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稅務局稅收管理日常檢查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稅收征管,規范日常稅收管理行為,及時發現和有效防范稅務違法案件的發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實施細則》,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稅收管理日常檢查是指稅收管理部門對納稅人履行納稅義務過程不涉及立案核查與系統審計行為的日常管理行為。
本辦法所稱稅收管理日常檢查內容主要包括:戶籍管理類(稅務登記、注銷、停歇業、非正常戶和漏征漏管戶的清查),稅源管理類(調查了解納稅人生產經營和財務狀況、所得稅匯算清繳檢查、個體稅收定額變化、申報情況核查、納稅催報、稅款催繳、稅收優惠政策檢查),稅基管理類(發票管理與使用檢查、稅控裝置推廣與使用的檢查、納稅人基礎信息采集核查、一般納稅人資格審查、納稅評估問詢和疑點情況的核查、達到立案標準的案件移送)等。
第三條稅收管理日常檢查基本業務流程:檢查確定、檢查實施、檢查審理、檢查執行、移交稽查、整理歸檔和報告制度等組成。
第四條稅收管理日常檢查分為:簡易程序與審理,一般程序與審理。對涉及稅款、滯納金、罰款和必須進入ctais系統檢查模塊操作的檢查,要實行一般程序與審理;其他類型檢查處理允許使用簡易程序與審理。
第五條稅收管理日常檢查工作要與其他征管工作協調一致,做好與流轉稅、所得稅、稽查局、法規等工作的銜接。
第二章組織管理
第六條稅收管理日常檢查工作實行分級管理。省局征管處、稽查局負責全省稅收管理日常檢查工作的業務指導和管理;各設區市國稅局征收管理科(處)、稽查局負責本轄區稅收管理日常檢查工作的業務指導和管理;各縣(市、區)國稅局負責本局稅收管理日常檢查工作的實施。
第七條稅收管理日常檢查實行內部查、審分離。各縣(市、區)局的征管科、稅務分局承擔日常檢查工作的檢查、執行工作。各縣(市、區)局的稅政法規科或稅務分局的法規或綜合業務崗位負責稅收管理日常檢查的審理。
第八條各級國稅機關的征管部門要加強對稅收管理日常檢查工作的領導,逐步建立、完善日常檢查工作制度,積極引入競爭激勵機制,培訓、鍛煉征管日常檢查人員并加強廉政監督。
第三章工作職責
第九條省局征管處、稽查局負責稅收檢查的業務組織、指導、監控、培訓、考核及經驗推廣等管理工作。具體負責修訂本辦法,明確職責、處理權限和工作程序,并結合ctais與輔助軟件推廣應用的實際,適時制定、修改日常檢查工作規程。
第十條各設區市國稅局征管科(處)負責本局系統稅收管理日常檢查工作的組織管理、上情下達、匯總上報和考核監督,并做好與流轉稅、所得稅、稽查局、法規等部門的協調。
第十一條各縣(區)、市局的征管科、稅務分局負責組織實施本局范圍內屬于本辦法第二條規定的工作內容。
第十二條各縣(市、區)國稅局政策法規科負責處罰在*元以上(含本數)違法行為案件的審理;縣(市、區)國稅局管理科和各稅務分局的綜合業務崗位負責本局處罰*元以下或按規定不予處罰的日常檢查的審理,并報法規科備案。以上兩項審理均以本局的名義出具稅務處理決定書和稅務行政處罰告知書或決定書等。
第四章檢查程序
第一節檢查確定
第十三條對相關部門轉來稅收管理案源,自受理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確定檢查對象并完成檢查工作,有特殊情況的,報縣級局分管局長批準后延長至15個工作日。
第十四條發票協查:根據全國稅務協查信息系統協查信息分配,按規定時間要求完成協查。
第十五條所得稅匯算清繳檢查:針對年度所得稅匯繳工作安排確定的檢查對象,各稅源管理部門根據管轄范圍分配工作任務,并按所得稅匯繳工作要求時限完成。
除第十三、十四、十五條檢查內容外,對其他日常稅收管理內容的檢查,各縣(區)、市局的征管科、稅務分局均應結合實際確定檢查對象并認真組織實施。
第二節檢查實施
第十六條稅收管理日常檢查要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管法》實施。日常檢查實施時,應當出具稅務檢查證和稅務檢查通知書,并告知被查納稅人檢查的時間、范圍和所需要準備的資料、情況等,稅務檢查人員有責任為被檢查人保守秘密。實施重點檢查(具體范圍由各設區市局確定)時必須實行雙人下戶。
第十七條日常檢查可采取審核、調查、詢問、確認或實地檢查的方式進行。
第十八條日常檢查崗位人員在實施各類日常檢查和進行納稅評估移交案件過程中應如實記錄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涉及的帳簿、記帳憑證、金額以及相關稅收問題等,制鰲端拔竇觳楣ぷ韉贅濉貳<觳榻崾
篇2:縣稅收檢查工作方案
根據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開展全市房地產開發領域稅收專項檢查工作方案的通知》(渝辦發〔〕107號)精神,結合我縣實際,特制訂自治縣房地產開發領域稅收專項檢查工作實施方案。
一、充分認識開展專項檢查工作的重大意義
目前,我縣房地產行業絕大多數企業遵章守紀,依法誠信納稅,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但也有少數企業,納稅意識淡薄,財務管理混亂,風險意識不強,動輒以“招商引資”企業自居,頻頻以“破壞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環境”、“破壞的經濟社會發展軟環境”為借口,阻撓或干擾稅務部門的正常執法,不按規定申報納稅,擾亂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和稅收征管秩序。開展房地產開發領域稅收專項檢查,打擊涉稅違法違紀行為,有利于整頓和規范稅收秩序,防止稅收流失,調節經濟運行,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和行政機關勤政廉政建設。
二、檢查范圍和內容
重點檢查年房地產開發領域土地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征管情況。
(一)企業會計核算及納稅申報情況。房地產開發企業是否按會計制度嚴格財務核算和按稅收規定依法申報納稅;是否采取收入不入賬、掛往來賬、設置賬外賬、直接沖減成本等方式隱瞞轉移收入;是否通過虛開發票、多列支出等手段虛增成本,逃避納稅義務。
(二)稅收征管情況。是否依法征稅,有無不征、少征稅款的問題;是否按規定的預算級次將稅款及時足額入庫,有無積壓、挪用、截留、轉引稅款的問題;對欠稅的房地產開發企業,是否按規定催繳、追征;是否違規對房地產開發企業減、免、緩稅;是否嚴格執行發票管理制度,有無違規發售發票的問題。
(三)稅務稽查情況。對達到立案標準的,是否及時立案查處;是否存在應罰不罰、重責輕罰、以補代罰的問題;是否存在對查處案件執行不力的問題。
(四)工作效能情況。是否存在因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等行為,造成房地產稅收征管不力;是否存在因以權謀私、索賄受賄,造成房地產稅收流失;相關行政機關是否依法協助稅務機關進行稅收征管。
三、工作措施
(一)清理稅收優惠政策。各級各有關部門要認真清理涉及房地產開發領域的稅收優惠政策,其主要內容與現行房地產稅收規定相抵觸或制定依據被廢止失效的,應當予以廢止;部分內容不符合現行房地產稅收規定的,應當予以修訂。對已執行稅收優惠政策的房地產企業及開發項目進行專項清理,對清理情況及時上報市級稅務機關進行匯總分析,分類處置。
(二)加強監督檢查。縣房地產開發領域稅收專項檢查工作領導小組組建2個專項督查組,圍繞企業會計核算及納稅申報、稅收征管、稅務稽查、工作效能等關鍵環節,重點抽取10戶房地產企業開展監督檢查,及時發現問題,督促整改落實。
(三)強化制度建設。一是健全信息共享傳遞制度。健全完善相關職能部門與稅務機關的涉稅信息共享傳遞制度,縣發展改革委、國土房管局、規劃局、城鄉建委、金融機構等部門和單位應及時向稅務機關提供涉稅信息。二是健全內控機制。督促稅務機關建立職責明確、程序規范、運轉高效、監督制衡的房地產稅收征管機制。三是建立企業誠信納稅制度。完善房地產開發企業納稅信用檔案,公開涉稅違法案件及欠稅大戶。對逃避納稅義務的房地產企業進行重點監管,在土地供應、項目開發等方面限制條件。
(四)嚴肅查辦案件。公布舉報電話,認真受理、辦理群眾舉報。完善紀檢監察、檢察、公安、審計、稅務等部門查辦案件協調機制,形成辦案合力。重點查辦房地產開發企業逃避納稅義務的案件;重點查辦公務人員失職瀆職造成稅收流失的案件;重點查辦在稅收征管中索賄受賄、貪污私分、截留克扣、挪用擠占的案件。
四、工作步驟
(一)自查自糾(年5―6月)。全縣各級稅務機關和房地產企業要按照縣人民政府的要求,進行全面自查。稅務機關要制訂自查自糾工作方案,既要對本部門稅收征管情況開展自查,又要組織管轄范圍內的房地產企業對納稅情況進行自查,自查面必須達到100%。對清理自查出的問題,必須自覺糾正。認真分析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加強房地產稅收征管的具體措施。縣地稅局、國稅局于年6月25日前分別形成自查自糾總結分析報告報縣房地產開發領域稅收專項檢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二)重點抽查(年7―10月)。專項督查組通過聽匯報、看資料、查項目、審賬務等方式,對稅務機關和房地產企業自查自糾情況進行重點抽查。對搞形式、走過場,自查自糾不力的,責令“補課”。對檢查中發現的違紀違法問題,按規定對責任單位和人員予以嚴肅處理。專項督查組于年10月20日前形成檢查報告報縣房地產開發領域稅收專項檢查工作領導小組。
(三)整改落實(年11―12月)。對專項督查中發現的問題,稅務機關要制訂整改計劃,落實整改責任、措施和時限,及時將稅款征收入庫,做到整改率達100%。要鞏固專項檢查成果,建立健全房地產稅收征管長效機制,形成誠信納稅和依法征收的良好局面。縣房地產開發領域稅收專項檢查工作領導小組于年12月15日前將專項檢查情況向縣人民政府作專題報告。
五、任務分解
(一)縣監察局:牽頭抓總全縣房地產領域稅收專項檢查工作,加強協調組織工作,監督各職能部門依法履行職責,加強協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做好專項檢查工作。
(二)縣地稅局、國稅局:加強對房地產開發企業納稅自查的組織、輔導、服務,督導企業自查自糾,及時解繳稅款;認真開展重點檢查,加大對企業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積極追繳稅款入庫,依法移送涉嫌逃避納稅義務的犯罪案件;認真清理稅收優惠政策,及時匯報,分類處置;對稅收征管情況、稅務稽查情況、工作效能情況開展自查自糾,對不認真開展自查自糾,特別是失職瀆職對國家稅款造成無法挽回損失的公務人員進行嚴肅處理;健全內控機制和加強房地產稅收征管的長效機制,建立企業誠信納稅制度,提高監管能力,進一步推進房地產稅收征管,防止稅收流失,促進財政收入增長。
(三)縣審計局:加強審計監督,發揮審計制約、促進作用,對稅務機關稅收征管情況和房地產開發企業納稅情況,以及相關部門依法協助稅務機關加強稅收監管情況進行審計和審計調查。
(四)縣國土房管局:及時向稅務部門提供土地供應(包括出讓、轉讓方式和接受方信息、坐落地點、土地面積、出轉讓金額)、項目開發、售房許可、房屋銷(預)售、產權登記等涉稅信息,并實現信息共享長效機制;對逃避納稅義務的房地產企業進行重點監管,在土地供應、項目開發等方面限制條件;健全機制,強化執法,促進“先稅后批”、“先稅后證”稅收監管措施落到實處。
(五)縣檢察院:監督這次專項檢查工作,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檢察建議;監督有關部門及時移送發現的涉嫌犯罪案件;及時查處循私舞弊、濫用職權、玩忽職守的案件。
(六)縣公安局:對專項檢查工作中發現和移送的涉嫌房地產開發企業逃避納稅義務的犯罪案件,及時受理、及時立案,對重大典型案件要快查快結,嚴肅處理,整頓和規范房地產領域稅收秩序。
(七)縣財政局:監督企業執行會計法律法規情況,監督檢查企業會計人員依法履行職責情況;提供專項檢查工作經費保障。
(八)縣城鄉建委:及時向稅務部門提供建設項目立項、審批、開工、竣工、驗收報告以及房地產開工許可等涉稅信息,并實現信息共享長效機制。
(九)縣規劃局:及時向稅務部門提供房地產開發項目規劃、審批等涉稅信息,并實現信息共享長效機制。
六、工作要求
(一)務必高度重視。為切實加強房地產開發領域稅收專項檢查工作,縣人民政府成立了縣房地產開發領域稅收專項檢查領導小組(府函〔〕112號)。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加強房地產開發領域稅收征管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將其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切實采取有力的措施,認真開展此次專項檢查,確保政令暢通。
(二)落實工作責任。稅務部門是房地產開發領域稅收征管工作的責任主體,主要領導要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確保工作落到實處。監察機關要充分發揮組織協調作用,牽頭做好專項檢查各項工作。縣房地產開發領域稅收專項檢查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職,分工負責,形成工作合力,要明確一名具體經辦人員上報縣房地產開發領域稅收專項檢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三)嚴肅工作紀律。對措施不力、行動遲緩和效能低下的,對拒不自查、掩蓋問題或弄虛作假的,要依紀依法嚴肅處理。對雖有問題但能主動認識和糾正的,可按有關規定從輕、減輕或免于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