為8~10分鐘,而到了小學階段,一節課的時間是40分鐘。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延長孩子的活動的時間。對孩子借口不感興趣而頻繁變換活動內容的現象,父母可以從孩子最感興趣的活動并陪著玩入手,逐步提高時間要求,直到孩子一個活動二十五分鐘不覺疲勞。上小學后,對孩子在知識上的要求也提高了,老師的要求也會更嚴格,所以孩子必然會遭受各種能夠挫折。所以家長要和老師一起,有意識的創造各種機會,提出較高的要求或較難的問題。讓孩子在失敗中成長,逐漸提高受挫能力。鼓勵孩子在遇到困難時積極思考,主動解決,同時也要學會在有困難的時候學會向老師、家長或者其他人求助。
六、讓孩子喜歡學校和老師。
上小學是孩子成長中的一件大事,家長要以積極的態度去感染孩子,幫助孩子了解小學及小學生的生活,不能用上學來恐嚇孩子,如“你玩呀,等到上小學就玩不成了!”“你開心不了幾天了,到小學有你受的!”“等上小學給你上緊箍咒”,以免孩子因態度和情感問題產生入學障礙,從而產生冷漠、緊張、懼怕等消極態度。家長也不能光以上小學可以背書包、戴紅領巾等表面現象吸引孩子興趣,還要通過參觀、交談、激發孩子做一名小學生的愿望和好奇心,從而形成正確的入學動機與學習態度。
家長需要向孩子講明上小學讀書是件很愉快的事情,學校還有少先隊組織,成為一名少隊員很光榮,可以佩戴紅領巾等,使他們產生一種新鮮感和好奇心。學校里有哪些規章制度不要急于告訴孩子,不能讓他們產生一種害怕制度約束的心理。到校后的第一天教師就會向孩子講清楚學校有哪些規章制度,到那時孩子放學回家你再跟他交流,讓其說說學校里的新鮮事,和托兒所有什么不一樣的規矩,這樣配合您的正確引導,更有利于孩子們去遵守制度。
家長還要有意識的了解學校和老師的一些信息,告訴孩子學校很棒,老師很優秀,讓孩子產生自豪感,這會讓孩子更喜歡學校和老師,重要的是這會讓孩子喜歡學習。
七引導孩子多讀書。
家長能引導孩子,想辦法培養孩子看書的興趣,休息日可以帶孩子上新華書店,當孩子不能靜下心來閱讀時,你們要適時加入這一活動,坐下來和孩子一起閱讀,并讀些精彩片段來吸引孩子,從而引發孩子對書籍的興趣。“言教不如身教”,天天讀書學習的父母,是孩子的最大的榜樣。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父母要與孩子一起閱讀,一起進步,經常與孩子交流看書的體會。想要孩子喜歡讀書,讓孩子選他自己的喜歡的書很重要,但也不能完全憑借孩子的興趣買,可以買老師推薦的書籍,也可以登陸(//m.ok3w.net/)購書,引導孩子多讀書,讀書時間的設定也很重要。在孩子的作息時間表中,一定要有固定的一段讀書時間。這個時間開始可以短一點,循序漸進,越來越長。一年級的孩子如果能保證每天一刻鐘的讀書時間就可以了。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家長們,為了孩子的明天,為了孩子的一生,請您從這些小事做起,并持之以恒!
篇2:讀《孩子有心事》:心理專家給家長建議有感
讀《孩子有心事》-心理專家給家長的建議有感
讀者:梁海芬
作者:馬志國
這是一本專講作者馬志國在面對心理路上的每一件事例,他通過對家長的每一次講座、對家長的每一次的咨詢得出實踐經驗,說說自己的總結。
書中說到:每一個父母都有舔犢之情,都有一相情愿而又沒有顧及孩子的心理規律的教育方法,因此家庭教育常常陷入誤區。書中講了一個很鮮明的對比:美國一位心理學家做一個發人深思的研究,專家在全國選出50位各行各業的成功人士,同時選出50位犯罪服刑人,請他們談談母親對他們的影響。一位來自白宮的著名人士和來自監獄服刑犯人的來信讓他印象最深,因為這兩個人談的是同一件事:“母親分蘋果的故事”。這里就講出了不同的教育方法成為孩子成長奠基了不同的基礎,另我們深思。犯人的母親是這樣教育他們的,小的時候,媽媽拿幾個蘋果給我們,我一眼看見了一個又大又紅的蘋果,十分想要,這時母親問我和弟弟:“你們想要哪個?弟弟直白的搶了我想說的話,母親聽了用眼睛瞪了弟弟一眼說:“好孩子要把好的東西讓給別人,不能總是想到自己”于是我靈機一動說:“媽媽,我想要小的”。母親聽了,在我臉上親了一口,把又紅又大的蘋果獎勵給了我。從此,我學會了說謊,為了想得到東西不擇手段,直到進了監獄。而白宮著名人士的母親的做法是舉著又紅又大的蘋果對我們說:“誰都要得到它,很好,那么我們來做一個比賽,我把門前的草坪分成三份,誰先將草坪整理干凈、整齊,誰就有權擁有它。結果我贏得了那個最紅最大的蘋果。我于是我懂得了,要通過努力才能得到,這是公平的世界,我很感激我的母親。
這樣的故事讓我們深思:“教育不能光想到自己”有什么不對嗎?為什么那位母親卻教育出一個說謊犯罪的人呢?這是因為教育不光要有愛,還要有科學,光憑一廂情愿而不顧孩子的心聲去左右孩子的世界是誤區,有時候我們也會誤會孩子,沒有給孩子一個說話的權利。扼殺孩子的天真和活潑,使孩子從小就不善于發言,不再說真話,也使父母聽不到孩子的心聲。作者也舉了很多的例子,比如:孩子成長的一個起點、小男孩為什么失眠?、小女孩為什么自殺?等等,讓讀者深思:不要給孩子制造過重的壓力,應該避免盲目拿成績和分數壓孩子,對孩子的讀物和經常接觸的東西要有所了解,給以適當的指導。多擠出時間和孩子交流或和他們玩游戲,在互動中了解孩子的真實世界,才是最科學的教育。
我很遺憾,做得遠遠不好也不夠,總是明知故犯。哎!讀了此書之前常常懊悔,讀后還是沒有作為。
心理學家,好孩子,心理專家,家庭教育,監獄服刑
篇3:給新生家長建議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件給新生家長的建議
送幼小的孩子上幼兒園,家長難以割舍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你必須理智地面對這個過程。
父母得明確幾點:
第一,學會接受。這是孩子生命中第一次要跟你分離的時刻,也是他生命中一定要面對的時刻。
第二,孩子和你的生命是兩個,你是你的,他是他的,你只是陪伴,但你不能替代。
第三,因為孩子年齡還小,跟母親的鏈接是最深的,也最信任,所以媽媽好的狀態一定會影響到孩子,我們一定要讓自己放松。
第四,如果孩子在幼兒園受挫了,或者遇到問題了,媽媽給到孩子的信念也應該是“這個世界是安全的”,“這個世界是值得信賴的”“我是被愛的”。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