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高三歷史一輪復習計劃

高三歷史一輪復習計劃

2024-08-01 閱讀 1865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

高三歷史一輪復習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導向正確、方法科學、全面扎實、問題中心、主題鮮明、訓練高效”為指導,立足基礎,著眼能力;立足“綱標”,活用教材;突出重點,強化主干。在重視使學生建立全面、扎實的基礎知識,構建科學、系統的知識結構的同時,重視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歷史知識、進行知識遷移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整個復習備考中,團結協作,刻苦鉆研,精益求精,開拓創新。

二、學情分析

學生沒有經歷過高考,對高考知之甚少,且歷史基礎知識不扎實,對歷史的學習方法還不能比較好地掌握,答題不規范;學習習慣還沒有真正養成。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差,得分能力低。具體表現為:①尖子不尖,尖子生雖有一定的基礎,但學科優勢不明顯,需要重點培養;②“尾巴較大”,尤其是普通班的部分學生上課不認真,考試不在意,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③學生歷史學科思維相對較弱,需要下工夫加大挖掘潛力。只要師生共同努力,積極配合,努力提高,端正學習態度,提高備考意識,提高復習效果和質量。

三、復習目標

通過一輪復習,達到對基礎知識的記準、記全、記牢的基本要求,達到對基本能力的史論結合、活用知識、以史為鑒的基本要求,備戰高考。

四、復習思路

依據《考綱》《說明》,優化復課理念;依“綱”據“標”,優化復習內容;重視復課設計,優化復課過程;以問題為中心,優化復興方法;把握適度原則,優化訓練過程;倡導合作、和諧,優化資源利用。

五、復習步驟

一輪是單元復習階段,做好基礎知識復習,整合各模塊,狠抓細、新、活,嚴抓知識點、突破點、考點,規范答題思路、步驟。同時進行學科主干知識的復習,從文明史觀、現代化和全球化等三大角度,基本遵循課本順序,適當調整,針對高考考點進行有效復習,特別是一些重、難點以及高考出現頻率較高的知識進行多角度、多視角講解,引導學生梳理知識脈絡,構建知識體系、知識框架,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總體時間從**年7月1日至**年3月初,具體安排如下:

時間復習內容

**年7月必修一第一單元、第二單元

**年9月必修一第三、四、五單元

**年10月必修一第六、七、八單元

**年11月必修二第一、二、三單元

**年12月必修二第四、五、六、七單元

**年1月必修二第八單元、必修三第一、二、三單元

**年2月必修三第四、五、六、七單元

**年3月初必修三第八單元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

篇2:溪安八中高三歷史復習總結

溪安八中高三歷史復習總結

**年高考文綜試卷(全國I)歷史試題,與**年的試題相比,在保持了試卷題型穩定和難度穩定的基礎上,命題的形式和內容又有了一些改進和創新,值得我們歷史學科的課堂教學和高考備考反思。

第一、穩中有變。**年全國卷一歷史試題體現了穩中求變的原則。形式、內容穩定,分值安排、題量大小與往年保持一致。變化有取消專題題組。考查范圍更廣。

第二、回歸教材,考查教材主干知識和重點知識,基本沒有出現偏題、怪題。去年全國卷一的選擇題突出特點是“劍走偏鋒”,一些題在教材中找不到知識的依托,今年選擇題部分一改去年考查許多小字知識。基本圍繞主干知識和國內外重大歷史事件進行考查。第13題考查新思想萌發,知識分子觀念的轉變;14題考查洋務運動。15題考查科學技術的雙重作用;16題考查抗戰時期敵后抗日根據地的民主政權建設。體現了政治民主化主題。17題考查抗戰時期中國外交成果;18題考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題考查工業文明;20題考查日本明治維新;21題考查1929-1933年經濟危機。22題考查二戰后國際關系和德國分裂、統一;23題考查朝鮮半島形勢。除了第12題和第23題。考查的都是主干知識和重點知識。這對高中歷史教學具有很好的導向作用。

第三、情景化試題明顯增多,突出能力的考查。運用文字、照片、表格形式呈現。12道選擇題中,情境命題有9道之多。第13、14、15、16、17、19、20、21題以文字材料形式出現。第22題以圖片形式出現。材料有新意,如15題科學萬能說,19題格拉斯.諾斯假設,20題日本兒童玩拍球游戲等等。主觀題每題材料都有一個表格呈現。把新課程的精神和理念滲透到高考試題中,有利于高中歷史教學的健康發展。

第四、以文明史范式、整體范式和現代化范式設計試題。如第13、20題考查精神文明史,第17、18、19題考查政治文明史,第21題考查整體史觀。第14、15、19題考查物質文明史。第37題考查制度文明史。

第五、不回避熱點問題,反映出鮮明的時代氣息。如13題與思想解放大討論的時政熱點相關;第20題與大國崛起相關,第22、23題與臺灣問題、國家統一相關,第37題與gg開放30周年,重建社會公平與構建和諧社會相關.39題與西藏問題相關..試題從歷史的角度考察現實,具有鮮明的時代性,體現了以史為鑒的功能。

針對**年高考文綜試卷(全國I)歷史試題的特點,對**年高考的復習備考提幾點建議:

第一,要轉變復習思路,連續三年的高考文綜歷史試題難度一年比一年加大,而它竟然沒有引起我們老師足夠的重視,把希望寄托在今年難度應該不會象去年那嗎大把。復習的思路沒有變,結果就可以想象了。

第二,針對題型的變化取消專題題組,考查范圍更廣。我們不要過份注重專題的復習。

第三,回歸教材,注重教材主干知識和重點知識。要注重第一輪復習特別是教材主干知識和重點知識。要教育學生學會大膽放棄,不要因為碰到偏題、怪題而把大量的時間花費在掃除偏題、怪題的過程中,忽視了我們學習的重點。因為高考可能會偶爾出現偏題、怪題,但基本上都是以考查主干知識和重點知識為主。

第四,要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現在的高考雖然考的是重點知識,但都不是簡單的再現可以一眼看到答案,而是考查學生的知識理解、運用能力,材料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考查了學生歷史思維能力。這樣的能力考查與新課程的理念是吻合的,也就是要求我們教師平時的講課應該以學生的能力培養為主,而不是滿堂灌,應該更多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否則學生的歷史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得不到提高,面對新情景將手足無措,那樣想取得好成績是不可能的,特別是我們農村學校的學生。

第五,要加大備課組活動力度。備課組活動可以針對高考復習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歷史高考中的一些熱點問題進行交流,畢竟“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

第六,要加大培養學生基本的學習和做題方法的訓練。掌握學習歷史的主要方法就是要重視解題能力的訓練,探索正確的解題思路和方法。特別是新情景的試題和能力要求較高的試題。

最后,衷心祝愿09屆的考生在09屆老師的指導下再創新高,為我們八中的發展再添上一道亮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