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春季幼兒園大班安全與常規工作計劃

春季幼兒園大班安全與常規工作計劃

2024-08-02 閱讀 9091

年春幼兒園大班安全與常規工作計劃

為了讓幼兒形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以及為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特制定以下常規與安全計劃:

生活常規

1、每天能夠高高興興入園,做到不遲到,主動接受晨檢,與老師、阿姨、保安問好問早。

2、飯前便后,手臟時候能夠主動的洗手,掌握正確的洗手方法。

3、進餐時候保持安靜,做好,正確的使用湯匙,保持桌面、地面、衣服的干凈,并懂得飯后要漱口、擦嘴巴。

4、進睡房安靜有序,自己脫衣服,并將鞋擺好在指定的位置,迅速入睡;起床后能自己穿衣服、疊被子。

5、離園前,能夠自己整理好衣服,拿好書包,聽到老師喊自己的名字才可離開,離園懂得要和老師、阿姨說再見。

(二)教育教學常規:

1、每天來園以后能夠安靜的到各區域活動,愛惜活動材料,活動結束后有次序的按要求收放材料。

2、做早操動作有力,精神飽滿,聽音樂變換對形。

3、上課時能夠積極舉手的發言,能大膽的提出自己的意見,聲音響亮;不隨意插嘴與旁邊幼兒說話。

4、積極參加戶外體育活動,玩運動器械時候不爭不搶,愛護體育器械。

5、游戲活動中能按自己的意愿選擇游戲,和同伴協商一起玩。

(三)安全教育

1、堅持每天晨檢。保證幼兒不帶危險物品入園,如有要收回。

2、嚴格要求幼兒注意安全,預防燙傷、外傷、藥物中毒,預防異物進入耳、鼻及氣管。

3、保證教室的通風、干凈,保證區角材料的安全、衛生、定期消毒玩具。

4、及時預防傳染病的發生,保證一人一巾一杯。

5、加強幼兒點名工作,并做好記號,發現問題及時匯報,并及時打電話進行與家長了解原因。

6、戶外活動時,認真檢查活動場地的安全性,及時排除不安全因素,確保幼兒安全。

7、做好餐點的交接工作,把餐點放在安全處,以防幼兒燙傷。

8、教師在工作中做到時刻高度警惕,把安全放在首位,眼睛不離開幼兒孩子到哪,老師的眼睛就到哪。

9、確保上下樓的安全,幼兒能做到不推拉、不跳臺階。

10、教育幼兒不將手放在門縫間、桌子間、椅子間、以免受傷。

11、教幼兒懂得一些必要的安全知識。如:起火時,如何逃生,火警電話是“119”救護電話“120”、警匪電話“110”等。

(四)措施:

1、每日放學10分鐘前組織幼兒當選明日的班長,激勵幼兒遵守班級常規。

2、每天2位幼兒輪流當值日生,幫助本班幼兒協商解決問題或協助老師做些班級力所能及的事。

3、每周評選一次“進步獎”(好孩子)。

4、經常與家長溝通,利用電訪、面訪和家訪等形式及時與家長交流孩子在園的發展情況,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

5、根據常規要求,在各科教學中滲透安全常規教育,逐步養成幼兒良好的安全常規習慣。

篇2:大班幼兒常規培養中存在現象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大班幼兒常規培養中存在的現象

常規是幼兒園一日生活的各種活動中應該遵守的基本行為規則,它對于班級正常的保教秩序及幼兒發展本身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幼兒園班級常規的建立,無論對于班級保教秩序,還是對于幼兒發展自身,都具有積極重要的意義。常規教育是班級管理及教育的手段,常規的培養對于大班幼兒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大班幼兒馬上要進入小學,如果幼兒能在常規方面有很好的習慣,那么他進入小學也就沒有后顧之憂了。到底什么樣的常規真正適合大班幼兒的發展,如何引導幼兒由“要我怎么做”變成“我要怎么做”,讓大班幼兒真正成為常規的主人,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我們觀察了大班組的幼兒常規,發現了很多問題,主要表現為:

1.過分限制――不利于幼兒個性的發展

老師在組織活動時,要求幼兒將小手整齊劃一的放在小腿上坐好,如果有的幼兒小手離開了膝蓋,老師又會再次強調。正常的幼兒都是活潑好動的,這是他們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從生理上講,幼兒需要跑跑跳跳、喊喊叫叫,不能像大人一樣安安靜靜地坐著。如果我們“強迫”他們規規矩矩,不跑不跳,他們的動作就得不到相應的發展,他們的性格也容易變得憂郁、孤僻、缺乏和別人合作的精神和能力。幼兒是在活動和操作中認識周圍世界的,如果我們總要求幼兒老老實實地坐好,他們怎能去真正接觸豐富多彩的客觀世界?

2.言辭不當――不利于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

教師在日常生活中如發現幼兒有違反常規的行為經常會大聲喝斥,如果當著全體幼兒批評、訓斥,會使幼兒的自尊心受到傷害,心理上也會受到極大創傷,久而久之會使幼兒形成自卑、怯懦的性格,這對幼兒的身心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幼兒正處于生長發育時期,其身心健康的發展是需要一個積極向上的環境。

3.強調指示――缺乏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在常規教育中,教師往往會對幼兒進行命令性的指示,如吃飯不能說話,上課要坐好,睡覺時不能發出聲音……小朋友們總是在“我說你做”中建立起各項常規,老師的話成了他們心中的“圣旨”。幼兒雖小,但與成人一樣同樣有自尊心。如果老師只一味地用自己是“老師”這一角色的優越感去壓倒、管住他們,從而使幼兒形成一切聽從他人的習慣,這樣環境中培養的幼兒會缺乏主見和創新意識,這顯然與新時代所需的人才素質是極不相稱的。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篇3:小結:大班說常規培養策略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小結:大班說的常規培養策略

一、講故事或談話

每個幼兒口述自己聽到的或者看到的故事活動中,我都努力尋求有效的策略,以激發幼兒對講故事活動的積極性。策略一:提問。故事講完后由講故事者提問,如:“我講的故事題目是什么?”“故事里有誰呀?”等,并根據其他幼兒的回答進行判斷,如:“你講得很棒。”“你說的太好了!”等。同時也鼓勵聽的幼兒發問或質疑。在這樣的過程中,不僅使幼兒更好的理解了故事內容,而且使聽者更專心,講者更自信。為幼兒主動學習和運用語言創設了機會。策略二:評價。在幼兒講述故事后,我留一段時間,先請幼兒自己說說“你哪兒講得特別好?為什么?”再請其他幼兒說說“你覺得他講得好嗎?為什么?”最后教師結合個體講述故事的真實情境進行評價,考慮到統一的要求,同時兼顧幼兒的個體差異,以肯定鼓勵為主,適當提出下次講述需要提高的地方,一般提出的要求是個體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在這樣自評和他評的過程中,不僅為同伴間互相學習創造了機會,而且對提高每個幼兒的講述能力和信心也是有積極作用的。策略三:獎勵。獎勵是為了更好的激勵幼兒參與講故事活動。每次講故事后,我除了采用幼兒喜歡的☆作為統一評價的媒介,同時我也采用紅五星、蘋果等可以粘貼的獎品,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講述情況選擇喜歡的獎品。在實踐中我也發現幼兒特別喜歡自己選擇小獎品進行粘貼。我想在獎勵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注意自己的目光、表情、語調、動作等,以更好地表達對幼兒的期望、贊許、鼓勵等,從而調動幼兒對講述故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滿足幼兒情感和發展的需要。

二、本子的記錄。

有的時候我們利用“信息”告知家長記錄內容,有時是直接給孩子完成口頭講述作業的任務。當孩子按時完成,帶來幼兒園后,我們一般都打星給予積極評價,完成出色的不忘寫上簡單的評語,如:“看來你活動中聽的很仔細!加油”。“你講述的真完整。好樣的,孩子!”等激勵性語言。不管是記錄的本子還是書寫的本子,我們除了潛移默化地引導孩子正確使用,而且使孩子感受到記錄和書寫的樂趣。使孩子主動地來獲得良好的習慣。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