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學期中考試質量分析

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學期中考試質量分析

2024-08-02 閱讀 4886

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學期中考試質量分析

一、考試質量情況。

這次考試,共有68名學生參加,缺考6人,平均為65.82;及格率為64.7%;優秀人數為優秀率為51.5%。差生率為20.6%

二、試卷命題的理解及分析。

1、基本情況。試卷由七部分組成,第1部分為填空題(占4%),第2部分為判斷題(占6%),第3部分為選擇題(占8%),第4部分為計算題(占32%),第5部分為解決問題(占25%),第6部分為看圖題(占5%),第7部分為附加題(占10%)不計在總分內。整份試卷,在理念上能以《數學課程標準》“三維目標”為指導;命題立足課本,題材均是學生所學過的(熟悉的)內容;注重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的考查,徹底地對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做較全面的摸底;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設置一些與生活實際相關的、能體現綜合應用的和創新思維的內容,有與生活相關的題,也有個別是能力提升題,做到“基礎題、生活運用題、有一定難度的靈活題”各種不同層次的題目同時出現,既能考查學生的“雙基”,又能有利于準確地查測出學生的能力水平層次,使學有余力的學生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調動其較深層次的思維;從題型上看,試題都是學生常見的,熟悉的題型。

2、知識比較牢固的地方。

(1)、能較好的運用數對知識來確定位置;較好的掌握了分數乘法與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2)、能正確地理解分數乘法與分數除法的意義,會靈活運用其解決一些簡單的分數應用題。

(3)、能熟練的運用比的基本性質進行化簡比等。

3、典型錯誤及分析。

填空題:第1小題:求3個的和是多少,可以列式為。很多同學填上3,主要沒有仔細思考這之間意義的區別。

第2小題:噸的是(),40千克是()。第一個括號的單位忘寫,第二個括號中出現的錯誤都是單位沒有換算。

第5題:簡算()÷,要運用()律。許多學生想到了除法分配律,這可能跟我平時教學時沒有直接指正出來有關系,之前我有跟他們說過可以讓他們自己取名叫除法分配律,所以學生也就這么寫了。

第7題:根據“楊樹的棵數比松樹多”,我們把()看作單位“1”,數量關系式是()()=()。一部分學生錯誤的原因是只會列出除法的關系式而沒去仔細觀察這是乘法的關系式,還有一部分學生錯的原因在于試卷的騰印問題及監考老師的錯誤讀題()。

第8題:一個長方形的長是6厘米,寬是0.4分米,長與寬的最簡單整數比是(),比值是()。這一題學生錯誤的類型有兩種,一種是沒有化成最簡整數比,另一種是單位沒有換算,也是粗心導致的結果。

第9題:把10克的糖放入100克的水中,糖和糖水的比是()。很多學生還是將這個算成了糖與水的比。

判斷題:第1小題:18÷310可以改寫成18÷。這一類的題目在平時我從未教學過,學生也沒有較好的學習習慣,不會主動的去計算后再來判斷是否可行。

第6題: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上或同時除以相同的數,比值不變。錯的學生在于沒有把“0除外”這句話充分的理解進去。

選擇題:第2小題:a除b的商是1.5,則a

篇2:小學上冊六年級數學期中考試質量分析

為了促進教師的教與學,為了提高教師的數學教學質量,我高年級數學組按照學校的要求于今日上午的第二節課開展了認真仔細的期中考試情況分析會。從各班的反饋情況看,我們這個科組的教學質量總體情況不容樂觀,大部分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夠牢固,特別是較靈活地的習題,學生更是霧里看花。主要問題如下:

一、審題不細致,就操作題來分析,這一題融比例尺的運用及物體位置的確定知識為一體,題目不難,而且原封不動的題目做過的時間也不長,而得分率只有48.82%。出現這些原因,主要是學生對比例尺的意義不夠理解,即使理解了的學生也沒看清楚到底是北偏東還是北偏西等。

二、計算水平差。平時一直看好的所謂的基本功扎實,成績比較穩定的優等生成績絕大部分都不理想。就其原因,是因為學生簡算技巧沒有很好的把握,造成在最后一道題上花費時間比較多,耽誤了檢查的時間,致使不少中等偏上的學生丟掉了不應該丟的分數。在70分以上的學生中,就有24個學生在口算題、解比例、應用題的計算結果上丟分,而至少有三位同學因此與滿分失之交臂,

三、應用題的分析能力弱。從五六年級的應用題的的5、6兩題可以看出,稍微有點拔高的題目,就顯得力不從心了。這兩題得分率很底,也從側面反映了這個班的學生的思維能力不活,不但不善于借助線段、示意圖幫助理解數量關系,而且在列式是還粗心大意,如:求圓錐的體積,三分之一漏乘。

從以上的分析不難看出,盡管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努力進行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著力進行學困生的轉化,但是由于科組的老師都認為自己的能力有限,指導的力度不強,效果不明顯。所以,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我們將盡力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補救:

1、教材教材,活學活用。認真鉆研教材,從生活數學做起,努力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自信心和興趣。是我們的教學之本,在教學中,我們既要以教材為本,扎扎實實地把數學基礎知識夯實,又要緊密聯系生活,讓學生多了解生活中的數學,用數學解決生活的問題。

2、重視過程,培養能力。結果重要,但過程更重要。能力就是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發展的。在平時的教學中,作為教師應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學習材料,創造自主學習的機會。針對學習弱勢群體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低進高出,用數學的美麗吸引他們。尤其是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要讓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的展示,讓他們自己來分析問題,設計解決的策略,提高教學的效度。多做多練,重視聯系生活實際,拓展思維,靈活的把知識轉化成技能。

3、加強基礎,強化習慣。重視數學基礎,加強數學基本功訓練是學好數學的法寶。如:口算、速算、計算中的巧算,常用數值的強記等。另外就是要經常性地對學生進行查漏補缺,科學編制一些簡易又能強化學習結果的材料,給學生解題設置一些障礙,讓學生通過思考、探究,解決這些問題不定時地進行檢測、評估、矯正。同時注意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如;估算、驗算、認真審題、檢驗方法等。

4、更新課堂組織教學技巧。課堂在教學中倡導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但有些教師由于過分強調民主,忽視了課堂組織教學,結果課堂亂到了教師無法控制的地步,嚴重地妨礙了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因此,教師應該懂得一些課堂組織教學的藝術,既能讓學生在寬松、自由的環境中學習,又能做到收放適度,動之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