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室工作制度
教研室是基層教學單位,其工作的優劣直接關乎教學質量的高低,為規范、完善教研室工作,特制定教研室工作制度。
1.規范化制度。
教研室各項工作開展應堅持以有序高效開展課程建設及教學研討活動為主題,做到有計劃、有記錄、有總結,材料按時歸檔,確保工作的規范化。
2.集體備課制度。
(1)教研室應參照時序進度并提前一周安排和組織實施集體備課活動。
(2)集體備課活動的形式,事先指定主講人主講、其他人在認真準備的基礎上積極參與討論,倡導創造性思考和實施集體備課活動。
(3)集體備課的內容,除參照時序進度研討教學內容外,還應包括教材、大綱和教學指導文件的學習、學生學習情況的交流研討,以及課堂教學方法、實踐教學內容形式的研討等。
3.聽評課制度。
(1)全體教師都必須不定期自主安排相互聽課,并根據要求參加院(系)兩級聽評課活動,教師每學期參與院(系)公開課活動的聽課次數由部門統一安排。
(2)教研室應積極組織實施聽評課活動,注意加強對教師聽課情況的督查,每學期至少組織一次專項評課活動。
(3)聽課教師要認真填寫聽評課記錄,教研室主任負責檢查和審閱本教研室教師的聽評課記錄并收存、歸檔。
篇2:教研室工作制度辦法
教研室是基層教學單位,其工作的優劣直接關乎教學質量的高低,為規范、完善教研室工作,特制定教研室工作制度。
1.規范化制度。
教研室各項工作開展應堅持以有序高效開展課程建設及教學研討活動為主題,做到有計劃、有記錄、有總結,材料按時歸檔,確保工作的規范化。
2.集體備課制度。
(1)教研室應參照時序進度并提前一周安排和組織實施集體備課活動。
(2)集體備課活動的形式,事先指定主講人主講、其他人在認真準備的基礎上積極參與討論,倡導創造性思考和實施集體備課活動。
(3)集體備課的內容,除參照時序進度研討教學內容外,還應包括教材、大綱和教學指導文件的學習、學生學習情況的交流研討,以及課堂教學方法、實踐教學內容形式的研討等。
3.聽評課制度。
(1)全體教師都必須不定期自主安排相互聽課,并根據要求參加院(系)兩級聽評課活動,教師每學期參與院(系)公開課活動的聽課次數由部門統一安排。
(2)教研室應積極組織實施聽評課活動,注意加強對教師聽課情況的督查,每學期至少組織一次專項評課活動。
(3)聽課教師要認真填寫聽評課記錄,教研室主任負責檢查和審閱本教研室教師的聽評課記錄并收存、歸檔。
篇3:教研室管理制度
教研室是教學研究活動的基層單位,為提高教學質量,保證教研室工作的正常開展及嚴格管理,特指定教研室規章制度如下:
1.教研室全體同志必須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堅守工作崗位,認真履行工作職責,確保各項任務的完成。
2.教研室全體教師應高度重視教學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遲到、早退和缺課,不得隨意自行調課、停課和擅自增減學時數。確因特殊情況需要調課等,需提前按規定程序申請批準。堅決杜絕各類教學事故的發生。
3.每位教師應認真備課、寫好教案、做好課件。所講章節的教案(含電子稿)和教學幻燈片,應作好備份,每月由教研室負責人存檔一次。
4.為保證教學質量,堅持教師試講制度,每位新任課教師和老教師講新課均要在教研室進行試講。
5.為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鼓勵教師在合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和設備(如計算機網絡和多媒體)的同時積極探索教學方法的改革,堅持執行集體備課制度。
6.堅持教研室例會制度,統一教學要求。
7.為了檢查和督導教學工作,教研室應堅持聽課制度。
教研室例會制度
一、例會的意義
教研室例會是貫徹上級有關文件精神、研究制度和部署、總結、檢查教研室教學、科研和其他日常工作的集體會議。是調整教研室工作正常運行的重要會議。
二、例會的要求
l.由教研室負責人召集與主持,每兩周一次教研室例會,每次不少于1小時。
2.每次例會召開時,教研室全體教師都要按時參加.無特殊情況不得請假。
3、教研室負責人安排人員對每次例會做好詳細的記錄。
三、例會的內容
1、教研室例會主要研究決定本室工作計劃、工作分工和重大活動;討論部署本室階段工作;學習學院有關重要會議精神;傳達上級重要文件;通報學院重要工作安排等。
2、本室教師要在例會上匯報階段工作完成情況及主要工作打算,教研室負責人要對本室階段工作進行安排部署。
集體備課制度
一、集體備課的目的和意義
集體備課是教研室重要的教學活動,為統一教學內容,統一教學要求,掌握教學進度,解決教學工作中遇到的疑難問題,集思廣益,取長補短,有助于青年老師的培養與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形成嚴謹治學的良好教風。特制定本規定。
二、集體備課的組織和要求
1、集體備課以教研室或教學小組為單位進行,應在個人備課的基礎上開展集體備課,由負責人主持,確定集體備課的內容。
2、原則上每兩周組織一次集體備課,每次集體備課的時間不少于一課時。主持人綜合大家的意見,改進教案,授課教師根據改進后的教案,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改進、完善個人教案。
3、反饋教學效果,改進教學方法,探討教學中需要改進的方面。
4、每學期開學時組織集體備課會,對每位教師的集體備課內容進行討論交流,提出修改意見,并督促檢查寫出講義。
5、新學期開班前針對老教師新開課程和新教師任課,一要在教研室內部組織說課和試講,對存在的問題進一步進行修改和完善。合格后方可正式為學生上課。
三、集體備課的內容
1、參加集體備課的教師要根據教學大綱,制定教學進度,確定各章節教學學時。
2、根據教學大綱要求,提出授課內容的整體構思、理論框架、基本觀點、基本概念、應突出的重點和難點等,并將一些疑難問題提出供大家討論,討論過程要有詳盡的記錄,電子版要存檔。
聽課制度:
一、聽課的目的
聽課制度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考核學校教學質量的一個參考依據。聽課制度能深入教學第一線,了解本學科實際教學狀態;分析研究和解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具體問題;了解課堂教學情況;傾聽師生對教學工作的意見,并及時給予意見反饋;指導老師更好地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同時通過聽課增強教學管理人員的服務意識,改進教學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
二、聽課人員組成
1、聽課人員由系黨政領導、教研室負責人、學辦負責人、教學秘書等組成聽課小組。由教學辦組織安排,每學期聽課不少于6次。
2、教師相互聽課,取長補短,交流教學方法,發送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由考古室組織安厝,每位老師每學期聽課不少于4次。
三、聽課要求及形式
1、聽課領導及教師要提前到教室,遵守課堂紀律,不影響教師授課和學生聽課。
2、聽課形式主要采取隨機、隨堂聽課為主,每次聽課不少于1學時,不遲到,不早退。
3、聽課后必須認真做好聽課記錄,課后及時總結所聽課的優缺點,由聽課小組討論評議后公正評價,寫出評課意見,認真填寫《聽課記錄和評價表》。此表作為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的重要依據。
4、教師互相聽課后應主動與授課教師交流,互相啟發,共同提高。并做好記錄。
5、教研室應由專人負責統計教師聽課情況,檢查教師聽課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