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安全講座聽后心得體會

安全講座聽后心得體會

2024-08-02 閱讀 7828

安全講座心得體會

聽了今天上午鄭增儀講的安全講座,感受很深,尤其是聽到那一幕幕摻不仁睹的安全事故:

縱火殺人,精神病人砍傷兒童,駕駛員車上睡覺撞傷跑操學生等。

孩子是社會未來的接班人,他們能否健康成長,關系到民族的興衰和社會的進步。育人不僅要進行智力教育,還要進行道德、紀律教育。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作從幼兒學生抓起,使學生從小就接受交通安全知識教育,達到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養成自覺遵守交通法規的良好習慣,是能達到一代人和一個社會的良好秩序的百年大計。

新學期一開始,為確保學校師生上放學的道路交通安全,維護校園的教學、生活秩序,與學校一道一方面加強對校園內交通安全教育和管理,另一方面加大學?!熬G色通道”的建設和學校周邊交通環境的整治。以進一步增強中小學生交通安全意識,提高他們的自防自護能力,遏制交通事故的發生。據了解,每年因各種事故,數以萬計天真無邪的兒童少年死于非命,而因交通意識缺乏和淡薄引發的交通傷亡事故,在中小學生傷亡事故中占有較大的比例。中小學生的交通安全牽涉到千萬個家庭的幸福,需要交警、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負責,齊抓共管。

交通法規規定,做到行車安全必須具備兩個最基本的條件:一是無牌無證的車輛不能上路,二是年滿18歲并考取了相關駕照才有資格駕駛車輛。然而,交警在上路巡邏執勤時發現,有相當部分的車輛“三證”不齊,一些還不符合法定年齡的學生也騎車上街??磥?,學生交通安全教育問題任重道遠,如何讓中小學生平平安安上學,高高興興回家呢?

我建議定期或不定期選派民警或教師勸導員在交通復雜的學校門口或路口維持上、放學高峰的交通秩序,保障“綠色通道”安全暢通。同時

將交通安全教育和管理列入學校管理的內容,每所中小學平時就必須按照驗收考評標準抓工作,并將交通安全教育納入素質教育督導評估的內容之一。建議小學生上放學實行“排路隊”和戴“小黃帽”的方法,把同路、同方向的學生編排成隊,由教師護送過馬路,保證學生走路安全;在組織學生外出集體活動或組織春、秋游時,嚴格規范審批手續,把好審批關,堅決制止病車、超載車運送學生,保證學校師生的交通安全。同時,加強了對學校及周邊交通環境的整治,堅決取締校園門口擺攤設點、占道為市等妨礙學校師生通行的違章行為。為廣大師生創造了一個良好的交通環境。

說了這么多,我想大家應該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了。那么,就請大家“保護生命,拒絕違章”,珍惜自己的生命吧!

篇2:安全科學新學科講座安全經濟學第五講安全效益評價

一、安全效益分析

經濟效益是指“投入-產出”的關系,即“產出量”大于“投入量”所帶來的效果或利益。隨著生產技術的發展和事故及危害嚴重性的增長,安全對于生產經濟的作用日益明顯,安全經濟效益的概念得到了普遍接受。

安全的經濟效益是安全效益的重要組成部分。安全經濟效益是指通過安全投資實現的安全條件,在生產和生活過程中保障技術、環境及人員的能力和功能,并提高其潛能,為社會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利益。安全的經濟效益從安全投資的物質結果方面,可分為直接經

安全效益具有間接性、滯后性、長效性、多效性、潛在性、復雜性等特性。安全效益的間接性表現在:安全不是直接為物質生產活動。安全的經濟效益是通過減少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的損失來體現其價值的。這種客觀后果一方面使社會、企業或個人遭受的無益的浪費(損失)得以減輕,實現了間接增值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保護了生產的人和生產的技術或工具,間接地促進了生產的增值。因此說,安全的效益是從物質資料生產或非物質資料生產的過程中間接地產生。某些安全的費用不是直接投入物質生產資料的生產過程,而是投入安全保障過程。如消防、治安、保險、交通安檢等社會生活領域的安全活動,其投資的直接目的不是為了物質的生產。但是,這種過程的結果,能間接地為社會取到經濟節約的作用,以及促進經濟生產的作用。安全效益的遲效性表現在安全的減損(傷亡和財產損失)作用,不是在安全措施運行之時就能體現出來,而是在事故發生之時才表現出其價值和作用。但是安全投入活動不能等到事故發生之時才作,所謂“亡羊補牢”,而應是超前預防,防患于未然,因而必須承認安全效益的滯后性,理解安全投資的回收期較遲,據國外的研究表明,一般物力投資獲得的效益為投資的3.5倍,而安全投資能獲得的效益是其投入的6.7倍。安全措施的作用和效果往往是長效的,不僅在措施的功能壽命期內有效,在措施失去“功能”之后其效果還會持續或間接發揮作用。如采取的核污染對策,其作用不僅是措施本身當時所產生的效能,而具有造福人類子孫的長久效益;安全教育措施的功效,不是當時當事的作用,如受安全教育者獲得的知識、技能和意識,將會使受教育者受益一輩子。安全的多效性表現在:安全保障了技術功能的正常發揮,使生產能得以順利進行,從而直接促進生產和經濟的發展;安全保護了生產者(人員),并使其健康和身心得以維護,從而提高人員的勞動生產率,取到使經濟增長的作用;安全的措施使人員傷亡和財產的損失得以避免或減少,減“負”為“正”,直接起到為社會經濟增值的作用。安全措施的經濟效果更多地不是直接地從其本身的功能中表現出來,而是潛在于安全過程和目的的背后。安全的目的主要是指人的安全與健康,而人的生命與健康是很難直接用貨幣來衡量的。從形式上來看,安全直接所體現的意義并不是經濟的。安全的效益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的特點,既有直接的,又有間接的;既有經濟的,又有非經濟的;既有能用價值直接測量的內容,又有不能直接用貨幣來衡量的方面。因而,決定了安全效益是類型多樣、成分復雜的研究對象。要實現安全效益的最優過程,應用安全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用比值的概念,安全經濟效益E=安全產出量B/安全投入量C;用“利潤”的概念來表達安全的經濟效益,從而得到下面“差值法”公式:安全經濟效益E=安全產出量B-安全投入量C。上面的兩種形式都表明:⑴“安全產出”和“安全投入”兩大經濟要素具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關系。安全經濟效益是這兩大經濟因素的相互聯系和相互制約的產物,沒有它們就談不上什么安全經濟效益,因此,評價安全經濟效益,這兩大經濟要素缺一不可。⑵用“利益”的概念所表達的安全經濟效益,表明了每一單位勞動消耗所獲得的符合社會需要的安全成果;安全經濟效益與安全的勞動消耗之積,便是安全的成果,而當這項成果的價值大于它的勞動消耗時,這個乘積便是某項安全活動的全部經濟效益。這種結果和經濟效益的概念是完全一致的。⑶安全經濟效益的數值越大,表明安全活動的成果量越大。所以,安全經濟效益是評價安全活動總體的重要指標。

二、安全產出分析

“安全”在社會系統和生產系統中的功能或產出主要有:(1)保護人類的安全和健康;(2)避免和減輕財產的損失;(3)保障技術功能的利用和發揮;(4))維護企業信譽、提高產品質量和產量,提高勞動生產效率;(5)維護社會經濟持續、健康的發展,促進社會進步;(6)避免因事故造成有關人員的心靈創傷、家庭痛苦;(7)維護社會的穩定;(8)保護環境和資源,使其免遭破壞和危害。具體地安全的產出分為如下兩部分來考察:

1.安全的“減損產出”:安全減損產出B1=∑損失減少增量=[前期(安全措施前)損失-后期(安全措施后)損失]。而損失項目應包括:⑴傷亡損失減少量;⑵職業病損失減少量;⑶事故的財產損失減少量;⑷危害事件的經濟消耗損失減少量;安全減損產出=k1J1+k2J2+k3J3+k4J4=∑kiJi式中:J1為計算期內傷亡直接損失減少量;J2是計算期內職業病直接損失減少量[價值量];J3是計算期內事故財產直接損失減少量[價值量];J4是計算期危害事件直接損失減少量[價值量];kI為i種損失的間接損失與直接損失比例倍數。計算期內傷亡損失減少量,就是計算期內假如沒有投資情況下的預測(或實際)事故損失與進行投資后的實際事故傷亡損失之差:J1=預測事故傷亡損失-實際事故傷亡損失=(R死-R死0)N×V命+(R傷-R傷0)N×V健康。式中:R死1是投資后的死亡率;R死0為投資前的死亡率;R傷1是投資后的受傷率;R傷0為投資前的受傷率;N是考察期內的總體,其量綱取決于R(或職工數,或工時數);V命是人的生命價值;V健康是人的健康價值。生命與健康價值的計算也可進行價值化。計算期內職業病直接損失減少量的計算。J2=職業病下降率×接塵總人數×單位人職業病消費期望值。計算期內事故財產損失減少量的計算。J3=∑各類財產損失減少量。財產損失的直間比例倍數的取值可在4-100之間取定。

三、安全增值分析

安全增值是指安全對經濟生產的正貢獻,這是"安全是生產力"作用的體現。安全的生產力功能通過三方面來實現:首先,職工的安全素質是生產力,即對于一個生產工人,提高其安全素質不僅是提高其防范事故的能力,重要的還在于其安全素質的提高能夠提高其生產的工效,體現在工人生產操作過程中的安全高效,就能實現生產力作用;二是生產資料中包括安全設施、裝置、設備等,生產資料是生產力,顯然安全設施、設備等也隨之與其完成生產力的作用;三是安全對于技術創造的安全環境,保證了生產技術功能的實現,因此,也從中間接體現生產力作用。

按安全增值產出計算的“貢獻率法”:安全增值產出B2=安全的生產貢獻率×生產總值??梢钥闯?關鍵的技術問題是“安全的生產貢獻率”的確定。確定安全生產貢獻率時有如下思路:

⑴根據投資比重來確定其貢獻率,稱作“投資比重法”。如安全投資占生產投資的比重,或安措經費占更新改造費的比例,以其占用比重系數,作為安全增值的貢獻率系數取值的依據。例如,生產投資對應有生產的產值,可根據安全投資占生產投資的比重,從生產產值中劃出安全的增值產出。這種處理方法,使安全的增值產出計算較為簡單、可操作性好。但存在計算出的結果較為粗略的缺點,并要求在安全投資是合理的前提下才能采用。

⑵采用對安措經費比例系數放大的方法來計算安全的貢獻率。其思想是:更新改造作為擴大再生產和提高生產效率的手段,對生產的增長作用是可以進行測算的,可從更新改造活動的經濟增長作用中根據安措費所占的比例劃分出安全貢獻的分額,作為安全的增值量。由于安全投資不只是安措投資,因此還需要考慮其他方面的投資,其計算則是在更新費占用比例的基礎上,根據其他安全投資的規?;驍盗?用一放大系數對更新改造費確定的系數進行適當的放大修正,作為安全的總的貢獻率。

⑶采用統計學的方法進行實際統計測算。即對事故的經濟影響和安全促進經濟發展的規律進行統計學的研究,在掌握其“正作用”和“負作用”本質特性的基礎上,對其安全的增值“貢獻率”作出確切的判斷。這種方法必須建立在較為完善和全面的安全經濟理論基礎上,才可能進行。這是一種較為合理、科學的方法,但目前還未提出可操作的具體方法。

篇3:安全科學新學科講座安全經濟學第一講安全經濟學的學科背景及其科學學

據聯合國有關資料統計,世界上發達國家平均每年的事故經濟損失約占國民生產總值(GNP)的2.5%,預防事故和應急救援措施的投入約占3.5%,以上兩項表明安全經濟活動的總體規模和程度,合計高達GNP的6%。按此比例以我國九十年代的國民生產總值水平為基數推算,每年我國平均的事故損失約為1000余億元;預防措施、勞保用品及援救費用超過1500億元。客觀上講,由于我國工業水平總體還較低下,實際情況會低于上述世界發達國家的水平。根據中國勞動保護科學技術學會組織的有關抽樣調查推斷:我國本世紀九十年代每年的安全經濟規模(主動投資與被動消耗兩類)大約為:安全(預防性)投入(安措費加勞保用品費)約為300億元;事故損失約為200余億元。以上僅從產業(工礦企業)安全經濟角度進行了分析和探討,如果用廣義的安全經濟概念來考察問題,即考慮把生產、生活、公共安全等領域,以及安全對社會和經濟建設間接和潛在的影響,如工效、企業商譽、人的生命與健康價值、社會與環境價值等方面的效益,則問題會更為嚴重和突出。由此迫使我們必須意識到:安全問題不僅是減少或防止事故帶來的經濟損失的簡單問題,更有促進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的作用。換言之,安全不僅具有負效益的一面,更有正效益的意義,安全也是一種生產力。在知識經濟的時代,安全科學技術作為人類知識的重要發展領域,不僅是保障人的生命、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前提,對于減少人類社會發展的代價(生命和健康損害、事故造成的社會經濟損失等),以及保護和發展生產力都有著客觀和現實的意義。

用社會有限的投入去實現對人類盡可能高的安全水準!在獲得人類可接受的安全水平下,盡力去節約社會的安全投入!這是上述現代社會背景和現狀對安全科學技術提出的挑戰和要求,顯然應成為每一個安全科學技術工作者思考的安全經濟命題。完成這一命題,就是安全經濟學的最基本任務。

一.安全經濟學的性質

安全經濟學是研究和解決安全經濟問題的,因而它首先是一門經濟學,但又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經濟學。安全經濟學以安全工程技術活動為特定的應用領域,這決定了安全經濟學又是與自然科學結合的產物。它是研究安全活動與經濟活動關系規律的科學;它以經濟科學理論為基礎,以安全領域為陣地,為安全經濟活動提供理論指導和實踐依據。因此,安全經濟學可以說是一門經濟學與安全科學相交叉的綜合性科學。從學科性質和任務的角度,安全經濟學可定義為:安全經濟學是研究安全的經濟(利益、投資、效益)形式和條件,通過對人類安全活動的合理組織、控制和調整,達到人、技術、環境的最佳安全效益的科學。這一定義具有如下幾點內涵:1)安全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安全的經濟形式和條件,即通過理論研究和分析,揭示和闡明安全利益、安全投資、安全效益的表達形式和實現條件;2)安全經濟學的目的是實現人、技術、環境三者的最佳安全效益;3)安全經濟學的目標是通過控制和調整人類的安全活動來實現的。

二、安全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科學是人類對現實世界認識成果的系統總結。任何科學都有自己的特定的研究對象,都是研究某種特殊運動形式或特殊矛盾的。正是有其研究對象的特殊性,才把不同的科學區分開來。安全經濟學也有其自身的研究對象和自己的特殊矛盾運動。

安全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根據安全實現與經濟效果對立統一的關系,從理論與方法上研究如何使安全活動(安全法規與政策的制定、安全教育與管理的進行、安全工程與技術的實施等),以最佳的方式與勞動、生產、生活合理地結合起來,最終達到安全勞動、安全生活、安全生存的可行和經濟合理,從而取得較好的綜合效益。安全經濟學應研究如下問題:1)安全經濟學的宏觀基本理論。研究社會經濟制度、經濟結構、經濟發展等宏觀經濟因素對安全的影響,以及與人類安全活動的關系;確立安全目標在社會生產、社會經濟發展中地位和作用;從理論上探討安全投資增長率與社會經濟發展速度的比例關系;把握和控制安全經濟規模的發展方向和速度。2)事故對社會經濟的影響規律。研究不同時期(時間)、不同地區(行業、部門等空間)、不同科學技術水平和生產力水平條件下,事故的損失規律和對社會經濟的影響規律;探求分析、評價事故和災害損失的理論及方法,特別是根據損失的間接性、隱形性、連鎖性等特征,探索科學、精確的測算理論和方法,為掌握事故和災害對社會經濟的影響規律提供依據。3)安全活動的效果規律。研究如何科學、準確、全面地反映安全的實現對社會和人類的貢獻。即研究安全的利益規律。測定出安全的實現對個體(個人)、企業、國家,以及全社會所帶來的利益,對制定和規劃安全投入政策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對科學的評價安全效益也是不可少的技術環節。4)安全活動的效益規律。安全的效益與生產的效益具有聯系,又有區別。安全的效益不僅包括經濟的效益,更為重要是還包含有非價值因素(健康、安定、幸福等)的社會效益。這使得對安全效益的評定非常困難。為此,應細致地研究安全效益的潛在性、間接性、長效性、多效性、延時性、滯后性、綜合性、復雜性等特征規律,把安全的總體、綜合效益充分地揭示出來,為準確地評價和控制安全經濟活動提供科學的依據。5)安全經濟的科學管理。研究安全經濟項目的可行性論證方法、安全經濟的投資政策、安全經濟的審計制度、事故和災害損失的統計辦法等安全經濟的管理技術和方法,使國家有限的安全經費能得以合理使用,實現最大限度地發揮人類為安全所投入的人財物的潛力。

三、安全經濟學的內容和任務

第一個層次是安全經濟學的哲學問題,即確立安全的經濟觀;確立安全經濟學的立論基點;指明安全經濟學的發展方向;提供安全經濟理論的思想基礎。第二層次是安全經濟學的基礎科學,這是安全經濟學理論和方法的根基和源泉。只有充分采用一般科學技術和一般經濟學現有的理論、方法,安全經濟學的發展才有基本的支柱和依靠。在這同時,安全經濟學也應發展符合自身學科需要的理論科學。

第三層次是安全經濟學的技術科學,是安全經濟學的應用基礎理論。她研究和探討安全經濟的基本原理和規律,提出安全經濟控制和管理的理論。只有充分地認識和掌握了安全經濟客觀規律,確立了安全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安全經濟活動的指導與控制才會準確和有效。

第四層次是安全經濟學的工程技術指安全經濟活動或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安全經濟學不僅僅是應用理論,更為有意義的是安全經濟學的理論能指導安全工程技術的實踐活動,使人類的安全活動符合客觀實際的和必須遵循的經濟規律。安全經濟學的任務是應用辨證唯物主義基本原理,以及系統科學和一般經濟學的科學方法、理論,對人類勞動、生活、生存活動中的安全經濟規律進行考察研究;闡明經濟規律在安全活動領域的表現形式;探討實現經濟的安全生產(勞動)、安全生活、安全生存的途徑、方法和措施;為國家、政府提供科學制定安全方針和政策的理論依據,從而極大限度地保障人的身心安全、健康和發展,促進社會與經濟的繁榮與昌盛。

四、安全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1.分析對比的方法。進行分析和對比是掌握系統特性及規律的基本方法之一。為此,要注重微觀與宏觀相結合、特殊與一般相結合的原則。只有從總體出發,縱觀系統全局,通過全面、細致的綜合分析對比,才能把握系統的可行性和經濟合理性,從而得到科學的結論。安全經濟活動所特有的規律,如“負效益”規律、非直接價值性特征等,只有通過分析對比才能獲得準確的認識。

2.調查研究方法。認識安全經濟規律,很大程度上應根據現有的經驗和材料來進行,因此,調查研究是認識安全規律的重要方法。事故損失規律只有在大量的調查研究基礎上,才能得以揭示和反映。

3.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安全經濟問題的科學定量解決是安全經濟學發展的必然要求。由于受客觀因素和基礎理論的限制,安全經濟領域有的命題是不能絕對定量化的。如人的生命與健康的價值、社會意義、政治意義、環境價值、企業商業譽等。因此,在實際解決和論證安全經濟問題時,必須采取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法,使獲得的結論盡量地合理和正確。

安全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任務決定了這門學科的特點,即:從研究方法上講,具有系統性、預見性、優選性;從學科本質上講,具有部門性、邊緣性及應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