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學教研活動開展情況工作總結
我國目前的社會結構和社會體制正在逐漸發生變化,正在不斷地從封閉走向開放,時代呼喚改革,我們的幼兒園也正順應潮流,在gg開放的大潮中,不斷地向前邁進。《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最終的目的是創造高質量的幼兒教育,促進幼兒健康成長,我園的辦園方向也正在響應新《綱要》的號召,因此,新《綱要》的學習是我園本學期教研活動的首選材料,也是我園開展教研活動的參考與依據。《綱要》中對幼兒教師角色的界定,既是對教師的要求和教師成長的期望,也是對廣大幼教工作者的挑戰,我們只能應戰,別無選擇。
新《綱要》鮮明地體現了“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我們在教研活動開展的過程當中,以新《綱要》為指導,進行了一系列的教研實踐活動,九月份,本人參加了市教委組織的新《綱要》的學習培訓與教研活動,回校后組織全體教師一起學習新《綱要》的先進教育理念以次來制訂教育教學計劃。每位教師在制訂教學計劃的過程當中,重視對幼兒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在幼兒教育過程當中,各科是一個整體,各科在計劃的制訂中,應多考慮課程之間的整合,幼兒教育需要高度整合,沒有哪門學科是獨立的,各科之間都存在多樣化,多層次的整合,教師的計劃都充分體現出幼兒教育的全面性和整體性。十月份在園主任的帶領下,開展了聽隨堂課活動,我園的兩名即將退休的老教師也積極參與了此活動。
十一月份,我園青年教師參加了第二屆“育苗杯”評優課比賽,在活動中,教師們潛心研教案,設計教育活動,分析幼兒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準備充足的活動器具,教育既體現出基礎目標,又體現了發展目標。本次教學活動是“科學”學科。所以許多教師的課都充分體現出了鼓勵幼兒“探究”這種能激發幼兒探索欲望的理念,課的選擇與設計充分體現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活動過程當中,教師能積極引導幼兒參與教學活動,注重幼兒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的培養,教師通過講解、示范、表演、提問、游戲等手段,激起幼兒對科學探索的濃厚興趣。教師與幼兒共同參與操作活動,使幼兒與教師之間的情感加深,教育活動目標邊得到了升華。整個評優課活動,教師們感覺到能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幼兒,教學必然大有收獲。評優課后,教師們展開了討論,對課的各個環節都作了細致的分析與評判,大家各抒己見,把自己寶貴的教育教學經驗毫無保留地奉獻出來,真誠地提出了許多意見和建議。評優結束后,推選出了獲一等獎的王莉英老師參加市評優課(科學學科)說課比賽。
十一月份,我們又組織了全體教師收看“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劉占蘭”老師對《綱要》的解讀,劉老師以“幼兒園墻飾布置藝術”為題,深入淺出地闡述了當今幼兒園課堂整體布局的方向,她的觀點讓幼兒教師體會到室內裝飾應更多地貼近幼兒生活,她的“人性化”的布局觀點,給我們指出了幼兒園的設計是為了孩子的成長需要,而不是為了迎合上級的喜好。為了創設良好的班級面貌,各班都紛紛行動起來,每個教室都體現出了不同的裝飾風格,各班都添設了活動角,教師們親自動手制作活動道具。放棄了休息時間制作了“水果”“蔬菜”“糕點”等栩栩如生的模型,使許多區域活動都能熱火朝開地開展起來。如:大班開設的醫院、肯德基,中班開設的超市等區域活動角。“一切為了孩子”這是寫在無數幼兒園大門口的一句口號,隨著《綱要》的實施,我們幼兒園的全體教師都在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使之推廣與深化。
十二月份,我園又開展了園本會課活動,通過將近一個學期的學習與實踐,教師們的教學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如大班薄曉紅老師的社會課“我該怎么辦?”,教師的講解委婉、親切;語言富有啟發性,材料準備充分,能結合幼兒自身的生活經驗,引起幼兒學習、探索的興趣。她通過提問、談話、講解、做判斷題、游戲活動等多種手段,讓幼兒身臨其境,幼兒既動手又動腦,使課的目的的達成變得輕松自如,課堂氣氛輕松活躍,幼兒被課的精彩所吸引,連“開個小差”都忘了,一堂課下來,她們興奮不已,可以想象他們在今后生活中遇到困難時,肯定能隨機應變,不再驚慌無助。
本學期我們還多次組織教師參加市教委舉辦的音樂、美術學科的培訓與學習,通過學習,教師們的基本功都得到了鞏固與提高,學到了不少本領。十一月份,我園舉行的教師基本功比賽中,承蒙學校領導的關心,為我們請來了太倉市音樂界的權威人士杜老師,她為我們講解了鋼琴的演奏方法與自彈自唱的配合等音樂知識,使我們受益非淺,鋼琴彈奏成為教師們業余時間最大的愛好,許多時候,我們都能聆聽到美妙的鋼琴曲。忙忙碌碌的一學期即將結束,教師們邊工作邊學習,但是每個人都會感到充實又快樂。
以上是我園本學期的教研活動開展情況,下學期將一如既往,爭取讓我園的幼教工作上一個新臺階。
篇2:總結:多媒體在幼兒教學中作用
總結:多媒體在幼兒教學中的作用
21世紀是信息化的時代,網絡信息技術在社會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如今網絡信息化也已經滲透到我們幼兒園的教育教學中來,我們對它表現出了高度的熱情。隨著多媒體設備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的廣泛運用,多媒體逐步成為現代幼兒園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輔助工具。它不僅更新了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同時也更生動全面地展示教材,更好地調動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師教學過程中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
多媒體教學是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過程,它改變了幼兒的學習方式,讓幼兒有了更多支配自己學習的機會,使幼兒的學不再僅僅依賴于老師的“說”。多媒體教學也是教學手段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適時、適量、適度地運用多媒體輔助科技教育,能活躍課堂教學氛圍,突破教學難度,大大提高教學的靈活性,有利于教師發揮應變能力,提高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幼兒創造的火花。
一、多媒體教學,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氣氛。
多媒體具有生動性、直觀性、趣味性的特點,它那動靜結合的教學方式也使得原本呆板、嚴肅的教學氛圍產生了極大的變化,動態的視頻Flash、靜止的圖片、鮮艷的畫面、流淌的背景音樂都無時無刻的為教學營造著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培養幼兒對大自然、文學作品、藝術作品的欣賞水平,感受自然美、藝術美,并從中受到情感教育。
例如:我們平時在進行詩歌(故事、音樂等)教學中,我們會選擇一首輕快或寧靜或與教學內容意境相符的背景音樂,來緩和幼兒動腦時的緊張情緒,使他們感受到活動中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體驗教學內容所傳達的特殊情感,也為更好的達到教學效果而服務。
二、多媒體教學,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幼兒好奇心強,對具體形象、形式新穎、色彩鮮明的事物容易引起注意。多媒體教學的運用,給教學活動注入了新鮮的活力,它以其鮮艷的色彩、優美的圖案、直觀的形象再現了客觀事物,并以圖文并茂的表現力,強大的交互性,改變了以往呆板的圖片、口耳相傳的教學模式,更有效的摩擦出幼兒探知的火花,更好的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與求知欲望,充分刺激了幼兒的感官,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吸引長期的注意力,使他們積極投入于教學活動中。
例如:在小班語言活動《一朵云帽子》故事教學中,伴隨著多媒體課件的播放:舒緩的背景音樂、一幅幅優美、生動活潑的故事畫面出現在幼兒眼前“毒辣辣的太陽照得小草、小花和大樹直冒汗,熱得抬不起頭;小鳥大方的把云帽子給最熱的太陽公公戴;小動物們都高興的跳起了舞……”幼兒仿佛置身于故事情境中,分享著故事角色所傳達的情感色彩。
感悟:學齡前的幼兒年齡小,因此對于年齡越小幼兒高度發展的無意注意就越占主導地位,鮮明、新穎、具體形象的刺激是引起幼兒無意注意的主要因素。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可極大延伸幼兒的感官,擴寬其空間領域、豐富其感性材料,從而激發他們積極探索和主動求知的欲望。“毒辣辣的太陽照得小草、小花和大樹熱得抬不起頭;小鳥大方的把云帽子給最熱的太陽公公戴;小動物們都高興的跳起了舞……”在這種畫面形象鮮明、生動活潑的多媒體教學中,促使幼兒更清晰的觀看到了故事的內容,理解認識了故事所要表達的意思,也充分的引起了幼兒的注意力,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
三、多媒體教學,突破活動重難點,優化教學過程。
教師準確合理地處理教材、安排教法是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重要因素,其中重要的一點是如何突破重點,突出難點,以達到讓幼兒理解、掌握的目的。多媒體教學具有靈活、隨意的界面交換功能,借助多媒體教學,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化靜為動,化難為易,化遠為近,化虛為實,從而使看不清、看不到的東西變得觸手可及,打破了多種限制,大大增強了教育的表現力,充分調動幼兒多種感官的協調作用,使教師能更主動地控制教學過程,很好的解決活動中所要突破的重難點,起到優化教學活動的過程。
例如:在組織數學活動《認識橢圓形》中,發現和記錄橢圓形的特征和與圓形之間的不同之處是幼兒較難掌握和理解的一個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根據活動內容設計了相關的多媒體課件,通過運用多媒體的幫助來突破重難點,優化教學過程。在活動中,引導幼兒觀察比較橢圓形和圓形的不同特征時,我借助多媒體聲像結合的優勢,變靜態的橢圓形、圓形為動態的畫面,通過兩者的重合對比以及橢圓形的自我介紹使幼兒知道“橢圓形兩端比圓形長”的特征;變說教為形象視覺刺激,通過展示記錄的方式引導幼兒清晰的了解到自己記錄的對與錯,也更明顯的引導了幼兒獲知橢圓形與圓形之間的不同。在活動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充分調動了幼兒的聽覺、視覺、感覺器官,使幼兒更輕松的突破了教學的重難點,為幼兒營造了一個享受快樂學習的空間。
感悟:實驗心理學家赤瑞特拉曾作過兩個著名的心理實驗:關于人類獲取信息的來源和關于知識保持即記憶持久性的實驗,證明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教學過程不僅非常有利于知識的獲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識的保持。有些知識內容具有抽象性,而幼兒的形象化思維特點對比較抽象的內容,感到難以理解,無論老師是多么善于表達,比劃,也難以表現一些抽象的知識內容,而這些知識內容又往往是一節活動的重點和難點,多媒體教學中的過程再現等操作,便可以輕松解決問題,使教學內容變靜態為動態,化抽象為具體,達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四、多媒體教學,萌發幼兒的想象創造力。
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得原本活潑、有趣的故事顯得是那么的呆板、死氣沉沉,幼兒在故事教學中也只是對故事內容有了一個機械的記憶。在多媒體教學中,它能將靜止的、抽象的內容變成生動形象、清晰明了,將老師難以用語言解釋的詞匯、現象生動的表現出來。在這種教學形式中能更好的激起幼兒的講述欲望,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以及激發他們的大膽想象和創新能力。
例如:在中班語言活動《飛呀飛》故事教學中我以輕音樂作為背景、故事內容以形象生動的畫面代替,幼兒被這一幅幅生動有活力的畫面、動聽的音樂與奇妙的故事所征服,當看到“小青蛙等小動物動腦筋利用各種方法緩緩的飛向天空”時,孩子們都開心的鼓起掌,滿足的笑了起來。在這種形象生動的多媒體教學形式中,促使幼兒清晰的理解認識了故事的內容,為提供幼兒講述的機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請幼兒幫助“小烏龜想辦法飛上天”的環節中,他們都紛紛開動腦筋,大膽講述各種飛的方法,如“乘熱氣球飛上天、坐在老鷹身上飛上天……”在多媒體教學的引導下,孩子們不僅提高了講述的能力,也激發了他們的創新力。
感悟:在幼兒語言活動中開展多媒體教學,不僅使教學過程充滿童心、童趣,更充分活躍了幼兒思維,激發起表達的欲望,對幼兒語言能力的提高有著深刻的影響。多媒體能營造動態的情境,激發幼兒語言表達的積極性。這使幼兒增加了情緒體驗,接受感染,調動了多種感官,吸引了有意注意,并啟發了思維,使幼兒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五、多媒體教學,開闊幼兒視野,拓展知識面。
幼兒園的教育源于生活,取材于生活,它將大千世界中各種各樣的知識傳授給了幼兒,但由于他們生活范圍、經驗的有限,有些知識內容和經驗是孩子所不具備的。以網絡為基礎的多媒體教學信息量大、內容充實、形象豐富,能充分開發、組合和利用各種學習資源,拓寬教育空間與知識面,全方位、多角度地提供新穎、有趣、富有藝術性與綜合性的知識與信息,為幼兒多渠道、多層次獲取創新知識提供可能。
例如:如大班科學活動《奇特的花草》,對于普通的花草幼兒能說出好多種類,但對于奇特的花草卻是幼兒在平時生活中不常接觸的,為了能客觀地使幼兒有機會觀察、了解到自然界中奇特的花草植物,知道它們奇特的功能。我在原有教學資源的基礎上,在網上搜尋了的很多相關視頻、圖片及文字信息,如會淌紅色汁液的樹“龍血樹”、世界上最大的花草“大王花”……有些是我聞所未聞的,在查找的過程中也使我增長了不少知識,為科學的引領幼兒獲取知識做好充分的準備。在活動中,孩子們都被這些稀奇古怪的花草圖片所吸引,迫不及待的想知道它們的名字和奇特的地方,在視頻的幫助下,講解員詳細的介紹以及動態的畫面使得幼兒更直接、清晰的獲取了知識和信息,激發了他們學的興趣、聽的欲望。多媒體的應用讓這一過程完整清晰地提供給幼兒,豐富了教材,拓寬了教育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