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年第二學期培智四年級童謠傳唱教學總結
上半年資料本班共有學生13人,4個女生,9個男生。他們智力落后,大部分學生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但是注意力不集中,并且保持的時間短,有3人有自閉傾向,有2個學生有注意力缺陷障礙,不能遵守課堂常規。這些學生對兒歌童謠比較感興趣,口語交流和表達能力書面語言的發展。針對這一具體情況,我選擇了適合輕度、重度智力障礙兒童學習的兒歌童謠、手指謠作為興趣小組活動的內容。童謠作為我們民族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口口相傳,千年璀璨,在厚重的歷史塵埃中也難掩其美,童謠充滿了美好的童趣,帶給人們童年的回憶,智力障礙兒童的童年也同樣需要童謠。引導智力障礙學生對民間文化的學習,是一種嘗試,也是我的市級兒歌課題的延續。
經過一學期的教學,童謠已經給孩子帶來了許多改變,上課的注意力集中多了,口語表達能力和交流能力提高了,還有一些學生在學童謠的同時學會了一些常見漢字,他們的想象力、思維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同樣童謠也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的情緒與品質。
現重要從以下幾方面談談一學期的童謠傳唱的收獲與不足。
一、選擇合適的童謠是成功教學的第一步
由于教學對象的特殊性,因此選擇兒歌顯得十分重要。他們的語言發展緩慢,詞匯貧乏,理解能力差,運用語言困難,還有幾位學生伴有有言語障礙。在選擇時,我注意了以下幾點:
1.語言要淺顯易懂的,內容要貼近他們生活實際,并且朗讀起來要順口;如《快樂的家庭》
2.句長以3-7個字為宜。
3.在選擇教學內容時,為了照顧個別差異,我還選擇了一些手指謠,讓口語表達有障礙的兒童也能用手指動作來表達兒歌童謠。如手指謠《金鉤鉤》、《快樂的家庭》
4.根據季節選擇兒歌,如《春風》、《夏天到了》。
二、采用現代化教學,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趣味性。
教學之前認真備課,精心制作ppt課件,下載兒歌視頻,運用《兒童佳佳樂園》的中華童謠進行教學。教學中生動的畫面、動態的場景、動聽的聲音能牢牢地抓住智力障礙孩子的眼睛、耳朵,他們對教學內容感興趣了,注意力維持的時間長了,教學的效率自然也就高了。在教學《螞蟻搬蟲蟲》時,運用趣味視頻,學生就容易理解“搬不動、掀條縫、動一動、搬進洞”,直觀形象、充滿童趣的視頻不僅便于理解,還有利于記憶和口語表達。
三、運用童謠正確把握概念,引導智障生對周圍世界的關注
智力障礙學生對于抽象的詞語理解困難,有時候不能正確認知事物。認識季節也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他們不知道季節的特征,常常張冠李戴,把春天的景象說成冬天的,他們不了解自然、環境與人類生活的關系,也不善于對身邊的事物和現象特點、變化規律進行探究。在春季和夏季,進行相關童謠的傳唱來了解季節,把握季節特征,觀察季節的變化。童謠《春天》,通過自然界的一組景色,小草、樹枝、花朵、小河的特點來感受季節,并采用了擬人的手法讓孩子喜愛閱讀,展開想像,培養思維能力。而在《夏天到了》童謠中,不僅有夏天的景色,更有夏天的瓜果蔬菜以及夏天的活動,通過唱兒歌,孩子就能將“寶寶忙著吃西瓜,奶奶為他把扇搖”的景象與夏天對應起來。再引導學生觀察同學們的穿著,與春天、冬天進行比較,同時為他們的衣著能適應季節提個醒,進行引導。
四、培養智障生聆聽技巧和輪替技巧
智力障礙學生喜歡打斷別人的話,還經常插話,在別人看來特別沒有禮貌,其實他們沒有養成聆聽的習慣,沒有這個你我輪替的技巧。在教學中,我運用童謠培養聆聽習慣和輪替技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兒歌富有音樂性,節奏美,學生喜歡聆聽,每次教學前,我首先讓孩子靜靜地聽,并且在其他孩子說唱兒歌的時候,也要注意聽,不要插話。在兒歌誦讀中,孩子要聽得準,才能接得準。由此既發展了聽能,又發展了孩子的輪替技巧。例如在學習童謠《天邊水邊》時,通過一問一答的方式培養孩子的輪替技巧:
什么彎彎在天邊?(月亮彎彎在天邊。)
什么彎彎在眼前?(眉毛彎彎在眼前。)
什么彎彎頭上過?(梳子彎彎頭上過。)
什么彎彎在水邊?(船兒彎彎在水邊。)
五、不足之處
1.學生比較喜歡聽、模仿讀,自主表達和表演的欲望低。這也與他們的智力水平有關,他們記得慢,忘的快,所以自己表達的時候不自信。
對策:讓孩子多讀多練,給孩子多一點鼓勵。
2.學生不喜歡創編兒歌。他們習慣了接受知識,缺乏創新能力,智力差也可以有創新,他們也有想象力,也可以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他們的個性也應該得到張揚。
對策;先扶后放,加強創編引導,鼓勵他們仔細觀察,大膽想像,勇于表達。
篇2:學年第二學期培智四年級童謠傳唱教學總結
上半年資料本班共有學生13人,4個女生,9個男生。他們智力落后,大部分學生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但是注意力不集中,并且保持的時間短,有3人有自閉傾向,有2個學生有注意力缺陷障礙,不能遵守課堂常規。這些學生對兒歌童謠比較感興趣,口語交流和表達能力書面語言的發展。針對這一具體情況,我選擇了適合輕度、重度智力障礙兒童學習的兒歌童謠、手指謠作為興趣小組活動的內容。童謠作為我們民族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口口相傳,千年璀璨,在厚重的歷史塵埃中也難掩其美,童謠充滿了美好的童趣,帶給人們童年的回憶,智力障礙兒童的童年也同樣需要童謠。引導智力障礙學生對民間文化的學習,是一種嘗試,也是我的市級兒歌課題的延續。
經過一學期的教學,童謠已經給孩子帶來了許多改變,上課的注意力集中多了,口語表達能力和交流能力提高了,還有一些學生在學童謠的同時學會了一些常見漢字,他們的想象力、思維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同樣童謠也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的情緒與品質。
現重要從以下幾方面談談一學期的童謠傳唱的收獲與不足。
一、選擇合適的童謠是成功教學的第一步
由于教學對象的特殊性,因此選擇兒歌顯得十分重要。他們的語言發展緩慢,詞匯貧乏,理解能力差,運用語言困難,還有幾位學生伴有有言語障礙。在選擇時,我注意了以下幾點:
1.語言要淺顯易懂的,內容要貼近他們生活實際,并且朗讀起來要順口;如《快樂的家庭》
2.句長以3-7個字為宜。
3.在選擇教學內容時,為了照顧個別差異,我還選擇了一些手指謠,讓口語表達有障礙的兒童也能用手指動作來表達兒歌童謠。如手指謠《金鉤鉤》、《快樂的家庭》
4.根據季節選擇兒歌,如《春風》、《夏天到了》。
二、采用現代化教學,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趣味性。
教學之前認真備課,精心制作ppt課件,下載兒歌視頻,運用《兒童佳佳樂園》的中華童謠進行教學。教學中生動的畫面、動態的場景、動聽的聲音能牢牢地抓住智力障礙孩子的眼睛、耳朵,他們對教學內容感興趣了,注意力維持的時間長了,教學的效率自然也就高了。在教學《螞蟻搬蟲蟲》時,運用趣味視頻,學生就容易理解“搬不動、掀條縫、動一動、搬進洞”,直觀形象、充滿童趣的視頻不僅便于理解,還有利于記憶和口語表達。
三、運用童謠正確把握概念,引導智障生對周圍世界的關注
智力障礙學生對于抽象的詞語理解困難,有時候不能正確認知事物。認識季節也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他們不知道季節的特征,常常張冠李戴,把春天的景象說成冬天的,他們不了解自然、環境與人類生活的關系,也不善于對身邊的事物和現象特點、變化規律進行探究。在春季和夏季,進行相關童謠的傳唱來了解季節,把握季節特征,觀察季節的變化。童謠《春天》,通過自然界的一組景色,小草、樹枝、花朵、小河的特點來感受季節,并采用了擬人的手法讓孩子喜愛閱讀,展開想像,培養思維能力。而在《夏天到了》童謠中,不僅有夏天的景色,更有夏天的瓜果蔬菜以及夏天的活動,通過唱兒歌,孩子就能將“寶寶忙著吃西瓜,奶奶為他把扇搖”的景象與夏天對應起來。再引導學生觀察同學們的穿著,與春天、冬天進行比較,同時為他們的衣著能適應季節提個醒,進行引導。
四、培養智障生聆聽技巧和輪替技巧
智力障礙學生喜歡打斷別人的話,還經常插話,在別人看來特別沒有禮貌,其實他們沒有養成聆聽的習慣,沒有這個你我輪替的技巧。在教學中,我運用童謠培養聆聽習慣和輪替技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兒歌富有音樂性,節奏美,學生喜歡聆聽,每次教學前,我首先讓孩子靜靜地聽,并且在其他孩子說唱兒歌的時候,也要注意聽,不要插話。在兒歌誦讀中,孩子要聽得準,才能接得準。由此既發展了聽能,又發展了孩子的輪替技巧。例如在學習童謠《天邊水邊》時,通過一問一答的方式培養孩子的輪替技巧:
什么彎彎在天邊?(月亮彎彎在天邊。)
什么彎彎在眼前?(眉毛彎彎在眼前。)
什么彎彎頭上過?(梳子彎彎頭上過。)
什么彎彎在水邊?(船兒彎彎在水邊。)
五、不足之處
1.學生比較喜歡聽、模仿讀,自主表達和表演的欲望低。這也與他們的智力水平有關,他們記得慢,忘的快,所以自己表達的時候不自信。
對策:讓孩子多讀多練,給孩子多一點鼓勵。
2.學生不喜歡創編兒歌。他們習慣了接受知識,缺乏創新能力,智力差也可以有創新,他們也有想象力,也可以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他們的個性也應該得到張揚。
對策;先扶后放,加強創編引導,鼓勵他們仔細觀察,大膽想像,勇于表達。
篇3:優秀童謠傳唱活動總結
開展優秀童謠傳唱活動總結
為進一步豐富廣大少年兒童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導他們以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迎接春天,用真摯七彩的童聲童言獻禮黨的**大,我校根據金壇市教育局壇文辦字【20**】9號文件要求,認真開展了“第三屆優秀童謠征集活動”。隨著精選作品的展示和上報,這次規??涨暗耐{創作活動圓滿地畫上了句號,我校上報精選作品6篇?,F將活動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組織有力,措施得當,活動有序開展
接到“關于開展童謠征集活動的通知”以后,我校高度重視,召開了專項工作會議,制定了《金壇市湯莊小學關于“第三屆優秀童謠”征集活動的活動方案》,確立了以“學雷鋒、樹美德”活動為重點,以“心向黨、愛勞動、有禮貌”為主題,反映廣大未成年人“熱愛祖國、熱愛江蘇、熱愛家鄉”的真摯情感,大隊部主各中隊聯合行動,為確保此項活動扎實、有效開展,落實專人負責,定期督促、指導活動開展。
1.3月12日,大隊部利用周一升旗儀式時間,對全體師生進行了“心向黨、愛勞動、有禮貌”優秀童謠征集活動倡議暨“20**之春童謠大賽”啟動儀式,調動了全校師生廣泛參與童謠創作的熱情。
2.緊接著又召開了全體班主任和語文教師會議,并針對不同年級學生年齡特點提出了不同要求,號召老師們以多樣、靈活、生動的形式開展童謠創作指導,保證活動有序開展。
二、精心組織,廣泛參與,活動精彩紛呈
我校開展此次“童謠大賽”,不僅僅是應付上級要求,選幾篇童謠作品,而是以此為契機,打造一個師生展示文學修養的平臺,一次師生綜合性素養提升的大課堂。我們以大隊部為主,圖書幫助為輔,開展了多樣、豐富的系列活動。
1.做好圖書閱覽室的開放工作,增加班級閱讀次數,為學生推薦優秀童謠查閱書目,開展“讀童謠互動交流”。
2.語文老師利用自主學習和誦讀時間,引領同學們讀兒歌、唱童謠、品讀童謠,課堂上讀寫結合,指導孩子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創作自己的美文佳句。
3.班級里開展誦童謠,讓童謠的音韻美、文字美、意境美、韻律美把學生陶醉,把校園唱響。
4.學校將本次活動納入了德育教育主題活動中,充分利用大課間、班隊會等,組織學生自編自唱優秀童謠節目,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滋養心靈、提高素質。
三、層層把關,確保質量,活動效果顯著
本次征集活動,是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一次綜合性實踐教育活動,搭建了教師和學生們共同創作、共同交流的平臺。通過本次活動,不僅讓學生對童謠兒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更讓學生的心靈受到了良好的道德熏陶。
根據活動方案,各班對學生上交作品進行初審后,再由大隊部進行初評審核,精選至少6篇上報市文明辦。
1、參與面廣泛,涵蓋社會各階層。
這次童謠征集得到了社會各階層的廣泛關注,形式多樣,題材豐富,生活氣息濃厚,在學生中掀起了一股“童謠熱”,是一次貼近兒童需求、貼近群眾生活的文化大餐。
2.作品數量眾多,創歷次征文之最。
這次征文的數量也是我校歷次征文中的是最多的一次。
綜合看,此次上報的初選作品中,童謠內容貼近生活,貼近兒童,健康向上,簡潔明快,瑯瑯上口,易于傳唱,體現童心童趣,又充滿時代氣息。
3.童謠題材豐富,彰顯新時代特色。
總觀這次收到的征文,題材十分豐富。這里面既有暢想春天、敘寫生活的童言稚語,也有弘揚雷鋒精神、體現愛國愛家鄉情感的優秀作品,每一篇童謠都是真摯的、飽含情感的。這些題材多樣、別具匠心、童趣盎然的的童謠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也帶給我們多重角度看學生的新思路。
四、略有遺憾
當然,本次參賽作品如果從專業水平和思想內涵角度來看,是存在很大不足的。這次活動還暴露了一些我們在活動組織策略上的不足,給今后的工作積累了經驗。
感謝上級領導的重視與肯定,我們相信:每一次的努力和付出都會收獲教育的累累碩果。我們會重視每一次教育契機,讓湯莊小學的孩子走的更高、更好,讓湯莊小學發展更快、更遠。
金壇市湯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