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第二學期生態文明教學總結
小學第二學期生態文明教學總結
我校高度重視和加強生態文明教育工作,緊緊圍繞以“環境保護、節約減排、文明禮儀”為核心,廣泛深入地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并結合校情和各班級的實際,大力的教育和培養學生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從小樹立“節約高尚、浪費可恥”的意識。回顧本次活動,我校主要開展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加強領導,精心組織
1、結合周前會,召開工作會議,傳達文件精神。根據學校實際,制定活動生態文明教育方案。
2、統一思想,提高認識。要求全體教師從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的高度認識本次活動。按學校制定生態文明教育活動的安排。
二、加大宣傳力度,全員參與活動
1、統一思想,全員參與。為了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學校首先組織全體教師認真學習、領會了上級有關“節能減排學校行動”的文件、通知精神,并印發了具體、詳細的活動方案。大隊部利用周一國旗下講話向全校學生發出了“節能減排你我行動”倡議書,要求全校師生思想先行,認真重視,全員參與,并帶動父母、長輩及周圍的人積極響應,身體力行,做節能減排小主人。學校大隊部還組織了宣傳小組,到社區進行宣傳,派發知識單張,提醒大家注意節能節能減排。
2、拓寬宣傳渠道,營造濃厚氛圍。我校充分利用學校現有資源的優勢,以校廣播站、宣傳欄、宣傳畫、標語、黑板報等渠道,以國旗下講話、班隊會、、晨會、家長會等形式開展各種宣傳活動,營造了濃厚的宣傳氛圍。
三、以各項活動為載體,廣泛開展“保護環境,節能減排,文明禮儀”活動。
結合節日開展“環境保護,節能減排,”活動。在做好一系列常規工作的同時我們也注意到,結合有關環保的節日開展活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為重要環保節日前后,報紙、電視等媒體往往會宣傳相關的知識,有關部門也會開展相應的活動。因此,我校以環保節日為契機,將節能減排教育貫穿于活動之中,使活動的意義更大,收效更好。多次的節日活動,使學生對節能減排有了更深的認識,提高了重視的程度。
通過這一系列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環境保護、節能減排、文明禮儀教育活動,進一步提高了師生的環保、節能及文明禮儀意識,特別是讓師生明白今天的經濟能夠持續高速地發展和明天更美好的生活與我們節約能源是分不開的。學校營造了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的良好氛圍,全體師生都樹立起珍惜每一滴水、每一度電,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觀念,養成了對地球、人類、資源的積極態度和自覺的環境保護行為!
篇2:小學揚帆中國夢共筑生態家生態文明活動方案
小學“揚帆中國夢共筑生態家”生態文明活動方案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在全國中小學生中廣泛開展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培養生態文明意識,樹立生態文明觀念,學校根據《童眼觀生態――全國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體驗活動美文、美圖征集活動通知》,決定在全校范圍內開展“揚帆中國夢,共筑生態家”主題活動。
一、活動主題
揚帆中國夢,共筑生態家
二、參與對象
按照年齡分為小學低年級組(1至3年級)、小學高年級組(4至6年級)。
三、活動時間
*年12月12日――18日
四、活動內容
(一))美圖活動(拍一拍或畫一畫)(1-6年級)
1.描繪或拍攝節約資源與環境保護的人或者事。
2.描繪或拍攝家鄉的美麗景色。
3.描繪自己的“綠色生態夢想”。
五、活動要求
(一)美圖活動要求(或攝影,或繪畫)
1.作品必須為原創,內容積極向上。
2.攝影作品不可提供電腦創意和改變原始影像的作品(照片僅可作亮度、對比度、色飽和度的適度調整),照片分辨率不低于1024*768像素,照片以“作品名稱+(鞍二)+班級+作者姓名”命名,如:“色生態夢(鞍二)1.1王一”。每張照片要附上50字以內的創作說明。每份作品將照片和說明放在一個文件夾里,文件夾以“作品名稱+班級+學生姓名”命名。各班上交電子稿。
3.繪畫作品形式可采取卡通畫、多格漫畫等形式,在畫的反面請注明:學校、班級、姓名、身份證號、聯系電話以及附上50字以內的創作說明。紙張8開。
4.作品上交時間為:*年12月18日。
六、獎項設置
1.個人獎項:美文、美圖活動設置一、二、三等獎,名額按1:2:3分配
2.組織獎項:每項活動各級部設置2個最佳組織獎。
附件:活動參考方案
活動一:
我是環保宣傳員
1.活動目的
培養隊員的環保意識,養成隊員的環保習慣,并在活動過程中,增強隊員的人際交往能
力與責任心。
2.活動過程
⑴搜集保護環境或者節約資源的圖文資料,小標語等。⑵將搜集到的資料,以圖畫、小標語的形式繪制或者書寫出來。⑶在輔導員或家人的指導下,以雛鷹假日小隊為單位,到社區中宣傳環保知識,發放親手制作的環保小卡片,動員大家參與到環境保護中來,為建設美麗中國奉獻力量。⑷及時記錄自己在活動中感受,收集相關文字與圖片資料,形成活動成果。
活動二:
爭做小小“美容師”
1.活動目的
培養青少年愛護環境的意識,激發他們關心社會,熱愛社會的責任感,為城市環境的美化與干凈貢獻力量。
2.活動過程
⑴我心中的美麗家園。從繪制我心中的美麗家園開始,聯想在實際生活中存在的胡亂張貼小廣告、亂扔垃圾等現象,呼吁隊員們行動起來,為城市美容。⑵小小“美容師”在行動。利用假期,隊員們根據地緣聯系,組成假日小隊,開展清理社區內的小廣告,撿拾地上的垃圾等活動。
活動三:
牽手自然
1.活動目的
在家長或老師帶領下,通過假期出游,引導青少年在感受大自然神奇與壯美的同時,了解自然科學知識,增強環保意識與觀念,增強與家人的交流。
2.活動過程
⑴依據假期出游安排,搜集旅游地自然環境等相關資料與信息。⑵設置出游活動的目的,例如:了解小草在生態環境中的實際作用;一棵樹每年能夠產生多少生態價值;了解*動物的生活習慣等等。⑶與家人一起在出游過程中尋找自己設置問題的答案。
以上活動只作為參考,學校可根據自身特色以及地方生態環境的不同,創造性的自主設計適宜青少年參與的活動。
查看更多:
《我手繪眾心,共圓中國夢》活動方案
“抗戰勝利紀念日”及“我的中國夢”主題征文活動方案
“點亮微心愿、共筑中國夢”活動方案
“紅領巾相約中國夢”活動方案
開展我的“中國夢”新童謠征集推廣活動方案
“中國夢”征文演講比賽活動方案
“中國夢盡責圓夢”宣講活動方案
“同鑄復興路共圓中國夢”校園藝術節活動方案
青春踐行中國夢活動策劃
“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實施方案
“我的夢、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方案
醫院開展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實施方案
20**年小學“我的中國夢”合唱比賽活動方案
四年級“讀經典書追中國夢過安全暑假”活動方案
小學開展“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方案
篇3:林業生態文明村建設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大提出的建設生態文明的要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林業生態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特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落實*****,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和林業生態市建設為契機,以改善生態環境、人居環境質量為目標,以綠化美化為重點,動員和組織全社會力量,開展圍村林、景觀路、林業“三網”建設,實現農田林網化、村莊園林化、庭院花園化,為建設經濟發展、生態良好、秀美宜居的***做出新的貢獻。
二、建設目標
通過林業生態文明村建設,確立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可持續發展道路,建立起以森林植被為主體的區域生態安全體系,初步建成山川秀美、符合生態文明社會要求的人居環境。
20**-20**年三年將全市3571個行政村建成林業生態文明村。20**年第一批在***縣、唐莊鎮、孟莊鎮、冀屯鄉、***市四個城區和高新技術開發區、***工業園區范圍內的所有村和100個新農村建設示范村、各縣(市)縣城規劃區、重點鎮規劃區及鄉鎮政府所在地的村、產業聚集區內的村、8條快速路兩側、高速公路和鐵路兩側的村級規劃中心村開展林業生態文明村建設活動,建成林業生態文明村1361個,其中樣板示范村166個;20**年建成林業生態文明村1335個,75%以上的村莊達到林業生態文明村標準;20**年創建林業生態文明村875個,全部完成林業生態文明村創建任務。
第一批林業生態文明村建設工作要確保4月底完成,6月底基本結束。
三、建設布局和建設重點
按照市《生態文明村建設實施方案》的總體要求,在建設布局上要以主城區規劃區、縣城、重點鎮為中心,以環城(縣、市、區所在地)、沿線(國、省交通主干線)、區內(產業聚集區)為重點,輻射帶動周邊村的建設,在全市形成“四級區域、六區環城、八路沿線”的建設格局。“四級區域”即縣城規劃區內的村、重點鎮規劃區和鄉鎮政府所在地、產業聚集區內的村、“一縣一鎮百村”新農村建設示范點,結合各自實際,突出特色進行建設。“六區環城”即紅旗區、衛濱區、牧野區、鳳泉區、***高新技術開發區、河南***工業園,發動其所在地的村開展建設。“八路沿線”即組織發動新輝、新延、新原、新獲、新長北線、***小冀、***鳳泉、***衛輝八條快速通道沿線的村搞好建設。
圍繞總體目標,重點抓好入村口主干道兩側綠化、村內主次干道綠化、公共活動場所和農戶庭院內外綠化、圍村林營造、農田林網化,提高村鎮綠化覆蓋率。
四、創建標準
(一)總體要求。入村有綠化景觀路,圍村有綠化帶,村內道路兩旁植有行道樹,農戶房前院內種有樹木花草,每兩平方米空地至少有一棵樹,消除空閑地,綠化覆蓋率達到30%-45%以上。田林路相結合,形成農田林網。樹木以果樹、用材經濟林為主,喬灌結合,形成一路一樹、一街一景、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瓜果飄香的良好生態環境。
(二)入村口主干道兩側綠化帶寬度在20米以上(或植樹10行以上),實現多樹種配置、喬灌花結合。
(三)村內主次干道實現多樹種配置、喬灌花相結合,形成一路一樹,一街一景。提倡營造“葡萄路”、“女貞路”、“櫻桃路”、“杜仲路”、“櫻花路”、“玉蘭路”、“銀杏路”等特色道路。
(四)公共活動場所和農戶庭院內外,適宜種樹的兩平方米以上空地全部綠化。
(五)營造圍村林。植樹寬度在20米以上(或植樹10行以上),用材林、經濟林均可。
(六)“三網”(林網、路網、水網)建設綠化率達到95%以上。村莊周圍向外輻射1公里,實現農田林網化,林網控制面積不超過300畝。
(七)村鎮綠化覆蓋率30%-45%以上。
(八)建有生態文化教育基地1處以上、生態文化宣傳專欄3處以上或生態文化紀念館1處以上。
(九)在中、小學教學中,每周開設生態文化科普教育課2節以上。
五、技術要求
(一)造林標準
同創建標準。
(二)樹種選擇
1.圍村林、“三網”綠化:以107、108、中林46等優質、干性通直的速生歐美楊為主;
2.村鎮、庭院綠化:以楊、柳、榆、槐樹、合歡、欒樹、垂柳、金絲垂柳、木槿、紅葉李、葡萄、女貞、櫻桃、杜仲、櫻花、玉蘭、銀杏等樹種為主。
(三)苗木規格
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