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會議學習心得體會
學習教育工作會議心得體會
通過學習楊縣長和商書記的講話,從中體會到了縣領導對我們教師的親切關懷,讓我感受到身為教師的驕傲,也再次讓我體會到我肩上的責任光榮而偉大。
一、做一個不斷進取的學者
人們常說: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但是,如果這一桶水不進行不間斷的添加,那么,這桶“水”就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的干枯。所以,現在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不僅僅要有“一桶水”了,而要長流水。作為一名教師,在保持自己“一桶水”的時候,應始終不忘是“一桶”源源不斷的活水,即經常學習現代教育理論、運用現代教學方法、掌握24字教學模式,以知識的不斷更新與充實,做教育教學改革浪潮的浪尖人。我從參加工作至今也是這樣要求自己的。課余閑暇之際,從不忘充實自己,只要有時間,我從不忘讀書。除參加國家統一的教師培訓、繼續教育外,堅持自學,現在,我桶里的“水”不再是無色的水,而是一桶長流不止彩色的水,可以適應學生的多個方面的知識需求。
二、熱愛學生,甘為人梯
霍林斯基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冰心也曾說過:“愛是教育的基礎,是老師教育的源泉,有愛便有一切。”所以,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就要愛學生;其次,愛就不能放棄。我給他們一個自由的空間,尊重平等地對待他們、關心他們,和他們成為無話不說的好朋友;從而縮小師生間心靈上的距離,使他們產生“向師性”。然后運用激勵機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勵,讓學生感到溫暖,增強自信,這樣,才會在他們成長與發展的道路上有一個質的飛躍,更會使教學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以身作則,無私奉獻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我要努力做一名勤奮學習的教師,在知識迅猛發展的今天,要保證知識不落后,自己不落伍,就必須多學習,多鉆研,多讀各種各樣的書,豐富自己的知識修養。我還要大膽探究、勇于探索,創造性的完成自己的使命,全力提高自己的科學素養、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還要對留守兒童的關愛、幫扶、保護、讓他們在快樂的環境中學習,要加大語言文字工作力度。今年是我縣迎接國家三類城市語言文字工作達標評估年,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語言文字工作的學習,提高認識。
四、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教育質量是教育發展水平的重要途徑,沒有質量的教育絕不是好教育,也決不是人民滿意的教育。所以,在工作中,我在“備、教、輔、批、思”等環節上狠下功夫,推進“高質量,高效率”的課堂教學。
總之,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以“教書者必先強己,
育人者必先律己”為座右銘,時時地鞭策自己,爭取做一個“好”老師、“強”老師!
篇2:小學語文主題學習研討會議學習心得
20*年小學語文主題學習心得
在濰坊市金寶賓館參加“濰坊市小學語文主題學習研討會議”,收獲頗多,感慨頗多。這次近距離真實地感受主題單元教學的魅力,確實很過癮,尤其是畢英春、韓興娥、趙紅等老師的單元教學藝術展示,更是讓人耳目一新,回味無窮。
我的收獲:
收獲一:主題單元教學必須吃透教材,整合教材,找出單元課文的相通點,找出學習方法的共性,制定出適合學生高效學習的學案。在精讀課文中教師引導學生摸索出學習方法,然后在略讀課文中運用這種學習方法,學生自主高效地學習、交流。
比如畢英春老師在《威尼斯的小艇》中,引導學生總結了學習寫景狀物*的方法及寫景狀物的方法:()連接事物幾個方面,概括內容;()扣住語言,多種方法,體會特點;()抓住特點,把握結構,學習表達。
在讀《與象共舞》之前,回顧方法步驟,然后學生自學,自己主持交流,教師點撥。最后,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選自己喜歡的景或物加以描繪,練習表達。
收獲二:一堂課的教學中無須面面俱到。
荀子說:“不全、不粹、不足,以謂之美?!笨山虒W中要求面面俱到、平均用力、點滴勿漏是不可能的,效果也未必好。其實正是這種“不全、不粹、不足”,才使得語文教學更精練,更精彩。尤其在短短的0分鐘時間里,我們無需“顧全大局”,而應抓住重點,需要側重讀的就突出讀,需要側重談的就盡情說,需要側重聽的就要張開耳朵,需要側重寫的就不能放過寫的契機。
在趙紅與李翠云老師的課中,就注重了“談”和“讀”。通過“談”,曉之以理;通過“讀”,動之以情。學生在讀中理解,談中感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收獲三:小學語文有效教學評價在主體教單元教學中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張云杰老師在學生朗讀后,積極熱情地肯定:“他讀得多么動情,讓我為之動容,讓我好像看到了季羨林老先生對災區孩子的牽掛!”學生受到鼓舞,都情緒高漲地投入到朗讀之中,很快與文本融為一體,自然有了深刻的體會與理解。其實評價更應關注的是學生的發展,學生的發展是終極目標。
我的幾點思考:
思考一:我校小學語文主題單元學習該如何進行?學生所需閱讀的大量材料該如何搜集?現在有的倡導“簡單語文”,有的倡導“深度語文”,我們如何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既簡約高效又內涵深刻?
思考二:單元主題學習的課堂教學如何精細化?從課型的確定到課時的安排再到教學流程的設計以及各教學環節的用時,對這些方面都需要進行深入細致的探討。小組合作、自主互助是新課程課堂教學的一個趨勢,也是構建有效課堂、高效課堂的一個難點。如何使小組合作規范高效?小組成員如何分工?如何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組際間的交流如何進行?教師如何指導小組學習?
思考三:在趙紅、畢英春等老師展示的課中,學生的預習大部分都在課外,學生查閱書籍,搜集資料,增加了課堂的容量,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那么,我們的學生能做的到嗎?有那么好的條件嗎?會得到家長的支持嗎?
我想,這些問題都是開展小學語文主題學習的關鍵,希望在摸索中逐步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