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教科研工作總結
文章來源制度大全
qiquha.coM
**年歷史教科研工作總結
日月如梭,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又到了期末;忙碌而又緊張的**年下半學期又過去了。記得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在這半學期中我們學校取得一些可喜的成績,而我們歷史組在全組老師共同努力下,團結奮斗,銳以進取,始終以:“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為指南,培養能適應社會需要的既精又博的高質量的人才為目標。為此,朝著今年工作的重點:(1)關于教研組和備課組工作紀律和要求;(2)關于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和“青藍工程”一師多徒,自由選擇;(3)制定公開課和教研組工作計劃;(4)學案編制和教科研活動――課題研究(兩個);(5)學科網站建設和教師理論學習;(6)集體備課和三年課程計劃的實施(三個階段的內容要求解釋和落實);(7)教學常規的執行:五認真。向著今年工作的示范性活動:先進備課組的觀模活動――亮點:課程整合出專題教材;研究**年新課程標準(探究加指導的方法);師徒上課思路的學習和過程指導:自己學什么?上課講什么?為著今年的主要任務任務:本學期歷史組要做好三件大事:加強對教育和教學工作研究,提高青年教師的能力,深化教學細節,學習新課標,完成教學案的編制工作(第三次修改);實施教學常規,重視教學過程,拓展教學視野,進行三年歷史課程教學案的實施(三個年級試行);務實抓好教學課題研究,全方位落實精細化管理,全力以赴為中考服務,提高中考質量。概括起來就是:“青藍工程”――一師多徒;課程整合――專題研究;教學案“一體化”――課題研究。崇尚歷史學科品質,作為歷史學科,我們結合自己學科的特點,用學科中的事件和人物來感染學生,即用高尚的情操來教育人,用高貴的品格來引導人,用高雅的藝術來熏陶人。因此,今年的工作思路:先學后教,講學導;以學為中心,少教多學;以人為本,自主學習。抓住:學校文化建設,高效科學管理和課堂教學改革。通過大家半年的辛勤工作,我們取得了一些成功,有了一些收獲,但也存在遺憾。下面就歷史組教研組半學期情況作簡要回顧和總結。
一、通過網絡和創建“學習型教研組”不斷學習,形成教育學生的基礎,掌握了教育教學的基本理論
現代社會是信息社會,只有教師不斷學習,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才能有能力教育好學生。因此,我們組通過網絡和“學習型教研組”的形式,決定學習一些教育和教學理論書籍,主要有:現代社會是信息社會,只有教師不斷學習,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才能有能力教育好學生。因此,我們組決定學習一些教育和教學理論書籍和文章:
1、《淺談利用思維的“三性”分析歷史現象發生的原因》2、《試析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思維能力的有效培養》3、《新課程新理念》4、《現代教育技術》5、《從課題研究到論文發表》6、《歷史課程標準》7、《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資料匯編》8、《基礎教育新課程標準通識》9、《課堂教學論》10、《知識轉型與教育改革》11、《課程與教學》12、《課堂觀察》
學習的理論文章:《“視域融合”理論及其教學應用》;《導學條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多元智能理論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歷史課堂“篇章式”教學模式探微》;《淺談分層教學在歷史教學中的運用》;《例談初中歷史教學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方法》;《思維對話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遵守了學習時間:每周三教研備課活動活動和每周五的政治學習(負責人:毛宇平)。方法:每次活動有一個教育和教學主題或專題。并進行準備發言。提高自身的教育和教學能力與自己學習是密切相關的,因此,本組要求每位教師抓緊學習,并制定出個人發展目標和計劃(另附)。同時做好本校的外出交流和學習,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和教學理念。
完成了今年教研組備課組活動形式:1、青年教師帶讀教育教學理論學習(見表)2、集體探究和解讀新課程標準3、青年教師新課思路和指導4、課程整合、教學案“一體化”――課題研究。
教師通過學習教育和教學的理論有提高,在上課和撰寫論文方面有一定的收獲,教育學生的方法有了一些,教學理論也能運用一些。
二、通過不斷實踐,積累和拓展教育教學經驗及方法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科教興國是策略,是國策。教育和教學的改革勢在必行。因此,歷史學科的教育和教學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為此,狠抓教學常規,力求教學精細“五認真”,上好有影響力的研究課和公開實驗課,每位教師上好一堂公開實驗課或示范課(高級和骨干教師),根據學校的要求高級教師上示范課,青年教師上比武課,并鼓勵本組教師主動外出上課比武,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水平。今年,根據學校要求上一堂全組統一聽課的,有影響力的大型對外公開課(謝丹、徐佳、吳曉英老師)。到時我們邀請區教師參加。
上好有影響力的示范課和公開實驗課:校公開課和示范課一覽表
通過教學實踐教師的教學水平有提高,掌握了新課程的特點和教學方法,對新課程的理念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和認識。
三、通過不斷研究,以科研促教學,提高了教育和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教師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既獲得知識,又學會學習。同時,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關鍵在于用適當的方式教育學生。因此,改進教育方式,改革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的關鍵。而這一切都起決于教科研。為此,歷史組積極組織參與教科研活動:
1、參與學校省級課題的研究活動:今年有兩個課題
(1)課題:《為思維而教――在學科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實踐研究》,確立的歷史組子課題:《歷史學科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品質實踐的研究》來創造情感性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并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思維品質和思維方法。從而來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也就是要使學生形成兩個轉變:(1)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2)從“學會”到“會學”的轉變。(2)組內課題:《初中歷史概念教學的研究》:通過概念教學,形成概念專題,完成三年課程實施目標。
2、為此,努力從事課堂教學改革活動:歷史概念教學和課程整合――專題研究
準備開設的學校示范探究課題實驗課有:
3、重視新課程中課堂模式和教學方法的探究
目前,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要求學科滲透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文科綜合性教學和學生學習方法的改變成為了難點,于是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我們組將采取以下措施:
(1)、今年實行教學案“一體化”的編制和實施,教研活動以修改精簡學案(第三次)為重點;附:學案編制結構:
學習目標:(預習了解)
課前學習:完成填空:基礎知識(5分種)
課堂學習:課堂練習――問題思考(8分鐘)
課后學習:拓展和延伸練習(10分種)反思與點評:
(2)、嚴格執行學校管理條理:《關于組織考試》,《課堂教學基本要求》,《學校控制作業量》等。
(3)、每次教研活動有一教師進行專題發言探討,并進行組內探討學案;
(4)、每位教師針對自己的課題進行研究,并開好公開課;寫出小結或反思;
(5)、每位教師對自己的專題進行總結,并寫出論文;
(6)、組內討論的同時,盡可能外出交流和提高;參加學校的每月評課評比活動。
(7)、通過聽課和評課,最后形成有一定特色和水平的學案。
通過新課程,新課標的教改活動,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方式有了進步。自己也有了教學的特點和方法。
4、培養好青年教師
主要根據學校的要求搞好“青藍工程”,“師徒結對”打造一支有戰斗力的,能上好課的歷史教師隊伍。具體方法和規范,見《歷史組培養青年教師計劃下》
5、做好學校網站有關歷史組的網站建設和管理工作
具體的分工和負責人:另見方案:《關于歷史組學校網站建設的分工和管理及職責》特別是歷史學科網站:有組長寫稿,吳小英老師打印和上傳。
通過培養和幫助,謝丹老師已能充分勝任歷史循環教學,吳曉英、吳婷婷、常建英等老師能上好初一、初二的課,新教師徐佳上課有了自己的特色。并在教育和教學研究方面獲獎(具體見成果)
四、認真開展校本課程(綜合實踐)和興趣小組第二渠道活動
這兩項活動是綜合學科課堂教育和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對豐富學科教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為此,我們安排組織和開展有益的活動。目的是使學生身心雙健。以歷史為例:(按年級教師自己制定計劃)
1、建立歷史興趣小組
把歷史上的戰斗故事、英雄故事和地方斗爭及傳統故事收集起來,在小組中進行聽故事、講故事和學生自己編故事活動。同時在這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從而學生的高尚的情操和品質。
時間:星期一(每兩周一次)
地點:教室或體育館
組織:初三(毛宇平)、初一(謝丹)
教材:《上下五千年》(一、二、三);《歷史與人物》(一、二、三);《蘇南抗日斗爭史》;《近代史話》等。
2、確實開展第二渠道活動
主要內容有參觀、訪問和講座報告等活動
1)參觀:瞿秋白紀念館、淹城遺址和栗陽新四軍紀念觀;
2)訪問:敬老園、本地社會調查和一些機關企業等
3)講座:(1)“五四”愛國運動(毛宇平)
(2)“九一八”事變(張小林)
(3)“一二九”運動(謝丹)
(4)火燒圓明園(吳曉英)
3、關于歷史校本課程:探索社《尋找身邊的歷史》―校園廣播站“史海博覽”
我們歷史組將根據傳統節日和本地的歷史,完成《尋找身邊的歷史》的課程的開發:計劃、方案、教材和教案及評價小結。(具體有毛宇平,謝丹教師負責)已完成。今年增加了:廉潔誠信校本課程;“智慧課堂”;旅游文化等
五、參加學校和上級教育和教學部門(歷史教研部門)組織的評比和競賽活動取得的主要成果:
毛宇平老師:
(1)完成學校工會網站有關歷史組的建設和管理工作和工會工作(學科主頁和新聞稿)
(2)完成工會**年度工會論文:《讓教職工感受家的溫暖,構建和諧包容的校園文化(**年送稿)》
(3)、完成了《新課程背景下以學案為依托的歷史學科三年課程計劃》實施第四階段
(4)、課題研究:完成《為思維而教――歷史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研究》計劃和小結(毛宇平)
文章來源制度大全
qiquha.coM
篇2:歷史教科研工作總結
文章來源制度大全
qiquha.coM
**年歷史教科研工作總結
日月如梭,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又到了期末;忙碌而又緊張的**年下半學期又過去了。記得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在這半學期中我們學校取得一些可喜的成績,而我們歷史組在全組老師共同努力下,團結奮斗,銳以進取,始終以:“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為指南,培養能適應社會需要的既精又博的高質量的人才為目標。為此,朝著今年工作的重點:(1)關于教研組和備課組工作紀律和要求;(2)關于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和“青藍工程”一師多徒,自由選擇;(3)制定公開課和教研組工作計劃;(4)學案編制和教科研活動――課題研究(兩個);(5)學科網站建設和教師理論學習;(6)集體備課和三年課程計劃的實施(三個階段的內容要求解釋和落實);(7)教學常規的執行:五認真。向著今年工作的示范性活動:先進備課組的觀模活動――亮點:課程整合出專題教材;研究**年新課程標準(探究加指導的方法);師徒上課思路的學習和過程指導:自己學什么?上課講什么?為著今年的主要任務任務:本學期歷史組要做好三件大事:加強對教育和教學工作研究,提高青年教師的能力,深化教學細節,學習新課標,完成教學案的編制工作(第三次修改);實施教學常規,重視教學過程,拓展教學視野,進行三年歷史課程教學案的實施(三個年級試行);務實抓好教學課題研究,全方位落實精細化管理,全力以赴為中考服務,提高中考質量。概括起來就是:“青藍工程”――一師多徒;課程整合――專題研究;教學案“一體化”――課題研究。崇尚歷史學科品質,作為歷史學科,我們結合自己學科的特點,用學科中的事件和人物來感染學生,即用高尚的情操來教育人,用高貴的品格來引導人,用高雅的藝術來熏陶人。因此,今年的工作思路:先學后教,講學導;以學為中心,少教多學;以人為本,自主學習。抓住:學校文化建設,高效科學管理和課堂教學改革。通過大家半年的辛勤工作,我們取得了一些成功,有了一些收獲,但也存在遺憾。下面就歷史組教研組半學期情況作簡要回顧和總結。
一、通過網絡和創建“學習型教研組”不斷學習,形成教育學生的基礎,掌握了教育教學的基本理論
現代社會是信息社會,只有教師不斷學習,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才能有能力教育好學生。因此,我們組通過網絡和“學習型教研組”的形式,決定學習一些教育和教學理論書籍,主要有:現代社會是信息社會,只有教師不斷學習,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才能有能力教育好學生。因此,我們組決定學習一些教育和教學理論書籍和文章:
1、《淺談利用思維的“三性”分析歷史現象發生的原因》2、《試析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思維能力的有效培養》3、《新課程新理念》4、《現代教育技術》5、《從課題研究到論文發表》6、《歷史課程標準》7、《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資料匯編》8、《基礎教育新課程標準通識》9、《課堂教學論》10、《知識轉型與教育改革》11、《課程與教學》12、《課堂觀察》
學習的理論文章:《“視域融合”理論及其教學應用》;《導學條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多元智能理論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歷史課堂“篇章式”教學模式探微》;《淺談分層教學在歷史教學中的運用》;《例談初中歷史教學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方法》;《思維對話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遵守了學習時間:每周三教研備課活動活動和每周五的政治學習(負責人:毛宇平)。方法:每次活動有一個教育和教學主題或專題。并進行準備發言。提高自身的教育和教學能力與自己學習是密切相關的,因此,本組要求每位教師抓緊學習,并制定出個人發展目標和計劃(另附)。同時做好本校的外出交流和學習,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和教學理念。
完成了今年教研組備課組活動形式:1、青年教師帶讀教育教學理論學習(見表)2、集體探究和解讀新課程標準3、青年教師新課思路和指導4、課程整合、教學案“一體化”――課題研究。
教師通過學習教育和教學的理論有提高,在上課和撰寫論文方面有一定的收獲,教育學生的方法有了一些,教學理論也能運用一些。
二、通過不斷實踐,積累和拓展教育教學經驗及方法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科教興國是策略,是國策。教育和教學的改革勢在必行。因此,歷史學科的教育和教學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為此,狠抓教學常規,力求教學精細“五認真”,上好有影響力的研究課和公開實驗課,每位教師上好一堂公開實驗課或示范課(高級和骨干教師),根據學校的要求高級教師上示范課,青年教師上比武課,并鼓勵本組教師主動外出上課比武,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水平。今年,根據學校要求上一堂全組統一聽課的,有影響力的大型對外公開課(謝丹、徐佳、吳曉英老師)。到時我們邀請區教師參加。
上好有影響力的示范課和公開實驗課:校公開課和示范課一覽表
通過教學實踐教師的教學水平有提高,掌握了新課程的特點和教學方法,對新課程的理念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和認識。
三、通過不斷研究,以科研促教學,提高了教育和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教師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既獲得知識,又學會學習。同時,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關鍵在于用適當的方式教育學生。因此,改進教育方式,改革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的關鍵。而這一切都起決于教科研。為此,歷史組積極組織參與教科研活動:
1、參與學校省級課題的研究活動:今年有兩個課題
(1)課題:《為思維而教――在學科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實踐研究》,確立的歷史組子課題:《歷史學科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品質實踐的研究》來創造情感性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并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思維品質和思維方法。從而來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也就是要使學生形成兩個轉變:(1)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2)從“學會”到“會學”的轉變。(2)組內課題:《初中歷史概念教學的研究》:通過概念教學,形成概念專題,完成三年課程實施目標。
2、為此,努力從事課堂教學改革活動:歷史概念教學和課程整合――專題研究
準備開設的學校示范探究課題實驗課有:
3、重視新課程中課堂模式和教學方法的探究
目前,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要求學科滲透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文科綜合性教學和學生學習方法的改變成為了難點,于是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我們組將采取以下措施:
(1)、今年實行教學案“一體化”的編制和實施,教研活動以修改精簡學案(第三次)為重點;附:學案編制結構:
學習目標:(預習了解)
課前學習:完成填空:基礎知識(5分種)
課堂學習:課堂練習――問題思考(8分鐘)
課后學習:拓展和延伸練習(10分種)反思與點評:
(2)、嚴格執行學校管理條理:《關于組織考試》,《課堂教學基本要求》,《學校控制作業量》等。
(3)、每次教研活動有一教師進行專題發言探討,并進行組內探討學案;
(4)、每位教師針對自己的課題進行研究,并開好公開課;寫出小結或反思;
(5)、每位教師對自己的專題進行總結,并寫出論文;
(6)、組內討論的同時,盡可能外出交流和提高;參加學校的每月評課評比活動。
(7)、通過聽課和評課,最后形成有一定特色和水平的學案。
通過新課程,新課標的教改活動,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方式有了進步。自己也有了教學的特點和方法。
4、培養好青年教師
主要根據學校的要求搞好“青藍工程”,“師徒結對”打造一支有戰斗力的,能上好課的歷史教師隊伍。具體方法和規范,見《歷史組培養青年教師計劃下》
5、做好學校網站有關歷史組的網站建設和管理工作
具體的分工和負責人:另見方案:《關于歷史組學校網站建設的分工和管理及職責》特別是歷史學科網站:有組長寫稿,吳小英老師打印和上傳。
通過培養和幫助,謝丹老師已能充分勝任歷史循環教學,吳曉英、吳婷婷、常建英等老師能上好初一、初二的課,新教師徐佳上課有了自己的特色。并在教育和教學研究方面獲獎(具體見成果)
四、認真開展校本課程(綜合實踐)和興趣小組第二渠道活動
這兩項活動是綜合學科課堂教育和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對豐富學科教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為此,我們安排組織和開展有益的活動。目的是使學生身心雙健。以歷史為例:(按年級教師自己制定計劃)
1、建立歷史興趣小組
把歷史上的戰斗故事、英雄故事和地方斗爭及傳統故事收集起來,在小組中進行聽故事、講故事和學生自己編故事活動。同時在這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從而學生的高尚的情操和品質。
時間:星期一(每兩周一次)
地點:教室或體育館
組織:初三(毛宇平)、初一(謝丹)
教材:《上下五千年》(一、二、三);《歷史與人物》(一、二、三);《蘇南抗日斗爭史》;《近代史話》等。
2、確實開展第二渠道活動
主要內容有參觀、訪問和講座報告等活動
1)參觀:瞿秋白紀念館、淹城遺址和栗陽新四軍紀念觀;
2)訪問:敬老園、本地社會調查和一些機關企業等
3)講座:(1)“五四”愛國運動(毛宇平)
(2)“九一八”事變(張小林)
(3)“一二九”運動(謝丹)
(4)火燒圓明園(吳曉英)
3、關于歷史校本課程:探索社《尋找身邊的歷史》―校園廣播站“史海博覽”
我們歷史組將根據傳統節日和本地的歷史,完成《尋找身邊的歷史》的課程的開發:計劃、方案、教材和教案及評價小結。(具體有毛宇平,謝丹教師負責)已完成。今年增加了:廉潔誠信校本課程;“智慧課堂”;旅游文化等
五、參加學校和上級教育和教學部門(歷史教研部門)組織的評比和競賽活動取得的主要成果:
毛宇平老師:
(1)完成學校工會網站有關歷史組的建設和管理工作和工會工作(學科主頁和新聞稿)
(2)完成工會**年度工會論文:《讓教職工感受家的溫暖,構建和諧包容的校園文化(**年送稿)》
(3)、完成了《新課程背景下以學案為依托的歷史學科三年課程計劃》實施第四階段
(4)、課題研究:完成《為思維而教――歷史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研究》計劃和小結(毛宇平)
文章來源制度大全
qiquha.coM
篇3:可愛2班世界無煙日活動總結
可愛(2)班世界無煙日活動總結
為了紀念5月31日世界第二十四個無煙日的到來,今天,我們可愛(2)班的老師以煙草致命如水火無情,控煙履約可挽救生命為主題,向幼兒宣傳吸煙有害健康的知識,廣泛開展遠離煙草,健康成長的宣傳教育活動。
活動前夕,我班利用多種形式組織開展宣傳教育工作。首先利用宣傳欄向家長介紹關于無煙日的相關知識,讓家長和孩子了解20xx年世界無煙日的主題、無煙日的由來等。接著,園部統一在校門口張貼關于世界無煙日的主題板和宣傳標語,形象的主題板引來了眾多家長的關注,時刻提醒著每一個進入幼兒園的人要自覺遵守禁煙規定。。
活動當天,幼兒園還開展了現場簽名活動。早上,幼兒園的門廳前熱鬧非凡,家長和孩子們紛紛在禁煙橫幅上簽上自己的名字,表達自己愿意為創建無煙環境出一份力,以及堅決抵制吸煙,營造健康家園環境的決心。
活動中,老師利用觀看圖片健康教育課等宣傳渠道向孩子們宣傳吸煙的危害和世界無煙日的意義,通過師幼互動,發起大手牽小手的活動,讓小朋友們向自己的長輩們宣傳世界無煙日,提醒長輩們在這一天不要吸煙。孩子們紛紛想出了各種辦法,讓家長們在無煙日那天不要吸煙,有的孩子說:我把爸爸的煙藏起來,讓他找不到。有的孩子說:我一遍一遍地提醒爺爺不要吸煙,還要告訴他吸煙的害處。還有的孩子說:我對爸爸說,如果你再吸煙的話,我就不理你了。……
本次世界無煙日宣傳活動的開展,進一步提高了廣大師生和家長們對吸煙危害健康的認識,收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相信這次活動會使大家更加關注吸煙危害健康這一社會問題,攜手創建無煙環境。
通過開展世界無煙日系列宣傳活動,進一步提高了師生對吸煙危害健康的認識,為倡導講文明、講衛生、講科學、改陋習、樹新風的良好社會風氣,營造健康、清潔、禁煙的良好社會環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充分讓孩子們了解到禁煙也是保護環境的一項重要措施,懂得了保護環境就是從身邊的點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