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區學校教研活動工作總結

區學校教研活動工作總結

2024-08-01 閱讀 8179

本期我校教研工作在區教研室和學校的直接領導下,以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中心任務,多渠道加強師資培訓,加大教科研力度,進一步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和教育教學質量。現把一期來的主要工作回顧如下:

一、積極開展教研活動,做好師資培訓工作

為確保課改這項專業要求高的工作能順利進行,我們采取校內與校外相結合的辦法,加強與區教研室、總課題組和兄弟學校的聯系,組織老師參加各科目的研討、觀摩活動;校內定期組織語、數教師開展,如:聽錄像優質課、說課評課、集體備課等教研活動,對語、數教師進行了較全面的學習培訓。

二、深入課堂,指導教師教學實踐工作

課堂教學是課程改革實驗的基本途徑,只有切實改進課堂教學方法,用新課程理念指導新的教學行為,課程改革才能取得實效性發展。本學期,我們結合教學常規工作管理檢查,深入課堂,積極探索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改革,幫助教師形成由主客體關系轉向相互交往關系、由以講為主轉向合作探究為主、由接受學習轉向發現學習的教學觀念,把新的教學評價觀貫穿于對老師的課堂教學評價中,引導老師改進教學方法,在教學中體現了新理念。

三、繼續抓好教改課題實驗研究工作

教育科研是能否成為現代教師的重要標尺。一年來,我們重視繼續抓好教改課題實驗研究,促使教師成為科研型人才,也邁出了可喜的一步。本學期組織相關課題教師參加總課題組組織的研討活動兩次,并在課改巡活動中面向全區開放了張瑾老師的《大話赤壁之戰》、李超老師的《我選這一行》兩節課題實驗課。這些課題的實驗研究,對提高教師的科研水平、改進教學方法、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推進課程改革,都起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四、舉辦形式多樣的教學評優及研討活動

開展群眾性的教學評優及研討活動,有利于增強教研活動的實效性,擴大教研工作的參與面,推進教學研究活動的進一步開展。一期來,我們針對學校實際,結合區教室的課改教學活動,聯合石佳沖小學舉辦了學區的課改教學競賽活動,并推薦優秀老師參加區課改教學競賽活動。曾菁菁老師的語文課《一件好事》和張衛芳老師的科學課《水會怎么流》和《鏡子》獲得區二等獎。通過這些賽課、評課,幫助教師進一步領會新教材的編寫意圖,提高了駕馭課堂、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

五、開展教學設計、經驗總結、論文的交流、評選活動

時值基礎教育全面大改革之時,廣大教育工作者積極投身于改革大潮中,大膽實踐、勇于探索。本學期參加課改的教師做到了每月一小結。其他老師也及時總結出許多寶貴的經驗,張衛芳老師的《指導學生開展有效探索的策略》和《以評價為切入點,指導學生開展有效探究》兩篇文章刊登在《區課改通訊》上;張瑾老師的《從課堂設問方式的變化看學生主體地位的落實》刊登在20**年《湖南教育》第五期。在市組織的健康教育論文征集活動中,我校有五位老師積極撰寫論文,參加評選。

六、定期對全體教師進行信息技術培訓。

為了實現現代化教育技術在學校管理和教育教學中的廣泛應用,全員、全面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為我校爭創現代教育技術學校打下基礎,定期對全體教師進行信息技術培訓。做到每次培訓有記錄,有具體任務,將培訓落到實處。

成績只能代表過去,我們將在今后的工作中再接再厲,爭取將我校的教研工作推向新的階梯。

篇2:同課異構教研活動總結

“同課異構”教研活動總結

聽課人:王延捍

今天我有幸參加了民和“同課異構”教學研討活動,這次同課異構活動,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平臺。此項教研活動是真實地發生在課堂教學情境中的教師研究活動,針對需要研究的教學內容,由李蓉老師和鄭首才老師兩人開展課例教學。再進行反思、課例點評的。同事之間的互助指導式的聽課,可以通過聽課和聽課后的教師在此次的課題方面提出的問題及對問題的分析和研討,來改進教學行為,提高教學水平。作為聽課者的教師既是學習者,又是研究者。這種活動不僅將聽課具體化,還為今后的研究分析提供了科學的依據。同時也給教師自己及同伴提供了自我提高自我反思的材料。

“同課異構”即同一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師根據自己的實際、已有的教學經驗、學生狀況、教學風格及教學技能進行不同的教學設計,上出自己的教學風格和特色。使教師在教學設計與實施方面做到“八仙過海,各顯其能”。這就形成了同一內容不同結構的課。“同課異構”讓我們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師對同一教材內容的不同處理,不同的教學策略所產生的不同教學效果,并由此打開了教師的教學思路,彰顯教師教學個性,真正體現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真“同課異構”的教研方式,可以引發參與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長善救失,取長補短,明顯提高教教學效果。同時也提高了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經過教師一輪“同課異構”教研活動,我認為建立在備課基礎上的“同課異構”則是在集中大家智慧的基礎上,形成大體的框架和思路,已經是集體智慧作為鋪墊,這種“異構”體現的是教師的個人風格、個人高超教學技能、個人的教學風采。這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教學過程,這種“異構”必然會張揚教師的個性特長,讓課堂更精彩,讓教師在“異構”中感悟自我,讓教師在“異構”中學習他人的長處,找到自己的差距。

在聽課期間,我不僅能認真去聽、去想、去感悟,還能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置身于課堂中,傾聽著老師們一堂堂精心準備的課,在這里,我親身領略著他們對教材的深刻解讀,感受著他們對課堂的準確把握,體會著他們對學生的密切關注。他們在開啟學生智慧大門的同時,也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引發了我對課堂最優化的思考。通過聽課我受益匪淺,讓我近距離的領略到每位教師的的教學風格,深厚的教學功底及精湛的教學藝術,雖然這兩節課的教學風格各異,但每一節課都有很多值得我學習借鑒的東西。課堂上老師們都能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適合本班學生的特點,采用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交流培養學生大膽創新,勇于實踐的能力!

新課改新理念,同課異構教學,各校之間的交流讓每位老師都受益,同時也能傳遞新的教學理念。總之,每位老師各具特色但又互相包容.。作為教師不僅要認真上好每一節課,還要在這“好”字上下功夫,怎樣才能上好課,上出讓學生喜歡的課?怎樣才能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要多琢磨,多學習,要走出自我。

總之,我覺得參加這次同課異構活動非常有意義有內涵,給我們教師注入了一份新鮮的血液,我也會以此次積累教學經驗,更好地應用到實際教學工作中,認真對待每一節課堂。為我們身邊那些求知若渴的學生們奉獻自己的力量。

篇3:灣龍實小第一學期數學大組教研活動總結

灣龍實小第一學期數學大組教研活動總結

數學教研組工作總結

又一學期,在大家的忙碌中匆匆度過,為了在今后的教研工作中揚長避短,現將本學期工作做一總結。在學校的統一部署及教科室的指導下,根據學校的教研課題?構建基于作業的自主課堂建構?,本學期我們數學教研組以“小學數學“核心”任務導學的課堂實踐”為主題策劃了一系列的活動,教研組成員充分發揮集體智慧,互幫互助,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教研活動。

一、主題學習,方向引領。

開學初,確定了本學期的數學組教研活動主題為:“小學數學“核心”任務導學的課堂實踐”。并在第一次教研活動中,根據區校的科研規劃,認真學習其精神,制定教研計劃,并通過教研行事歷的形式將計劃細分,做到人人了解工作計劃,個個知道自己常規工作。同時我們還認真學習閱讀了“溫州市小學數學學科教學常規(試行)”,進一步明確了備課、上課、作業布置與批改、評價等常規要求,同時結合我們的主題,我們又對備課常規中關于“教學過程的設計”部份,進行了細致地研讀:其中明確指出:我們要根據教學需要及學生的基本活動經驗,作必要的課堂前測。此要求是給我們的課堂前測作業的設計提供了方向性地指導。同時還指出:數學問題的設計要具體、明確、適宜、要有啟發性、層次性和探究性,有一定的思考價值和思維廣度(即發散性、開放性),要預設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充分估計學生可能碰到的困難,思考應如何根據學生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預設教學指導策略。這些要點都為我們平時在教學中如何進行“核心任務導學”的設計與應用提供了指導,指名了方向。

二、團隊磨課,精品展示。

以“核心任務導學設計”主題,我們針對三個年級段的三堂課分組進行研磨。我們先通過老師個人獨立思考,獨立備課的形式,并結合微信群進行線上的想法交流。這樣將大家的想法與自己的思考有效結合,設計出自己的導學任務。再通過集中說課的形式,將每個人設計的導學方案進行充分解讀,最后我們討論形成我們認為最有效的導學方案,進行最后的課堂研磨。課堂實踐中因為每個班級學生的學情都不同,所以每一次的課堂實踐,對導學方案我們都有不同的修改,修改后再進行下一次的研磨。雖然有時候不是在教研活動時間,但老師們都主動換課,一起參與聽課、評課,真正的將我們的磨課活動,從課堂延續到了課外。整個過程,我們數學組團隊,群策群力,一起思考,一起研磨,不管是上課的老師,還是聽課的老師,都經歷了頭腦風暴式的教學思考過程。特別是對教材的深入解讀,對教學設計細節的精心打磨,都帶來非同尋常的收獲。

三、藍青結合,引領成長。

本學期,在學校的統一部署下,我們進行了藍青結對活動。我們通過指導備課、聽課、評課、藍青同課異構等形式,展開我們的師徒交流活動。雖然是平時的常態課,但是師徒之間的聽評課就好比堂堂都是公開課,互相交流之間都是各種教學反思和經驗的沉淀。除了平時的隨堂課交流,還專門針對一年級的?認識鐘表?這一課,進行了重點研磨,并進行了學期的新教師匯報課。通過匯報課的研磨,讓新教師在課堂教學理念、課堂組織、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等方面都有了深刻的認識和實踐體會,真正將理論運用于實踐。

常思考,常研究,常總結,以創新求發展,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這是我們在教育教學中需要持之以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