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主題學習研討會議學習心得
20*年小學語文主題學習心得
在濰坊市金寶賓館參加“濰坊市小學語文主題學習研討會議”,收獲頗多,感慨頗多。這次近距離真實地感受主題單元教學的魅力,確實很過癮,尤其是畢英春、韓興娥、趙紅等老師的單元教學藝術展示,更是讓人耳目一新,回味無窮。
我的收獲:
收獲一:主題單元教學必須吃透教材,整合教材,找出單元課文的相通點,找出學習方法的共性,制定出適合學生高效學習的學案。在精讀課文中教師引導學生摸索出學習方法,然后在略讀課文中運用這種學習方法,學生自主高效地學習、交流。
比如畢英春老師在《威尼斯的小艇》中,引導學生總結了學習寫景狀物*的方法及寫景狀物的方法:()連接事物幾個方面,概括內容;()扣住語言,多種方法,體會特點;()抓住特點,把握結構,學習表達。
在讀《與象共舞》之前,回顧方法步驟,然后學生自學,自己主持交流,教師點撥。最后,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選自己喜歡的景或物加以描繪,練習表達。
收獲二:一堂課的教學中無須面面俱到。
荀子說:“不全、不粹、不足,以謂之美。”可教學中要求面面俱到、平均用力、點滴勿漏是不可能的,效果也未必好。其實正是這種“不全、不粹、不足”,才使得語文教學更精練,更精彩。尤其在短短的0分鐘時間里,我們無需“顧全大局”,而應抓住重點,需要側重讀的就突出讀,需要側重談的就盡情說,需要側重聽的就要張開耳朵,需要側重寫的就不能放過寫的契機。
在趙紅與李翠云老師的課中,就注重了“談”和“讀”。通過“談”,曉之以理;通過“讀”,動之以情。學生在讀中理解,談中感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收獲三:小學語文有效教學評價在主體教單元教學中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張云杰老師在學生朗讀后,積極熱情地肯定:“他讀得多么動情,讓我為之動容,讓我好像看到了季羨林老先生對災區孩子的牽掛!”學生受到鼓舞,都情緒高漲地投入到朗讀之中,很快與文本融為一體,自然有了深刻的體會與理解。其實評價更應關注的是學生的發展,學生的發展是終極目標。
我的幾點思考:
思考一:我校小學語文主題單元學習該如何進行?學生所需閱讀的大量材料該如何搜集?現在有的倡導“簡單語文”,有的倡導“深度語文”,我們如何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既簡約高效又內涵深刻?
思考二:單元主題學習的課堂教學如何精細化?從課型的確定到課時的安排再到教學流程的設計以及各教學環節的用時,對這些方面都需要進行深入細致的探討。小組合作、自主互助是新課程課堂教學的一個趨勢,也是構建有效課堂、高效課堂的一個難點。如何使小組合作規范高效?小組成員如何分工?如何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組際間的交流如何進行?教師如何指導小組學習?
思考三:在趙紅、畢英春等老師展示的課中,學生的預習大部分都在課外,學生查閱書籍,搜集資料,增加了課堂的容量,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那么,我們的學生能做的到嗎?有那么好的條件嗎?會得到家長的支持嗎?
我想,這些問題都是開展小學語文主題學習的關鍵,希望在摸索中逐步找到答案!
篇2:參加區小語習作研討會議有感
**年12月17日上午,在二七區幸福路小學參加了二七區教研室舉辦的“語文學科習作評價觀摩研討會”。整整3個小時的會議,有來自汝河、航海、實驗、建新、苗圃、政通、幸福7個單位的業務領導或語文教師代表進行經驗分享,還有參會人員互動交流環節,最后由邢主任進行總結發言。本次會議,主題明確、環節流暢、緊弛有度、受益良多。讓我來“倒著”總結一下吧。
先來摘錄筆記中邢主任的“妙語”:
1、會后,語文教師要完成兩個轉變:一是從評判式轉為指導式;二是從經驗型轉為證據型。要基于問卷,梳理、分析、判斷。
2、語文教師要牢固梳理三種意識:一是課標意識,不憑經驗和感覺;二是學生意識,要想盡辦法去搜集數據,了解學情;三是實踐能力。
3、語文教學評價,要一手課標,一手學情,眼睛盯著學生語文素養這一核心。
4、7位優秀學校代表的發言,著重體現了習作流程優化能力、再造能力,把“教學的暗箱”突破了,再造了。比如習作評價中,大多是學生寫完,教師改,傳統中教師的改就是“教學的暗箱”,學生的“盲區”。
5、聽完7位老師的發言,我們可以看到:她們有雙特殊的眼睛,那就是審視自己行為的眼睛,她們并不滿足于現狀,不把學生當做小白鼠。
6、要有自己的“獨門密器”。可以在“小學語文”、“小學語文通訊”等多本專業書刊上,選取幾篇核心文章,并且打印下來,進行批注。也可以畫出提煉出幾個關鍵詞,一句關鍵話,畫出結構圖。
7、明年小學語文教材要有新的變化:一是三年級以上要有小古文加入;二是習作課會成單元的出現。
再來分享幾位優秀教育同仁的“工作智慧”:
第一位
篇3:小學語文主題學習研討會議學習心得
20*年小學語文主題學習心得
在濰坊市金寶賓館參加“濰坊市小學語文主題學習研討會議”,收獲頗多,感慨頗多。這次近距離真實地感受主題單元教學的魅力,確實很過癮,尤其是畢英春、韓興娥、趙紅等老師的單元教學藝術展示,更是讓人耳目一新,回味無窮。
我的收獲:
收獲一:主題單元教學必須吃透教材,整合教材,找出單元課文的相通點,找出學習方法的共性,制定出適合學生高效學習的學案。在精讀課文中教師引導學生摸索出學習方法,然后在略讀課文中運用這種學習方法,學生自主高效地學習、交流。
比如畢英春老師在《威尼斯的小艇》中,引導學生總結了學習寫景狀物*的方法及寫景狀物的方法:()連接事物幾個方面,概括內容;()扣住語言,多種方法,體會特點;()抓住特點,把握結構,學習表達。
在讀《與象共舞》之前,回顧方法步驟,然后學生自學,自己主持交流,教師點撥。最后,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選自己喜歡的景或物加以描繪,練習表達。
收獲二:一堂課的教學中無須面面俱到。
荀子說:“不全、不粹、不足,以謂之美?!笨山虒W中要求面面俱到、平均用力、點滴勿漏是不可能的,效果也未必好。其實正是這種“不全、不粹、不足”,才使得語文教學更精練,更精彩。尤其在短短的0分鐘時間里,我們無需“顧全大局”,而應抓住重點,需要側重讀的就突出讀,需要側重談的就盡情說,需要側重聽的就要張開耳朵,需要側重寫的就不能放過寫的契機。
在趙紅與李翠云老師的課中,就注重了“談”和“讀”。通過“談”,曉之以理;通過“讀”,動之以情。學生在讀中理解,談中感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收獲三:小學語文有效教學評價在主體教單元教學中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張云杰老師在學生朗讀后,積極熱情地肯定:“他讀得多么動情,讓我為之動容,讓我好像看到了季羨林老先生對災區孩子的牽掛!”學生受到鼓舞,都情緒高漲地投入到朗讀之中,很快與文本融為一體,自然有了深刻的體會與理解。其實評價更應關注的是學生的發展,學生的發展是終極目標。
我的幾點思考:
思考一:我校小學語文主題單元學習該如何進行?學生所需閱讀的大量材料該如何搜集?現在有的倡導“簡單語文”,有的倡導“深度語文”,我們如何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既簡約高效又內涵深刻?
思考二:單元主題學習的課堂教學如何精細化?從課型的確定到課時的安排再到教學流程的設計以及各教學環節的用時,對這些方面都需要進行深入細致的探討。小組合作、自主互助是新課程課堂教學的一個趨勢,也是構建有效課堂、高效課堂的一個難點。如何使小組合作規范高效?小組成員如何分工?如何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組際間的交流如何進行?教師如何指導小組學習?
思考三:在趙紅、畢英春等老師展示的課中,學生的預習大部分都在課外,學生查閱書籍,搜集資料,增加了課堂的容量,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那么,我們的學生能做的到嗎?有那么好的條件嗎?會得到家長的支持嗎?
我想,這些問題都是開展小學語文主題學習的關鍵,希望在摸索中逐步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