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民主法治示范村創建基本標準

民主法治示范村創建基本標準

2024-08-01 閱讀 4144

一、村級組織機構健全,并能有效發揮作用

1、以村黨組織為核心的村級組織健全配套。按照《中國共產黨章程》和《中國共產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規定,村黨組織健全,并成為“五個好”的村黨組織。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建立健全包括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及村民委員會的下屬單位在內的村民自治組織體系。按照有關規定,共青團、婦女、民兵等組織健全。

2、各村級組織依法組成,其成員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條件。

3、村民委員會和村經濟合作社能自覺接受村黨組織的領導,村民委員會依法開展村民自治工作,村經濟合作社依法管理和發展村級經濟工作。

4、村民委員會和村經濟合作社能認真履行法律法規賦予的各項職責,在鄉鎮人民政府的指導下,協助鄉鎮人民政府積極開展工作。

5、各村級組織有健全的工作制度,并能認真執行各項制度。廉潔奉公,熱心為村民服務。

二、有完善的民主選舉程序,村級民主選舉制度健全

1、選舉工作制度健全,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體現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

2、村民能充分行使法律法規和政策賦予的民主權利,不受非法干涉。

3、選舉程序規范、合法、公開,并嚴格執行,選舉秩序良好。

4、選舉結果群眾滿意,真正做到了把那些堅持依法辦事、廉潔奉公、公道正派、勤勞實干、熱心為村民服務的人選進村級組織。

5、村民委員會任期屆滿,按期進行換屆選舉,無未經批準自行提前或延期換屆選舉的行為。

6、村民委員會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員由村民直接選舉產生。村民代表由村民推選產生。設有村民小組的村,村民小組長由村民小組會議推選。無任何組織或個人指定、委派或撤換村民委員會成員、村民代表和村民小組長的行為。

7、對村民委員會成員的罷免,依法定程序和條件實施。

三、有完善的民主議事程序,村級民主決策制度健全

1、把堅持黨的領導、依法辦事、人民當家作主有機統一起來。建立健全村級事務,特別是村級重大事務民主決策制度。決策過程中,堅持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

2、村民會議和村民代表會議依法組成,制度健全,并能較好地發揮決策作用。

3、村級重大事務經村黨組織、村民委員會討論形成統一意見后,再交由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

4、村級重大事務的范圍明確。主要是涉及農村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發展的重大事項,尤其是與村民切身利益相關的事項,并能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及時加以調整。

5、村級重大事務的決策程序明確。作出的決議、決定符合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規定,并能嚴格執行。

四、有完善的村民自治章程,村級民主管理制度健全

1、依法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規民約,內容全面、合法,沒有與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相抵觸,不含有侵犯村民合法權利的內容,并能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及時進行修改和調整。

2、嚴格執行以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規民約為基礎的各項民主管理制度,民主渠道暢通。

3、村級各級組織之間關系明確,工作協調。村級組織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自治功能發揮較好。

4、能組織群眾參與民主管理公共事務。村民委員會每年至少召開一次村民會議,并有不少于半數的村民參加;每季度至少應當召開一次村民代表會議,并有不少于三分之二的村民代表參加。

5、村委會印章的制發使用和管理符合國家的有關規定。印章保管人的確定,須經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建立印章使用的審批、登記和備案制度。村委會換屆后能及時辦好移交手續。

五、有完善的公開辦事程序,村級民主監督制度健全

1、村級干部的職責、權限、工作程序和行為規范公開化,能自覺接受群眾的監督。

2、建立健全完善的村干部管理制度,包括民主評議干部制度、離任審計制度、過失責任追究賠償制度、干部引咎辭職制度和責令辭職制度。

3、建立健全規范的村務、財務公開制度。凡村級重大事項和與村民密切相關的事項,都按時公開。

(1)村務公開的范圍應當包括: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事項的實施情況;村財務收支情況;村土地、集體企業和財產的承包、經營和租賃情況;征用土地各項補償費使用情況;宅基地使用審批情況;村民承擔費用和勞務情況;水、電等費用的收支情況;優撫、救災救濟款物的發放情況;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的執行情況;村干部年度工作目標執行情況;村公共設施建設項目的投資、承發包情況;稅費收繳情況;招待費用支出情況;村干部報酬與補貼情況,以及涉及村民利益普遍關心的和群眾要求公開的其他事項。

(2)村務、財務公開的時間應當固定統一,做到定期、及時公開,村財務一般每季度公開一次,有條件的村可每月公開。重大事項隨時公開。時限長的事項,可以每完成一個階段,公布一次。

(3)村務、財務公開的形式應當方便村民實行民主監督,做到場所固定,面向全體村民。一般通過村務、財務公開欄進行公開,必要時可通過村民(社員)會議、廣播宣講進行公開。

4、建立健全規范的村級財務管理制度。村級財務要全面實行委托代理制,納入電算化管理,按照《會計法》和《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制度》、《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要求,做到賬簿健全,科目完整,管理嚴格,手續完備。村級日常開支的審批程序明確、規范,并能嚴格執行。

5、推行村級財務預決算制度,并向社員(代表)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報告預算方案和執行情況及結果。

6、建立村級民主理財小組。定期對村級項目的經營情況、財務收支情況進行審核,提出意見和建議。

7、建立村級民主監督小組。群眾滿意率達90%以上。沒有發生因村級賬目不清,村務、財務不公開而引發的群體性*案件。

六、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做到有組織、有計劃、有人員、有陣地、有措施

1、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能緊緊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和農村改革、發展、穩定的實際,按照“四五”普法規劃的總體目標和要求實施。

2、成立法制宣傳教育領導機構,有專人負責。村級有法制宣講組,村民小組有法制宣講員。

3、法制宣傳教育內容全面,能結合農村實際學習宣傳與農民生產和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

4、法制宣傳教育形式多樣,有固定的宣傳陣地。

5、法制宣傳教育做到與依法治理實踐相結合,與思想道德教育相結合。村民學法、懂法、守法、用法,法律素質不斷增強。村干部遵紀守法,依法辦事,農村法治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

七、積極開展農村法律服務,農民能夠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1、基層組織能正確引導農村法律服務工作的開展,采取有力措施,幫助、指導農民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2、農民具有依法維權的意識,懂得尋求法律幫助的渠道。

八、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規范化、制度化,農村治安穩定

1、治保、調解組織體系完善,人員配備到位,工作制度健全,能充分發揮作用。

2、村民遵紀守法。連續三年無重大刑事案件,無群體性*事件,無違反計劃生育的行為,無失學兒童以及無其他嚴重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

3、連續三年無因民間糾紛激化轉化為刑事案件、無因民間糾紛引起的非正常死亡。民間糾紛調解率和調解成功率不低于本鄉(鎮)的平均水平,做到一般民間糾紛不出村。

4、安置幫教工作到位,連續三年無歸正人員重新犯罪。

5、對本村的暫住人口管理有效,教育有方,其合法權益得到平等的保護,違法犯罪占暫住人口總數比例低于本鄉(鎮)的平均水平。

九、農村經濟發展、社會公益事業不斷發展,村民安居樂業,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

1、村級集體經濟持續性增長,農民收入逐年遞增。

2、干群關系融洽,政令暢通。

3、基礎建設得到加強,村風村貌顯著改變

篇2:創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申報材料

重慶市江北區郭家沱街道石佛村,又名龍田坎,位于重慶市江北區下半段,郭家沱街道東部。東與郭家沱街道大壩村交界,西與望江廠石馬崗相連,南與郭家沱街道璉珠村交界,北與魚嘴鎮望龍村交界。我村原隸屬于重慶市江北區魚嘴鎮,20**年10月劃歸重慶市江北區郭家沱街道管轄。全村轄10個合作社,戶籍總戶數470戶,總人口1285人,幅員面積3600畝,其中耕地面積468畝,林地1300畝。

村內現有兩條社級公路――郭魚路和石興路,實現了社社通公路。在農網建設方面,我村實現了通訊、有線電視的大幅面覆蓋;塘庫堰全部實現承包管理;勞務輸出不斷增多,經濟收入發生了較大變化,目前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900元。我村近年來引進的企業主要以食品加工和機械制造為主,以“重慶市隆盛達食品廠”和“重慶市方偉機械廠”為代表。這些企業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石佛村村民的就業問題,為村民就近就業提供了便利。

村現任兩委班子成員共7人,除主任、書記、計生專干、綜治專干、會計5人外,還包括駐村干部和大學生“村官”各1名。近年來,村兩委按照*****、“314總體部署”、“1595戰略”等宏觀政策要求,結合本村實際摸索科學的發展路子,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村兩委班子積極貫徹落實基層黨組織聯系群眾“三項制度”,認真完善“三薄兩單”,同時還配套設置了“黨務政務村務公開欄”,“零距離訪談室”等,把為民辦事真正落到實處。

在我村發展的戰略部署方面,村兩委一貫重視經濟與社會的和諧發展,我村早在1998年就被江北區人民政府授予“小康村”稱號,在*年曾被評為“區級文明村”。延續一貫的“經濟與社會并重發展”的指導思想,我村委會對此次“民主法治示范村”的申報高度重視。我們深刻認識到這對進一步增強村民民主法制意識,不斷規范村務管理,加大依法治理力度,維護地區的社會政治穩定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這不僅是促進我村全面和諧發展的一件大事,更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題中之義。為此,我們專門成立了“石佛村創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工作領導小組”,(以下簡稱“小組”)以村支部書記付優優為組長、村主任李文云為副組長,村兩委其他相關人員為小組成員。小組結合“重慶市‘民主法治示范村’指導標準”,以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從本村實際出發,以服務廣大村民為宗旨,從各方面切實加強我村民主法治建設,按照上級相關要求,初步形成了“村級組織健全有力”、“民主制度規范完備”、“法制教育扎實有效”、“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良好局面。

一、加強村黨組織及兩委自身建設,進一步提高服務意識。

我村以服務村民為根本宗旨,結合當前基層黨組織聯系服務群眾“三項制度”,切實加強黨組織及兩委自身建設,確保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建立了以村黨組織為核心,村兩委為主導、各社社員為主體的村組織體系。

在村黨組織的領導下,我村充分發揮黨員的帶頭作用,一方面不斷加強自身理論建設,利用村圖書角及遠程教育室定期對黨員干部開展教育培訓;另一方面建立了相關實體組織,如“石佛村計劃生育協會”、“石佛村花椒合作社”、“石佛村社會保障服務站”、“石佛村社會治安綜治治理組織”、“石佛村村務公開監督小組及民主理財小組”等,切實提高村黨組織及村兩委服務廣大村民的水平。

二、規范民主管理制度,健全村務公開制度。

按照“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求,我村不斷規范民主管理制度,合法產生村民自治章程及村規民約,同時在民主選舉、民主評議、民主決策等方面都切實做到按制度按規章辦事。

按照相關要求,我村定期召開村民會議及村民代表會議,通過此類會議,對與村民切身利益相關的事項實行民主決策,切實落實“一事一議”制度和決策責任追求制度。在財務方面,實行定期審計和定期公開,確保村民對村社財政情況的知曉度。對于村干部的管理,實行民主評議,落實獎懲及責任追究制,確保村干部服務人民群眾的水平不斷得到提高和村民對于干部的滿意度。

三、法制教育扎實推進,村民法律意識進一步提高。

按照“鄉風文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求,我村認真貫徹落實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并采取形式多樣的法制宣傳及法制教育,切實提高村民知法守法意識。我村不僅有效利用圖書角加強對廣大民眾的法制教育,還依據本村實際,設立法制宣傳組,指定各社的法制宣傳員和法律明白人,保證法律宣傳教育在群眾當中的覆蓋率。

在“法進家庭、法進村戶”的活動中,我村的計劃生育工作搞得有聲有色,通過開展各類活動,在民眾中廣泛宣傳計劃生育相關法規政策,進一步提高了村民的健康生育觀。除此之外,我村還積極配合郭家沱街道派出所做好農村安保工作,設立了專門的治安巡邏隊,確保我村社會穩定,保一方平安。

四、發展經濟、促進和諧

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求,我村積極發展集體經濟,結合本村實際,建立了“花椒合作社”等經濟組織,激勵和調動具有不同優勢的村民發展經濟,幫助村民致富。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我村還十分重視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不斷健全合作醫療制度,進一步落實養老扶幼、扶貧助殘等工作,給予村五保戶、低保戶、特困殘疾人、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等弱勢群體特別的幫助和關懷,進而確保了我村社會和諧。

總的來說,通過村基層黨組織及兩委班子成員的共同努力以及廣大社員的積極配合,我村在“村級組織”、“民主制度”、“法制教育”、“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就。為此,我村積極參與此次申報“重慶市民主法治示范村”活動,希望通過此次申報,在肯定我村成績的同時,進一步總結經驗,發揮優勢,同時也尋找到需要改進之處,以便進一步加強我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石佛村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篇3:民主法治示范村創建基本標準

一、村級組織機構健全,并能有效發揮作用

1、以村黨組織為核心的村級組織健全配套。按照《中國*章程程》和《中國*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規定,村黨組織健全,并成為“五個好”的村黨組織。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建立健全包括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及村民委員會的下屬單位在內的村民自治組織體系。按照有關規定,共青團、婦女、民兵等組織健全。

2、各村級組織依法組成,其成員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條件。

3、村民委員會和村經濟合作社能自覺接受村黨組織的領導,村民委員會依法開展村民自治工作,村經濟合作社依法管理和發展村級經濟工作。

4、村民委員會和村經濟合作社能認真履行法律法規賦予的各項職責,在鄉鎮人民政府的指導下,協助鄉鎮人民政府積極開展工作。

5、各村級組織有健全的工作制度,并能認真執行各項制度。廉潔奉公,熱心為村民服務。

二、有完善的民主選舉程序,村級民主選舉制度健全

1、選舉工作制度健全,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體現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

2、村民能充分行使法律法規和政策賦予的民主權利,不受非法干涉。

3、選舉程序規范、合法、公開,并嚴格執行,選舉秩序良好。

4、選舉結果群眾滿意,真正做到了把那些堅持依法辦事、廉潔奉公、公道正派、勤勞實干、熱心為村民服務的人選進村級組織。

5、村民委員會任期屆滿,按期進行換屆選舉,無未經批準自行提前或延期換屆選舉的行為。

6、村民委員會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員由村民直接選舉產生。村民代表由村民推選產生。設有村民小組的村,村民小組長由村民小組會議推選。無任何組織或個人指定、委派或撤換村民委員會成員、村民代表和村民小組長的行為。

7、對村民委員會成員的罷免,依法定程序和條件實施。

三、有完善的民主議事程序,村級民主決策制度健全

1、把堅持黨的領導、依法辦事、人民當家作主有機統一起來。建立健全村級事務,特別是村級重大事務民主決策制度。決策過程中,堅持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

2、村民會議和村民代表會議依法組成,制度健全,并能較好地發揮決策作用。

3、村級重大事務經村黨組織、村民委員會討論形成統一意見后,再交由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

4、村級重大事務的范圍明確。主要是涉及農村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的重大事項,尤其是與村民切身利益相關的事項,并能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及時加以調整。

5、村級重大事務的決策程序明確。作出的決議、決定符合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規定,并能嚴格執行。

四、有完善的村民自治章程,村級民主管理制度健全

1、依法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規民約,內容全面、合法,沒有與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相抵觸,不含有侵犯村民合法權利的內容,并能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及時進行修改和調整。

2、嚴格執行以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規民約為基礎的各項民主管理制度,民主渠道暢通。

3、村級各級組織之間關系明確,工作協調。村級組織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自治功能發揮較好。

4、能組織群眾參與民主管理公共事務。村民委員會每年至少召開一次村民會議,并有不少于半數的村民參加;每季度至少應當召開一次村民代表會議,并有不少于三分之二的村民代表參加。

5、村委會印章的制發使用和管理符合國家的有關規定。印章保管人的確定,須經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建立印章使用的審批、登記和備案制度。村委會換屆后能及時辦好移交手續。

五、有完善的公開辦事程序,村級民主監督制度健全

1、村級干部的職責、權限、工作程序和行為規范公開化,能自覺接受群眾的監督。

2、建立健全完善的村干部管理制度,包括民主評議干部制度、離任審計制度、過失責任追究賠償制度、干部引咎辭職制度和責令辭職制度。

3、建立健全規范的村務、財務公開制度。凡村級重大事項和與村民密切相關的事項,都按時公開。

(1)村務公開的范圍應當包括: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事項的實施情況;村財務收支情況;村土地、集體企業和財產的承包、經營和租賃情況;征用土地各項補償費使用情況;宅基地使用審批情況;村民承擔費用和勞務情況;水、電等費用的收支情況;優撫、救災救濟款物的發放情況;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的執行情況;村干部年度工作目標執行情況;村公共設施建設項目的投資、承發包情況;稅費收繳情況;招待費用支出情況;村干部報酬與補貼情況,以及涉及村民利益普遍關心的和群眾要求公開的其他事項。

(2)村務、財務公開的時間應當固定統一,做到定期、及時公開,村財務一般每季度公開一次,有條件的村可每月公開。重大事項隨時公開。時限長的事項,可以每完成一個階段,公布一次。

(3)村務、財務公開的形式應當方便村民實行民主監督,做到場所固定,面向全體村民。一般通過村務、財務公開欄進行公開,必要時可通過村民(社員)會議、廣播宣講進行公開。

4、建立健全規范的村級財務管理制度。村級財務要全面實行委托代理制,納入電算化管理,按照《會計法》和《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制度》、《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要求,做到賬簿健全,科目完整,管理嚴格,手續完備。村級日常開支的審批程序明確、規范,并能嚴格執行。

5、推行村級財務預決算制度,并向社員(代表)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報告預算方案和執行情況及結果。

6、建立村級民主理財小組。定期對村級項目的經營情況、財務收支情況進行審核,提出意見和建議。

7、建立村級民主監督小組。群眾滿意率達90%以上。沒有發生因村級賬目不清,村務、財務不公開而引發的群體性*案件。

六、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做到有組織、有計劃、有人員、有陣地、有措施

1、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能緊緊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和農村改革、發展、穩定的實際,按照“四五”普法規劃的總體目標和要求實施。

2、成立法制宣傳教育領導機構,有專人負責。村級有法制宣講組,村民小組有法制宣講員。

3、法制宣傳教育內容全面,能結合農村實際學習宣傳與農民生產和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

4、法制宣傳教育形式多樣,有固定的宣傳陣地。

5、法制宣傳教育做到與依法治理實踐相結合,與思想道德教育相結合。村民學法、懂法、守法、用法,法律素質不斷增強。村干部遵紀守法,依法辦事,農村法治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

七、積極開展農村法律服務,農民能夠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1、基層組織能正確引導農村法律服務工作的開展,采取有力措施,幫助、指導農民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2、農民具有依法維權的意識,懂得尋求法律幫助的渠道。

八、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規范化、制度化,農村治安穩定

1、治保、調解組織體系完善,人員配備到位,工作制度健全,能充分發揮作用。

2、村民遵紀守法。連續三年無重大刑事案件,無群體性*事件,無違反計劃生育的行為,無失學兒童以及無其他嚴重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

3、連續三年無因民間糾紛激化轉化為刑事案件、無因民間糾紛引起的非正常死亡。民間糾紛調解率和調解成功率不低于本鄉(鎮)的平均水平,做到一般民間糾紛不出村。

4、安置幫教工作到位,連續三年無歸正人員重新犯罪。

5、對本村的暫住人口管理有效,教育有方,其合法權益得到平等的保護,違法犯罪占暫住人口總數比例低于本鄉(鎮)的平均水平。

九、農村經濟發展、社會公益事業不斷發展,村民安居樂業,物質文明、*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

1、村級集體經濟持續性增長,農民收入逐年遞增。

2、干群關系融洽,政令暢通。

3、基礎建設得到加強,村風村貌顯著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