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班主任談話藝術技巧

班主任談話藝術技巧

2024-08-01 閱讀 7754

班主任談話的藝術與技巧

與學生談話交往,是班主任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通過談話,不但能夠深入了解學生,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探究學生發展的過程和規律,從而有效地搞好班級管理工作,而且還能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和諧。因此,能否正確、合理、充分地運用好談話這一形式,并掌握談話的技能、技巧,對能否收到滿意的教育效果是至關重要的。

一、與學生談話應注意的問題

(一)做好談話前的準備工作。

班主任找學生談話,必須做好談話前的準備工作。首先是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學生。在方法上,可搞些“全方位”的調查研究。注意在一切可以接觸的領域里,經過直接和間接的了解,掌握學生具體特點,如性格、興趣、愛好、特長、愿望、要求、生活經歷、政治態度、思想觀點、價值觀念,摸清學生思想認識有什么問題,當前的思想情緒怎么樣,哪些方面的問題是主要的,產生的原因是什么,等等。這些準備工作做得越周到越好。只有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才能胸中有數,對癥下藥,從而抓準問題,確定話題,為正式進入談話階段打下良好基礎。學生在談話中的心理狀態各有所異,這也需要班主任在談話前有足夠的思想準備,從而能在談話中采取正確的對策。

學生在與班主任的談話中常見有七種心理狀態。第一、揣測心理。班主任找學生談話,目的何在,是批評還是了解情況。因此,談話之初,學生一般都很注意班主任的表情和語氣,揣測班主任的用意。班主任可在一開始就說明談話的目的,消除揣測心理。第二、防御心理。這種心理,后進生常有,犯了錯誤一聽班主任找談話,便會立即產生“防御定式”,存有戒心,并往往先想好防御對策,不愿正面回答問題或推脫、搪塞。班主任可用坦率、真誠的態度打消學生的顧慮,消除防御心理。第三、恐懼心理。偶犯錯誤或錯誤比較大時,這種心理比較多見。學生不知道班主任要如何對待自己,怕丟面子,怕受處分等。談話時,神情緊張、驚恐不安。對這類學生,班主任談話要注意自然、風趣、熱情,說話要有分寸,不要過于嚴肅,因學生過于惶恐,會有礙于問題解決。第四,對立心理。如果班主任與學生平時關系就緊張,或學生對錯誤尚無認識,或學生受挫折正在火氣上時,都容易產生抵觸的對立心理。學生往往會認為班主任冤枉了他,是在整他。當學生對立心理嚴重時,班主任可采用迂回談話的方式,暫時避開主題,以緩解對立心理。第五、輕視心理。學生對談話抱無所謂態度,這是或者因其被找談話次數多習以為常了,認為“反正是那一套”,或者因其認為談話解決不了問題,或者因班主任在他心目中無威信。有這種心理學生,談話時常昂著頭,或東張西望,不看班主任,或不愿回答問題,或敷衍幾句。用增加壓力的辦法往往不靈,把這類學生上交給學校也不是好辦法,學生會產生“老師拿我也沒法”的心理,更容易降低班主任的威信。第六、沮喪心理。學生平時表現較好,自尊心強,偶犯錯誤容易產生“這下完了”的沮喪心理。表現為情緒低落,垂頭喪氣,心情沉重。這類學生需要班主任開導、鼓勵,以增強改錯的信心。第七、期望心理。可以說,多數學生與班主任談話時,還是希望能給班主任留下較好的印象,希望班主任能了解與幫助自己,特別當一些學生主動找班主任談話時,這種心理更強烈。班主任要珍惜學生的這種情感,把它變為促進學生前進的動力。

(二)、要誘導學生想說話。

談話是班主任與學生的雙邊活動,學生如果無講話的愿望,將會使談話陷入尷尬的局面,以至無法進行下去。所以,誘發學生想說話,是談話得以順利進行的第一步。為此,班主任應具有細膩的情感、友善的態度、親切的語音語調,以形成良好的談話情境,從而消除學生談話的畏懼、緊張心理。談話時可采用比如“老師是你的知心朋友”、“老師很愿意聽聽你的意見”、“聽了你的意見對老師有一定幫助”、“你是老師最信任的人”之類和善的話語來誘發學生說話的欲望,談話工作就成功了一半。

(三)啟發學生說真話。

班主任通過與學生談話,所獲信息應是真實情況的反映。但實際工作中報喜不報憂,文過飾非,見風使舵,阿諛奉承的現象仍不少見。一些學生與老師談話時,為了迎合老師的心理,只談那些能引起老師欣慰的事。這對班集體的管理工作是有害的。為此,班主任要善于啟發學生,讓學生知道,談話是為了工作,是為了全班同學更好地學習,健康地成長。學生有了良好的心理基礎和正確的認識,便會講真話。

(四)要有熱情和興趣。

在聽取學生談話時,班主任要及時予以適當的反饋。要采用多種手段諸如表情、姿態、插語、或感嘆詞等來表達自己對學生所說話的熱情與興趣。實際上,在談話時,班主任微微地笑一笑,贊同地點一點頭,一個充滿熱情的“對”字,都是對學生的鼓勵。當學生發現老師對自己的話很有興趣,自己便會講得津津有味,所談問題就會更加詳細,更加深入。談話也易于達到預期的目的。

(五)要有重點。

談話時必須抓住重點、簡明扼要。這就要求班主任在談話前須有充分的思想準備,什么話該說,或重點說什么,怎么說都要有所考慮,談話時才能快速轉入正題。另外要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談話習慣,告訴他們本次談話的重點問題是什么,應從哪幾個方面談。這樣,教給了方法,形成了習慣,就不至于把談話的時間浪費在那些瑣碎而無聊的問題上。

(六)距離要適當。

美國心理學家薩默的實驗表明,兩個人談話的最佳距離為5。5尺。一般來說,班主任所處位置與學生相距過遠,會拉大師生間的心理距離,學生會認為老師對他很冷淡,而感受不到老師的愛生之情,不利于談話的深入。因此,班主任在和學生談話時,應盡可能與學生靠近一些,最遠不要超過5。5尺。當然,師生雙方也不宜靠得過近,以免因過近而感到拘束感,甚至產生誤解。

(七)談話內容要深入。

流于形式的談話,對工作是無多大作用的。因此,在談話時,班主任要善于將談話引向深入,摸清有關問題的詳細情節,努力尋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所在。這樣,談話工作便會進展順利,產生應有的實效。

(八)談論的分寸要適度。

分寸是談話的適當限度,說輕了,如隔靴搔癢,學生滿不在乎;說重了,學生容易產生逆反心理,你越說我錯,我越得對。因此,談話必須做到分寸適度,既要向學生提出嚴格要求,又要尊重、愛護和寬容學生,對學生的缺點錯誤不夸大,不縮小,一是一,二是二,實事求是,不主觀臆測或推測。掌握談話分寸既區別于板起臉孔訓話,又區別于毫無原則地遷就,而是要把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和尊重關心和諧地統一起來,“盡量多地要求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多地尊重一個人”。只有這樣,才能使談話取得良好的效果。

(九)談話的結束要適時,事后要認真總結。

談話的時間要針對問題的大小合理安排,把問題談清楚了,班主任的正確觀點得到了學生的基本認同,在思想認識上取得了基本一致,達到了談話的目的,就應恰如其分地適時地結束談話,不要無話找話,漫無邊際地“閑聊”或“侃大山”。另一方面,談話結束后,班主任不要以為大功告成,在談話結束后,要認真總結,看目的是否完全達到了,談話過程中是否有不尊重學生甚至傷害學生的地方。對于談話中的失誤,班主任要多做自我批評,如有明顯不妥應向學生道歉,這是十分必要的,對于以后的班主任工作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與學生談話的常用技巧

(一)口語的巧妙選擇

1、班主任談話中詞語的選擇

口語中用詞的細微差別會導致語義表達的不同,比如:

A、開學還沒一個月,你就遲到了兩次!

B、開學快一個月了,你才遲到兩次…

B句顯然帶著肯定其進步的意思,A句只有重重的批評。因此,班主任在與學生交談時,要注意詞語的細微差別,注意選擇,貼切運用。詞義有輕有重,運用時就要掌握分寸;詞語有感情色彩,運用時就要注意褒貶得當。特別應該看到,后進生對此更為敏感。這些學生所得到的評價向來是貶義居多,老師倘若從正面給予鼓勵,往往會使他們產生一種新鮮感。即使是一個屢教不改的后進生,也不要說:“我對你失望極了!”最好說:“你還是很有希望成為好學生的!”或者說:“我相信你會變好!”教師如能注意這樣選詞用語,對這類學生會起到一種微妙的作用,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句式的改換

同樣是批評經常犯錯誤的學生,試用下面兩句批評語:

A、怎么總是這個樣子?!

B、如果不這樣就好了!

前者有指責性,很可能是簡單粗暴的,后者則流露出因愛護而為之惋惜的概嘆,是表達良好愿望的一種假設。使用這樣的批評語就使得批評富于人情味了,在批評中飽含著殷切的期待,這樣的批評在化解心理隔閡、縮短和消除心理距離方面,尤其需要,尤其有效。

3、語序的調整

請比較:

A、雖然體育很好,又能夠積極參加班級活動,但是學習成績差,還有不少缺點。

B、雖然學習成績差,還有不少缺點,但是體育很好,又能夠積極參加班級活動。

上述兩句說法,內容相同,只是調整一下語序,側重點就不同了。A句著眼于短處,B句立足于優點。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假如教師面對的是一個既有自卑又有強烈自尊心的學生,B句就比較能夠激發他求進步的勇氣和力量,促使他樹立信心,振作精神,揚長抑短。

4、語境的創設

在批評教育學生時,要善于創設語境以求最佳教育效果。班主任找學生談話時,必要時可以先不正面直言,而采取“迂回戰術”,從側面,從遠處,甚至從意想不到的話題開始,自然引出正題。既達到批評教育的目的,又能增強說服力和感染力,使學生易于理解,樂于接受。

著名特級教師斯霞老師教育于虹的個別談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于虹是個“三好學生”,曾獲全國普通話比賽第一名,后來驕傲自滿起來,瞧不起別人,不能熱情幫助同學,甚至在別的同學受表揚時流露出嫉妒情緒來,斯霞老師敏銳地覺察到了,她在和于虹談這一問題時沒有劈頭蓋臉地訓斥一通,而是親切地問她:“當你普通話比賽獲獎時,同學們是不是不高興?”當年于虹獲獎的時候,大家都為她高興,那激動人心的情景于虹怎會忘記呢?于是她瞪著大眼睛回答:“沒有啊!”她奇怪老師為什么提起以前的事。

斯霞老師這樣開頭,先在孩子心里造成懸念,引起她的注意,啟發她聯想,以便使于虹設身處地地體會對照。斯霞老師循循善誘的指點和開導,終于使于虹深感慚愧,并在行動中注意改正。

(二)借助故事的教育魅力

在和學生談話時,不妨通過故事,間接地將道理傳達給學生,讓他們自己細細品味,或許更加意味深長、收效甚佳。現摘錄兩則成功的實例,以供借鑒參考。

1、牛的反芻――要講究學習方法

有一位同學向班主任訴說,由于學習基礎差,每天所學的知識不能及時消化,日積月累,學習變成了一件十分痛苦的事,無論她多用功和努力,都難以取得好的成績。針對這種情況,班主任給他講了牛反芻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牛勤勞、踏實,但是是否知道牛吃東西有一個特點,就是牛吃草的時候盡量吃,先不咀嚼,而當停下來休息的時候再靜靜地伏在草地上反芻細嚼。

牛這種大量吸收后反芻的方法非常適用于學習。上課時要認真聽講,不一定學的很細、很深,而要把老師講的先記住,過后再認真復習,認真體會。復習時可以適當地看一些參考書。這就是牛吃食的方法,吞進量大,消化的也多。如果牛不進行反芻,牛一次吃得越多,胃的負擔就越重,就會食而不化,恐怕會吃出毛病來。學習也是如此,要避免上課時全部“吃”進去,但課后不及時復習,當天的功課當天得不到消化,往往到考試之前臨時抱佛腳,如何能取得好成績?

2、刺猬的故事――交往保持距離

同學們之間呼姐喚妹稱兄道弟的現象屢見不鮮,他們說,這表示彼此“親密無間”。針對這種現象,班主任給學生們講了刺猬的故事,幫助他們找準同學交往的最佳距離。

在冬初時節,兩個刺猬出于溫暖的需要而表現出異常的親昵。第一次相遇時,急不可奈,一下子沖上去,可是身上尖利的硬刺把它們扎得吱吱叫,彼此流著血退了回來。片刻后,雙方又迅速接近,雖然慢了些,但仍然刺痛地叫著。第三次緩緩地爬近,輕輕地試探,慢慢地靠攏……就這樣,一次一次,終于找到了一個最佳距離,親昵地靠在一起。刺猬以最小的痛苦換來溫暖,全靠位置的適度。

同學之間的交往也要保持適當的距離,尤其是異性之間,保持距離是對自己的尊重,也是使友誼長存的條件。

(三)加強感情投入,努力尋求與學生間的“共同語言”

經驗和研究都表明在師生交流的過程中,學生最喜歡富有感染力和說服力的語言,不喜歡那些盛氣凌人的空話、大話,喜歡老師袒露心扉的肺腑之言。教師只有信任和尊重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尋求到更多的“共同語言”,達到言語溝通的目的,使師生認識一致,達到“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溝通境界。

《案例》:用真摯的話語打動后進生

頭一次登上講臺,我就被他――那個聞名全校的淘氣包小劉“將了一軍”。

記得那天,初為人師的我在做完自我介紹后,面對一張張可愛的小臉,望著五十位天真活潑的學生,情不自禁地說:“今后,我會象大姐姐一樣去愛護你們每一個人。”我的話音剛落,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劉剛猛然站了起來,大聲說:“陳老師,可以問你一個問題嗎?”

我遲疑了一下,笑著對他:“當然可以,請問吧!”

“你喜歡好學生,還是后進生?”他的眼睛中閃過一絲狡黠,歪著腦袋看我。這時,我發現同學們都睜大眼睛望著我,尤其是兩個留級生,更是緊張地盯著我。

“劉剛,你知道什么叫后進生嗎?”我用溫和的口氣問他。

“不就是象我這樣的學生嗎?”他有些迷惑不解地看著我。“不,”我搖了搖頭說:“后進生是各方面都不好的學生,據我了解我們班可沒有后進生,就拿你劉剛說吧,你愛勞動,樂于助人,體育方面頂刮刮,人又聰明,怎么能說是后進生呢?”“我……我學習不好。”他羞澀地低下頭小聲說。

我走過去,摸著他的頭說:“劉剛,如果你有一件心愛的東西壞了,但它還可以修好,你會怎么做呢?”

“當然是努力修好它了。”他抬起頭望著我。

我繼續說:“對呀,我會象大姐姐一樣去愛護你們每一個人。作為姐姐,弟弟妹妹有了缺點,自然會努力去幫他改掉,就象你對待自己心愛的東西一樣,不會因為他有缺點,就不再喜歡他。而是當他改掉缺點后,我會更加喜歡他,愛護他。你懂嗎?”

他一邊點頭,一邊說:“我懂了,謝謝您,老師,剛才我沒有舉手就站起來說話,請您原諒。以后我有了缺點,請您一定給我指出來,我會努力改正的。”他剛說完,同學們都熱烈地為他鼓掌,那兩個留級學生也顯出了自信。(引自《教師語言藝術》)

這位老師了解學生的性格和心理特征,用真摯而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循循誘導,努力尋求師生間的共同語言――希望學生取得進步,給學生以信任和鼓舞,真正達到了溝通的目的。

(四)恰當使用“登門檻”策略

心理學上有一個“登門檻”策略,即為了說服對方接受一個比較重大的要求,先讓對方同意一個容易接受的較小要求后,就有可能在實現目標后同意那個更大的要求。班主任老師在與學生談話時,要對學生提出某個要求,應在談話之前認真分析學生有沒有同意這個要求的思想基礎和行為基礎。如果沒有,就不可“一步到臺上”,而應該分幾步走,讓學生一步一個臺階踏踏實實。

例如一位中學班主任丁老師,發現學生對學業抓得很緊而忽略了體育鍛煉,長期如此,勢必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沒有強健的體魄,是難以適應未來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因此,他動員學生要參加適當的體育鍛煉。此時,正值嚴冬季節,丁老師提出進行跑步。他考慮到學生平時因學業繁忙,缺乏體育鍛煉,不能一開始就限定學生每天要跑多少公尺。他就先提出所有學生都要到戶外跑一圈,有能力的可多跑幾圈。幾天下來,同學們都能做到堅持到教室外“動一動”。丁老師感到每天跑一圈,運動量不夠,就向同學們提出每人每天至少跑三圈。由于有了一個階段鍛煉的基礎,丁老師提出的新要求,班級同學都能接受。一個冬季下來,全班同學的身體狀況有了明顯好轉,用更加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去。

篇2:班主任和學生談話一些方式和技巧

班主任和學生談話的一些方式和技巧

班主任和學生談話是班主任的日常工作,談話工作需要技巧,談的好可以事半功倍,談不好沒有效果浪費時間甚至起到反作用。

談話前班主任要對學生進行全面了解,這是談話的準備工作,沒有準備的談話不如不談,你不知道學生現在的問題是什么,你不知道學生需要什么,談話沒有針對性談不到學生心里去,簡單的批評和表揚是沒有效果的!

談話過程我個人認為先表揚在表揚中提出不足,應用柔和的語言例如建議什么的更容易讓學生接受,當然對待原則性錯誤則需要激烈的語言!

談話班主任習慣和學生面對面,其實讓學生捎話的效果也比較好。例如當張三來辦公室時,應該立刻反應到他和李四關系不錯,把需要對李四說的話裝做無意的和其他任課教師進行交流,或表揚或批評或期望等等,讓張三把信息傳給李四,當然這種交流要言簡意賅,針對性要特別強。

總之班主任和學生談話是隨時隨地的,只要有學生在場你的每一句話都要有針對性的,每一句話都應該是經過思考的有效的,絕對不能出現隨意的話特別是可能挫傷學生積極性的話或者可能對學生產生傷害的話。

班主任看似無意的一句話可能影響學生的一生!

做班主任時,當學生和你頂撞,當學生跟你沖突,而且,與其談話時猶如對牛彈琴,學生在暗地里陽奉陰違,大事不犯,小事不斷,這時,你應該考慮怎樣去做學生的思想工作。我個人認為,在找學生談話時,要注意幾個“要”與“不要”。

一、要注意找與學生談話的時機,不要等學生犯錯誤后再談話

A男生某天下午上政治科試卷講評課時與同桌多次講話、玩耍,科任老師勸說并批評該生,但該生不聽。此時,科任老師將這兩位學生的試卷撕成了碎片,于是A生與科任老師發生了沖突。

隨即,科任老師把此事告知班主任。班主任的做法是,立即找到A生,停課談話,新賬老賬一起算,并責令該生寫出檢查以及向該科任老師認錯。

這位班主任的做法正確嗎?我認為該班主任在處理方法上欠妥。

第一,從學生的心理角度上來說,學生與科任老師發生沖突時,情緒上必然激動,同時認為是老師撕了自己試卷才會發生沖突,不是自己的錯,不能接受寫檢查的處罰,更加聽不進班主任所講的道理。

第二,班主任在同學們面前停了A生的課來談話,使得A生自我感覺給其他同學另有看法,A生心里會更加倔強,更難于接受批評教育。

那么,作為班主任,應該如何處理呢?個人認為冷處理比較好。由于此時學生情緒激動,而班主任對突發事件情況的掌握有所欠缺,導致思想工作不利開展。應當讓學生繼續上課,暫時緩解學生情緒,尋找合適的時機再與其談話。

如果班主任對事發過程有全盤的掌握,則找學生談話的目的就比較明確了,理由也更加充分了。班主任可以在課外時間找學生個別談話,心平氣和地去分析事情的發生、經過和結果,并明確提出班主任自己的看法,讓學生主動承認自己當時的做法是不正確的。

另外,要特別注意的是,不要等學生犯了錯誤后再談話。學生犯了錯誤后,心理上有一定的壓力,情緒上也比較波動,因此,與學生談話,特別是與紀律性較差的學生談話要注意找準時機,更不能秋后算賬。

二、要注意把握談話的分寸,不要以為老師說得越多就越好

某班主任在中斷考試后的第三個星期找B同學多次談話,談話的場所選擇在宿舍,飯堂,課室,校園。B生在班里是前四名的優等生,同時在級里也排在前七十名的位置。

班主任的談話目的是希望B同學在學習上爭取有更加大的進步,力爭在期末考試中能進入班里前三名,年級前六十名。班主任說:“如果B同學你能勤奮學習,更新學習方法,就一定能實現這一目標。”

你認為該班主任的教育方法對嗎?我認為,雖然該班主任用心良苦,但恐怕收效甚微,甚至是負面地影響了B學生。該班主任犯了以下幾個方面的錯誤。

第一,以為班主任說得越多越好;其次,說話的語氣定得比較死;第三,談話的場合也不合適。與學生談話的時候,我們要考慮學生的心態。

首先,B生也許認為老師的語言太多太羅嗦,似乎在干擾他的學習。班主任的這些大小道理,軟硬道理學生可能聽不進去,反而覺得班主任是“復讀機”。

其二,班主任過早的定好談話的調子,給學生造成了無形的壓力,加重了學生的心理負擔。一旦成績沒有上去,就會給學生造成失落感。

其三,找學生談話要注意場合,不要總是找有其他學生在的地方,以免影響其他同學對該同學的看法。所以,班主任找學生談話要注意談話的分寸、方式、內容、場合等,力求談話的教育效果。

三、要注意避免談話的錯誤,不要總是談錯誤,談學習,談進步

某班主任找C生談話,該生是成績和紀律的后進生。班主任與其談話時,一針見血地指出C生近段時間存在的問題,以及學生本人的不良生活習慣。循循善誘地教導學生,千方百計地要學生把學習和紀律搞上去。

班主任找后進生談話要特別注意避免總是談學生的錯誤,總是要求學生認真學習,要求學生進步。其實,學校是培養人,造就人的場所,老師是扮演傳道授業解惑的角色,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是通過學校這個場所,通過老師的諄諄教導而慢慢形成的。

我們的校訓也充分體現了培養人、造就人的目標。所以,我認為班主任總是談學生的錯誤,談學生的學習是一種錯誤的做法。

對雙差生而言,作為老師,要激發他的希望所在,找出學生的閃光點,多看中他的長處,激勵他向上奮進,并且,從他的愛好和興趣方面去開鑿他,發展他,你不讓他掉隊,他也一定不會辜負老師的希望,從而實現教育目標。

班主任找學生談話是一門藝術,很有學問。以上的班主任找學生談話的“要”與“不要”提供給我們的班主任做參考,如有不當之處,務必請大家提出批評指正,目的是為了使我們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更好地發展。

的,班主任,技巧

篇3:班主任培訓會發言稿:班主任談話技巧

班主任培訓會發言稿:班主任談話技巧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是王榮,我今天和大家談的話題是:班主任談話技巧。

(一)靜心,幫孩子們找感覺

課前準備,用心體會。我平常說得最多的就是“靜心、靜心!”但學生找不到感覺啊,我就會告訴他們,靜不靜心看幾個關鍵點

每個學期開學前幾天和放大假最后幾天,你還能安安靜靜;每節課包括晚自習上課前幾分鐘和下課前幾分鐘都能安安靜靜;美術課、音樂課甚至信息課你都能安安靜靜。五一、十一等節假日前后你安安靜靜。晚自習,老師進來了,走到你面前來了你都不知道,甚至被下了一跳,那你就真的沉到你的學習中去了。你不能老師在走廊經過,你馬上注意力就被分散了。一個班亦如此。

春游、五一假期前,學生興奮,安靜不下來,怎么辦呢?

開心,保持好開心的情緒。但今天的課是要上完才放假的,不要靜不下來,被老師一瓢冷水,你安靜下來了。但因此你的好心情也被老師破壞得了無影蹤,剩下留校、處罰。我很反感一個老師總是用留校、處罰來威脅學生,但如果你靜不下來,我被逼無奈還是會用這辦法的。我的目的不是處罰,我只想借此來督促大家安安靜靜。如果你靜不下來,也說明一個問題。你不配有好心情,因為你一高興就忘乎所以,所以老師就會時時刻刻注意壓制著你。你也因此很悲哀。所以我們說要“打得開,收得攏”、做到收放自如。

(二)老師批評學生對事不對人,批評現象,而不是為了發泄老師的情緒,不打擊學生,相信他只是一時沖動,一時糊涂犯的錯。而且批評時要抓住問題要害,對學生的情緒不能激發或阻遏,而應疏通、疏導。

說實話,我覺得很多班主任說起某某學生時恨之入骨,恨不得把他趕走。你的這種感覺小孩子是能感覺得到的。

抓住要害,批評現象。例不穿校服、化妝等現象(不自信、注意力不在學習上、要顯得自己不同些,特殊化;沒有別的顯眼的地方,只能通過這種方式引起別人的注意,要你脫又不脫了;在外面又以校服為榮等)門孔放東西遮擋現象(不顧個人形象、不顧班級現象、不愛學習、作假、不敢面對自己的錯誤等)

打架現象要抓住問題要害。小孩子往往會說他先打我或先罵我之類的話,第一,說明你自尊,在意自己的形象,這是對的,人不能隨意讓別人打罵。第二,他罵你,他是不是神經?每個人他都罵?他為什么只罵你?我們經常說多找自己的原因,你是不是惹人嫌?還是你那個地方做得不對?如果你確實那個地方不對,你就應該趕在他罵人之前先向他道歉,要避免事情惡化。如果你認為自己沒什么地方惹了他,沒什么地方不對,那他就是神經。如果他是神經,說不清楚的,那你就更犯不著和他一般見識,降低自己的檔次。第三,他打罵你,就是故意氣你,你真的中計了,你真的被激怒了,你就是蠢。第四,他打罵你,你不知道怎么辦,你知道用拳頭解決問題,說明你無能。第五,我不是說他做得對,但他打人或罵人你認為他的做法不對,說明你是有是非觀念的,你知道這不對,但很快你也犯了和他同樣的錯誤,說明你是明知故犯。第六,你知道不對,也知道老師學校會懲罰,但你先發泄了你的情緒再說,說明你做事情不顧后果。第七,有什么事情,你不要老師,不要學校做主,而都自己做主。每個人如果都像一樣,那這個學校辦什么辦?還辦什么名校?你為什么選擇這里?因為興華是名校,辦得好!叫你去普通中學,你還瞧不起那些學校,覺得那些學校太差了。結果呢,你到這個學校來以后又不能遵守這個學校的規章制度,你要求這個學校,但學校要求你時你又做不到,所以你時雙重標準。如果都像你一樣,這個學校還辦什么名校?

所以,如此一來,你本來是受害一方,但由于你自己不會處理,把自己弄到被批評被處罰,你太無能了。老師不是偏袒誰,不是說那個同學就是對的,我要分開處理,攪在一起就沒辦法處理了。

如何處理打架事宜呢?疏通情緒我一般會和學生商量。無非兩種處理方式。第一種,班主任私自處理。如果我私自處理,我就犯了和你同樣的錯誤,不要年級組,不要學校,自己做主。這樣做,有這些危險。一旦你再打人,更或者打得比較嚴重(你反正脾氣來了就不受控制),被打同學家長找到學校,就會找我的責任,說這個同學原來就有暴力傾向,打過架,而且還沒處分,導致他一而再犯錯誤,我就會要受家長的批評。你的家長呢,也會怪罪班主任我沒有及時通知家長批評教育。學校呢,也會批評我說,那反正你可以自己處理啦,你不要學校啦,那你還是自己處理吧,那到時我就下不來臺了。第二種處理方式,就是報學校處理,一般至少會記過或更重。王老師也不想因為這么個事影響你一生,以后找工作看檔案,總有這么個污點。而且,說實話,報到學校,我也不想的,等下學校說我王老師帶出來的學生這么不聽話。可不報告學校吧,我又不是怕擔責任,而是王老師擔不起這么大的責任,萬一你下次打架打大了,你受傷了或其他同學受傷了,王老師都擔不起啊,現在每個家庭都只有一個小孩,王老師拿什么給家長交代?

小孩子一般都會再三保證,希望老師能再給一次機會。我就會很為難說,你千萬別害我哦,你不能恩將仇報,下次再出現類似情況,我就不希望你再向我求情了,下次你再打架,我報學校你也不能有任何怨言。王老師不想影響你,我也愿意相信你不會再犯,我可以給你次機會,你下次不能再為難我。這個事情,可以導致兩個結果,你可以認為王老師體諒你,相信你,所以說通俗些,你買王老師這個情,以后你克制自己,或采取告訴老師等方式來解決問題,這是一個好的結果;也可能,你認為王老師好講話,沒關系,我下次有求于她就是的,于是你還是打你的架,我呢就犯了縱容你的錯誤,這就是一個壞的結果。至于導致哪一種結果,決定權在你手中,我希望他是好的結果,不然我真的很失望。下次你求我,我就再也不敢相信你了。

至于要不要寫保證書,我一般不會讓孩子們寫。但我會問,要不要寫保證書?有的孩子還是很老實,說寫。我就會說,“嗯,能主動寫說明你是真的下定決心要改了,老師聽了很高興。保證書是什么,說得不好聽,就是個證據。你哪次再犯,我拿出來就是個證據。但是老師愿意相信你。我可以相信你嗎?”孩子一般會點頭。“那我就不要求你寫保證書哦,但你要值得老師信任哦!我們把保證書寫在心里,好嗎?”

如果你不放心,就讓孩子寫一份保證書,也讓孩子從兩方面看保證書。第一,起督促作用。老師留有一個保證書,所以我要時刻提醒自己,不再犯同樣的錯誤;第二,起證據作用,下次再犯時,老師要怎么懲罰你就不得有任何怨言。導致那種結果,你決定!當然,老師不會你上課講了一下話,缺了一次作業,就總是拿這個保證書來說事,來威脅,但不能犯性質上的錯誤。

事情已經發生了,解決事情,把事情引向好的一面,最后他還好感激你,這就是最佳效果了。我就說李光老師說,要放到年級組處理,如果你硬是要自己處理也可以,但以后出現類似事情年級組就不管,你自己擔責任。

(三)看到學生“好”的一面,把事情引向“好”的一面。如打架,要再強調,為什么給他這次機會呢,他態度比較好。小孩子沒有不犯錯的,老師也會犯錯,都會犯錯。不能犯性質上的錯,打架、偷盜、離家(校)出走等。萬一已經犯了,我在意你的態度,你勇于面對、敢于承認錯誤,也是一種勇氣。如有同學打了架,我最不能容忍的是有還一副無所謂的態度,一副你拿我怎么樣的神情。我不要和你斗嘴巴勁,我只告訴你,如果這個學校還讓你耀武揚威去了,那這個學校還辦什么辦?還辦什么名校?所以犯了錯,說得直接點,聰明點,別把事情越鬧越大,越鬧越嚴重,錯了就錯了,我態度好點,我改正,不要為了所謂的面子弄到最后無法收拾,面子失盡。

(四)根據不同學生采取不同態度

對女同學、對男同學、對自尊心強的,對班干部說清楚是希望他更優秀。對差生說清楚是沒放棄他,認為他可以做到的,對他抱有很大希望。

(五)要有預見性,要讓學生沒話講,要怎么說都是你有理由

如:考試前,我一般先會說“瓜田李下”成語,把手機關機,交上來,把資料收起來,看看在你的抽屜里、試卷下、屁股下等地方有沒有不該有的東西,等下別又說不知道,還有考試別東張西望,別做引起我誤會的事情,等等。

歷史課,我一般會說,我一周兩節課,我不要討你們的嫌,但你也別討我的嫌,我畢竟是老師,等下領導或別的老師從這經過,就會說“看王老師上課咯,里面鬧哄哄的。”“你讓我下不來臺,我就會讓你下不來臺。”“有同學如果你克制不住,你硬是要講,你現在申請出去,到外面去講,你沒有理由硬是要坐在里面講吧。坐在里面你講話,那我就要處罰。怎么罰呢?抄筆記!五遍!這是最愚蠢的方法了,但我的目的是督促大家做好,而不是處罰。你不想罰抄,可以啊,認真做好就是!有沒有既要坐在里面講話又不罰抄的,你現在站起來告訴我,不然我就認為大家都認可了這種方法。等下你就沒有理由不罰抄了。我也覺得這種方法很不好,我也不喜歡老師動不動就以罰抄留校來威脅,我已經強調過了,我的目的是督促大家。如果你能想到更好的辦法,能督促大家都做好,那好,我用你的方法。在你們沒有想到起作用的方法之前,暫且先用這個最呆滯的方法。”“還有,如果講話的人很多,我點到誰就是誰,只要你講了話,我沒冤枉你。你別告訴我說別人講得還多些,為什么不點別人的名字。你別考我,我沒你們厲害,你講了三句,他講了五句。我點到誰就是誰.”我甚至會開玩笑,說“別把這種方法說出去哦,等下我好丑的。”

如果學生講話,我會問他:“你是只有歷史講話呢還是所有的課都講呢?”,作業也是如此,“你是只有歷史作業不做呢還是所有的作業都不做呢?”

(六)有條件的答應孩子們的要求,把責任往自己身上攬,買人情

如打架處理,如孩子們請求別告訴家長,如歷史課要求看電影,如要求我到班主任那多表揚等

(七)抓住機會甚至制造機會表揚學生,多表揚學生,多激勵學生

比如:李光老師“這樣的班帶起了才有味”;楊玲老師“這又怎么得了呢,這么多人要獎勵!”

又比如,排節目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