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后進生轉化經驗總結
我從事英語教學工作已有好多年了,在教學過程中,幾乎每屆學生中都有一定數量的英語學習上的后進生。怎樣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是每個教師必須認真對待和認真研究的問題。在這方面我摸索和積累了一些經驗,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了解、掌握后進生心理,建立師生感情
很多后進生,往往是在考試中連遭失敗,他們對英語已失去了信心,產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其實,這部分學生更需要老師的理解,尊重和關心。教育學家告訴我們:英語教學成功與否,不僅取決于學習者的智力因素,還取決于他們的情緒,態(tài)度、學習動力等非智力因素,因此教師在任何時候都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不傷害這些后進生的自尊心。這些后進生在班級中常被學生鄙視,在家也受到家長的訓斥。他們心里免不了有一種壓抑感,自信心不強。我們要主動接近他們,用積極的態(tài)度,真誠的微笑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對他們進行外語學習的心理疏導,分析他們學外語的狀況,找出成績差的原因。后進生同樣具有進取心,自尊心,渴望進步。但他們由于各種因素造成了成績差。作為教師對具體學生要作具體分析,各個突破。我們還要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多表揚,多鼓勵,增強他們的上進心。我有這樣一個學生,他的英語筆頭表達能力很差,但是我在一次抽背課文中意外地發(fā)現,他說的能力很強,于是,我就讓他來領讀,大大地滿足了他的表現欲,增強了他學外語的信心和興趣。無數事實證明,后進生有消極性,也有積極性;有逆反心理,也有求知的欲望,教師一句體貼的話語,一個會意的眼神,一個輕微的觸摸都會產生巨大的學習動力。
二、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借助集體的力量感染后進生
有這樣一件事,讓我記憶猶新。在教完了新單詞后,我對所有的學生說,明天老師要默單詞,如果所有的學生都默及格的話,那么我就要給大家看英語的卡通片。如果,有一個學生不及格,那就沒有看了。課間我偷偷地觀察那些經常默不及格的學生,我驚奇地發(fā)現他們也在認真地背單詞。第二天,我默單詞時,居然所有的學生都及格了。我相信每個學生都是有集體榮譽感的,他們都想要為班級爭光。幾乎每個班級都有相同的情況,大多數學生學習很努力,也很勤奮。但不足是個別學生對學習不重視,成績不理想,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要讓學生意識到只有刻苦學習文化科學知識,才是真正熱愛集體,才是真正對集體對國家有責任感和使命感。班級里學英語的氣氛濃,對那一部分后進生也是一種很大的教育力量。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他常常會不知不覺感受到集體的壓力。別人的英語都能學得好,為什么我不能?在強烈的學英語氣氛感染下,他不好意思不學好英語。
三、幫助后進生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目標
一定的學習目標是學生獲得學習動力的源泉,后進生之所以差,沒有奮斗目標是一重要原因。對于后進生,我們要在全面了解的基礎上,給他們制定短期學習目標和長期學習目標(一學期),而且經常檢查這一目標,及時修改目標。他們畢竟是的孩子,教師一個旦發(fā)現給他們的目標定得過高或過低,就逐一幫助他們修正,激發(fā)他們學習的動力。起初階段,給后進生所訂的目標不宜過高,要讓后進生體會到達到目標的成功,以及由成功所帶來的喜悅。我的班里有一個學生,他在學習上有惰性,總不肯背單詞。所以每次默寫他都成績不理想。于是我要求他在上第一課時時,背出三、四個單詞;第二課時時,再背三、四個單詞,這樣經過一周,當我把一單元教完后進行默寫時,他也就把所有的單詞背出來了。不過,在這個過程當中,老師的監(jiān)督作用是必不可少的。總之,教師掌握后進生的心理,用真誠的愛喚起學生的共鳴,以達到他們自己想學的目的。
四、根據英語特點,采取科學方法并多與家長聯系
英語是一門交際工具、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求學生要大量地反復地模仿,訓練運用,這就是英語的特點。而大多數后進生學習不主動,怕吃苦,怕讀,怕寫,怕背。教師就要根據英語的這些特點,采取多種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主動性。在課前,教師除了研究教材之外,還要仔細研究學生,合理地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活躍課堂氣氛,激起后進生的興趣。后進生上課時往往注意力不夠集中,我們就要將教學內容化難為易,化多為少,用短暫時間達到最佳效果,課堂上盡量創(chuàng)造愉快的氛圍。課堂上采取集體,小組,雙人,個別活動訓練,凝聚學生的注意力,調節(jié)他們的情緒。讓后進生在和諧輕松的氣氛中學習。課后,教師要督促后進生課后復習。對后進生的作業(yè)要面批,這樣可以讓他們面對自己的錯誤及時訂正,而且養(yǎng)成他們按時交作業(yè)的習慣。爭取后進生家長的配合,也是轉化后進生的一個重要因素。英語是一門語言,要進行“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大量訓練,沒有家長的積極配合,后進生很難完成學習任務,我抓住家長一般都關心孩子學習這一特點,現在校訊通那么方便,我就經常跟家長他們聯系,爭取他們的合作,督促孩子做作業(yè),聽磁帶,背書,默詞等。這對后進生成績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做好后進的教育轉化工作,從個體意義上說,是幫助“這一個”同學,排除思想、行為和習慣上的障礙,趕上班級里的隊伍,達到所要求的標準,在人生道路上塑造好自我。從整體意義上來說,是使集體形成得更好,更有利于班級教育教學工作的進行,有利于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這也正是我們新一輪課程改革所要求達到的目標。
篇2:關愛后進生學困生后進生轉化
關愛后進生學困生淺談后進生的轉化
【論文摘要】轉化教育學困生,是班主任一項重要的工作。抓好這一工作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有重要的意義。學困生向來不被人重視,一旦遇上愿意接納他們、關心他們的班主任,這些學困生的反應會特別強烈,轉變往往也最大。對待學困生,不能要求太高,要盡量挖掘他們的優(yōu)點和長處,讓他們多點信心,只要他們有少許進步,就立即加以稱贊,并向其他老師“宣傳”,以改善其他老師對他們的印象。只要不先入為主地對學困生存有偏見或抗拒心,只要肯花時間,班主任的轉化教育工作就一定會有收獲。
【關鍵詞】班主任學困生轉化教育了解尊重
所謂“學困生”,是指在心理素質、學習態(tài)度和成績或道德品質等方面存在某些問題,暫時處于后進狀態(tài)的學生。他們的自制力差、上課紀律差、與各科老師的關系差,此外,他們經常出事(吸煙、打架等),又常常欠交作業(yè)。最令人頭疼的,是許多學困生的問題都源于有問題的家庭,因此見家長亦往往解決不了問題。下面結合本人多年來的班主任工作實踐及思考,就如何抓好學困生轉化教育工作的問題,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要調查研究,全面了解
轉化教育學困生的前提是了解學困生。沒有準確全面的了解,就沒有有的放矢的轉化教育。對學困生的了解,可從兩個方面入手:學困生的長處短處和學困生的生存環(huán)境。
第一,了解學困生的長處短處。不論屬于何種類型的學困生,他們都絕非一無是處。他們的心靈也許受到創(chuàng)傷,他們的天賦或許沒有得到充分發(fā)揮,但他們仍然向往真善美,他們渴望自己有所進步,渴望周圍環(huán)境對他的注意和尊重,這是學困生的共同心理特征。一般說來,學習成績差、紀律觀念淡薄、道德行為不良這樣的“綜合病癥”很難出現在同一個學生身上。有的學習成績差但紀律觀念強;有的自由散漫但無不良道德行為;有的道德行為不端而學習能力較強。還有的對文化知識的接受能力較差但在音體美方面富有天賦;有的學生對文史不感興趣卻偏愛數理化。班主任對此應有全面準確的了解,以求在轉化過程中揚長避短。
第二,了解學困生的生存環(huán)境。這里的生存環(huán)境包括家庭、班級和交往環(huán)境。1.了解家庭環(huán)境。這可以把握學困生在家庭受教育情況及在家中的地位。有些學困生在校內校外犯錯誤,卻在家庭中得到呵護;有些在班級中孤獨,在家庭也不受歡迎。對這類學困生,班主任應尤其注意,以免加劇其自暴自棄甚至鋌而走險心理的產生。2.了解班級環(huán)境。班級整體素質好、班風正,學困生就有可能會近朱而赤,轉化教育工作相對較易開展;班級整體素質不高、班風較差,學困生就有可能會近墨而黑,轉化教育工作難度增大。因此,班主任要營造一個積極融洽班風正的班級環(huán)境,這有助于做好轉化教育工作。3.了解交往環(huán)境。通常情況下,學困生總是愿意與他本人基本情況相似的學生交往,這種現象被學困生戲稱為交往中的“門當戶對”。他們借此獲得思想上的相互溝通,精神上的彼此慰藉。尤其是他們犯錯誤之后,更希望在盟友中尋求幫助和支持,而不愿與家長和老師溝通,不愿接受家長和老師的正面教育。更有甚者,他們還可能會與不良社會青年甚至黑社會勢力交往。因此,在轉化教育過程中,班主任要盡可能采取適宜的方法和有效措施,與家長、學校配合,限制學困生之間的交往,切斷其與不良社會青年和黑社會勢力的聯系。
二、要關懷尊重,耐心幫助
篇3:偏愛與后進生轉化
淺談“偏愛”與后進生的轉化
我們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進程中,更應踏實地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應試教育雖然也強調后進生的轉化工作,但其轉化后進生的目的僅僅是為了提高升學率。素質教育更強調后進生的轉化工作,素質教育轉化后進生的目的已不僅僅是為了提高升學率,更是為了對學生的一輩子負責,對社會的整體素質負責。素質教育對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高要求,可以這樣說:沒有后進生的全面進步,就沒有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
我在教學工作中一向很重視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如果要問我有什么經驗的話,只有兩個字,那就是--“偏愛”。我們不能因為后進生學習差,紀律差就討厭他們,而要更加“偏愛”他們,真正地關心他們的生活,關心他們的學習,“偏愛”是使后進生進步的基礎和前提。
一、要給他們以真誠的關心和客觀的鼓勵。
后進生因為學習差,因而長期不被老師和同學們認可,他們得到表揚的機會很少,得到更多的是批評和訓斥。因此他們大多心理上很寂寞,和師生們的關系緊張,也不愿意學習。其實后進生更需要師生的關心和尊重,渴望表揚與鼓勵。要轉化后進生,首先要解開他們的心鎖,讓他們在融洽的師生關系中得到快樂和溫暖。
因此,我在教學中很注意處理好自己同后進生之間的關系。平時在生活上多關心、照顧他們,正確巧妙地處理他們出現的問題,同他們交朋友,一塊討論問題,一起做游戲,用愛心去溫暖他們,像對待自己的弟弟妹妹一樣熱情地對待他們。一個威嚴的老師只會把話說到學生的耳中,讓他們被動地知道什么是他們所不能做的;而一個慈祥的大哥哥卻可以把話說在學生的心中,讓他們知道什么是他們應努力去爭取的。
另外,我還很注意幫助后進生們處理好他們和同學的關系,讓他們體會到集體的溫暖,感受到集體的幫助。后進生并非毫無感情的榆木疙瘩,只要我們心中懷有一份真愛,就沒有打不開的死鎖。當來自老師和整個班集體的愛被后進生們實實在在地感受到時,也就是他們邁開進步步伐之時。
后進生也渴望認可與鼓勵,以扶持他們的自信心。我們對后進生應多表揚,多鼓勵,但同時也要注意對后進生的表揚的客觀性,不切實際的表揚不但同學們不認可,后進生自己也不愿接受,這就起不到表揚應有的激勵作用,有時甚至會起反作用。我在教學中總是很留心地去發(fā)現每一位后進生的優(yōu)點與長處,然后以巧妙的方式,讓他們自己和同學們都覺得他們確實做出了成績或有了進步,他們的確該受到表揚。這種客觀的表揚才具有真正的激勵作用。
二、創(chuàng)設“不公平”的競爭,在學習上偏愛他們。
對后進生的偏愛不能僅限于對他們生活的關心。對他們生活上的關心只能起到一種“催化”的作用,最根本的還是要關心他們的學習,在學習上偏愛他們。
進步過程的后進生需要有不斷的成功來激勵,以加快、加大他們進步的步伐。但由于學習基礎差,在公平的學習競爭條件下,他們很不容易在學習競爭中取得成功,這顯然對他們的繼續(xù)進步是不利的。因此我在教學中采用了不公平競爭的方法來消除由于后進生學習基礎差而帶來的這種負面影響,保護后進生進步的積極性。
所謂“不公平”的競爭,就是在教學活動中創(chuàng)設傾向于后進生的特殊照顧措施,具體來說就是有區(qū)別地對待,因人而宜地交給不同的學習任務,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和給予不同的學習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