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在幼兒教學中意義
觀察在幼兒教學中的意義
根據(jù)教學經驗,以下是我認為觀察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了解兒童的發(fā)展水平和學習能力
每個兒童都是獨特的個體,因遺傳、家庭、環(huán)境的不同,每個兒童都有著不同的發(fā)展速度,并且從出生起就有著意想不到的學習能力和活力。兒童因生理、心理、教學方式的不同,因此有著不同的學習方式。
下面是我們班孩子的例子:程曦出生在一個年輕父母的家庭,平時性格活潑開朗。善于交際,語言表達能力強。陶翔出生在一個父母年齡偏大的家庭,平時都由奶奶帶,沉默少語,性格內向,不善于交際。在課堂上我經常向全體幼兒提問,每當這時,班級里的氛圍總是特別好,好多幼兒都舉起手,并且嘴里還不停地說:“我我我我”。這次,我的問題剛以提出,程曦又高高舉起了手,可當我請她回答時,她咿呀了半天,只是心里有數(shù)卻表達不出來。而一向少言寡語的陶翔此刻正用大大的眼睛盯著我,我想為何不讓他試試呢?沒想到他的回答簡單有準確。其他的兄啊朋友不約而同的鼓起掌來。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程曦是一個沖動型的,而陶翔是一個沉思型的。針對他們不同的認知方式,我采取了有效的措施,我想不久的將來他們就會變得更自信了。
二、有利于了解兒童的心理需要和經驗的獲得
兒童的心理變化常常通過語言、表情、動作等方式表達。例:慧芝是個中班的孩子,與中班的其他孩子相比,她的年齡偏小,活潑開朗,大方又能說會道的,樂意和老師交流,每天都高高興興的上學,樂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課堂上能夠積極發(fā)言。這天早上,慧芝和往常一樣上學。做早操了,咦,我發(fā)現(xiàn)他沒有像往常一樣激情了,站在那一動不動的,起初我很生氣,可是我克制住自己沒法脾氣。到了教室,她自己走到我面前:“老師,剛剛在操場上,你看了我好多遍,你知道我為什們不做操嗎?”“我不知道,你能告訴我嗎?”我反問道。慧芝說,“老師,我家對門哥哥的奶奶去世了,我害怕,我心情不好!”“你知道什么事去世嗎?”“就是死了,永遠不回來了……”聽了慧芝的話,我趕緊把她抱到懷里輕聲的對她說:“寶貝,別怕,沒事的,一切都會過去的,人世間的事物都會有生老病死……”幸虧自己當時沒有發(fā)脾氣,不然就傷害一個孩子的幼小心靈,看,她多么善良??!其實我們要時時刻刻把自己和孩子擺在同一個高度,用一顆敏感的心去領悟、去體會孩子所思所想,同時還要我們教師善于抓住生活中的教育契機,因勢利導,讓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白x懂孩子心,做孩子的朋友”絕不是的一句空話。
三、有利于有效的指導教育活動
我將備課時間大部分用來觀察孩子的行為而不是埋頭研究所謂的教法,漸漸地發(fā)現(xiàn),這個做法比任何新穎的教法都管用,用為根據(jù)我看到的現(xiàn)象像孩子提問后,他們都能給出最適合的建議幫我解決教育中的難點問題。通過平時在教學中的觀察,我覺得美術活動是幼兒非常喜歡的一種藝術教育活動,幼兒在美術活動中自發(fā)地運用線條,顏色表現(xiàn)自我,表達思想、宣泄情緒、想象和創(chuàng)造他們自己的世界。在美術活動準備和開始階段,教師要善于從兒童的角度去捕捉和表達,傳遞驚喜與激情,去激發(fā)幼兒活動的興趣,老師在活動中藥多觀察幼兒,找出幼兒不為常人所發(fā)現(xiàn)的創(chuàng)造性,并及時予以夸獎:“真不錯,你的這一處和別人都不一樣,很有創(chuàng)造性?!薄澳愕倪@幾片葉子顏色涂得真好!”“你畫的真細心!”“你的太陽畫的真可愛!”“你畫的蝴蝶翅膀真漂亮!”這樣獨特的觀察以及鼓勵會讓幼兒的創(chuàng)造能力得到不容置疑的肯定。與之相伴,你也會發(fā)現(xiàn)有點幼兒的作品是失敗的,我們應該給孩子的鼓勵是“你下次會做的更好的!”“沒關系,你做的很好,只要在認真一點就更好!”要留意觀察孩子,細心地發(fā)現(xiàn)孩子的點滴進步,對孩子多說幾句:“真棒!”“有進步!”“太好了”或拍拍孩子的肩膀,對孩子豎起大拇指,給孩子一個微笑,給予目光的鼓勵等。在美術活動中,教師要多注意觀察,發(fā)現(xiàn)每個幼兒的閃光點,讓每個孩子用他們手中的畫筆描繪出他們七彩的童年。
四、有利于提高幼兒園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
我園有個很好的習慣,每年每學期都會開展一次全園性優(yōu)課評選活動,而這樣的活動也是提升我們專業(yè)發(fā)展的大好機會。在張文仲活動中,我們并沒有用傳統(tǒng)的聽評課形式而是以一種全新的課堂觀察形式。由于觀察者關注的觀察點是不一樣的,所以課堂觀察的內容比較廣泛。聽評課雙方獲取的課堂信息就比較豐富。在這樣的評課活動中,年輕教師和幼兒園其他教師乃至骨干教師的地位是一樣的,因為他們各自所確立的觀察點是不同的。所以他們在評課時就有了自己的話語權,有了自己的思想。同時為幼兒園所有老師們也提供了相互學習的好機會。無論是處在哪個階段的幼兒園教師,都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專業(yè)發(fā)展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課堂觀察,從他人課堂中汲取經驗,從而改進機子的教學技能,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因此,課堂觀察為不同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提供了一條很好的途徑。
觀察對于幼兒園教師來說是一項重要的技能,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學會觀察。作為家長,也應該學會觀察。經常有家長向我反映,她的孩子在家的時候做什么事情都很慢,只有大聲呵斥的時候,他才能快一點點,但下次還那樣,其實許多父母都有著和這位家長同樣的苦惱:孩子動作太慢,做起事來效率極低。尤其是穿衣服和吃飯等生活自理方面,顯得極為磨蹭。于是,我就更加多觀察這樣的孩子,其實,他在課堂上和游戲中反映并不慢,在以后的交流中,我才知道原來這位年輕的媽媽在家?guī)娃k了一切。比如:吃飯、洗腳為了節(jié)約時間,媽媽就喂他或幫他洗,這樣又塊又省心,更省事。這樣包辦代替恰恰剝奪了孩子鍛煉的機會,孩子也會因此惰性越來越強,沒有自理的愿望,對自己沒有責任心。當出現(xiàn)問題之后父母往往又拿孩子說事,并執(zhí)迷不悟地抱怨現(xiàn)今的孩子
篇2:幼兒園教案觀察認識樹木活動設計及數(shù)學反思
設計意圖:
樹木森林對維護自然平衡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現(xiàn)在,由于亂砍亂伐現(xiàn)象頻繁,森林日趨匱乏,造成生態(tài)環(huán)境嚴重失衡。為了培養(yǎng)孩子從小具有愛護樹木、森林地意識,我們以樹為主體,設計了此活動?;顒又?,我們以幼兒自己探索、尋找為主,鼓勵他們去找關于“樹木”資料、去發(fā)現(xiàn)“樹木的用途以及大量樹木被砍伐后造成的危害”、去爭辯“樹能不能砍”……幼兒在自己的收集資料、探索的過程中,了解樹木的用途以及與人類之間的關系,激發(fā)孩子對森林現(xiàn)在所面臨的危機感到憂慮的情感,萌發(fā)孩子保護森林的意識,讓幼兒體會到我們小朋友該怎么做。另外,也讓幼兒在活動中逐漸學會一種自我探索、主動學習的方法。我們相信由孩子自己討論的這個“樹能不能砍”的問題,教學效果比直接向他們講人與樹木的關系、人要愛護樹木,所起到的效果要好。
活動思路:
大班幼兒已具有一定的知識經驗,探究心里強,對事物具有一定的分析判斷能力。雖然森林離現(xiàn)實生活比較遠,但組成森林的基本單位
篇3:引導幼兒觀察螞蟻活動課設計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根據(jù)興趣獲取有關螞蟻的一些趣事。
2.能說說自己看到的有關螞蟻的一些趣事。
活動準備:電腦七臺,大屏幕等。
設計思路:
在以往的常識活動所不同的是,在這個活動中,教師更加注重調動幼兒自己學習的能力,注重孩子對螞蟻觀察、了解、親近的過程,重視孩子自己提出一些問題,通過觀察、思考、討論,再來解決問題,而不是強調灌輸式地把知識一股腦地塞給孩子,完全不顧孩子的需要。因此,教育環(huán)節(jié)是一個大框框,而不是一個一個的細節(jié),教師在參與孩子共同觀察,討論過程中,積極促使孩子與孩子,孩子與多媒體課講的相互作用,從而促進幼兒盡可能的發(fā)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積極接納兒童的觀點,并且能接納不同的觀點,認同兒童的認知,積極運用激發(fā)、引導、鼓勵的方法,使孩子的思維更活躍,學習積極性更高。
“螞蟻”這個活動內容,借助多媒體教學技術,使孩子的觀察得到了在普通條件下無法觀察到的過程與現(xiàn)象。多媒體技術還可以根據(jù)教學需要,把教學內容在大和小、遠和近、快與慢、整體與局部、外觀與內涵之間相互轉化,有利于細致觀察,還可以多次使用,創(chuàng)造了最優(yōu)的學習情景,使幼兒增加了情緒體驗,接受感染。同時使幼兒的自主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活動過程:
一、組織幼兒回憶上節(jié)活動所提出的有關螞蟻的問題。
老師:上節(jié)活動中有許多小朋友提出了有關螞蟻的有趣問題,其中有一位小朋友就問,螞蟻的家在哪里?有哪位小朋友能回答的。
幼兒可能答:螞蟻的家在泥土里;螞蟻的家在樹上;螞蟻的家在石頭縫里
教師追問:你們是怎么知道的?
過渡:小螞蟻真有趣,還能在樹上筑巢,小朋友看見過嗎?讓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
二、集體觀看黃瓊蟻筑巢,了解筑巢過程。
完整觀看一遍后,教師提問,黃瓊蟻是怎樣在樹上筑巢的?
幼兒可能答:它們把葉子都拉在一起,還請小蟲子來吐絲等。
教師繼續(xù)問:黃瓊蟻是怎樣把樹上的葉子都拉在一起,又請誰來吐絲呢?請小朋友再看一遍。
在第二遍觀看過程中可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將幼兒看不清楚的過程定格,讓幼兒邊看,邊講。
三、幼兒自由地在多媒體中尋找感興趣的信息。
教師:還有小朋友想知道螞蟻能做藥嗎?有的小朋友想弄明白螞蟻是怎樣長大的?還有想看清楚螞蟻是怎樣搬東西的?
請小朋友自己到電腦中找一找,可能會找到答案的。
四、經驗分享。
幼兒講講自己從電腦中看到的有關螞蟻的趣事。
幼兒可能答:我看見螞蟻真的能做藥的,還能做成酒。
教師:是真的嗎?小朋友你們剛才看到了嗎?我們一起來看看。放大屏幕,師生共同觀看,引導幼兒邊看邊講。
教師再問:還看到什么有趣的事?
幼兒可能答:我看到黃瓊蟻在斗害蟲,黃瓊蟻咬住螞蟻不放,還翹起腹部,射出毒液。
教師:黃瓊蟻這么小,它是怎樣對付比它大的害蟲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集體觀看“黃瓊蟻斗鳳蝶幼蟲”,幼兒邊看邊講。
五、教師小結,引起幼兒再學習的愿望。
教師:螞蟻王國的趣事說也說不完,你們知道嗎?全世界有許多種螞蟻,我們今天看到的黃瓊蟻只是其中的一種。老師現(xiàn)在要向小朋友提一個問題,請小朋友們再看看,找找,問問跟我們在電腦中看到的不一樣的螞蟻,它們叫什么名字?在哪些地方不一樣?下次我們再來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