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第四周中學教科處工作總結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新學期第四周中學教科處工作總結
第四周,根據學校工作計劃和教務處工作計劃,教科處主要做了以下幾項工作。
一、在高三年級組開展競教競學主題活動
第四周,根據大方一中15-16學年第一學期教務處工作計劃中“開展主題鮮明的教育教學活動”的工作計劃與安排,教科處組織了高三級語文學科“詩歌鑒賞”同課異構教學競賽活動。語文組全體教師分別聆聽了黃敏、趙華義兩位老師的詩歌鑒賞課,由于時間安排不過來,張超老師的競課將于下周與學生競學活動一道舉行。競教競學活動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和學生素質提高的有效途徑,讓師生圍繞著主題有針對性地進行一些工作和學習,以主題活動的形式來帶動教育教學活動,應成為學校今后教育教學的工作常態。
二、完成**年省教科院課題申報工作
**年省教科院課題申報工作,我校從開始宣傳到收集匯總,耗時數月,共收到7位老師的課題申報材料,經學校研究,決定不批準高三級老師申報課題,最后以楊校長的“啟動式目標教學法在高中學科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為總課題,吸收高一、高二級教師劉**、彭**、吳**、徐**、劉**、王**、李**、諶**、彭**9位老師作為課題組成員,完成大方一中**年省教科院課題申報工作。
三、召開第三期“青藍工程”總結表彰會
9月18日下午5點10分,大方一中在學校綜合樓三樓會議室召開第三期“青藍工程”總結表彰大會,11位在“青藍工程”幫扶活動中做出積極努力的優秀指導教師受到學校表彰。
大方一中“青藍工程”幫扶活動起始于**年3月,迄今已成功舉辦三期幫扶活動,受益青年教師80余人,經過指導教師精心輔導和幫助,已有60多位青年教師出師,從站上講臺到站穩講臺,甚至成為學校的學科教學骨干。
在第三期“青藍工程”幫扶活動中,有11位青年教師脫穎而出,他們是:語文組的高**、王**;數學組的羅**、任**;英語組的周**、郝**;化學組的姜**;地理組的李**、劉**;政治組的李**、陳**。第三期“青藍工程”幫扶活動,采用徒弟上匯報課,教科處聘請專家評委對匯報課進行打分,執教班級學生對其課堂教學進行評價,最后召開教研組長會議進行綜合評定等辦法,依據匯報課專家評委評分占70%、學生評教占30%、教研組長對該教師平時的教學工作表現進行綜合平定等辦法,這11位青年教師符合出師條件,經學校研究決定,準予出師。學校希望出師的各位青年教師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繼續不斷努力鉆研教育教學業務,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早日成為學科骨干教師和名師,為促進大方一中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貢獻智慧和力量。
總結表彰大會由學校教務處主任郝**主持,學校教科室、辦公室以及第三期“青藍工程”活動師徒雙方等30余人參加了表彰大會。
四、繼續到教研組、備課組參與教研和聽取備課活動
本周,到語文教研組參加語文組教研活動,到政治組參加高一政治備課活動,到語文組了解和收集讀書活動方案,在地理教研組就徐**老師的優質課和地理組老師反復研磨、商討。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篇2:學年度第二學期教科處工作總結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學年度第二學期教科處工作總結
**-**學年度第二學期,修文一中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縣教育局黨委、領導的關心、支持下成立了教科處,在劉麗萍校長、李明文副校長高屋建瓴的頂層設計指導下,教科處按照“修文一流、貴陽卓越”的辦學目標,努力克服自身知識、能力和經驗等方面的不足,切實加強學習,認真履行職責,嚴格遵守紀律,切實將“向一流名校邁進中培養一流教師和學生”作為工作重心。現將本學期工作小結如下:
一、硬件建設、維護、管理
1、馬家橋、谷堡中學教師電腦更換,經向教育局信息中心,與修文中學對接,在副書記劉文華、諶貽平、肖建忠校助的幫助下,原馬家橋中學所有教師、谷堡中學部分教師以及上學期新進學校教師共27人電腦更換為新電腦。
2、檢查廣播、監控等高考聽力設備,對網絡中心、致知樓電源控開協調處理,聯系更換攝像頭、拾音器、喇叭共計43只,保證了本學期高考英語聽力、高考、中考的順利進行。以及平時課前一支歌的更換、各年級考試聽力的正常進行。
3、錄播教室檢查,與集成公司協商檢修事宜,錄播教室技術員作檢查,分析攝像頭、攝像機人為挪動、拆動,需北京派技術員,重新調試培訓的費用需5000元。檢修費用報告草擬由肖校長報教育局,維修工作進行了一星期不分白晝完成。
錄播教室正常使用后,本學期錄課43節。
4、學生機房、教師辦公電腦、各班多媒體多媒體的維護,清點各班多媒體財產、鑰匙回收。
二、組織師生參加培訓、比賽、申報
5、邀請貴陽市教科所課題專家、特級教師、市管專家、課題管理負責人張宇敏老師對全校教師如何進行課題研究培訓。宣傳動員岳梅、陳瑤、耿華英三位老師各自負責相關課題申報,負責學校課題《修文一中“書香校園知行閱讀”的探索》申報撰寫初稿,其中學校課題及陳瑤老師負責課題《初中英語書面表達教學模式的研究》立項為市級,協調參加市級課題培訓會及學校開題工作。
6、修文縣“美麗貴陽”生態文明征文組織、宣傳、動員,生態文明征文在學校班主任、語文、地理老師群策群力下,收集、整理、上報有質量有內涵征文80篇,教育局負責的王利萍老師高度贊揚,簡報發學校及縣教育局網站。其中諶貽平校助指導的七(1)班冷如霜同學《還我地球母親的美貌》獲貴陽市生態文明委和市教育局三等獎,為修文唯一獲獎等次。
7、利用3-5月份星期天下午,組織初、高中感興趣學生參加貴陽市第五屆機器人比賽3D虛擬項目及貴州省第四屆機器人比賽,協調劉興剛、龍文仙兩位老師進行培訓指導。5月14日初、高中各3組共6組12人參加貴州省第四屆機器人比賽,6月4日28人參加貴陽市機器人比賽3D虛擬競賽項目比賽。目前知曉省賽全部獲獎,市賽8人獲獎,等次不祥。
8、貴州省教科院論文、教學設計比賽活動文件下發、動員、收集、上報工作,共報教學設計、教研論文12篇。
9、**年度貴陽市高層次創新型青年教師遴選申報工作動員,報送劉麗萍校長、岳梅、耿華英、代方玉資料到市教育局人事科。
10、優秀童謠創作文件下發、動員、收集、上報工作,共上報文章10篇。
11、申報《貴陽市第二批市級名校長、名班主任、名教師》工作動員,
與教務、德育共同商定人選,并作公示,明確上報材料。
對申報教師資料收集,對蔡延軍老師資料進行整理,對申報教師主題班會及課堂實錄進行視頻編輯、光盤制作。
最終上報名班主任:岳梅(粟安祥楊樹軍,修文中學申報,一中教科完成相關光盤、資料等),
名教師:蔡延軍、徐海、陳雪、徐安坤、諶貽平
報送工作完成,簡報撰寫,發布市、縣教育局網站及校園網。
12、結合貴陽市信息技術應用成果比賽進行課堂實錄的拍攝、編輯等工作,共報送高質量優質錄像課18節,課件1個,論文3篇,微課1節到教育局信息中心。并與楊洪主任、馬莉老師、諶貽平副校長聯系,爭取信息中心能全部報送市參評。
13、第九屆“貴青杯”---“快樂律動夢想飛揚”校園舞展演活動、“樂韻華彩”器樂交流活動兩個活動參賽,以學校“五四素質展演”節目為根本,選擇了showyou、自由、孑然妒火、動感舞步、詠春、迷途的羔羊6個舞蹈及古箏、吉它、口技4個器樂節目報送參評。
其中showyou節日進入總決賽,與吳晗老師帶隊參賽,獲共青團省委、省教育廳等主辦單位表彰三等獎。
14、“中華經典我傳承”課本劇展演活動,拍攝、編輯,組織高一年級學生民主評選,并報送參評貴州省“貴青杯”評比。
15、“書香校園”征文宣傳、動員、組織、收集、報送,共報送46篇。
16、貴陽市第十屆體育賽棋類報名
三、常規工作
17“十二五”繼續教育統計工作完善,“十三”五縣級以上培訓手冊制定、印發,國培、省培資料的收集,教師繼續教育統計相關工作。
18、課前一支歌歌詞收集、整理、印發
19、教師博文檢查、統計兩次,并作情況反饋。對錄播公開課實時進行工作提醒和動員,保證順利實施。
20、組織了高一年級3月月考、第10周半期考試,采取有效措施做到考風過硬,從而促進校風校紀良好。
21、草擬修文縣第一中學關于教研活動及教科研獎勵等的相關規定經劉麗萍校長審定后以學校文件下發,以制度保證教研活動及教科研的正常進行,特別是市級以上教研活動正常化。
22、工作梳理,正能量宣傳學校,撰寫《修文縣第一中學參加貴州省第三屆機器人比賽取得優異成績》、《修文縣第一中學邀請市教科所張宇敏老師進行中小學教師如何開展教育科研專題培訓》、《修文縣第一中學扎實推進教師崗位大練兵活動》、《修文一中開展“中華經典我傳承”課本劇表演活動》、《修文一中舞蹈社團節目“showyou榮獲第九屆“貴青杯”校園舞蹈展演三等獎》、《修文縣第一中學**年競賽活動月活動紀實》、《修文一中兩個課題獲市級立項》、《以評促建,以評促發展》等簡報經劉校長修改,發布校園網及市、縣教育局網站。
23、聯系教務、總務發期中活動、半期考試獎狀、獎品,第三屆機器人比賽、書寫表達大賽、高一英語演講比賽、課本劇比賽、生態文明征文比賽、趣味地理知識競賽等,組織廁所處墻做本學期活動開展獲獎展噴繪。
四、末能實施、正在進行及后續完成的工作
24、與諶貽平校長向教研中心對接,初三年級教學研討課相關情況(時間說明、課題說明、上課教師:馬忠、馬莉、王宇、鐔鋒、雷天順、肖成強),初三教學研討課方案發教研中心,諶校長也多次與陳曉彬主任對接,最后流產。
25、根據本學期教科處工作計劃,5月份與德育處等部門共同負責進行修文縣班主任論壇及劉麗萍名校長工作室交流活動,經劉校長與教育科聯系,確定在一中進行,時間改變為下學期開學初教師節期間作為教育局活動進行。
26、陽明教育集團培訓工作協調聯系
校本培訓及外出培訓工作協調安排,7月18日-20日集團校本培訓,(培訓人:劉麗萍校長、李明文副校長、蔡延軍副校長率先垂范,集團形成共識,朱紹芳、徐瑤、唐玉蘭、金一、顏紅櫻老師已作安排,余文武教授需劉校出面請)
陽明教育集團中國好教師培訓、“國培計劃”項目培訓等工作協調聯系。
27、生態文明綠色學校資料
五、存在的問題及工作打算
28、因工作較忙,不能靜心研究,總體負責的機器人、創客項目獲獎等次不高、獲獎率不高,極大打擊感興趣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需加強力量。
29、因性格直率,說話做事直截了當,情商不高,經驗不足,導致學校迎檢中出現不必要的波折。教科處工作人員因個人、家庭或學校其他老師工作安排等原因,積極主動性需提高,工作態度需規范。
30、以“規范,提升,創強”為指導,以“守底線,走新路,提質量”為目的,實施“智慧教育、數字校園”工程為總體目標開展好學校教育信息化、教學教研工作。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篇3:學年第一學期教科處工作總結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學年第一學期教科處工作總結
本學期以來,我處在教學常規管理、教學科研、教師的專業化發展、課題管理、校本研訓等工作方面,一如既往地本著“引領、管理、服務”的原則,嚴格貫徹落實上級有關精神要求,在縣工作組的領導和校長室的指導下,不斷提高教科研工作實效,為學校的可持續性發展提供科研保障和理論支撐,基本達到了期初預期的效果。現簡要回顧,小結如下。
一、教學常規工作
首先是在開學之初,指導各教研組和全體教師制訂了教研計劃和教學計劃,讓一切工作都按計劃進行;其次是協同其他科室,對廣大教師的日常教學工作進行督查,督促老師認真完成教學任務;三是在期中、期末考試期間,組織教研組長、備課組長對老師的作業布置批改、教案撰寫情況以及師徒結對材料、《教師成長記錄本》等進行比較全面的檢查并作出評判,肯定優點,指正不足,以促進教學常規工作的正常運行。
問題反思:學校工作教學為重,但通過教學常規工作的檢查發現,部分教師備課、上課、作業評改等工作敷衍現象嚴重,組長檢查及反饋也未落到“痛處”,行政聯系教研組對此現象反映亦不及時。最重要的是發現不良現象僅僅是一點點經濟處罰,無跟進及改進措施……導致教師漠然處之。如何出臺并有力執行能使教師自覺行之的管理制度和保障措施,值得思考。
二、校本培訓工作
教師工作的本質,就應該把學習進修、教學研究與改進工作有機結合,用學習和研究的態度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實際問題,校本教研所倡導的就是這樣一種“工作、研究、學習一體化”的狀態。本學期我校校本教研強調的是在個體反思基礎上的合作和共享,學校層面上主要是組織解決教師教學和教研中的共識性問題,為此我處主要做了以下幾件的事。
1.基于“學為中心”課堂教學構建的需要。我處與教務處、校辦、總務處等科室合作,由縣發展中心,陳芳老師和周曉曉老師牽頭,我處分別在10月9日、10月10日、10月15日、1月7日組織了德育、語文、英語、學科的“三環五步”教學法的示范課和高一段文化課教師的匯報課。
問題反思:促進有效學習課堂變革活動在我校實踐已2年多,的確讓一部分上進的老師轉讓了教育觀、教學觀、學生觀,快速地成長起來。但是對于平均年齡接近中年的教師隊伍來講,完全依靠行政力量來推動課堂改革,而非切實轉變育人模式,必然顯現被動參與多于主動踐行,效果差強人意的狀態。如何將外促轉變為內驅,值得思考。
2.基于課題研究成果提煉的需要。我處與每個課題負責人進行個別指導交流,修改中期階段成果報告。曾淑萍老師以“中職教師課程建設力提升行動的策劃與研究”為題,為各課題負責人做了“課題中期階段性匯報”的示范講座。此外還邀請市教育教學研究院科研科張作仁教授、縣發展中心科研科科長游小央老師、甌海區發展中心科研科主任楊榮波博士親臨我校進行課題成果提煉的專項指導。
問題反思:每一學年,我處均要求各教研組,以備課組為單位,上報微課題,想以此做為校本教研的抓手,營造良好的科研氛圍。無奈多數老師僅僅將讓本該與教學工作共生共長的科研工作看做任務指標或職稱評審的標桿,“成果驅動”的研究遠遠多于“成長驅動”研究。近年來,前者也越來越少。老師只一句“我不會寫、我目前不想做……”就“略過”所有作為一位教師應該為之的工作。如何通過引導和培訓,讓研究成為一種工作常態,值得思考。
3.基于“微課制作”的需要。我處聘請我校陳燕飛老師為大家做了一場關于微課制作的專題講座,主題為:Camtasiastudio7.1.1
的使用方法。同時,曾淑萍老師以“微課程,我來了”為題,希望每位教師應該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生特點,與時俱進轉變教學觀和學生觀。
問題反思:全體組長和多數老師強烈要求下組織的專題講座,現場卻呈現出一種“無奈”一種“失落”,看著“人去座空”,我只想問,老師啊!你們是如何站得穩那三尺講臺?如何組織讓教師“坐得住”的培訓,值得思考。
4.基于拓展教育教學視野和上級要求的需要。本學期(**.7.1-**.1.30)我處組織我校教師進行各級各類培訓達212人次,其中浙派名師培訓1人次,90學時以上培訓55人次,省級以上專業教學能力培訓4人,專業負責人培訓1人,省級雙師型培訓5人,中外合作項目培訓2人,課改項目培訓16人。全校98.37%的教師獲得本學期規定的12學時校本培訓學時。此外還組織30多人次去兄弟學校參觀學習。
問題反思:本學期,學校在教師培訓方面耗資296663元,按一線教師人數184人計算,平均每位教師享受1612元的教育培訓經費。其間不乏一些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培訓,但也大量涌現為了學分而學習的應付式培訓。如何用有限的資金實現最大的學習效益,值得思考。
三、教研組建設與管理
1.召開3次教研組長會議,對教研組建設,尤其是骨干專業建設和特色專業建設提出要求和建議。
2.通過行政聯系教研組,讓行政走進教研組備課組,參與教研活動,通過聽課、講座、指導、理念引領等形式,與老師共同探討教育教學問題。
3.通過檢查、月報公布等方式促進教研組活動正常化、常態化。本學期,大部分教研組的活動次數都達到8次,教師開出縣公開課5節,市級公開課2節,市級講座2次,縣級講座2次,縣級“學為中心”主題匯報課14節,組內公開課38節,組內講座23次。各組活動基本有序開展。
4.各教研組重視校本培訓博客建設,能及時把教研活動過程性材料,如公開課教案、評課稿、活動反思等上傳博客,利用博客進行教科研交流。截止**年1月30日
,本學期共上傳博文143篇,訪客已達到59443人次。詳情見校本培訓博客。
5.本學期分別在期中和期末對教師的科研成果進行匯總公布,落實科研獎勵經費,激勵教師將研究狀態變成自己的工作常態。并通過完善教師個人教科研考核標準來促進教師教科研水平的提升,從而促進教研組整體科研氛圍的提升。
6.根據《教研組考核條例》,對本校11個教研組**.1-**.6.30的教學科研工作進行考核,評出4個(語文、計算機、財會、音樂)A等,1個(數學)B等,6個(英語、綜合、電子商務、美術、體育、服裝)C等,指出教研組可以繼續提升的空間,并給出了合理的改進建議。
問題反思:各組活動在組長的組織下基本能夠有序開展,但是從組長的月報反饋看:各組專業帶頭人對自身的定位不明確,對本專業的發展缺乏長遠思考,導致活動缺乏規劃,日常事務性活動多于業務性活動,教研活動得不到組員的真正認可,使教科研工作缺乏實效。如何提升專業帶頭人的領導力和專業建設力,值得思考。
四、科研工作及成果
1.本學期積極鼓勵和指導老師撰寫論文、案例、教學設計等,共送交市職成教論文10篇,縣市教學設計27篇,縣教育教學案例敘事反思10篇,市“教育創意項目”1篇。據當前數據統計,本學期教師共獲得55個獎項,其中省級22項,市級21項,縣級36項,在國家級報刊雜志上發表文章18篇,開發普職融通教材一本,并獲市級三等獎。
2.本學期我們特別重視對課題的過程性指導。對21個微課題進行個別溝通指導,其中有19個課題順利做了中期階段報告,1個微課題做了中期匯報示范。對2個市級課題進行了子課題細化指導。對1個市“教科研管理與創新”推廣課題進行了整體梳理,并在全市課題會議上做了中期匯報。指導2個縣規劃課題立項,3個縣教學研究課題立項,16個微課題縣級立項。
3.我校自**年申報溫州市首批“促進有效學習課堂變革項目”語文學科試點學校以來,在項目負責人陳碎林老師的帶領下,語文組全組齊心協力踐行改進“五步”課堂教學模式的變革,解決了從關注教師的“教”到學生的“學”的教學價值的轉變,效果顯著。**年11月被評為溫州市首批課堂變革優秀試點項目單位。
五、骨干教師培養與考核
重視骨干教師的培養,選派骨干教師參加省級骨干培訓和外出學習聽課活動,增長見識與能力;開展師徒結對活動,本學年共有53對老師結成對子,新老幫扶,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發揮骨干教師的帶頭、輻射作用,推動本學科教育教學的改革和發展,骨干教師共開出17次講座,35節示范課。規范修訂骨干教師考核制度。
六、其他工作
1.協助溫州市教師教育院、縣教育局和縣發展中心,組織教師進行學科素養測試,上報校本培訓和教師技能成績,審核評定優秀教師名單并及時上報。
2.協助校長室對教師在省平臺上的選課進行審核。完成省級雙師型培訓、專業教學能力培訓、商貿負責人培訓、中德干部培訓以及國家骨干教師培訓的報名工作。
3.認真做好**年教師培訓及科室公用經費預算工作。
4.配合校辦,及時做好先發展性指標驗收材料、中職學校專業建設統計表、中職學校師生技能提升統計表以及浙江省財政補助與市縣職業教育發展掛鉤考核材料。
5.按照校長室的要求,撰寫了“表演專業”專業建設基本情況以及教學指導方案。
七、下學期思路與建議
盡管我校在教科研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與一些教科研先進單位和學校鼎盛時期相比,差距還是很明顯的,在許多方面還需要改進。在以后的工作中,應該針對以上問題反思,切實激發廣大教職工的主人翁意識,發揚我校重視教科研的優良作風,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強化教科研一體化意識,落實好立項課題的科研工作。為教師開展教科研活動創設更廣闊的空間,積累更多的成功經驗,努力更新教育觀念,探索開展研究性工作和開發校本課程的新途徑。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