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全面深化改革上半年工作總結和下半年工作計劃
文
章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
教育局**年全面深化改革上半年工作總結和下半年工作計劃
為加快*教育綜合改革的步伐,促進教育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根據省、市、縣關于教育綜合改革的相關會議和文件精神,緊緊圍繞*****屆三中、四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總體戰略部署,全面落實中央、省、市教育綜合改革精神,穩步實施國家、省、市教育重大項目和改革試點。加快各級各類教育改革發展進程,切實加大教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力度。直面改革瓶頸,回應群眾關切,著眼長遠,從問題入手,積極探索,銳意進取,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逐步改善辦學條件、加強內部管理,促進教育均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不斷提升*教育辦學水平。現將*縣**年上半年教育綜合改革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教育基本情況
全縣有各級各類學校241所,其中幼兒園9所,小學210所(含教學點35所),九年一貫制學校3所,初級中學14所,完全中學1所,普通高級中學2所,職業技術學校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有教學班20**個;有在校學生79264人,其中幼兒9118人,小學40950人,初中20944人,普高7890人,職高326人,特校生36人;有教職工4257人;專任教師4265人;全縣中小學(園)占地面積124.9萬
篇2:促進信息技術與各學科課程有機結合繼續深化改革課堂教學模式
促進信息技術與各學科課程的有機結合,繼續深化改革課堂教學模式
十字路小學全坤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一場全球性的教育革命,正在教育的各個領域全方位迅猛地展開,教育信息化已成為世界范圍內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此刻,既擔負著知識普及與文化傳承,又是高素質人才培養搖籃的中小學,該如何來迎接教育信息化的挑戰呢?
中小學教育信息化這是必然的發展趨勢,這已是為實踐所證明的雄辯命題。中小學教育信息化是一個直接關系到整個教育改革和教育現代化的龐大系統工程,它要求建立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基礎的全新教育體系,因而必然涉及到諸如目標與任務,決策與管理,模式與評價,環境與資源,手段與技術,科研與培訓等各個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對于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來說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因而,對于中小學教育信息化這個過程必須逐步探索,及時總結,切莫等閑視之。經過本人的全面了解和系統分析,結合周邊學校的一些實際情況,以下我粗淺地來談一談本人對教育信息化建設和發展過程的一些體會和看法。
一、信息化教學環境的建設
信息化教學環境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礎。教育信息化離開了能適應學生信息化學習所需要的信息化教學環境,就成不了中小學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內容。信息化教學環境,決非僅僅硬件系統而已,而是硬件、軟件和潛件三者有機的綜合系統,與傳統的教學環境相比,其具有明顯的優勢:①.增強了共享學習資源的通信功能;②.實現了教學設施的網絡化;③.促進了多媒體學習環境的完善。對于這一塊的建設,我校領導層以長遠的眼光,審時度勢,在學校經濟并不寬裕的情況下,耗巨資跨出了邁向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第一步。在這幾年里,為了能滿足學生信息化學習的需要,逐步建立了多媒體計算機教室、寬帶校園網、電子閱覽室、遠程教學信息網絡系統。目前,學校正在積極想辦法,多方籌集資金,加緊多媒體教室的建設。致力于建設用于信息化教和學的各種支持系統及用于各種教育資源、教育設施管理的信息管理系統等。
二、信息化教育資源的建設與利用
信息化教育資源是指用于教育信息化的各種資源,如學科教案、電子教材、各類素材、試題、百科知識、教研論文、教育新聞信息及各類教育統計數據等等。信息化教育教學過程的開展與控制;有賴于通過對各類教育信息資源的傳播分析、處理、加工、利用等手段來進行。換句話說,離開了教育信息資源,信息化教育的教學活動便難以開展,教育信息化更是無從談起。時下不少的中小學趕浪潮耗巨資建立的校園網,由于缺乏教育教學信息資源,難以發揮其在教學、科研和管理上應有的作用與效益,造成設備的閑置和浪費,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校園網的設施將面臨著急速貶值的尷尬境地。這便是稱為“有路無車無貨”的現象,造成這種局面的根本原因就是教育教學信息資源的嚴重缺乏,這一問題也成為了制約中小學教育信息化發展的“瓶頸”。針對這一現象所形成的“瓶頸”,我們已充分認識到了其中的厲害關系,及時從市場上引進和購置了大量的各學科電子教材教案,各類素材,共享軟件、試題,并從K12、百年樹人及北大附中遠程教育網引進大量的教育教學資源,彌補了由于教育教學資源不足形成的“瓶頸”,并且與其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以適應信息技術和教育信息化建設不斷發展的需求。
三、教育信息化與師資培訓
現代信息技術向人類發起的挑戰,使得整個基礎教育界都受到了巨大的沖擊,促使傳統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體制、教育模式、教育內容和學生學習方式都隨之發生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自然地,被視為課改之關鍵所在的教師,其職能、角色的定位,也將逐漸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成“設計者、指導者、組織者、幫助者、學習資源的管理者及研究者”。這種新型教師的職能轉變,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使得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必須包含現代化師資培訓的重要內容。對于師資培訓,培養出適應教育信息化的新型教師這項工作,我校雖然已走在了前面,但校領導認為,這個問題仍將作為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設與教育管理下一步最主要的工作。可見我校領導對此項工作的重視!學校已經不惜重金初步建成了能適應學生信息化學習的信息化教學環境,并且引進和完善了信息化教育教學活動所需的教育信息資源,在教育信息化所需的兩個基本條件都基本具備的情況下,要走好走遠教育信息化建設的下一步工作便是轉變教師職能,將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成“設計者、指導者、組織者、幫助者、學習資源的管理者及研究者”,目前,這項工作已是制約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對此,當務之急應是立即啟動和加強教師隊伍的培訓工作,針對老教師的特殊情況,從頭從快從優開展教育信息技術的培訓工作,切實地轉變教師職能,這項工作已刻不容緩,也只有這樣才能將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設推向一個新的高度,為我校的快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才能在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中走在前列。
篇3:教育局全面深化改革上半年工作總結和下半年工作計劃
文
章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
教育局**年全面深化改革上半年工作總結和下半年工作計劃
為加快*教育綜合改革的步伐,促進教育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根據省、市、縣關于教育綜合改革的相關會議和文件精神,緊緊圍繞*****屆三中、四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總體戰略部署,全面落實中央、省、市教育綜合改革精神,穩步實施國家、省、市教育重大項目和改革試點。加快各級各類教育改革發展進程,切實加大教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力度。直面改革瓶頸,回應群眾關切,著眼長遠,從問題入手,積極探索,銳意進取,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逐步改善辦學條件、加強內部管理,促進教育均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不斷提升*教育辦學水平。現將*縣**年上半年教育綜合改革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教育基本情況
全縣有各級各類學校241所,其中幼兒園9所,小學210所(含教學點35所),九年一貫制學校3所,初級中學14所,完全中學1所,普通高級中學2所,職業技術學校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有教學班20**個;有在校學生79264人,其中幼兒9118人,小學40950人,初中20944人,普高7890人,職高326人,特校生36人;有教職工4257人;專任教師4265人;全縣中小學(園)占地面積124.9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