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高年級數學組三課兩評一反思階段小結
上個月和這個月初,我們學校進行了校級的“三課兩評一反思”,我們高年級組參加此次說課、講課的有張*、席*兩位老師。在書記的全程跟蹤指導下,在我們高數組所有成員的共同參與和幫助下,兩位老師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活動實施是上課教師先說課,經同組教師討論后上初課,然后再討論交流,指出實際授課當中的一些問題并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議,最后上課教師再上修改課,并寫出教學反思。一改以前每周突擊聽多位教師的課并評課,導致聽評課活動流于形式而對授課者和聽課者都沒有較大受益的現象。老師們通過這樣幾個環節的深入參與,對“一課兩上”的效果與作用可以說是心悅誠服,如此形式的教學研究活動讓老師們感到受益匪淺,同時也讓老師們明白了“教學研究”一詞的真正內涵與份量。
席老師說課是初選的課時《比的意義》,在說課中,席老師能把這節課的重難點體現在課件上,并能流利的說出教學流程。不足之處是沒有教材分析、學情分析等,而是當做了一節上課的形式進行了說課,內容有點多。上個月初恰好該講第四單元,所以沒法把這個單元隔過去,只好臨時換課《圓的認識》。席老師利用中午時間加班加點,自己做教具,備課、做課件等,在沒有課前做任何鋪墊的情況下,上了一節比較完美的課。能像公開課一樣有趣,生動,讓人有興趣聽下去。特別在講到不用圓規畫圓的時候,學生能想到用兩個量角器,一個瓶蓋,水杯的底蓋,硬幣等等畫出一個圓,辦法非常多。在上校內公開課的時候,雖然不是本班學生,席老師更能熟練的駕馭課堂,收放自如。可以說,通過這次活動,在領導和同組老師的幫助下,席老師本人在教學方面的經驗更上一層樓。
張*老師在說課中,能按照說課的正規流程來設計,但是缺點是不能脫離課件說課。在初次講課的時候,引入不到位,說以學生總是答不到正點上,在處理分數與百分數關系的時候,沒有給學生充分的討論時間,所總結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不全面。因為前面用的時間較多,所以,后面的讀法和寫法沒有時間展開來講,只是課件一展示就過,而且練習題也沒有時間處理。通過領導和老師們提出寶貴意見,本人又進行了修改,這樣在上校內公開課的時候,時間的安排上看似比之前合理,但是前面的百分數的概念又沒有讓學生真正悟透,有點霧里看花的感覺,并且老師有些話語過于隨意,沒有經過細推,過渡語運用的不太銜接。不過整體來看,效果比在班里上的一節課要強很多。
在本次教研活動中,通過各位領導和老師們的聽課、聽點評、校本教研,這兩位老師認識到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通過交流,她們認為在以后的教學中,應注重:
1.教學內容和方法的設計應體現在目標的制定上,教學目標的制定要細化,要分出層次,同時,目標的選擇要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理解程度,預設要有學生可能存在困惑以及易于出錯的內容。
2.課程安排要緊湊,合理利用短暫的40分鐘時間,如書上有的簡單明了的內容,學生回答后就一筆帶過,不羅嗦重復。對于理論性較強的知識,可結合課本上沒有,但現實中貼近日常生活,貼近社會,讓學生有感而發,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3.課程內容銜接的過渡語在教學中也很重要,運用的恰如其分能使各教學內容順理成章地展現給學生,使學生的注意力始終在老師的引導下,走向正確的方向。在實踐教學中多揣摩,并在今后聽其他老師課的過程中多積累。
篇2:小學高年級數學組三課兩評一反思階段小結
上個月和這個月初,我們學校進行了校級的“三課兩評一反思”,我們高年級組參加此次說課、講課的有張*、席*兩位老師。在書記的全程跟蹤指導下,在我們高數組所有成員的共同參與和幫助下,兩位老師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活動實施是上課教師先說課,經同組教師討論后上初課,然后再討論交流,指出實際授課當中的一些問題并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議,最后上課教師再上修改課,并寫出教學反思。一改以前每周突擊聽多位教師的課并評課,導致聽評課活動流于形式而對授課者和聽課者都沒有較大受益的現象。老師們通過這樣幾個環節的深入參與,對“一課兩上”的效果與作用可以說是心悅誠服,如此形式的教學研究活動讓老師們感到受益匪淺,同時也讓老師們明白了“教學研究”一詞的真正內涵與份量。
席老師說課是初選的課時《比的意義》,在說課中,席老師能把這節課的重難點體現在課件上,并能流利的說出教學流程。不足之處是沒有教材分析、學情分析等,而是當做了一節上課的形式進行了說課,內容有點多。上個月初恰好該講第四單元,所以沒法把這個單元隔過去,只好臨時換課《圓的認識》。席老師利用中午時間加班加點,自己做教具,備課、做課件等,在沒有課前做任何鋪墊的情況下,上了一節比較完美的課。能像公開課一樣有趣,生動,讓人有興趣聽下去。特別在講到不用圓規畫圓的時候,學生能想到用兩個量角器,一個瓶蓋,水杯的底蓋,硬幣等等畫出一個圓,辦法非常多。在上校內公開課的時候,雖然不是本班學生,席老師更能熟練的駕馭課堂,收放自如。可以說,通過這次活動,在領導和同組老師的幫助下,席老師本人在教學方面的經驗更上一層樓。
張*老師在說課中,能按照說課的正規流程來設計,但是缺點是不能脫離課件說課。在初次講課的時候,引入不到位,說以學生總是答不到正點上,在處理分數與百分數關系的時候,沒有給學生充分的討論時間,所總結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不全面。因為前面用的時間較多,所以,后面的讀法和寫法沒有時間展開來講,只是課件一展示就過,而且練習題也沒有時間處理。通過領導和老師們提出寶貴意見,本人又進行了修改,這樣在上校內公開課的時候,時間的安排上看似比之前合理,但是前面的百分數的概念又沒有讓學生真正悟透,有點霧里看花的感覺,并且老師有些話語過于隨意,沒有經過細推,過渡語運用的不太銜接。不過整體來看,效果比在班里上的一節課要強很多。
在本次教研活動中,通過各位領導和老師們的聽課、聽點評、校本教研,這兩位老師認識到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通過交流,她們認為在以后的教學中,應注重:
1.教學內容和方法的設計應體現在目標的制定上,教學目標的制定要細化,要分出層次,同時,目標的選擇要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理解程度,預設要有學生可能存在困惑以及易于出錯的內容。
2.課程安排要緊湊,合理利用短暫的40分鐘時間,如書上有的簡單明了的內容,學生回答后就一筆帶過,不羅嗦重復。對于理論性較強的知識,可結合課本上沒有,但現實中貼近日常生活,貼近社會,讓學生有感而發,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3.課程內容銜接的過渡語在教學中也很重要,運用的恰如其分能使各教學內容順理成章地展現給學生,使學生的注意力始終在老師的引導下,走向正確的方向。在實踐教學中多揣摩,并在今后聽其他老師課的過程中多積累。
篇3:《美麗的秋天》活動反思
《美麗的秋天》活動反思
本課的活動目標是了解秋天的特征,能使用適宜的語言進行簡單描述。這點大部分幼兒能都做到。第二個目標是欣賞散文詩,了解內容,并簡單續編散文詩。這一點上幼兒還不能完全掌握。第三個目標是通過欣賞散文詩,了解秋天的美,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這一點上只有個別幼兒能達到。活動重點是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五顏六色的,這個幼兒基本能達到,難點是了解詩歌內容上進行創編。這一點孩子們還沒有完全掌握。在今后活動中,還應該多開發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力,并在進行創編前都進行對原詩歌的朗誦和引導。
在《美麗的秋天》活動中,我先通過提問導入,引導幼兒通過平時經驗,說出秋天的特征,尋找秋天的顏色。接著我通過配樂,朗誦詩歌,引導幼兒初步了解詩歌內容,感受秋天的絢麗多彩。在這一環節中,我在朗誦詩歌前給幼兒一個任務,尋找詩歌中提到秋天都有哪些顏色?分別都是誰說的?(從而達到讓幼兒仔細聽詩歌的目的。)幼兒聽完詩歌后都能找出詩歌中提到的顏色。在接下來的環節中,我通過與詩歌相應的圖片,讓幼兒重復詩歌中語句,加深幼兒對詩歌內容的理解,體會詩歌意境。在這一環節中,我的不足之處是:我沒有讓幼兒在熟悉一遍詩歌內容,導致有些幼兒因不記得詩歌內容,無法完整重復詩句。我應該帶著幼兒朗誦一遍詩歌,讓幼兒在熟悉一遍詩歌的內容,然后讓幼兒看圖說出詩歌中的語句。
活動最后展示畫滿各種五顏六色水果的圖片,讓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水果,通過它的顏色,根據詩歌中內容進行創編詩歌。在這一環節中,因為我前期沒有讓他們對詩歌有進一步了解,所以幼兒無法完整的根據詩歌內容進行創編。在今后的語言活動中,應對文章進行多次重復,加深幼兒對詩歌理解和對內容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