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層干部選拔任用管理辦法
中層干部選拔任用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認真貫徹執行黨的干部路線、方針、政策,建立與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的科學規范的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制度,形成公司富有生機與活力、有利于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選人用人機制,推進干部隊伍的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進一步保證公司發展目標的全面實現,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指中層干部包括:總經理助理、部門經理和部門副經理。
第三條、選拔任用中層干部,必須堅持以下原則:
1、組織選拔與引入市場機制相結合的原則;
2、民主集中制的原則;
3、任人唯賢、德才兼備、優化結構、注重實績的原則;
4、按程序進行公開、公平、競爭、擇優的原則;
5、分類分層管理,“誰任命,誰管理,誰考核”。
第四條、選拔任用中層干部,必須適應公司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企業發展的要求,注重選拔任用優秀年輕干部。
第二章選拔任用的條件
第五條、中層干部應當具備下列基本條件:
1、具有履行職責所需要的政治素質、組織管理能力和專業知識。
2、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堅持原則;講實話,辦實事,求實效,不搞形式主義。
3、依法辦事,清正廉潔,以身作則,求真務實,艱苦樸素,密切聯系群眾,堅持黨的群眾路線,自覺接受黨和群眾的批評和監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反對官僚主義,反對任何濫用職權、謀求私利的不正之風。
4、堅持和維護黨的民主集中制,有民主作風,有全局觀念,善于收集正確意見,善于團結同志。
第六條、選拔擔任中層干部職務的,應當具備下列資格:
1、一般應具備大學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特殊優秀的人才可放寬為大專以上文化程度。
2、應具備有三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
3、由副科級提正科級職務,原則上要在副科級崗位工作滿兩年;由下一級提任上一級正科原則上應在下一級正科崗位任職滿三年。
4、企業領導一般應逐級提拔,對特別優秀、有突出貢獻的人才,可破格提拔但不得越兩級,要嚴格按照有關規定程序從嚴掌握。
第三章中層干部的推薦和選拔
第七條、積極探索適應現代企業制度條件下的選人用人機制,把組織推薦考察和引入市場機制相結合。
第八條、擬任中層干部職務的初步考察人選主要是由民主推薦、組織推薦、公開選拔和競聘上崗等方式產生。
第九條、民主推薦的條件:
1、認真實踐“****”重要思想,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具有履行職責所需的政治理論水平;
2、有崗位所要求的任職資格或相關經歷;
3、能依法辦事,廉潔奉公,以身作則,密切聯系群眾,自覺接受組織和職工群眾監督。
第十條、民主推薦。公司會議決定進行民主推薦工作,由人力資源部按照決定的條件、范圍、程序和要求制定工作方案并組織實施。民主推薦程序的工作程序為:
1、預告崗位。
根據工作需要公布推薦職務,任職條件,推薦范圍和其他條件。
2、干部職工民主推薦。
由公司考察組召開民主推薦大會,參會人員填寫推薦表,無記名推薦擬任選人員。參會人員范圍一般為本單位領導班子成員和擬任部門干部職工代表等。參加民主推薦會議的干部職工代表范圍和人數要確保能夠充分代表民意。
3、確定考察對象。
考察組對不同職務、層次人員的推薦票要分別進行統計,確定權重、綜合匯總,提出考察對象后,再經公司領導班子研究醞釀,最終確定考察對象。干部職工民主推薦贊成票必須達到參加推薦總人數的1/3以上,否則不列入考察人選。
4、組織考察。
對確定的考察對象,考察組依據干部選拔任用條件和擬任職務的要求采取個別談話、書面征求意見、專家質詢、查閱檔案資料等方法,全面了解情況,考察談話組不得少于2人。參加談話人員要有各方面的代表性和了解實際情況。
5、確定上會人選。
考察工作結束后,考察組匯總考察結果,并征求公司領導意見后,形成全面客觀準確的書面考察報告,待公司總經理辦公會研究確定上會人選。
第十一條、組織推薦方式工作程序:
1、按照公司會議或主要領導溝通醞釀意見,以及民主推薦結果和后備干部培養考核情況,由人力資源部提出推薦建議,并征求分管領導意見,報主要領導同意后確定考察人選,由人力資源部實施考察工作。
2、組織考察、確定上會人選與民主推薦方式相同(第十條)。
3、依照民主推薦結果和年度考核結果確定組織推薦擬任人選的,民主推薦結果和年度考核結果一年內有效。
第十二條、公開選拔。一次擬選拔任用中層干部人員較多時,應以公開選拔的方式進行,選拔工作程序為:
1、公選領導組制定工作方案,由公司總經理辦公會議研究通過后實施。
2、公布職位、條件和方法
3、組織報名和資格審查
4、考試考核和組織考察
5、會議研究和確定人選
6、行文宣布。
第十三條、競聘工作由人力資源部組織實施,一般應當經過下列程序:
1、成立競聘領導小組,負責競聘工作的組織協調。
2、可通過不同方式公布競聘職位、崗位待遇、報名條件、競聘程序、方法等,組織報名。
3、通過對報名者的資格審查和素質測評,每個崗位一般不少于2人的競聘人選。
4、對競聘人選進行面試答辯,提出評議意見,報競聘領導小組。
5、由競聘領導小組對競聘人選進行考察,并形成書面材料。
6、領導小組討論提出建議人選后,按照中層干部管理權限履行任免(聘任)等手續。
第四章免職、辭職、降職、退出干部職務
第十四條、中層干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般應當免去現職:
1、在年度考核、干部考察中,民主評議、民主測評不稱職、經組織考核認定為不稱職的。
2、不能勝任現職的。
第十五條、不勝任現職的中層干部,按下列標準認定:
1、在重大政治問題上是非不分,不認真貫徹執行上級的決議、指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對工作造成重大影響。
2、對所管部門或所負責工作長期處于后進狀態。
3、單位屢次發生重大不穩定問題或發生重大安全、設備、質量責任事故,并造成重大影響負有主要領導責任者。
4、容不得不同意見,難以與部門其他人員合作共事,對職工人員之間嚴重不團結負有主要責任。
5、工作中弄虛作假,虛報浮夸,欺上瞞下,造成嚴重不良影響。
6、以權謀私,造成嚴重影響。
7、因身體健康狀況原因,難以履行現崗位職責。
8、在緊要關頭和事關人民生命財產安危時不能挺身而出,旁觀退縮。
9、其他違*紀、政紀,造成嚴重影響或重大損失。
第十六條、實行干部辭職制度。
辭職包括因公辭職、自愿辭職、引咎辭職和責令辭職。
1、因公辭職,是指領導干部因工作需要變動職務,依照有關規定向有關組織提出辭去現任職務。
2、自愿辭職,是指領導干部因個人或者其他原因,自行提出辭去現任領導職務。自愿辭職必須寫出書面申請,按照干部管理權限審批。未經批準,不得擅離職守。
3、引咎辭職,是指干部因工作嚴重失誤、失職造成重大損失、者惡劣影響或者對重大事故負有重要領導責任,不宜再擔任現職,由本人主動提出辭去現任職務。
4、責令辭職,是指人事部門根據中層干部任職期間的表現和考核結果
,認定其已不再適合擔任現職,通過一定程序責令其辭去現任職務。拒不辭職的,應當免去現職。
第十七條、引咎辭職、責令辭職、降職的中層干部,在新的崗位工作一年以上,業績突出,符合提拔任用條件的,可以按照有關規定,重新擔任或者提拔擔任干部職務。
第十八條、實行干部職務能升能降,薪隨崗變的制度。任職人員按照崗位不同享受相應的待遇。
第五章紀律和監督
第十九條、選拔任用領導人員,必須嚴格執行本辦法各項規定,并遵守下列紀律:
1、必須嚴格執行本辦法民主集中、組織考察、會議決定的工作程序進行。凡未經上述程序推薦的不考察,未經組織考察和考察不合格的不上會,上會表決不過半的不任用。
2、不準以圈閱、個別碰頭、臨時動議代替集體研究來決定干部任免。
3、不準在機構變動和主要領導成員工作調整期間,突擊提拔調整干部。
4、不準超職數配備中層干部。
5、不準超越干部管理權限內部聘(任)用干部,違反規定提高干部的職級和待遇。
第二十條、任職干部不得拒絕執行組織派人、調出的決定,個人必須服從組織的安排。對拒不服從組織調動決定者,依照有關規定就地免職或降職使用。
第二十一條、領導干部、考察組工作人員、人力資源部工作人員在干部選拔任用工作中要嚴格執行本辦法要求,自覺接受組織和群眾的監督。
第二十二條、人力資源部負責受理有關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舉報、申述、制止、糾正違反有關規定的行為,并對有關責任人提出處理意見或處理建議。
第六章附則
第二十三條、本辦法實施細則由公司人力資源部負責解釋。
第二十四條、本辦法實施細則自印發之日起執行。
篇2:各級領導干部選拔任用規定
各級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規定
為認真貫徹執行黨的干部路線、方針、政策,建立科學規范的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制度,形成富有生機與活力、有利于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選人用人機制,推進干部隊伍的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保持我省***行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根據“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及國家局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我省***行業實際,特制定本規定。
一、總則
(一)選拔任用原則
1.黨管干部原則。
2.任人唯賢、德才兼備原則。
3.群眾公認、注重工作實績原則。
4.公開、平等、競爭、擇優原則。
5.**集中制原則。
(二)本規定由各級黨組(黨委)及人事(組織)部門負責組織實施。
(三)本規定適用于選拔任用省局(公司)黨組管理的干部及市級局(分公司)黨組管理的縣級局(公司)領導班子成員。
二、選拔任用條件
(一)基本條件
1.認真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實踐“****”重要思想,具有履行職責所需要的政策理論水平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能認真貫徹執行國家局、省局(公司)的政策、規定,同省局(公司)黨組保持一致。
2.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開拓創新,扎實工作,講實話、辦實事、求實效,工作成績突出。
3.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有勝任領導工作的組織能力、文化水平和專業知識。
4.清正廉潔,勤政為民,以身作則,艱苦樸素,密切聯系群眾,堅持黨的群眾路線,自覺接受群眾的批評和監督,不以權謀私,不以煙謀私,在群眾中威信高。
5.堅持和維護黨的**集中制,有**作風,有全局觀念,善于團結同志。
(二)資格條件
1.提任處級領導職務的,一般應當具有五年以上工齡和兩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
4.對確定的考察對象,依據選拔任用條件和不同領導崗位的職責要求,全面考察其德、能、勤、績、廉,注重考察工作實績。堅持走群眾路線,充分發揚**。采取個別談話、**測評、實地考察、查閱資料、專項調查、同考察對象面談等方法,廣泛深入地了解情況。同時應當聽取考察對象所在單位的紀檢監察、審計、人事(組織)部門和機關黨委的意見。
5.考察組綜合分析考察情況并進行反饋。個別提拔任職時向單位主要領導反饋考察情況;考察領導班子時,向領導班子成員分別反饋考察情況。
6.考察組形成考察材料。根據考察情況,考察組要形成書面考察材料,考察材料要全面、準確、清楚地反映考察對象的情況,內容包括:
(1)考察對象的自然情況及工作簡歷。
(2)**推薦、**測評情況。
(3)德、能、勤、績、廉方面的主要表現和主要特點。
(4)存在的主要缺點和不足。
(5)考察人署名。
7.對領導班子全面考察時,考察材料內容包括:
(1)考察工作簡要情況。
(2)領導班子的政治表現、執行**集中制、團結協作、工作實績、作風建設、廉政建設的基本情況,存在的主要問題和不足。
(3)領導班子成員在德、能、勤、績、廉方面的主要表現,存在的主要缺點和不足。
(4)**測評、**推薦情況。
(5)考察組對加強領導班子建設的初步意見。
(6)考察人署名。
(三)討論決定
1.人事(組織)部門對考察組提出的擬任人選的初步意見進行研究,并以書面形式征求同級紀檢監察部門意見后,提出任用建議,經分管領導和主要領導同意后,提交黨組(黨委)討論。
2.在黨組(黨委)討論干部任免之前,由人事(組織)部門分別征求黨組成員意見。
3.在充分醞釀的基礎上,由黨組(黨委)成員集體討論作出任免決定。討論決定任免事項,應按照下列程序進行:
(1)黨組(黨委)分管領導或人事(組織)部門負責人,介紹領導班子考察情況、擬任人選的推薦、考察和任免理由等情況。
(2)黨組(黨委)成員進行討論。
(3)進行表決,以黨組(黨委)應到會成員超過半數同意形成決定。
4.黨組(黨委)討論決定干部任免事項,必須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員到會,其中,黨組(黨委)成員少于4人的,黨組(黨委)成員應全部到會,并保證與會成員有足夠的時間聽取情況介紹、充分發表意見。與會成員對任免事項,應當發表同意、不同意或者緩議等明確意見。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采取口頭表決、舉手表決、無記名投票等方式進行表決。對意見分歧較大或者有重大問題不清楚的,應當暫緩表決。
5.對有關需要征求地方組織部門意見的干部任免,應派人以書面形式及時溝通、征求意見并得到答復,然后黨組(黨委)再例會研究。如遇特殊情況未能及時答復的,自征求意見之日起,30天內仍未答復視為同意。
(四)任職
1.實行領導干部任職前公示制度。黨組(黨委)討論決定后對干部進行任職前公示,公示內容包括:擬任人選的姓名、擬任職務、性別、政治面貌、出生年月、參加工作時間、學歷、現任職務和主要工作簡歷。公示期為十天。
2.擬提任法定代表人職務時,由上級審計部門負責進行審計。
3.公示及審計結果不影響任職的,辦理任職手續;經公示及審計反映有嚴重問題并查有實據的,經黨組(黨委)復議后不予任用,并通知本人;反映問題性質比較嚴重又一時難以查實的,暫緩任用,抓緊調查核實,并將調查情況報黨組(黨委)研究是否任用。
4.對決定任免的領導干部,按照干部管理權限,由主要領導或分管領導與本人談話。
5.提拔任職的領導干部考察材料歸入本人檔案,領導班子的考察材料歸入考察檔案。
(五)審批備案
縣級局(公司)正職的任免需報省局(公司)人事勞資處審核,經分管領導和主要領導同意后,按照干部管理權限辦理任免手續;縣級局(公司)副職的任免,需報省局(公司)人事勞資處備案。
各市級局(分公司)所屬的***科(處)、財務科(處)、業務科(處)、人事勞資科(處)、紀檢監察科(處)科(處)長的任免需報省局(公司)人事勞資處審核,由人事勞資處分別征求分管領導和相關處的意見,同意后方可任免。
長春市局(分公司)內設機構正職(行業副處級)的任免,按照有關文件規定辦理。
四、公開選拔和競爭上崗
(一)公開選拔、競爭上崗是領導干部選拔任用的方式之一,公開選拔競爭上崗主要在行業內進行。
(二)報名參加公開選拔、競爭上崗人員的基本條件和資格,應當符合本辦法有關選拔任用基本條件和資格的規定。
(三)公開選拔、競爭上崗在黨組(黨委)領導下進行,并由人事(組織)部門組織實施,其程序是:
1.公布職位、報考人員的資格條件、基本程序和方法等。
2.報名與資格審查。
3.統一考試確定入圍人選并進行面試。
4.組織考察,研究提出人選方案。
5.黨組(黨委)討論決定。
五、交流、回避
(一)實行領導干部交流制度,干部交流通過調任、轉任、輪換、掛職鍛煉等形式進行。
1.交流的對象:因工作需要交流的;需要通過交流鍛煉提高領導能力的;在同一職位任職工作時間較長的;按照規定需要回避的;因其他原因需要交流的。
2.市級局(分公司)領導干部年齡在50周歲以下,在同一職位上任職滿*年的,必須交流;縣級局(營銷部)正職在同一職位上任職滿8年的,必須交流。省局(公司)直屬單位領導在同一職位上任職滿8年的,應當交流;省局(公司)內設機構正職在同一職位上任職滿5年的,應當交流。
3.交流的干部接到任職通知后,應當在限定的時間內到任。
(二)實行領導干部任職回避制度。領導干部任職回避的親屬關系為:夫妻關系、直系血親關系、三代以內旁系血親關系以及近姻親關系。有上列親屬關系的,不得在同一機關內工作。
(三)實行領導干選拔任用工作回避制度。黨組(黨委)及人事(組織)部門討論干部任免,涉及與會人員本人及親屬的,本人必須回避。考察組成員在干部考察工作中涉及親屬的,本人必須回避。
六、免職、降職
(一)領導干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免去現職:
1.達到任職年齡界限或者退休年齡界限的。
2.在干部考察中,**測評不稱職票超過三分之一、經組織考察認定為不稱職的。
3.因工作需要或者其他原因,應當免去現職的。
(二)實行領導干部降職制度。因工作能力較弱或者其他原因,不適宜擔任現職的,應當降職使用。降職使用的干部,其待遇按照新任職務的標準執行。
七、紀律和監督
(一)選拔任用領導干部,必須嚴格遵守下列紀律:
1.不準以局長(經理)辦公會、領導圈閱等形式,代替黨組(黨委)會集體討論決定干部任免。
2.不準臨時動議決定干部任免。
3.不準個人決定干部任免,個人不能改變黨組(黨委)會集體作出的干部任免決定。
4.不準拒不執行上級調動、交流領導干部的決定。
5.不準要求提拔本人的配偶、子女及其親屬,或者指令提拔身邊工作人員。
6.不準在機構變動和主要領導工作調動時,突擊提拔調整干部,或者干部調離后,干預原任職單位干部的選拔任用。
7.不準在干部考察過程中進行拉票、串聯等不正當活動。
8.不準在干部考察工作中隱瞞、歪曲事實真相,或者泄露醞釀、討論干部任免的情況。
9.不準在干部選拔任用工作中任人唯親,封官許愿,營私舞弊,搞幫派或者打擊報復。
(二)對違反本規定的干部任免事項,不予批準。已經做出的干部任免決定一律無效,同時按照規定對主要責任人做出組織處理或者紀律處分。
(三)對無正當理由拒不服從組織調動或者交流決定的,依照有關規定就地免職或者降職使用。
(四)實行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責任追究制度。用人失察失誤造成嚴重后果的,應當根據具體情況,追究主要責任人以及其他直接責任人的責任。
(五)各級黨組(黨委)及人事(組織)部門在干部選拔任用工作中,必須嚴格按照本規定執行,自覺接受組織監督和群眾監督。***行業的廣大干部職工對干部選拔任用工作中的違紀違規行為,有權向有關部門舉報、申訴。
八、附則
(一)本規定由省局(公司)黨組負責解釋,本規定自印發之日起執行。
(二)市級局(分公司)及省局(公司)直屬公司(站)中層干部的選拔任用參照本規定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