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舉例鋪墊化深為淺:《陋室銘》《愛蓮說》之教學小結

舉例鋪墊化深為淺:《陋室銘》《愛蓮說》之教學小結

2024-08-01 閱讀 2984

章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

舉例鋪墊,化深為淺――《陋室銘》、《愛蓮說》之教學小結

福師大退休教授孫紹振先生,他經過長期研究,發現初中語文教材和教參都存在不足之處,最令人難以接受的是,教參中的內容,大多是大學博士或碩士研習獲得的勞動成果,理論性強,很深奧。如果初中語文老師將教參嚴封不動地搬給學生,閱歷思想皆淺的初中生當然難以理解并接受了。這就需要初中語文老師必須引起重視的教學問題,在解讀教材時非下一番苦功不可的。

《陋室銘》和《愛蓮說》就是類似的文章。兩篇都是古文,現在的學生原本排斥古文,雖然它們短小,但意蘊深刻,都涉及個人修身養性的為人處世哲學,涉及到價值觀和世界觀的理念問題,不是普通的初中生所能輕易領會得來的。況且中考出題人最喜歡考它們了!

為了輔助學生更好理解課文,在教學中,我除了介紹寫作背景之外,還適當補充生活實例,讓學生對文章主旨內涵先有了個感性認識,然后,結合課文深入理解作者與世人不同的生活態度和價值傾向。

《陋室銘》涉及到“人生在世應追求什么才對”的問題,也是今人必須關注的“是重物質享受還是重精神追求”的現實問題。這個問題如果解決了,就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了!

疏通文意之后,我讓學生選擇:4500元的高級手表和60元的手表,你買哪一個?為什么有的人選擇不透水的4500元,而有的人明明口袋里不缺錢,可他偏偏要買60元的呢?這里蘊含一個重要的消費理念的問題,而消費理念就折射出價值觀的問題了。通過討論,學生悟出一個道理,買4500元的人首先要有錢,其次是愛慕虛榮,看重名牌。而有錢還買60元的手表,反映了勤儉節約的生活觀念,也許他省下的錢還可以花在其他方面。他不覺得便宜的手表就不好。節儉可以培養人的品德,這叫“儉以養德”。接著,我繼續問學生:同理,豪宅和陋室,你選擇什么呢?為什么劉禹錫住在陋室里,卻不覺得簡陋呢?反映了他怎樣的生活追求和人生理想呢?

為了讓學生明白,當時劉禹錫寫此文是帶著跟縣令貶他住陋室賭氣的性質,我讓學生看了一段資料介紹,學生終于恍然大悟,原來,劉禹錫是個大才子,他對聯寫得好,詩歌也不錯,都是出口成章的,而那個妒賢嫉能的縣令嫉妒他比自己才高,所以給他穿小鞋,不斷迫害他,將他的官職越降越低。對此,劉禹錫心里不服氣,卻勉勵自己要比過去過得更瀟灑更豪邁!反映了劉禹錫清高傲岸的精神追求,他不為物質享受的減損而惆悵憂懷!

繼續挖掘,不難發現,若不是劉禹錫重精神不重物質,他也是不可能寫出《陋室銘》的。他認為品德高尚的君子,住在哪里同樣可以開心滿足。

《愛蓮說》是語文中考的熱門課文,就因為此文贊美蓮的品格,歌頌了像蓮一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的君子精神境界,近千年來令眾多骨氣人士頂禮膜拜。此文高妙之處在于由外到內刻畫了蓮的形象。為了襯托,作者還用菊花正襯、用牡丹反襯,主題鮮明,旨趣深遠,耐人尋味。此文跟《陋室銘》最大的不同點是作者極其睥睨世俗的不良風氣,勇敢表達自己不同流合污的誓言。文章涉及到重大的生存問題,即如何正確處理個人與環境的關系問題,這個問題如果解決了,那么,人們就不會遇到失敗就怨天尤人,也不會嫉賢妒能,更不會把不好結局的責任都推給身邊的環境了!今人若明白關鍵在內心的話,就能過好屬于自己的美好生活,就不會肆意攀比他人了!

為了讓學生理解蓮的高潔,我補充了一個簡單的例子。以前,有個班級的班風很不好,上課學生鬧哄哄的,但其中有個同學安靜讀自己的書,后來,他考上了清華大學。于是,好理解了。師生獲得一個共識:凡事只跟自己有關,成功與環境雖然有點關系,但不是絕對的關系,逆境中同樣可以成才。

總之,《愛蓮說》表明了作者對環境的清醒認識和思想孤獨的體驗和感受,還表明個人鮮明的處世態度――潔身自好,清廉孤高,它將成為鞭策孩子健康成長的催化劑。

章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

篇2:三年級同課異構教學活動小結

三年級同課異構教學活動小結

10月29日下午在海秀中心小學舉行了三年級英語同課異構教學活動,授課教師為海南子校的王惠芬老師和海秀中心小學的王敏老師,共有60幾人參與了聽課活動。授課教師年輕而有活力,教學流程很清晰,從情境中引出單詞到句型,回歸課文,最后進行語言的運用。兩個課堂的結構大致相同,但細節有很多的不同,以致效果的不同。勾起了大家的思考,次活動收效甚好!感謝大家!

從這個活動中,小結出幾點建議供大家在今后的教學中參考:1、用好復習這5分鐘時間,復習的內容最好既能調動氣氛,又能為新課內容有所鋪墊,達到前呼后應的效果。2、讓新單詞在情境中自然引出,在游戲中激發孩子大膽開口讀單詞的欲望。3、學習課文的目的:理解課文內容,訓練孩子的理解能力、認讀能力,同時為下個語言運用這個環節做好鋪墊,模仿語音語調,能扮演角色朗讀課文。4、語言能力的訓練,必須創設情境,讓孩子在情境中理解、感悟、運用語言。5、孩子要輸出所學知識,首先要有扎實的輸入,而且難度要一點點深入,教師的語言要簡潔、要求要明確,孩子要帶著問題,有目的的學習。6、課堂上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教學的最終目的:教是為了不教。7、注意提升自身教學魅力,讓孩子愛上你,是成功的基礎。

教育不是灌輸,學生應是火種,教師只需點燃火把。教育意味著一顆樹搖動另一顆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篇3:教育小結:小班兒歌教學方略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件

教育小結:小班兒歌教學方略

小班幼兒年齡小,接受能力不太好,那么老師如何才能把一個兒歌教好,又如何才能讓他們學好呢?對此,我經過研究實驗發現,孩子們在學習兒歌時,有其自身的學習特點與規律,針對這些特點與規律,我作了一些總結:

一、插入音樂學兒歌

我發現合乎心律的音樂,會引起幼兒的心理快感,激起幼兒的情感共鳴。

因此,為兒歌選擇合適的音樂,會使兒歌本身的音樂性更強、意境更美、情感更濃,而且更加便于幼兒理解、接受、記憶。

二、前置情境學兒歌

小班幼兒處于直覺行動性思維階段,他們的學習必須是在具體的感性的活動中,通過多種感官進行。采用設置情境的形式來學習兒歌,可以使幼兒容易了解作品內容,體驗角色的情感特征。

三、創編動作學兒歌

有的兒歌很適宜創編動作。動手、動腳、動嘴、動眼、動耳、動腦可以使幼兒更有興趣、更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去,也可以更好地幫助幼兒掌握學習內容,同時為幼兒創新能力的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如兒歌《等爸爸》:“小月牙,天邊掛,我在門口等爸爸。我的好爸爸,工作辛苦啦,我要請他快坐下,喝上一杯茶。”孩子們用小手比劃著,指著天上的月亮、雙手放在大腿上做等爸爸的樣子。教師表演,幼兒朗誦;或幼兒表演,教師朗誦;或幼兒之間交換進行,動作與語言相輔相成。

四、游戲互補學兒歌

有些兒歌可以與游戲結合起來學習。如兒歌《頂鍋蓋》:“頂鍋蓋,油炒菜,辣椒辣了不要怪,噗,一口風,噗,兩口風,噗,三口風。”在教學中我們邊朗誦兒歌,邊做這樣的游戲:一個幼兒伸出手掌作鍋蓋,另一個(幾個)幼兒伸出手指頂住鍋蓋,兒歌說完了,“鍋蓋”就去抓“手指”,抓住了交換角色玩游戲,幼兒邊游戲邊學習兒歌,興趣盎然。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