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基層組織示范村創建工作方案
*村位于*鄉北面,全村區域面積0.64平方公里,農戶200多戶,戶籍人口800多人,人均收入4000多元。村支部共有黨員21人,其中預備黨員2人。*村集體經濟薄弱,基礎設施基本完善,交通比較便利;“兩委”班子思想覺悟高,戰斗力強。
按照《*鄉開展基層組織示范創建和后進整頓活動工作方案》的部署要求,*村被確定為*鄉基層組織示范創建村。為進一步深入學習實踐*****活動,扎實推進示范村的創建工作,現結合我村的實際,提出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大、*屆三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創新工作機制,健全工作組織,以村級組織規范化建設為重點加強工作投入,通過示范引路,進一步推進我村基層組織建設,努力把我村打造成“可信過硬、可學能推廣”的示范點。
二、工作目標
通過開展“示范村”創建工作,要達到“五個有”的目標,即:一有健全和諧的組織機構。村級黨組織設置合理,班子健全,成員分工明確,并達到“五好”要求。二有堅強過硬的干部隊伍。村黨組織書記素質高、領導班子團結堅強,工作實績突出,受到上級組織認可和群眾擁護。三有優勢鮮明的主導產業。有依托本地資源的支柱或特色產業,勞動力就業充分。四有活力有序的民主政治。民主決策科學規范,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制度、民主議事協商制度及村級重大事務民主決策制度落實到位。五有統籌發展的社會事業。村莊整潔優美、水電路和通信設施較為完善;醫療設施較為齊全;社會保障和救助體系不斷完善;精神文明建設卓有成效;農村治安防控網絡健全完善。
三、工作措施
(一)創新組織建設,完善各項民主制度。
建立完善村黨支部領導下的村民自治管理機制、黨支部工作規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民主監督程序化的“一制三化”工作機制。根據《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完善“一事一議”等民主議事制度,規范辦事程序。把各項民主制度進行匯編成冊,印發給村民。調動村民積極性,更好地推動新農村建設。進一步規范開展黨日活動,豐富活動形式。不定期召開思想交流會,通過學習討論,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兩委班子中表現較好,理論水平較高的骨干黨員與下崗失業、文化較低、年老體弱的黨員進行結對助學。通過書信、視頻等式各種形式,定期掌握流動黨員思想、學習和工作情況。建立和實施村干部周二坐班制,明確職責,集中方便為群眾辦事。
(二)突出創建特色,加強社會事業管理。
*年,*村被評為*市平安村居示范村,村內治安良好,社會穩定。出租房整治和管理、外來人員登記和管理工作成績突出。今年,以基層組織創建活動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和完善村居綜治工作室及出租房管理服務點工作。加強治安巡邏隊管理,保證一方治安秩序正常。建立“*村信息窗口”qq群,在網上開通*村博客,及時發布信息,提高辦事透明度,加強黨務、村務和財務公開。繼續完善70歲以上老人補助機制,加強資金管理和發放。通過各種途徑幫助低收入農戶解決就業,逐步減少低收入農戶數。繼續抓好計劃生育工作,確保各項指標完成。鼓勵引導村民參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進一步提高參合率。做好來年*鄉油菜花節招待工作,發展觀光休閑農家樂。繼續抓好村居環境衛生,保持村容村貌整潔。
(三)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確保創建工作有序推進。
一要責任明確,任務到人。村兩委廉潔建設總負責人為陳朝光同志(村黨支部書記),并實行黨風廉政建設崗位職責,村兩委班子成員簽訂責任書。二要健全制度、強化措施。制定《村兩委班子考勤制度》、《村務公開制度》、《村黨員干部服務承諾制度》。三要堅持走群眾路線,狠抓落實。設定村里凡有大事,都召開村民議事會,集體研究表決,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路線,制度學習制度,今后每月的支部會上都要認真學習*同志在歷次中紀委全會上的講話和《領導干部從政行為零規范》、《*中央關于加強和改善黨的作風建設的決定》、《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等文件,并組織觀看《張思德》、《南京南京》等保先教育影片。
四、方法步驟
開展基層基礎“創示范、抓整頓”活動,必須按照統籌規劃、分步推進、率先突破、持續攻堅的思路,堅持與學習實踐*****活動各階段的工作重點與要求有機結合,確保雙向聯動、互促互進。活動從6月開始至12月結束,主要分四個階段進行:
(一)深入調研、制定方案階段:(6月上旬―7月上旬)
以深入學習實踐*****活動為契機,開展調查摸底,摸清摸透*村存在的主要問題,進一步明確目標任務和攻關方向。根據我村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細化目標任務,明確責任,提出具體措施,建立組織機構,提交村民代表會議討論通過。按照實施方案,在群眾中進行廣泛宣傳動員,充分調動群眾參與示范村建設的積極性。
(二)組織實施,創建整頓階段:(7月中旬―10月上旬)
抽調力量成立工作組,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加大創建整頓力度,按照實施方案的安排,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確保工作取得實效。及時掌握本村活動進展情況,督促各項工作的落實。在村內開辟專欄,公布本次活動的進展情況,接受社會的監督。面對創建整頓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積極發動群眾,群策群力,合力破解困難。
(三)建章立制,鞏固成果階段:(10月中旬―11月中旬)
在開展示范村創建活動的基礎上,認真組織開展自查自驗,總結經驗做法。把解決問題、總結經驗與建立長效機制緊密結合起來,清理和修改一些不適應形勢發展要求、制約寄存基礎建設的規章制度,建立健全一批推動基層基礎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并做好總結。
(四)公開測評,考核驗收階段:(11月下旬―12月底)
以群眾評議為主,開展書面問卷、座談訪談、民意調查等多種形式,對示范村創建工作的成效進行測評,及時向社會公示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工作措施。迎接市、鄉檢查驗收組的檢查。
篇2:民主法治示范村創建基本標準
“民主法治示范村”創建基本標準
一、村級組織機構健全,并能有效發揮作用
1、以村黨組織為核心的村級組織健全配套。按照《中國共產章程程》和《中國共產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規定,村黨組織健全,并成為“五個好”的村黨組織。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建立健全包括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及村民委員會的下屬單位在內的村民自治組織體系。按照有關規定,共青團、婦女、民兵等組織健全。
2、各村級組織依法組成,其成員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條件。
3、村民委員會和村經濟合作社能自覺接受村黨組織的領導,村民委員會依法開展村民自治工作,村經濟合作社依法管理和發展村級經濟工作。
4、村民委員會和村經濟合作社能認真履行法律法規賦予的各項職責,在鄉鎮人民政府的指導下,協助鄉鎮人民政府積極開展工作。
5、各村級組織有健全的工作制度,并能認真執行各項制度。廉潔奉公,熱心為村民服務。
二、有完善的民主選舉程序,村級民主選舉制度健全
1、選舉工作制度健全,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體現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
2、村民能充分行使法律法規和政策賦予的民主權利,不受非法干涉。
3、選舉程序規范、合法、公開,并嚴格執行,選舉秩序良好。
4、選舉結果群眾滿意,真正做到了把那些堅持依法辦事、廉潔奉公、公道正派、勤勞實干、熱心為村民服務的人選進村級組織。
5、村民委員會任期屆滿,按期進行換屆選舉,無未經批準自行提前或延期換屆選舉的行為。
6、村民委員會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員由村民直接選舉產生。村民代表由村民推選產生。設有村民小組的村,村民小組長由村民小組會議推選。無任何組織或個人指定、委派或撤換村民委員會成員、村民代表和村民小組長的行為。
7、對村民委員會成員的罷免,依法定程序和條件實施。
三、有完善的民主議事程序,村級民主決策制度健全
1、把堅持黨的領導、依法辦事、人民當家作主有機統一起來。建立健全村級事務,特別是村級重大事務民主決策制度。決策過程中,堅持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
2、村民會議和村民代表會議依法組成,制度健全,并能較好地發揮決策作用。
3、村級重大事務經村黨組織、村民委員會討論形成統一意見后,再交由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
4、村級重大事務的范圍明確。主要是涉及農村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發展的重大事項,尤其是與村民切身利益相關的事項,并能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及時加以調整。
5、村級重大事務的決策程序明確。作出的決議、決定符合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規定,并能嚴格執行。
四、有完善的村民自治章程,村級民主管理制度健全
1、依法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規民約,內容全面、合法,沒有與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相抵觸,不含有侵犯村民合法權利的內容,并能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及時進行修改和調整。
2、嚴格執行以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規民約為基礎的各項民主管理制度,民主渠道暢通。
3、村級各級組織之間關系明確,工作協調。村級組織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自治功能發揮較好。
4、能組織群眾參與民主管理公共事務。村民委員會每年至少召開一次村民會議,并有不少于半數的村民參加;每季度至少應當召開一次村民代表會議,并有不少于三分之二的村民代表參加。
5、村委會印章的制發使用和管理符合國家的有關規定。印章保管人的確定,須經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建立印章使用的審批、登記和備案制度。村委會換屆后能及時辦好移交手續。
五、有完善的公開辦事程序,村級民主監督制度健全
1、村級干部的職責、權限、工作程序和行為規范公開化,能自覺接受群眾的監督。
2、建立健全完善的村干部管理制度,包括民主評議干部制度、離任審計制度、過失責任追究賠償制度、干部引咎辭職制度和責令辭職制度。
3、建立健全規范的村務、財務公開制度。凡村級重大事項和與村民密切相關的事項,都按時公開。
(1)村務公開的范圍應當包括: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事項的實施情況;村財務收支情況;村土地、集體企業和財產的承包、經營和租賃情況;征用土地各項補償費使用情況;宅基地使用審批情況;村民承擔費用和勞務情況;水、電等費用的收支情況;優撫、救災救濟款物的發放情況;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的執行情況;村干部年度工作目標執行情況;村公共設施建設項目的投資、承發包情況;稅費收繳情況;招待費用支出情況;村干部報酬與補貼情況,以及涉及村民利益普遍關心的和群眾要求公開的其他事項。
(2)村務、財務公開的時間應當固定統一,做到定期、及時公開,村財務一般每季度公開一次,有條件的村可每月公開。重大事項隨時公開。時限長的事項,可以每完成一個階段,公布一次。
(3)村務、財務公開的形式應當方便村民實行民主監督,做到場所固定,面向全體村民。一般通過村務、財務公開欄進行公開,必要時可通過村民(社員)會議、廣播宣講進行公開。
4、建立健全規范的村級財務管理制度。村級財務要全面實行委托代理制,納入電算化管理,按照《會計法》和《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制度》、《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要求,做到賬簿健全,科目完整,管理嚴格,手續完備。村級日常開支的審批程序明確、規范,并能嚴格執行。
5、推行村級財務預決算制度,并向社員(代表)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報告預算方案和執行情況及結果。
6、建立村級民主理財小組。定期對村級項目的經營情況、財務收支情況進行審核,提出意見和建議。
7、建立村級民主監督小組。群眾滿意率達90%以上。沒有發生因村級賬目不清,村務、財務不公開而引發的群體性*案件。
六、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做到有組織、有計劃、有人員、有陣地、有措施
1、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能緊緊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和農村改革、發展、穩定的實際,按照“四五”普法規劃的總體目標和要求實施。
2、成立法制宣傳教育領導機構,有專人負責。村級有法制宣講組,村民小組有法制宣講員。
3、法制宣傳教育內容全面,能結合農村實際學習宣傳與農民生產和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
4、法制宣傳教育形式多樣,有固定的宣傳陣地。
5、法制宣傳教育做到與依法治理實踐相結合,與思想道德教育相結合。村民學法、懂法、守法、用法,法律素質不斷增強。村干部遵紀守法,依法辦事,農村法治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
七、積極開展農村法律服務,農民能夠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1、基層組織能正確引導農村法律服務工作的開展,采取有力措施,幫助、指導農民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2、農民具有依法維權的意識,懂得尋求法律幫助的渠道。
八、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規范化、制度化,農村治安穩定
1、治保、調解組織體系完善,人員配備到位,工作制度健全,能充分發揮作用。
2、村民遵紀守法。連續三年無重大刑事案件,無群體性*事件,無違反計劃生育的行為,無失學兒童以及無其他嚴重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
3、連續三年無因民間糾紛激化轉化為刑事案件、無因民間糾紛引起的非正常死亡。民間糾紛調解率和調解成功率不低于本鄉(鎮)的平均水平,做到一般民間糾紛不出村。
4、安置幫教工作到位,連續三年無歸正人員重新犯罪。
5、對本村的暫住人口管理有效,教育有方,其合法權益得到平等的保護,違法犯罪占暫住人口總數比例低于本鄉(鎮)的平均水平。
九、農村經濟發展、社會公益事業不斷發展,村民安居樂業,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
1、村級集體經濟持續性增長,農民收入逐年遞增。
2、干群關系融洽,政令暢通。
3、基礎建設得到加強,村風村貌顯著改變
篇3:民主法治示范村創建基本標準
一、村級組織機構健全,并能有效發揮作用
1、以村黨組織為核心的村級組織健全配套。按照《中國*章程程》和《中國*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規定,村黨組織健全,并成為“五個好”的村黨組織。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建立健全包括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及村民委員會的下屬單位在內的村民自治組織體系。按照有關規定,共青團、婦女、民兵等組織健全。
2、各村級組織依法組成,其成員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條件。
3、村民委員會和村經濟合作社能自覺接受村黨組織的領導,村民委員會依法開展村民自治工作,村經濟合作社依法管理和發展村級經濟工作。
4、村民委員會和村經濟合作社能認真履行法律法規賦予的各項職責,在鄉鎮人民政府的指導下,協助鄉鎮人民政府積極開展工作。
5、各村級組織有健全的工作制度,并能認真執行各項制度。廉潔奉公,熱心為村民服務。
二、有完善的民主選舉程序,村級民主選舉制度健全
1、選舉工作制度健全,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體現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
2、村民能充分行使法律法規和政策賦予的民主權利,不受非法干涉。
3、選舉程序規范、合法、公開,并嚴格執行,選舉秩序良好。
4、選舉結果群眾滿意,真正做到了把那些堅持依法辦事、廉潔奉公、公道正派、勤勞實干、熱心為村民服務的人選進村級組織。
5、村民委員會任期屆滿,按期進行換屆選舉,無未經批準自行提前或延期換屆選舉的行為。
6、村民委員會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員由村民直接選舉產生。村民代表由村民推選產生。設有村民小組的村,村民小組長由村民小組會議推選。無任何組織或個人指定、委派或撤換村民委員會成員、村民代表和村民小組長的行為。
7、對村民委員會成員的罷免,依法定程序和條件實施。
三、有完善的民主議事程序,村級民主決策制度健全
1、把堅持黨的領導、依法辦事、人民當家作主有機統一起來。建立健全村級事務,特別是村級重大事務民主決策制度。決策過程中,堅持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
2、村民會議和村民代表會議依法組成,制度健全,并能較好地發揮決策作用。
3、村級重大事務經村黨組織、村民委員會討論形成統一意見后,再交由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
4、村級重大事務的范圍明確。主要是涉及農村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的重大事項,尤其是與村民切身利益相關的事項,并能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及時加以調整。
5、村級重大事務的決策程序明確。作出的決議、決定符合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規定,并能嚴格執行。
四、有完善的村民自治章程,村級民主管理制度健全
1、依法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規民約,內容全面、合法,沒有與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相抵觸,不含有侵犯村民合法權利的內容,并能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及時進行修改和調整。
2、嚴格執行以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規民約為基礎的各項民主管理制度,民主渠道暢通。
3、村級各級組織之間關系明確,工作協調。村級組織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自治功能發揮較好。
4、能組織群眾參與民主管理公共事務。村民委員會每年至少召開一次村民會議,并有不少于半數的村民參加;每季度至少應當召開一次村民代表會議,并有不少于三分之二的村民代表參加。
5、村委會印章的制發使用和管理符合國家的有關規定。印章保管人的確定,須經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建立印章使用的審批、登記和備案制度。村委會換屆后能及時辦好移交手續。
五、有完善的公開辦事程序,村級民主監督制度健全
1、村級干部的職責、權限、工作程序和行為規范公開化,能自覺接受群眾的監督。
2、建立健全完善的村干部管理制度,包括民主評議干部制度、離任審計制度、過失責任追究賠償制度、干部引咎辭職制度和責令辭職制度。
3、建立健全規范的村務、財務公開制度。凡村級重大事項和與村民密切相關的事項,都按時公開。
(1)村務公開的范圍應當包括: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事項的實施情況;村財務收支情況;村土地、集體企業和財產的承包、經營和租賃情況;征用土地各項補償費使用情況;宅基地使用審批情況;村民承擔費用和勞務情況;水、電等費用的收支情況;優撫、救災救濟款物的發放情況;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的執行情況;村干部年度工作目標執行情況;村公共設施建設項目的投資、承發包情況;稅費收繳情況;招待費用支出情況;村干部報酬與補貼情況,以及涉及村民利益普遍關心的和群眾要求公開的其他事項。
(2)村務、財務公開的時間應當固定統一,做到定期、及時公開,村財務一般每季度公開一次,有條件的村可每月公開。重大事項隨時公開。時限長的事項,可以每完成一個階段,公布一次。
(3)村務、財務公開的形式應當方便村民實行民主監督,做到場所固定,面向全體村民。一般通過村務、財務公開欄進行公開,必要時可通過村民(社員)會議、廣播宣講進行公開。
4、建立健全規范的村級財務管理制度。村級財務要全面實行委托代理制,納入電算化管理,按照《會計法》和《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制度》、《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要求,做到賬簿健全,科目完整,管理嚴格,手續完備。村級日常開支的審批程序明確、規范,并能嚴格執行。
5、推行村級財務預決算制度,并向社員(代表)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報告預算方案和執行情況及結果。
6、建立村級民主理財小組。定期對村級項目的經營情況、財務收支情況進行審核,提出意見和建議。
7、建立村級民主監督小組。群眾滿意率達90%以上。沒有發生因村級賬目不清,村務、財務不公開而引發的群體性*案件。
六、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做到有組織、有計劃、有人員、有陣地、有措施
1、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能緊緊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和農村改革、發展、穩定的實際,按照“四五”普法規劃的總體目標和要求實施。
2、成立法制宣傳教育領導機構,有專人負責。村級有法制宣講組,村民小組有法制宣講員。
3、法制宣傳教育內容全面,能結合農村實際學習宣傳與農民生產和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
4、法制宣傳教育形式多樣,有固定的宣傳陣地。
5、法制宣傳教育做到與依法治理實踐相結合,與思想道德教育相結合。村民學法、懂法、守法、用法,法律素質不斷增強。村干部遵紀守法,依法辦事,農村法治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
七、積極開展農村法律服務,農民能夠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1、基層組織能正確引導農村法律服務工作的開展,采取有力措施,幫助、指導農民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2、農民具有依法維權的意識,懂得尋求法律幫助的渠道。
八、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規范化、制度化,農村治安穩定
1、治保、調解組織體系完善,人員配備到位,工作制度健全,能充分發揮作用。
2、村民遵紀守法。連續三年無重大刑事案件,無群體性*事件,無違反計劃生育的行為,無失學兒童以及無其他嚴重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
3、連續三年無因民間糾紛激化轉化為刑事案件、無因民間糾紛引起的非正常死亡。民間糾紛調解率和調解成功率不低于本鄉(鎮)的平均水平,做到一般民間糾紛不出村。
4、安置幫教工作到位,連續三年無歸正人員重新犯罪。
5、對本村的暫住人口管理有效,教育有方,其合法權益得到平等的保護,違法犯罪占暫住人口總數比例低于本鄉(鎮)的平均水平。
九、農村經濟發展、社會公益事業不斷發展,村民安居樂業,物質文明、*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
1、村級集體經濟持續性增長,農民收入逐年遞增。
2、干群關系融洽,政令暢通。
3、基礎建設得到加強,村風村貌顯著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