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年第二學期七年級語文下教學計劃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
**―**學年第二學期七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計劃
一,教材內容分析
課程標準語文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下冊,七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計劃繼續(xù)以語文與生活的聯系為線索,按照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大版塊組織單元.全冊書六個單元,每個單元仍舊包括閱讀和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兩個部分七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計劃.
本冊書中的六個單元依次安排了如下內容:成長,祖國,名人,文化,探險,動物.七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計劃
第一單元中選取了五篇與個人成長有關的文章,《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無論是百草園里高大的皂莢樹,有趣的斑蝥,傳說的美女蛇,還是三味書屋里方正,質樸的先生,奇妙的'怪哉'蟲,課堂上描畫的繡像,都記錄了魯迅成長的足跡七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計劃;
《爸爸的花兒落了》(林海音)中'爸爸'的去世,迫使'我'在極短的時間里,經歷了一段艱難的心理成長歷程;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和《未選擇的路》是詩人用凝練的語言道出的殷殷囑托,一行行的詩句曾激勵過無數成長中的青年.
《傷仲永》促使我們反思一個天資出眾的人變得'泯然眾人矣'的原因.
第二單元的五篇課文都是歌頌祖國,抒發(fā)愛國激情的文章,《黃河頌》(光未然)把我們帶到了波濤洶涌的黃河之濱,讓我們感受母親河的雄渾壯闊;
《土地的誓言》是端木蕻良在'九一八'十周年時寫給被日本蹂躪的故鄉(xiāng)東三省的誓言,熾熱的語言背后跳動的是一顆蓬勃而痛苦的心;
《最后一課》以兒童的視角幫助學生領悟母語與祖國的關聯;
《木蘭詩》勾勒了一位替父從軍,縱橫疆場,保衛(wèi)國土的女英雄形象.
第三單元中的文章寫的是名人故事.有科學家鄧稼先(《鄧稼先》楊振寧),
有藝術家貝多芬(《音樂巨人貝多芬》何為),
有個性鮮明的作家群(《福樓拜家的星期天》莫泊桑),
還有孫權對將軍呂蒙的勸誡(《孫權勸學》).
第四單元中的文章盡可能廣泛地涉及了文化生活的不同方面,《社戲》(魯迅)以看戲串起一連串的人和事,像一幅民俗風情畫;
《安塞腰鼓》(劉成章)的節(jié)奏像鏗鏘激越的安塞腰鼓的鼓點;
《竹影》(豐子愷)以兒童游戲為契機,將中國畫和西洋畫的區(qū)別講得深入淺出;《觀舞記:(冰心)用文字表現了印度舞蹈中流動的美;
《口技〉(林嗣環(huán))中只有'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的口技藝人卻能做到'眾妙必備',作者用文字再現了人們聽到的一切.
第五單元主要反映的是人類對自然界勇敢的挑戰(zhàn).
《偉大的悲劇》(茨威格)是寫斯科特在挑戰(zhàn)南極過程中的悲壯覆滅,
《魯濱孫漂流記》(笛福)節(jié)選了魯濱孫初涉荒島的一段,表現一個人在身陷絕境時內心痛苦的掙扎和人的精神的強大,
《登上地球之巔》(郭超人)再現了60年代中國登山運動員成功登上珠穆朗瑪峰的最后一段路程.
《真正的英雄》(里根)是美國前任總統里根為悼念'挑戰(zhàn)者號'中犧牲的七位宇航員而發(fā)表的演講.
《夸父追日》和《兩小兒辯日》兩篇短文展示了古人對自然的不懈的探索精神.
第六單元也是以自然為主題的單元,集中選取了狀寫動物的文章.
《珍珠鳥》(馮驥才)寫人與鳥之間是如何逐步建立起一種相互信賴的美好境界的,
《斑羚飛渡》(沈石溪)寫一群斑羚在面臨種群滅絕的威脅時所做出的出人意料的舉動,
《華南虎》(牛漢)以虎喻人,謳歌了一個雖身陷囹圄卻有著桀驁精神的靈魂,《馬》(布封)是一篇科學小品文,作家用飽蘸關愛的筆把兩種生存狀態(tài)下的馬寫得動人心弦,
《狼》(蒲松齡)寫人與狼之間的一場斗智斗勇的比拼,雖簡單明了,卻也扣人心弦.
從閱讀部分的選文來說,從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和語言文字兩個方面作了嚴格篩選,新吸取了大量的名家名篇,并以整體感悟,品味語言,理清思路,把握意蘊,抓住要點,發(fā)表見解為閱讀能力的實踐環(huán)節(jié),全面考慮,組織單元.
綜合性學習,第一,三,五單元仍舊是三次規(guī)模小,層次少的小活動,我們稱之為'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第二,四,六單元為三次規(guī)模比較大的綜合性活動,我們稱之為'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三次小活動分別是:成長的煩惱,我也追'星',漫話探險,它們都是結合該單元的主題設計的,是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感染的一種延伸.如,'成長的煩惱'就是通過采訪,交流,模擬情景等形式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對待成長中的挫折,憂愁.三次大活動分別是:黃河,母親河,戲曲大舞臺,馬的世界,它們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為主要目的,在為學生提供一個母課題的前提下,又設計了若干層次的子課題,倡導學生發(fā)揮自主精神,自行設計,自行組織,自行探究,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搜集,篩選,整理信息的能力.黃河,戲曲,馬,我們選擇了這三個極有文化含量的事物,把它們作為活動的切人點,由這三個點生發(fā)開去,可以讓學生將觸角伸人歷史,地理,生物,文化,科學等不同領域,可以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生活的各個方面.
本冊名著導讀介紹了高爾基的《童年》,笛福的《魯濱孫飄流記》和法布爾的《昆蟲記》.它們都與課堂閱讀有著有機的聯系,如:《童年》與成長單元,《魯濱孫飄流記》與探險單元,《昆蟲記》與動物單元,作為課內閱讀的一種延伸,它將因令學生走向一片更為遼闊的天地.
課外古詩詞背誦,選取了十首著名古詩詞.主要由學生讀讀背背,增加文化淀集.
漢語知識:了解實詞.
二,學生狀況分析:
七年級學生經過上學期的學習鍛煉,突出的特點是:
1,學生對語文課的認識和理解有了拓展
2,能大膽嘗試和探究問題,開放性的問題有自己的見解,大部分學生對語文學科有濃厚的興趣.
3,課堂上有勇于帶頭的好學生,課堂教學開展比較順利
存在的不足是:
1,學習語文的習慣養(yǎng)成差
2,學習的主動性,合作探究意識不強
3,積累較少,閱讀面不廣.
三,教學措施
根據學生的情況和我校的實際,本學期擬采用以下措施:
1,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出發(fā),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培養(yǎng)審美情趣.
2,語文教學中,要加強綜合,簡化頭緒,突出重點,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意之間的聯系,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和培養(yǎng)語感,致力于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
3,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發(fā)展他們的觀察,記憶,思考,聯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4,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要提倡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尤其是啟發(fā)式和討論式,鼓勵運用探究性的學習方式.要避免繁瑣的分析和瑣碎機械的練習.
5,重視創(chuàng)設語文學習的環(huán)境,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系,拓寬學習渠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6,實行'雙體互促'課堂教學,培養(yǎng)合作精神,幫助中下生提高學習興趣和成績.
7,實行互批共批,以改促寫的作文教學,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8,優(yōu)化作業(yè)管理,做到每課過關,單元過關.
9,實行培優(yōu)輔差,面向全體學生.
10,利用競賽法等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11,讓優(yōu)生幫差生,實行一幫一學習語文.
12,課前一分鐘演講,包括自我介紹,新聞消息,小故事,成語解說等,鍛煉表達能力
13,每堂課教師根據學生實際精心備課,尤其要備好學生,改變繁瑣的教學方式,突出重點和難點.
14,教學過程中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讓學生樹立起學習語文的信心.
15,作業(yè)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區(qū)別,要因人而異.充分照顧到不同學生的特點.
四,培優(yōu)輔差計劃
主要措施:
1,培優(yōu)重在拔尖,輔差重在提高
2,課堂上有意識給他們制造機會,讓優(yōu)生吃得飽,讓差生吃得好.
3,課外輔導,利用晚修,文體課的時間,組織學生加以輔導訓練.
4,發(fā)揮優(yōu)生的優(yōu)勢,指名讓他帶一名差生,介紹方法讓差生懂得怎樣學,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
5,對于差生主要引導他們多學習,多重復,在熟練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能力,尤其是學習態(tài)度的轉變和學習積極性的提高方面要花大力氣.
6,優(yōu)生要鼓勵他們多做創(chuàng)新的事情,在閱讀和寫作方面多下功夫.
五,教學要求
1,進一步增進對語文課的認識.
2,課前要提前預習,最低要求是掃清字詞障礙.
3,強化養(yǎng)成教育,加強積累.繼續(xù)使用好《成長記錄》,每周檢查:二-三段摘錄,并有學習評價和學習心得;2-3段字寫文章,積累要有價值.
4,增強自主,合作,探究意識,增強學習的主動性.
5,加強課堂常規(guī)建設,養(yǎng)成良好習慣.
六,教學資源的開發(fā):
利用學校圖書室,校園廣播,網絡及其它媒體開發(fā)教學資源.
七,教學總結及反思的要求:及時寫好教后記,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得失.主要從學生角度,從發(fā)展角度,從個性角度思考題,以利于今后的教學工作.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
篇2:七年級語文上期中考試質量分析
二、班級分析:
本次考試中,我所帶的兩個班基本情況如下:人均分:七(11)班:86.6,七(12)班:85.2,及格率:七(11)班:98.3%,七(12)班:91.4%。優(yōu)秀率:七(11)班:13.8%,七(12)班:15.5%。兩個班的閱讀三的得分率都在50%以內,要深刻反思。七(11)班的整體水平好于七(12)班,但尖子生太少且不尖,七(12)班的后進生太多,尾巴太長,有些同學的分數低得離譜,比如說易力才考了18分,全年級最低,工作難度很大。
三、存在的問題:
1、有些學生的卷面不夠美觀,影響了評卷時的印象分。
2、學生對于基礎知識掌握得不扎實。拼讀能力欠缺,錯別字較多,如:“燥”與“躁”不分等。默寫題本應是送分題,但是學生由于多字、漏字、錯字現象招致失分。
3、不會學以致用。閱讀題做的練習量不夠,學生拿到題束手無策。稍微靈活一點的題目,他們就只能望題興嘆了。(閱讀)
4、作文有偏題現象,不會審題,事情寫得不具體,缺乏真情實感,泛泛而談之作很多。
四、改進措施:
1、加強對基礎知識的鞏固,做到溫故而知新,而且要及時復習。
2、認真鉆研教材,把握重點,提高課堂效率,做到預設和生成的和諧統一。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我要引導學生多抒懷,多感受,多朗讀,多練習,幫助學生進行知識遷移。例如在學習重點段落時,可以拓展課外知識,或補充,或練筆,加深學生對重點難點的理解,提升閱讀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能力。在講解習題時,有意識地要求學生看完題目后,用自己的話講明題意。經常這樣練習,可以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標題干,保留做題痕跡)
4、加強對后進學生進行個別輔導,給后進學生優(yōu)先權,優(yōu)先提問,優(yōu)先指導,優(yōu)先批改作業(yè)。做到課堂提問多給機會,課后作業(yè)當面指導,練習之后幫助分析錯誤與問題,定期給予輔導。(定及格邊緣生)
5.幫助學生積累知識。積累是創(chuàng)新的前提,新課程標準重視學生知識的積累:要讓學生有較豐富的積累,擴大知識面,增加閱讀量。重視課外閱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寫讀書筆記,感受)
6、勤練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我計劃把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結合起來,學習謀篇布局,遣詞造句的能力。我在批改作文時對學生嚴格要求,重點部分若是寫得不具體,就應指導學生抓住人物的言行舉止寫詳細。開頭與結尾要注意技法。(讀寫結合,激發(fā)興趣)
篇3:教學經驗交流材料七年級語文教學心得
本期,我主要擔任初一3班,1班共50人,男女生各占半壁江山,學生基礎參差不齊,3班有一部分尖子,但數量不多,還有7、8個學生基礎特別差,字還沒有小學一年級學生寫得規(guī)范,3班大部分比較差,因為他們都是從農村來此,小學可能不注重語文基本功訓練,普遍字都寫得不美觀,而且閱讀與寫作能力都不高,相當一部分同學學習習慣不是很好,沒有自學、預習的習慣,不知道怎樣聽課,作業(yè)錯了也不會主動去修改。針對這些情況,我本期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主要工作
一是培育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1、讀書習慣。每天安排不少于一個小時的朗讀時間,早讀課,一定讓學生有朗朗讀書聲,每節(jié)語文課前五分鐘讓學生也用來訓練朗讀,課堂上,也要求自己一定讓學生有讀書的機會,有時還利用晚自習前預備鈴時間讀一些《弟子規(guī)》等課外文章。
2、預習習慣。開學初,我就把預習重要性做了強調,每天我都會抽一定時間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為了給學生體驗預習帶來的快樂,在課堂上,我都設立了檢查預習這一環(huán)節(jié),對做得好、效果好的給予掌聲和鼓勵。
3、自學的習慣,大部分學生都沒有自學的習慣,等老師來講,等老師來督促我做,督促我記,幫助我總結,幫助我歸納,所以對于自學能力的培育,我反復給學生做了強調,并采取系列措施幫組學生養(yǎng)成自學的習慣,認真檢查學生的自學筆記,給學生批改作業(yè)的機會,給學生分析課文,講解課文的機會,通過這些措施,對于督促學生自學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4、寫作的習慣,主要是要求學生每天堅持寫日記,并且對日記的質做了要求,從書寫、篇幅、語言都做了要求。每一次考試,不管是期中考試、月考等大考,還是單元測試等小考,都要求學生寫總結,把經驗教訓有條理的表達出來。
二是改變教學風格,從興趣人手,打造樂學課堂。
以前我的課堂比較呆板,缺乏生機,主要是授課語言生硬僵化,枯燥無味,課堂形式單調,學生參與機會少。經過自己的反思,我這個學期我大膽的改變教學風格,主要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上課時,盡量使自己的語言生動起來,我自己給自己的要求是,沒有笑聲的課就是失敗的課。在教授知識點時,我就會較勁腦子組織生動的語言來給學生講解。同時我也給自己的課堂規(guī)定沒有學生的參與的課時失敗的課,每一節(jié)課,我都會設計一些學生參與的環(huán)節(jié),滿足學生的表現欲,展示欲,參與的積極性。
三是改變作業(yè)批改形式,摸索快捷高效反饋形式。
如果按照傳統作業(yè)批改形式,作業(yè)的周期會很長,3班50人,單作文一項,就要至少兩個星期,還有日記、課堂作業(yè)、基礎訓練、單元測試等大量其它作業(yè)根本無法估及,高效無從談起,學習興趣蕩然無存。采取作業(yè)自批形式,周期短,效果好,老師學生都能及時了解知識學習情況,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當然我不會放任自流,不管不問,采取抽查等多種形式了解作業(yè)情況,收集信息反饋。當然單元小考,為了減少錯誤,給學生公正公平的評價,我會盡量自己批改。
四是積極拓展第二課堂。
語文要求學生有廣闊的知識面,在條件有限的情況下,我發(fā)動學生積極捐書,在教室里建立一個圖書角,讓學生在業(yè)余時間閱讀,找一些課外的經典名篇讓學生朗讀,比如《弟子規(guī)》《詩詞名句》等,還讓學生每天在黑板上寫一則名人名言。鼓勵學生向校報投稿,辦好每一期黑板報,積極參加語文競賽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