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營造民主和諧課堂氛圍探究》階段總結

《營造民主和諧課堂氛圍探究》階段總結

2024-08-01 閱讀 7010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課件

《營造民主和諧課堂氛圍探究》階段總結

新的課程理念告訴我們,好的教學效果來源于良好的課堂氛圍。良好的課堂氛圍是師生情感和諧交流的體現,是師生共同研究真理的橋梁,是老師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和諧的課堂氛圍對教學的成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我們現將第一階段工作小結如下:

一、指導思想

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培養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的社會主義新人。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在課堂,因此營造民主和諧課堂氛圍,旨在為學生創造一種寬松愉快的學習氛圍。當學生在寬松愉快的課堂中以一種愉快的心情學習時,學生接受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就可以得到強化和鞏固,從而促進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主動發展,是學生提高課堂效率的前提。

二、總的做法

1、搜集材料

營造民主和諧課堂氛圍的第一個環節就是找出不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經過調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師生缺少雙向信息交流,盡管上課很使力,卻因為沒有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氛圍,所以事倍功半。

(2)以分看人,不尊重學生人格,無法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3)不能利用教材資源來培養師生情感,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2、明確任務

針對上述原因,課本題組老師組召開會議,共商良策。經過討論,最后確定解決方法如下:

(1)放下老師的架子,和學生平等交流,架設師生雙向溝通的橋梁,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來。

只有當學生體會到老師是真心關心愛護他們的時候,他們對老師講述的道理、傳授的知識,才會積極主動的接受和領會;對老師提出來的要求,才會積極主動去爭取達到。因此,老師應當放下架子,與學生交朋友,處處關心愛護他們,對他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言之以據,導之以方,嚴中溢愛,嚴里寓寬。在教學活動中,讓學生有話可說,有疑可問,師生共同研究,共同商討,架設師生雙向溝通的橋梁,達成共識,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來。

(2)尊重學生人格,用情感打動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成功的教學是建立在良好的課堂氛圍中的,是老師帶領學生進入角色,入情入境,發現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要用真情感動學生,不能因個人的片面見解而厚此薄彼,更不能因學生成績不好而歧視他。

因此,在教學生活中,老師應當精神煥發,表情豐富,不論優生還是后進生,都要讓他們能夠感知老師的親切關懷之情。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就會油然而生佩服老師之情。師生之間才會產生濃厚的親和力,才能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氛圍來。

同時,在教學生活中,老師還要注意尊重學生的不同觀點,以寬宏的胸懷來感動學生,以誠懇的解答來建造師生情感的橋梁,以高尚的師生情感來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3)充分利用教材,激發學生情感,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首先,利用教材內容,設計有聲有色有情的導課,激發學生的情感。其次,運用教材內容,帶領學生分析課文,讓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再次,還可根據教材內容進行延伸、拓展到其它學科,活躍課堂氣氛,營造出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來。在教學活動中,探究新知的課堂教學往往能夠輕松愉快的達到吸引學生好奇心的目的,老師就要充分利用好這一些方面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好奇心,營造出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來。

3、效果明顯

在校領導的正確指引下。我們課題組帶頭對課堂教學進行了必要的改良,在營造課堂氛圍方面,建立師生溝通的橋梁,鼓勵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在教學活動中,課堂氣氛活躍激情洋溢,整個教學活動都顯得非常活躍,教學效果遠遠超過了預期的目的。正確評價學生,尊重學生人格,給學生有找到自我的機會。老師對學生學習的評價,在關注學習結果的同時,更重視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和智慧,注重評價他們的參與意識、合作精神、操作能力、探究能力、認識水平以及交流表達能力,正確的給予欣賞、鼓勵和強化。讓學生找回了自我,努力學習起來。深挖教材,充分發揮教材的作用。老師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處理教材。根據學生的生活經歷重組教材,向生活開放,盡量還原教學內容的生活本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選擇與生活密切聯系的教學內容,選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材料,把生活中的鮮活題材引入教學中,將枯燥的課堂教學化為輕松愉快的課堂教學。老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課堂教學效果顯著。

總之,營造民主和諧課堂氛圍是教學的強有力武器。只有營造民主和諧課堂教學氛圍,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不斷探索問題,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才能實現學生的創新意識的培養,才能課堂教學中真正落實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學成績。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課件

篇2:營造輕松語文課堂氛圍

淺談如何營造輕松的語文課堂氛圍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人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活動的心理傾向,是引起和維持人的注意力的一個重要內部因素。一旦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教學就會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良好的課堂氛圍是指師生,tl,理相容、感情融洽和諧、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一tk,理學家認為:積極的情緒(即愉快)能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思維敏捷,從而更容易接受知識,迸發出智慧的火花,煥發出語文課堂的活力,進而開發智力,陶冶情操,優化教學效果。因此,新課標強調學生要在愉快中學習。

創造民主、輕松、和諧、濃郁的課堂氛圍,是激發學習興趣、煥發課堂活力的前提條件。新課標強調教師由傳授者轉為促進者,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教師要摒棄“師道尊嚴”的舊觀念,設身處地為學生創造輕松良好的學習氛圍,建立一個接納性寬容性的課堂氣氛,形成一個互教互學的“學習共同體”,尊重學生的學習體驗,使學生無拘無束地大膽質疑、發表見解、與教師爭論。只有這樣民主寬松的教學環境,學生才會以愉快的心情鉆研問題、啟動思維、馳騁想象。

新課標要求教師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使學生愿學、樂學,筆者在多年的課改實踐中作了以下五方面的探究:

I.寬松和諧激趣法

語文課堂要體現人文性的特點。營造寬松和諧民主平等的氣氛是課改的一項重要任務。師生應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賴、互相合作,只有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師生之間才能形成互動、交流的對話平臺,學生才能輕松愉快、活潑熱情、興致盎然地發揮想象力,以最佳狀態進入語文學習,煥發出語文課堂獨有的活力。

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有利于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并將在師生溝通時起到重要作用。在講授《列夫

篇3:教學反思:改進課堂提問方式營造幸福課堂氛圍

教學反思:改進課堂提問方式營造幸福課堂氛圍

要營造出讓老師和學生都感到幸福的課堂,到底要怎么做?是不是一定要對現有課堂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呢?在思考中我的答案是“否”。幸福課堂并不一定要求有游戲、情景劇、辯論賽等活動,哪怕是在一個常規的教學模式中,也可以營造出幸福的氛圍。課堂提問是一種常見的教學手段,同時也是一門教學藝術。高效的課堂提問可以促進學生思考,激發求知欲望,發展思維,調節課堂氣氛,同時還可以實現學生的個人價值,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增加其幸福指數。

第一,課堂提問要有針對性。

我們總是看到有的教師在課堂中為了表面上的課堂氛圍而簡單、隨意、重復的提問,如:“請談談你對此事的看法”、“這個故事給了你什么啟示”、“這一內容反映了什么?”這一類問題看上去非常開放,學生似乎很是容易回答。但實際上由于問題過于寬泛,降低了問題的針對性,這種時候學生往往很茫然,不知從何答起。課堂提問設計的問題應緊緊圍繞教學目的、教材重點難點。這就要求教師結合教學內容,針對教材的重點、難點、學生的疑點、易錯點、精心設計幾個關鍵性的提問,使每一次提問都有意義。在提問只前教師必須明確為什么要問這個問題,對所提問題做到心中有數。如講“法律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一框,設問“買了假冒商品怎么辦?”“當我們的合法權益受到非法侵害時該怎么辦?”,組織學生討論,并請代表發言。作為教師的我適時疏導,澄清模糊認識,使學生深刻體會到,只有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才能有力打擊不法生產者和經營者,保障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順利進行,最后滲透新知識,“消費者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途徑?”指導學生在社會生活中依法辦事。

第二,課堂提問要有層次性。

如果我們在課堂中總是重復的問學生:“是不是”、“對不對”等等問題,那么學生會因為缺乏足夠的思考空間而失去對于政治學習的興趣。在課堂提問中,問題太難,學生用已知的知識解決不了,學生望而生畏;問題太易,又引不起學生的興趣。難易適度的提問,應當使學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即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經過思考之后,能回答上來。這就要求教師對重點難點問題,要設計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一系列提問,使學生通過回答問題,逐步突破難點,得出正確結論并理解和掌握結論。我在講經濟生活的時候時,設問:

(1)說說你知道的經濟生活?(2)你看到的經濟生活有沒有變化?有的話說說經濟生活產生變化的原因?(3)說說你的經濟生活,你遇到過哪些問題?怎么解決這些問題?這些答案都包含在過程的敘述之中。學生把答案找到后,整堂課的知識要點就非常的清晰了,使其能輕松感受到收獲的喜悅。

同時,課堂提問的層次性要求老師了解學生的整體水平和個體差異。如提問經常局限在成績好的學生中間,那么,大多數學生則在受冷落心理的驅使下,容易對老師產生抵觸情緒,甚至喪失對所學內容的興趣,嚴重一點,還會誘發課堂紀律問題。所以,教師要用不同層次的問題提問不同水平的學生,既給優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又給一般學生創造進取的機會,使每個學生都處于積極向上的狀態,并在回答問題過程中得到發展。

第三、課堂提問要有趣味性。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同樣一個問題,提出時平平淡淡,既不新穎又不奇特;而是“老調重彈”,那么學生就不可能被吸引;如果變換以下提問的角度,使學生有新奇之感,那么學生就會開動腦筋積極思考。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有別出心裁的求新意識,注重提問的趣味性,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實踐中我體會到,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越貼近,越與學生的實際相聯系,學生的興趣就越高,注意力就特別集中,也更容易領會教學內容。因此,教師在上課前應廣泛收集一些既與當前學習任務有關,又能喚起學生關注、感興趣的生活環境材料作為問題情境的載體,并在此基礎上設計問題,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去分析、思考,讓學生感受到思想政治課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課本知識,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如;關愛集體,關愛社會,保護環境等等內容,教師都可以就地取材,來個現身說法。再者學生當前的一些時事新聞也非常的感興趣,學生自己可以通過報紙、電視互聯網隨時了解瞬息萬變的經濟政治資訊。教師可以讓課堂提問更具時代性,如前年豐富多彩的北京奧運會、“嫦娥奔月”工程、“5.12”汶川大地震、上海世博會等,學生對這些現實問題有強烈的探究欲望,課堂上引進這些學生感興趣的社會現實,容易吸引學生去認真思考、分析,產生想說的強烈愿望。當學生的興奮點被激發時,就能積極思考教師提的問題。

最后,提問后需要恰當的評價。

恰當的提問評價是營造幸福課堂的一個重要部分,能使學生產生情感的體驗,品味到成功和被老師賞識的喜悅,從而煥發出更大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步入青春地帶》教學中,當學生回答了中學生生理的變化后,教師可以說“你的觀察非常細致,看到了我們身體外在的變化,那你們能否想到其他我們看不見的變化?”這樣的評價一方面可以體現出贊賞的力量,激勵學生的進一步思考,同時也自然地銜接到了下一環節。當前新課標強調課堂上要多激勵賞識,少批評指責,但這并不是說教師可以一味地、毫無原則地對學生進行“賞識”“激勵”。作為教師,當發現學生理解上有偏差時,就要通過明確、有針對性的評價來引導學生的學習和情感走上正道。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態度。

同時,課堂提問評價的時機把握是十分重要的。教師對學生的回答應該給予適時的評價,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時,都特別希望得到教師的反饋,尤其是對他答案的肯定。如果答錯了受到冷落,或者問題答對了教師不予及時肯定,都容易損害學生的自尊心,會直接影響其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然而,有時當學生的發言不正確,或不完善,或一時答不上來時,就不能立即給予肯定或否定的評價,而應運用延時評價,給學生一個自由思考的空間,互相啟發,互相補充,使個性思維得到充分的展示和發展。

課堂提問是一門不容忽視的教學藝術,也是課堂教學的一個必不可少的部分。能否高效的使用課堂提問,關系到教學目標的完成程度,關系到學生的學習興趣,關系到課堂的氛圍是否良好,關系到學生的價值實現......這都是營造幸福課堂必不可少的。我的結論是:要達到幸福課堂的目標,必須做好每一個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