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洪宇小學二年級語文集體備課總結

洪宇小學二年級語文集體備課總結

2024-08-01 閱讀 1389

二年級語文“集體備課”活動總結

實驗小學二年級語文備課組本學期認真落實地開展了集體備課活動。現將前期工作小結如下:

1、認真貫徹校教務處關于加強備課活動的指導意見和實施措施。

2、組織學習課程標準,關于集體備課的各類文件要求及資料。討論本學期教材的重難點;提前一周確定主備人、課題等,提前一周個人自備的基礎上,每周一次備課活動。每課時進行集體備課。

3、統一與協調本組的教學進度與教學要求,相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4、本組集體備課的主要流程:上一周教后反思;下周內容主備教師說課;集體研討;完成教學預案,作好記錄。

5、集體研討時,在個人自備的基礎上,由一位教師以說課形式中心發言,針對分配的主題(一節課),分別給大家講教案,講解設計意圖,主講這節課時的教學內容,疏通教材;如何引入,備哪些內容,采用什么教學策略教學方法,采用哪些課堂習題(設計哪些問題),然后組內老師并且交流各自的教學簡案,提出問題,取長補短,求同存異,達成共識。

6、到目前為止,第位教師上一節匯報課,并集中評課,反思。

現就集體備課活動收益總結如下:

一、在活動形式上逐漸成熟

在每周的集體備課一開始,先統一制定下周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為我們下周的教學明確了方向,也能做到重點突出,針對性強地完成教學。然后由每位老師提出下周所涉內容的重點、難點,以及自身在備課中的心得和迷惑之處,最后大家集體討論,達成總的方案。

二、在備課內容上不斷豐富

以往我們集體備課的內容只停留在課本的某個章節的某個部分,每人都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這樣就進行了很多重復勞動,浪費了時間。隨著集體備課活動的深入,我們逐漸改變了方向,由某一部分延伸到真個單元當中的聽、說、讀、寫的各個部分。以新課程理念為方向,以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三、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進行了精品課的展示活動,這些展示課都在老師們的精心準備下效果突出,得到全組老師的好評。

四、集體備課活動的效應

集體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教師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最科學的教法和程序,為優質高效的課堂教學做好充分準備。為了充分發揮集體智慧,促進以老帶新,以新促老,集思廣益,博采眾長,真正實現了腦資源共享,使全體教師能從單元整體上駕馭教材。集體備課是每位教師智慧的匯集,通過大家的積極參與和討論,不斷改進我們的教學方案,以達到最佳效果。其次,它也能幫助了我們每位老師的不斷提高。因為在討論過程中,老師也是向他人學習的過程,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這就有效地避免了單個老師備課的不足之處。青年教師在集體備課的活動中不斷成長,在建議中汲取教學經驗,提升了自身的教學素質。

因此,我認為我們應該長期堅持此項活動,并不斷改進和完善。

展望今后的備課組活動:

1、提前一周個人自備要強調“理解教材”“目標精當”,要充分落實。堅決不能將“集體備課”流于形式。

2、多運用網上資源,結合課件比結合教案更有助于研討。

3、在以后的集體備課活動中還應在練習設計上出謀劃策,達成共享,這是我們后期準備努力創新的新方向。

篇2: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上第七單元集體備課發言稿

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七單元集體備課發言稿

蘇教版(國標本)小學高年段閱讀教材的編排特點是:"主題單元,放大空間,突出重點,關注銜接。"下面我介紹一下第七單元和習作的特點。

教材內容簡析

本單元是繼本冊教材“心中有祖國”、“人間真情”、“奮斗與生存”、“民俗民風”、“景物聚集”“名人風采”、之后的又一組很具感染力、可為學生楷模、回憶學習歷程來介紹“讀書有方”為主題的課文。

本單元共安排了《古詩兩首》、《學與問》、《大自然的文字》、《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四篇課文及一個寫讀后感藏在語文書里的故事,也可寫從讀課外書中得到的啟示習作(7)和一個練習(7)。

《古詩兩首》中的第一首詩:陸游寫的《冬夜讀書示子聿》,在這首詩里,詩人一方面強調了做學問要堅持不懈,早下功夫,免得“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將來一事無成,后悔莫及。另一方面,特別強調了做學問的功夫要下在“哪里”,這也是做學問的訣竅,那就是不能滿足于字面上的明白,而要躬行實踐,在實踐中加深理解。只有這樣才能把書本上的知識變成自己的實際本領。

詩人在書本與實踐的關系上,強調了實踐的重要,這符合唯物認識論的觀點。作者的這種見解,不僅在封建社會對人們做學問、求知識是很寶貴的經驗之談,就是對今天的人們也是很有啟迪作用的,是非常有價值的見解。

《古詩兩首》中的第二首詩:朱熹寫的《觀書有感》,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詩。全詩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達了一種微妙難言的讀書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鏡一樣,清澈見底,映照著天光云影。這種情景,同一個人在讀書中搞通問題、獲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認識時的情形頗為相似。這首詩所表現的讀書有悟、有得時的那種靈氣流動、思路明暢、精神清新活潑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為一位大學問家的切身的讀書感受。詩中所表達的這種感受雖然僅就讀書而言,卻寓意深刻,內涵豐富,可以做廣泛的理解。特別是“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兩句,借水之清澈,是因為有源頭活水不斷注入,暗喻人要心靈澄明,就得認真讀書,時時補充新知。因此人們常常用來比喻不斷學習新知識,才能達到新境界。人們也用這兩句詩來贊美一個人的學問或藝術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淵源。我們也可以從這首詩中得到啟發,只有思想永遠活躍,以開明寬闊的胸襟,接受種種不同的思想、鮮活的知識,廣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斷,新水長流。這兩句詩已凝縮為常用成語“源頭活水”,用以比喻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學與問》是一篇說明事理的文章。課文圍繞“勤學好問”這一中心論點,通過中外兩個具體的事例,告訴我們“問”的重要性,教育學生要從小養成勤學好問的好習慣。

《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科普小品文,生動形象地介紹了大自然的文字以及辯識這些文字的意義,從而引導學生從小學會認識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奧秘的興趣。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篇介紹讀報常識的讀報方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讀報,希望人們養成讀報的良好習慣。

以課文《學與問》為例,分析本單元課文和特點

所謂主題單元,就是圍繞某個主題組織3~4篇課文成為一個單元,本單元的"習作""練習"內容也盡量予以配合,凸顯這個主題。本單元《學與問》是一篇議論文。

我的設計意圖是:教好議論文,重點還應該落實到語言文字的訓練和對學生的人文教育上去,依然得體現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具體的教學方法:1、在教學過程滲透了許多議論文的表達方法!從整體上把握議論文是如何一步一步深入闡述自己的觀點的,這樣對學生如何表達也是有幫助的。2、從文本的整體入手,探討作者是如何表達清楚自己的觀點的,這是很有必要的。3、雖然是一種新的文體,但文體結構方面的知識,還是不能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4、教給議論文的閱讀方法。

教案設計片段:

一、導入新課,延伸有關知識

教學此課時,應該從談話導入。板書“學”、“問”,人們常把有知識的人說成“有學問”,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今天我們來學習《學與問》。告訴學生這是一篇說明事理的課文,也就是議論文。然后與學生一起回憶學過的議論文。(《說勤奮》《談禮貌》《滴水穿石的啟示》),總結出議論文的一般特點:提出觀點

篇3:《小鹿玫瑰花》一二年級語文集體備課活動方案

《小鹿的玫瑰花》一、二年級語文集體備課活動方案

活動安排:

活動時間:4月8日

活動地點:一、二年級語文組辦公室

集體備課內容及備課分工:

第五單元《小鹿的玫瑰花》共2課時。

第一課時《小鹿的玫瑰花》吳秋芳

集體備課流程安排:

1、個人初備

根據分工,執教教師在研討之前完成對所負責課時的初備,及時記錄在初備遇到的困難和疑惑,以備在集體備課時共同研討。

2、集合研討

集體研討個人備課時遇到的困惑,有教研組長記錄研討內容。

3、形成個案

請執教老師結合研討情況,再次備課,形成個人二次教案。

4、上課生成

一、二年級組語文教師參與聽課活動

5、交流反思

執教教師課后及時反思總結,聽課教師與執教教師座談評課,由組長整理組內教師的評課意見和建議。

的,教師,年級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