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年第一學期中學教研信息工作總結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
件
**-**學年第一學期中學教研、信息工作總結
一、教研活動總結。
1.本學期我校繼續堅持“以教研促教改,以課改謀發展”的辦學思路,落實新課程理念,優化課堂教學模式,繼續推行并完善“學案教學+小組合作”課堂教學模式改革。
2.本學期我們堅持了教研活動的常態化、制度化和規范化。繼續落實和完善了專題教研制度、學科負責人制度、大周組內教研課制度、教研活動月總結制度,并計入當月量化積分。
3、繼續完善《安平二中教師工作量化考核方案》,以成績評價為核心內容,將學案編寫、作業批改、教學常規檢查、考勤、月考成績、教科研活動、工作量、代課、監場、閱卷、進修等工作按一定權重進行逐月量化打分,成為對全體任課教師進行評價重要依據。
4、制定了《安平二中微型課題研究管理辦法(試行)》推進教研活動實效性,堅持問題導向,以研促教,提高教研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進一步推進課程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打造我校科研引領的辦學特色。
微型課題研究在我校有序的開展,做到了各學科組組組有課題,任課教師人人有研究。除集中本校教育資源積極申報、完成縣級以上課題外,從多層面大力推進校內微課題研究。以教研組或備課組為單位,把微型課題研究作為日常教育教學研究的重點,堅持問題導向,以研促教,提高教研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與課堂教學、學科活動有機整合,把科任教師的經驗總結、論文、課堂反思、備課筆記、教師聽課記錄等納入課題研究材料,并擇優可推薦到縣級立項。
5、本學期,為了進一步豐富我校的校園文化生活,我校組織了系列學科活動,數學競賽、英語聽力大賽等。并將學科活動納入課題研究范疇,積累了大量一手材料,營造濃郁的科研氛圍。
6、強化了教研常規管理。對教師的學期計劃、聽課記錄、評課記錄、校本教研活動記錄等做到了及時檢查、記錄、存檔。
7、開設了安平二中教科研博客。充分發揮網絡資源、信息技術對教學教學的促進作用,積累教學資源,實現校內資源共享,進行空間教學做了一定工作,也開辟了一個新的校園宣傳平臺。
8、為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對教學教學的促進作用,對部分教師(共計31人)的辦公電腦進行了更新換代;對各教研組長、備課組長進行了信息技術培訓;對各年級教室內多媒體全面檢查修繕兩次,對問題多媒體做了及時修繕更換。
二、下學期教學、教研工作計劃
(一)教學管理
1、加強教學常規管理
①領導干部深入課堂,及時發現問題、準確掌握教學動向。
②加強對備課、上課、作業批改、考試等常規教學環節的管理,定期檢查學案、作業、作業批改記錄等,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2.組織好各類各級考試。組織安排好各年級的月考,畢業班的模擬考試以及中考、體育、微機、理化試驗考試。
3.考試過后及時做好相關考試質量的分析與反饋,組織教師和學生座談,隨時了解掌握教師教學情況、學生學習情況,達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學的目的。
4.繼續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
(二)教研管理
1、堅持并完善上學期的各項教研制度。實現教師在研究的狀態下進行工作,促進教師自我覺醒、自我開發和自我提升。
2、大興教學研究之風。各教研組、備課組都要組織各位教師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認真研究教材、研究考綱,對中考重難點,命題趨勢變化,做到心中有數。
3、積極推進教改。教師要認真研究新的教學思想、教學理念,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積極探索自主、合作、互動、開放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
4、強化教研常規管理。檢查與督促的內容為學期初各教研組、備課組、科任教師的學期計劃,學期中的教研情況座談與反饋,學期末的教研組、備課組的工作總結。
5、鼓勵各教研組組織豐富多彩、指向明確的課外活動、學科競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率。
6、推進教研活動實效性。堅持問題導向,以研促教,提高教研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7、更加注重總結積累教育教學研究成果:如科任教師的經驗總結、論文、課堂反思、備課筆記、教師聽課記錄等。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
件
篇2:提升教師教研信息化能力引領教師自由幸福地發展
提升教師教研信息化能力引領教師自由幸福地發展
摘要:引領教師自由幸福地發展,是教師發展的關鍵。現代教育技術的普及和發展,為減輕教師負擔,讓教師自由成長提供了捷徑。我校專注于提升教師校驗信息化能力,讓教師走上了自由幸福發展的快車道。
關鍵詞:教師教研信息化自由發展
序言
對于校長來說,學校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在于教師隊伍的專業化建設。因此,如何激揚教師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引領教師自由幸福地發展,是對校長專業水準的一大考量。
多年的校長經歷,走過了挫折與頓悟、破冰與創新、發展與超越的心路歷程:應試教育培養出的教師很難再捧起書本,更何況還有一種平淡無為的生活慣性、再加上工作和生活的壓力,逼得教師把各種專業培訓異化為一種任務來完成,成為他們生命的累贅,又談何專業發展。
我欣喜的是,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普及和發展,隨著廣大教師信息素養的不斷提高,從互聯網上獲取新知識,獲得新信息的老師越來越多。
在我校,家中有電腦的老師占100%,有QQ的教師占100%,開通了QQ空間或者博客的老師占100%,在網絡空間經常轉發或自撰文章的占90%以上,空間文章與教育相關的占60%以上,經常進行數字化閱讀的教師占95%以上……
加之學校創建“省級現代教育示范學校”,班班通、室室通、人人通業已成為現實。老師們已經置身于信息的海洋,自覺或不自覺地在信息的大海中遨游。沒有壓力、沒有強迫,如同享受陽光、空氣和水。而這正是我們期待的教師專業發展的自由之態。
一、培育充滿人文情懷的網絡“草根”研修團體
真正對教師的發展起持久作用的,是教師內心深處對自由發展的期盼、對幸福成長的追求,對人文關懷的渴望。行政手段、經濟杠桿僅是外因。我校也曾建立“高大全”的官方校本研修體系,無奈龍多乃旱,就連精心設立的名師工作室也無言而威,鮮人登門。相反,一些沒被官方指定職位的教師的QQ群卻異常熱鬧,有在群里曬學生作業的、有在群里求人改稿子的、有在里面討論數學題的……更有甚者,幾個志趣相投的音樂教師組建了“哆來咪讀書會”……這里沒有行政壓力,沒有專業權威,沒有負累之苦;有的只是那份興趣、那份輕松、那份熱情、那份執著……
學校借其勢而為已用,將原有“高大上”的體系全部打散,還研修于民。原有體系節點的教師,有的參加別的老師的興趣群,有的組建自己的網絡書社……就連有著國家級導師頭銜的楊中會老師,也走出名師工作室,廣接地氣,組建了“蟲兒飛讀書會”,宣講她的“詩意語文”;省級骨干教師李開忠,也聯合幾位教師組建了“閱讀新干線”,推行“海量閱讀”……這些群有的著眼于興趣交流、有的著眼于學科教學、有的著眼于班級管理、有的著眼于家校共育……無一例外,這些群主都是“草根”,但是每一個群里面都少不了原有體系的中堅力量,他們是參與者、引導者,直接向教導科研處負責。本著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宗旨,他們用自己在交流中的卓越表現來確立平等中的首席地位,贏得群員對他們自由成長的價值認同。
我校外語教研組近年來新進的都是初出茅廬的大學生。在她們教學生涯中,猶如一張白紙,正好作最新最美的畫。如何引導她們成長,不至于混成“嫩油條”,教研組長敖小蘭老師著實花了一番功夫:她們相互加了好友,組建了QQ群“青藍居”,把她們當成自己的親閨女。從教學計劃的制定、到教具的制作、到教學的設計、到課后的反思、到課后的測查……事無巨細,她都要一一過問指點。有時徒弟們正吃著飯,她還會從QQ群里面冒出一句:“下午的單詞卡片和貼圖準備好了嗎,我這里有,你需要嗎?”暖暖的師徒情義,跨越時空,把我校英語組凝聚成了愛崗敬業的典范,不但多次獲得“先進教研組”的稱號,還在歷年的畢業統考中,英語成績遙遙領先,穩居榜首。
二、建立集思廣益的網絡協作備課機制
傳統的集體備課,往往是同科教師輪流主備,打印分發了事。其實質上是一人幫大家做完所有事情,大家共享清閑。這樣的集體備課是徒有其名。
我校早在六年前就開始了“基于網絡的模塊式協作備課研究”,研究成果榮獲市一等獎。我們將課堂教學劃分為四大模塊:情景引入、實踐探究、訓練提升、拓展應用,然后根據個人特長及教學主張,分頭設計模塊,系統自動合成集體共案。這里所有人都是主備,真正印證了我校的辦學理念:“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篇3:學年第一學期中學教研信息工作總結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
件
**-**學年第一學期中學教研、信息工作總結
一、教研活動總結。
1.本學期我校繼續堅持“以教研促教改,以課改謀發展”的辦學思路,落實新課程理念,優化課堂教學模式,繼續推行并完善“學案教學+小組合作”課堂教學模式改革。
2.本學期我們堅持了教研活動的常態化、制度化和規范化。繼續落實和完善了專題教研制度、學科負責人制度、大周組內教研課制度、教研活動月總結制度,并計入當月量化積分。
3、繼續完善《安平二中教師工作量化考核方案》,以成績評價為核心內容,將學案編寫、作業批改、教學常規檢查、考勤、月考成績、教科研活動、工作量、代課、監場、閱卷、進修等工作按一定權重進行逐月量化打分,成為對全體任課教師進行評價重要依據。
4、制定了《安平二中微型課題研究管理辦法(試行)》推進教研活動實效性,堅持問題導向,以研促教,提高教研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進一步推進課程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打造我校科研引領的辦學特色。
微型課題研究在我校有序的開展,做到了各學科組組組有課題,任課教師人人有研究。除集中本校教育資源積極申報、完成縣級以上課題外,從多層面大力推進校內微課題研究。以教研組或備課組為單位,把微型課題研究作為日常教育教學研究的重點,堅持問題導向,以研促教,提高教研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與課堂教學、學科活動有機整合,把科任教師的經驗總結、論文、課堂反思、備課筆記、教師聽課記錄等納入課題研究材料,并擇優可推薦到縣級立項。
5、本學期,為了進一步豐富我校的校園文化生活,我校組織了系列學科活動,數學競賽、英語聽力大賽等。并將學科活動納入課題研究范疇,積累了大量一手材料,營造濃郁的科研氛圍。
6、強化了教研常規管理。對教師的學期計劃、聽課記錄、評課記錄、校本教研活動記錄等做到了及時檢查、記錄、存檔。
7、開設了安平二中教科研博客。充分發揮網絡資源、信息技術對教學教學的促進作用,積累教學資源,實現校內資源共享,進行空間教學做了一定工作,也開辟了一個新的校園宣傳平臺。
8、為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對教學教學的促進作用,對部分教師(共計31人)的辦公電腦進行了更新換代;對各教研組長、備課組長進行了信息技術培訓;對各年級教室內多媒體全面檢查修繕兩次,對問題多媒體做了及時修繕更換。
二、下學期教學、教研工作計劃
(一)教學管理
1、加強教學常規管理
①領導干部深入課堂,及時發現問題、準確掌握教學動向。
②加強對備課、上課、作業批改、考試等常規教學環節的管理,定期檢查學案、作業、作業批改記錄等,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2.組織好各類各級考試。組織安排好各年級的月考,畢業班的模擬考試以及中考、體育、微機、理化試驗考試。
3.考試過后及時做好相關考試質量的分析與反饋,組織教師和學生座談,隨時了解掌握教師教學情況、學生學習情況,達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學的目的。
4.繼續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
(二)教研管理
1、堅持并完善上學期的各項教研制度。實現教師在研究的狀態下進行工作,促進教師自我覺醒、自我開發和自我提升。
2、大興教學研究之風。各教研組、備課組都要組織各位教師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認真研究教材、研究考綱,對中考重難點,命題趨勢變化,做到心中有數。
3、積極推進教改。教師要認真研究新的教學思想、教學理念,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積極探索自主、合作、互動、開放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
4、強化教研常規管理。檢查與督促的內容為學期初各教研組、備課組、科任教師的學期計劃,學期中的教研情況座談與反饋,學期末的教研組、備課組的工作總結。
5、鼓勵各教研組組織豐富多彩、指向明確的課外活動、學科競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率。
6、推進教研活動實效性。堅持問題導向,以研促教,提高教研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7、更加注重總結積累教育教學研究成果:如科任教師的經驗總結、論文、課堂反思、備課筆記、教師聽課記錄等。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
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