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期中考試分析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
件
初中歷史期中考試分析
期中考試結束后,很多學生和我說:老師這次考試歷史題比月考簡單,我肯定能考好。我說好那我們成績出來再論英雄。成績很快就出來了,學生們的表現讓我喜憂參半。下面針對這次考試我來分析一下情況。
試卷基本情況:本次考試時間是60分鐘,滿分100分,選擇題共25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主觀題5個共50分。試題重視基礎,難易程度適中,沒有偏題、怪題,試卷覆蓋1-11課的內容,知識點分布較合理。初一1部學生平均分80.455分,及格率95.56%,大部分學生只要課上聽講課下及時查漏補缺都能取得不錯的成績。
接下來談談我教的這兩個班的成績,這也是讓我喜的一部分。6班平均分81.428超年級平均分近1分,繼續保持了第一名的好成績。而且最值得慶賀的是消滅了不及格,及格率達100%。5班的平均分80.826緊隨6班其后,及格率98.5%只有一個同學沒有及格。另外最令我高興的是年級最高分100分也出自5班。
雖然這次兩個班的成績都很不錯,但是考后我把學生的卷子收上來,一個個的分析從中我也發現了不少的問題,這便是我憂的部分。第一,學生們對于基礎知識不夠重視。有好幾個選擇題都是課本上的基礎識記知識,但是每班仍有10名左右的同學錯。第二,學生們沒有利用好之前的作業和試卷及時查漏補缺。有一個關于科舉制的大題上次月考就有類似的題目出現過,而此次這道題的得分率卻并不高。第三,學生在答題時頻繁出現錯別字。以6班一位同學為例,他的分數是94,因為錯別字就扣了3分,非常可惜。而且他這種情況也不是個例,各個學習程度的學生都有類似現象。
學生的問題其實就是對我教學的提醒,通過這次期中考試,我意識到:教學要重視基礎,識記內容還是要反復檢查;要督促學生把平時的作業和試卷中的錯題整理出來,及時復習;對于學生的錯別字絕不能姑息,授課時要強調,批改作業也要提醒;教學要分層次,讓優秀學生能拔高,普通學生有提高,后進生能跟上。
教學相長,期中考試檢驗了我和學生們,也激勵了我和學生們。期中考試不是終點,相信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我和這群可愛的孩子們還會有更大的進步。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
件
篇2:初中歷史學科期中考試分析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
初中歷史學科期中考試分析
本次為期中考試,測驗學生半個學期的學習程度,意義重大。通常來說,期中考試的難度會比第一次月考難度大一些,隨著學習內容和學習深度的提升,更能夠看出學生在這段時間用功程度。
此次歷史考試,難度比第一次月考確實稍微大一些,但主要體現在后兩個大題上,雖然選擇題和判斷題也有一些難點,不過只要細心,前半部分獲得高分依然不是問題。選擇題的第4、6、7、14題考察的是對課本的詳細了解。像11題、13題是對歷史識圖的考察,這也是對學生能力的考察。判斷題第4題易錯,學生容易多想,強加想法導致選錯。大題共三道。第一道屬于基礎分大題考察科舉制。在課本中這塊講的非常清楚,思路非常清楚。所以16分的大題可以得到接近滿分,而后面的兩道大題是分出層次的大題,尤其23題非常明顯,除了第一問,剩下的兩問是靠學生自主分析材料所得出的結論即位答案。這正是歷史材料題的標準出法。所以從這時候開始培養學生的分析材料的能力正合適。這也正是我們教學中接下來所要注重的地方,鍛煉學生在分析材料方面的能力。24題依然是這樣,第一問恰好考的是基礎,加上一點腦筋急轉彎,看看知識是否學的明白,學的通透。2、3問如果沒有做過原題的話,這道題或許更成為失分題,但這是課時練上的原題,依然有很多同學都沒能拿到應該有的分數,這也是我們現在應該更加重視的問題,做過的原題依然沒有完全理解,導致考試的時候拿不到分數。這一點特別要注意。
在本次考試中以0.8為優秀率的話,實為15人,占比重33.33%,不及格人數為13人,占比重28.89%。這次考試的難度整體來說應當是適宜的分出了三個層次,優秀,中間,不及格。此次考試內容較上次多,難度也有上漲,優秀人數下降,但較上次不及格人數也有所減少,像上次的33分這次也可以考到62。這也就是說明并非成績不能提高,全在于個人的努力,老師負責去指點,真正下功夫的是學生。這次有成績進步的同學也有退步的同學,這正說明了考試是來檢驗這段時間的學習成果,用心去做就可以進步。
其實孩子們總會有要說的話,只是不好意思去坦然的面對,那作為老師,是否應該去更加關注那些內心有話卻沒有說出的孩子,想想自己當初上學的時候,內心也有很多的話想說,回到家看了看爸爸媽媽,也不方便說,那如今我們當上了老師,看到孩子出現了問題,絕對不能撒手不管,輕輕地敲開孩子的心門,幫助孩子們走出窘境。這才是良師之責。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
篇3:春學期期中歷史考試分析總結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
**春學期期中歷史考試分析總結
一、試卷的評價
1、試卷的基本情況:
歷史考試時間為60分鐘,卷面總分為100分,歷史學科的題型包括單項選擇題、判斷題、材料分析題。
2、試卷所涉及的教材內容:
試卷考查的歷史知識點,分布于初一歷史課本前11課。
3、試卷的基本特點:
(1)依綱據本。命題依據初一歷史教科書的內容,沒有超出規定的范圍。
(2)基礎性強。試題立足于歷史基礎知識,以重點知識來設計題目。重在考查學生對歷史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
(3)標高適度。基于目前初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初中歷史教學的現狀,試卷沒出現較大的偏題、怪題,只有個別題目稍難點。整卷的試題難度應該說是適中的。
(4)題目設計具有簡明性。題意指向明確,題目的表述較清楚,簡單明了,學生審題時一目了然。
二、考試成績情況
兩個班最高分86分,最低分6分,分數差距較大。
三、學生答題質量分析
取得成績的原因:
大多數學生掌握了正確的解題方法,基本上能依托已知知識和借助課本知識進行解題并按質按量完成考試任務。從試題的得分率可以看出,學生在歷史知識與技能的掌握、運用歷史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比較方面的能力均有相當大提高。開始注重歷史與社會,歷史與個人生活的聯系,特別是在具體情境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學科知識的內在聯系和綜合。
存在問題:
1.審題不認真。單項選擇題、判斷題對題目的限定詞或關鍵詞沒有認真審讀,沒有注意分析,導致失分。在材料解析題的解答中,有的學生沒有對材料內容及設問進行認真閱讀,沒有抓住關鍵詞回答問題而影響了得分。
2.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如選擇題的第2、4,5,6、7、8、小題,材料解析題等這些都是課本出現或平時練習過的基礎知識,但錯誤的學生還比較多。
3.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待進一步的提高。包括識記能力、材料的閱讀、分析及從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歷史知識的遷移能力、分析和比較能力。特別是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歷史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4.涂卡問題。由于選擇題答案是通過答題卡進行提交,學生對涂卡方法掌握不熟,失誤較多,甚至出現大面積同學選擇題0分的情況,嚴重影響班級平均分。
四、改進措施
1、在加強基礎知識、史實掌握的同時注意提高學生閱讀理解歷史資料的能力。
2、注重學生分析、概括和綜合能力的訓練,幫助學生樹立歷史觀念。
3、加強學法指導,教師在教學中要教學生如何審題,如何尋找試題的關鍵詞,捕捉有效信息。
4、根據目前命題的趨勢和課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觀性題目還會適當增加,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雖然此次考試成績并不理想,但是只要從中找出問題,吸取教訓,并積極總結反思,相信我們會在下一次取得進步!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