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學四年級數學學情分析
期末考試結束了,我們四年級數學組坐在一起,仔細分析了學生考試的試卷,并聯系平時學生的課堂情況、作業情況,對本學期四年級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進行了分析,以便及時的總結經驗,汲取教訓,也使以后的教育教學工作更有針對性,也更加靈活,讓學生的學習活動更加生動、有趣,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更好的提高教學效率。
縱觀學生的學習情況,感覺學生的整體情況還不錯。從基本知識的掌握上來看,學生對基本的知識問題能夠較正確的解答,由此也可以看出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還是很努力的,也能夠看出教師注重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能夠在平時的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參與,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動手操作、討論交流,這樣讓學生較好的掌握了這些最基本的知識,并能夠靈活的運用。
從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來看,孩子們在原來的基礎上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在平時的學習中,絕大多數的孩子都能夠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作業能夠認真、按時獨立的完成。不論是聽課時看學生的課堂常規,還是課下看學生的課間活動,以及學生早、午到校的情況,都不難看出學生有了一定的自我管理和約束能力,這些好的習慣對孩子的自主學習、自主探索都有了一定的影響,從而促進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積極性的提高。
橫看學生的情況,也發現了一些問題:
一些后進的學生需要及時的輔導。由于班級人數較多,而又有新的插班生的到來,還由于學生之間的差異,使一些學生在學習上落后于其他同學。這是學生的苦惱,也是老師的心事,后進的學生往往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比如因為學習習慣不好,不認真學習造成的,家庭的影響、孩子自身的素質所致等等。作為教師要認真分析后進生的成因,制定相應的轉化措施,有的放矢,針對性的解決問題,采用跟蹤調查、小組合作、同伴互助、及時輔導等方法,讓不同的孩子在不同的階段、不同的方面有所提高。
家校合作需要進一步努力。由于四年級學生大都來自于附近的村莊、打工人員的子女以及縣城轉學而來的學生,一是由于家長的文化知識水平,再是家長的學習觀念和他們的本身的時間所致,很少有家長能夠對孩子的學習進行過問。他們認為,我把孩子送到學校,學習就是學校的事情,家長只讓孩子吃好、穿暖就可以了。老師和家長溝通的時候,大部分家長都是報以歉意的說:“老師,你們管吧,我們沒有時間,我們得掙錢生活。再說了,我們都一天一天的跟孩子說不了幾句話,怎么管呀?!痹谝院蟮慕虒W中,我們要充分利用校信通的功能,及時的把學生的情況反映給家長,也及時的把一些家教觀念和家教方法教給家長,在培養學生的同時,也帶動好我們的家長,家校聯手,共同促進學生的成長。
注重學生作業和考試情況的及時總結與分析調整。在學生的學習中,每天的作業能夠較好的反映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和學習的態度以及一些習慣,在平時的作業中,有的學生愛逃作業,有的學生作業不能獨立按時完成,有的學生作業的質量不高,這些都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和分析,再聯系課堂以及單元的測試情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及時的綜合分析,針對不同的學生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及時調整教學和其他的一些方法,如布置作業的方法、批改的方法、輔導的措施等等,從作業入手,督促孩子認真學習,從而把基本的知識掌握好,掌握牢。
四年級孩子不管從心理上還是在知識的學習上都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獨立性、叛逆性開始出現,知識的學習也逐漸的加深,所以作為老師,我們要做好孩子心理上的引導和學習上的指導,讓學生開開心心的生活,快快樂樂的學習。
篇2:老師做好學情分析要注意幾個問題
教研資料1、準確定位學生學習目標,保底目標和開放目標并重備課,要確立適當的學習目標,并選擇達到目標的時候,要進行學情分析,準確定位學生學習目標,力爭做到保底目標和開放目標并重。因此備課中應考慮兩項內容:一是本課的保底目標、短期目標或顯性目標。這里主要考慮的是“保底”問題,許多教師怕新課程的“放”,擔心的是失去分數的“命根”,足見“保底”的重要性。二是考慮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積極主動參與合作、積極主動參與交流等開放性、隱蔽性,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培養積極的情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這是培養學生可持續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
2、課前預案與課中記錄、調整及課后反思相結合。學情分析不僅是備課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而應該是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之中,課后的教學反思、作業批改、個別輔導等過程中也需要進行學情分析。完整的備課應該是教學前的預案加教學中的記錄、調整加教學后的反思。備課的精華在于教學中的記錄、調整教學中,有時候學生的行為并沒有按教師的設計意圖來進行,教師要觀察、傾聽,了解學生的原始理解,發現富有創意的閃光點,從而調整教學目標、教學問題、教學流程,完成第二次備課。教學后的反思,是對課堂教學過程及結果的理性分析。重點做好反思的有效性,從三方面去反思:生成與預設的差異以及分析形成差異的原因,活動中的精彩片斷,理性思考……從反恩人手,增強教學研究的意識,提高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篇3:學情分析因材施教實施新課改打造高效課堂
學情分析因材施教如何實施新課改,打造高效課堂
陸廷軍前郭縣第二高級中學
摘要:
新課程教育改革認為教育不是傳授知識,而是在原來基礎上的發展。教育的任務是挖掘潛能,讓學生思考。教育使每個人觀念得到發展!教師如何在課堂上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合作探究。具有主動求知的意識,“人人被關注,人人有收獲”,這是課堂教學改革的核心內容。
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和智能的發展有差異,其途徑也并不是單一的,也是各種因素的綜合。實現教學目的,單一地依靠知識和能力這一途徑,常常是很難達到預想的效果,這就需要調動各方面的因素配合。
問題是創新的開始,實施新課改強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不斷創新,那必然要與課堂問題相聯系。教師要有較強的問題意識,教師要不斷設疑提出問題;學生根據課堂學習內容隨時能提出問題,整個課堂充滿問題。教師對問題的設計要有挑戰性、開放性、探索性。
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意識,是新課程改革在課堂教學上的新要求。沒有學生參與的課堂,是不完整的課堂,教師要潛心研究教學方法,突出參與,體現合作。學生學習態度能夠反映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參與程度。學生在課堂上激情飽滿,充滿自信,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對問題不斷產生聯想,發表多種見解發現新的問題。能夠主動獲取新的知識,師生共同在研究探討中獲取知識,師生是在走一條學習與創造的探索之路。
關鍵詞:
高位信息學情分析,因材施教問題設計,由淺入深任務分配,各取所需展示測評,形成激勵
作者簡介:
陸廷軍是前郭縣第二高級中學生物學教師,中學高級職稱,多年來一直在教學第一線從事教學工作,有創新精神和較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潛心學習,踏實工作,認真教學,受到師生好評。在教學中能夠積極推進新課改,吸取經驗,積累素材,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充滿教育智慧和生命活力的課堂,是以知識傳授為載體,實現思想與思想的交流,心靈與心靈的溝通,生命與生命的對話!
新課程是以學生的發展為基本出發點和歸宿,不是以知識為本位。新課程是為學生的生活和發展服務,學生要成為學習的主人。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意識,是新課程改革在課堂教學上的新要求。教師如何在課堂上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合作探究,主動求知的意識,這是課堂教學改革的核心內容。
新課程教育改革認為教育不是傳授知識,是在原來的基礎上發展,教育的任務是挖掘潛能,讓學生思考。教育使每個人觀念得到發展!
一、學情分析,因材施教
加德納有一句名言:“每個孩子都是一個潛在的天才兒童,只是經常表現為不同的形式”。
我們所有的學生都很聰明,只不過他們聰明的方式不同。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和智能的發展有差異,其途徑也并不是單一的,也是各種因素的綜合。實現教學目的,單一地依靠知識和能力這一途徑,常常是很難達到預想的效果,這就需要調動各方面的因素配合。如情感、觀念、思維、心理、習慣、環境等方面的因素。我們只有真正了解學生,才能調動這些因素,綜合這些因素,使學生的學習越過以前難以過的高度,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此,教學方法的選擇要從學生實際出發,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狀況,認知方式,因材施教。培養學生具有獨立個性和完善的人格,堅持全面發展與培養個性特長相統一。堅持普及教育與英才教育的統一。承認人的差異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相應的教育,做到因材施教。質量不是高分數,我們要的質量不是單一在課堂上追求的分數,而是生動活潑、主動發展、學會創新的人才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