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學期中考試反思
現在實施素質教育,不許以分數來評價學生的好壞,就有人認為是不是就不用考試了,其實我認為通過考試不但能放應出學生分數的高低,從中還能發現很多問題。
這次我們進行了一次期中考試,算是對學生半學期以來的一個總結,但是通過考試,我發現很多問題,也收獲很多。
一、細節決定成敗
有些學生平時回答問題很積極,讓老師感覺他們什么都會,但考試時不能取得好的成就,分析原因發現他們寫題很不信心,不注意細節問題,出現丟東忘西,或者對題意細節不注意,導致自己事后后悔,這在他們平時生活中大都是大大咧咧,不注意細節,這對他們以后的生活也是非常不好的。
二、小心駛得萬年船
有些同學,就是馬馬虎虎,題目都是會做但一做就錯,從我所教的數學來說,出現計算錯誤,解決問題忘答或者忘寫單位等,這些同學就很容易做事不認真、不踏實,這對他們以后成長、做任何事都是很不利的。
三、世界上沒有后悔藥
教會學生,不要做事后諸葛亮,更不要事后很后悔,后悔自己當時不好好學習,后悔自己做題不認真,什么自己都會,但就因為不認真導致的錯誤,這些其實都是很大的問題,不要認為不是自己不會,盲目自信,相信自己下次一定可以,因為這些都需平時努力,不要做讓自己后悔的事,世界上沒有賣后悔藥的。
其實成功并沒有我們想象中難,只要我們平時注意細節,萬事小心,把努力放在平時,努力了也就不后悔了。做到這些,那么我們任做何事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們一定會做到更好。
篇2:三年級數學《年月日》教學反思
三年級數學《年月日》教學反思
本學期在傳授“年月日”教學時,我在教學中把數學知識還原到生活中,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年月日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運用良好學習方法自主學習的能力。備課時,從課的容量上來看,量確實較大,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要在40分鐘內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平年、閏年的知識和判斷方法,會計算全年天數等,存在著一定的困難。通過上這節課,我覺得本節的目標定位準確,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進行學習,課堂設計落在實處。
在本課中,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設情境問題,通過猜謎語引出課題。出示日歷,引導學生觀察,讀出今天的日期,從而引出課題。并提出教學目標。讓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此時巧妙引導開始本課的學習。在練習環節出示問題。舉世矚目的第29屆北京奧運會已經圓滿結束了,你知道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是什么時候?如此貼近學生認知經驗的引入一下子勾起了學生對20**年8月8日這個歷史意義的日子的記憶火花,并借機練習大月小月等幾個知識點,既滲透了愛國教育又加強了練習。最后知識拓展環節出示以全班集體照為背景的月歷,讓同學們興趣再一次提高期待一次的數學課,制作月歷,為下節課知識作鋪墊。
在教學大小月之后,我安排了數學小游戲:聽老師報月份,男女生分別起立。當最末老師報出2月時,有趣的場面出現了:有的起立又坐下,有的東張西望在觀望他人的動態,學生此時耐不住了,有些面面相覷......我笑著問:大家想站又不想站的,為什么?這些正好是這節課的重點,這一刻,不正體現了學生思維的過程嗎?在平閏年的教學時,我先出示了幾個常規年份讓他們分組判斷,學生很快用除法判斷出來,之后我又出示1900年,學生判斷后全部表示是平年,我不給出答案而是出示課件讓學生自主學習(課件播放音頻400年又閏的資料)聽、看了視聽小知識后,,讓學生自己進行判斷驗證,利用這種好奇心,我實時點撥:為什么會這樣呢?學生們釋然了。可見在教學中利用學生的好奇心,采用他們感興趣的教學方法是很重要的。大月和小月的記憶有拳頭法和兒歌: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總不差,來幫助他們記憶,這一內容本來很枯燥,但通過動手數一數和朗朗上口的兒歌,學生很快就記住這一知識點,可見這些是很有效率的教學手段,特別是對于中、低年級學生來說,更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
本課概念多,容易混淆,因此知識的記憶、鞏固、深化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我采用的方法是,總結提煉出消化本節內容所要用到的數學方法,即:猜測觀察--推理驗證--得出結論,把枯燥的數學知識融方法性、趣味性、探究性為一體,設計了每種算法后隱藏一題,調動學生運用良好的學習方法來內化知識的拓展性練習。練習中還盡量優化了以“生活”為背景的數學內容,把生活素材、生活經驗、生活情景作為重要資源,引進和提供給學生去理解去實踐。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還巧妙的引導組織學生自覺運用數學方法去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深切體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感悟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它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這樣,既可以鞏固課堂內學到的知識,又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這節課的不足之處是:對學生自主學習的要求指導還不夠,探究學習時對學生的組織還做的不夠,再就是課的容量大,拖了堂。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合理調控時間,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自己去發現,真正把學習的權力還給學生。駕馭課堂的能力還需鍛煉,對教學方法還需要摸索。
總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艱巨任務,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優化學生的學習氛圍,給他們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并解決問題,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今后,我還要在教材的研究上深鉆,下大功夫,在新課程的改革的帶動下,轉變教育思想,改變教學模式,實施主體性的教學,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努力成為一名新型的研究型教師。
篇3:《分數的初步認識》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分數的初步認識》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10月26號我執教了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分數的初步認識”第一課時“認識幾分之一”;“分數的初步認識”是小學階段一堂必不可少的概念課,他為我們以后學習小數的認識、性質及分數的意義等內容教學奠定基礎。基于對教材的理解,由于分數的概念比較抽象,學生若只根據字面的意思根本不能很好地掌握,因而這堂課我以正方形,長方形,圓,三角形紙片為道具,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動手操作中去發現數學知識。在教學設計中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從生活情境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我們知道數可以分成整數和分數。整數,孩子們一直都在接觸,所以都很熟悉。于是就從中秋分月餅導入,從4個平均分成兩份,到2個平均分成兩份,再到把1個平均分成兩份,結果是半個。討論半個該怎么表示,引起孩子知識結構的沖擊;讓學生體會到分數來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況下才產生分數。從學生回答的半個月餅引入分數,認識和理解的含義。
(二)通過動手操作,折一折,涂一涂,深層理解
理解分數的含義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通過同桌和小組間的討論和動手創造一個,讓學生充分理解的含義。
(三)運用知識遷移,探索幾分之一
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小組合作,動手與操作,創造一個幾分之一;并交流討論分數的意義。
(四)練習與鞏固
雖然這堂課完成了預設目標和知識點,教學過程較理想;但是也存在不足之處,下面就反思一下我在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之處:
1、我在執教過程中可能過分看重時間的分配,學生雖然對只是的理解都沒問題,但是在對分數的含義表達上卻不盡人意。在理解的含義時時間太過著急,只是通過個別同學的回答,就把描述含義的語句出示板書了。導致學生在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時,語言表達非常不理想。
2、在學生動手操作中,疏忽了學生涂色的規范性,在展示作品時局限性較大,應該正確和錯誤對比進行;不同折法對比進行。
3、學生由于對分數的含義表達不到位,在練習中又缺少對含義的解說,導致最后一個練習,學生存在較大困難。
不過這堂課給了我很多寶貴的經驗,各位老師也給了很多寶貴的意見,在此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