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某中學優秀教研組評選方案

某中學優秀教研組評選方案

2024-08-01 閱讀 7003

文章來源制度大全

qiquha.coM

*中學優秀教研組評選方案

教研組是學校教師隊伍的最基層組織和團隊。一個教研組的成長,可以帶動一批教師的成長;學校整體教研組建設得到提升,全校教師的專業成長也將出現整體上升的良好局面。為了更好地完善新課程理念下的校本研修機制,營造濃厚的校本教研氛圍,我校特制訂了《*市*第三中學優秀教研組評選方案》,該方案從更高的發展層次上規范了我校教研組的建設,為推動學校學科教研組求真務實,卓有成效地開展工作,從而以教研組的特色教研帶動全體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提供了保證。

附:優秀教研組評比量化表(試行)

為了加強教學常規管理,聚焦課堂教學,營造濃厚的教研氛圍,學校對教研組的工作將每學期進行考核評比,以此調動學校學科教研組教師們的工作積極性,推動學校學科教研組求真務實,卓有成效地開展工作,從而以教研組的特色教研帶動全體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一、評選方法:

1、每學年結束前,各教研組根據“評比量化表”進行自評、撰寫教研組工作總結。

2、提供教研組相關材料。每項評比內容分過程材料與結果材料,過程材料包括各種記錄(活動方案、總結等及活動開展的寫實性記錄),結果材料含獲獎證書復印件等。

3、評選組根據《優秀教研組評比量化表》各教研組進行評分,分高者為該學期“優秀教研組”。

二、獎勵與成果發布:

1、學期末對優秀教研組組長和教研組成員進行適當獎勵。

2、優秀教研組的成果、經驗在全校教師大會上介紹并在學校網頁上推廣。

3、凡被評為優秀的教研組由學校積極推薦參加市優秀教研組的評比活動。

*市*第三中學

20*年x月

*三中優秀教研組評比量化表

教研組:.

A級指標權重B級指標得分

一制訂計劃實施措施1010規范:目標明確,安排具體,措施落實,及時上傳學校博客。

執行:期中有檢查,期末有書面總結,及時上傳學校博客。

二課堂教學基礎工作255教案:全組成員都能按要求完成教案(缺1人次扣1分)

5集體備課:每學期集體備課不少于3次,按教研組活動計劃統一要求,有活動過程記錄并上傳博客。

5相互聽課:組長每學期聽課12節,教師10節完成率100%、80%、60%、40%、20%計5、4、3、2、1分。

5每學年公開課開出率100%、80%、60%、40%、20%計5、4、3、2、1分。

5作業及時布置與批改,有評價,有二次作業批改,有學困生或者培養尖子生針對性培養計劃和措施。

三教改教研355每月一次教研活動,教研紀律好,教研組成員參與率高。每次教研活動均有書面記載并上傳博客。

5落實教育理論學習的內容,教師撰寫讀書心得,期末并將有關學習內容按主題匯編成冊。

5教研組成員期末均有教學工作總結或教學專題總結。

5教研組有立項課題或有開展課題研究材料

5每學期至少有1次專題學習討論,材料上傳博客。

5每位教師至少有一篇教學論文、案例或反思并匯編成冊。

5教研組成員能按時完成任務,能按時上交教學計劃、教案、聽課記錄。

四組風建設105主動承擔校內外教研活動。

5全組團結和諧,教研氣氛濃,各類教研活動參與率高。

五附加分205正常開展興趣小組活動,取得成效。

5學生各類獲獎一人次記1分。(最高得分為10分)

*積極撰寫論文、案例等參加上級部門的評比獲獎(縣級1、2、3等獎分別記3、2、1分,不分等級的都記1分,附證書復印件,最高得分為*分)

總分100

文章來源制度大全

qiquha.coM

篇2:中心學校教研組活動方案

指導思想:貫徹落實天心區教育局教育教學工作會議對學校工作的要求,以課堂教學問題研究為核心,以加強教研組的建設與發展為抓手,發揮教師個人、教師集體和教研專業人員等各方面的作用,形成對話機制,營造求真、務實、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圍,為教師交流信息、分享經驗、發展專業、展示成果提供平臺。

一、領導小組:

組長:張湘斌

副組長:劉雙燕宋毅萍

二、承擔教研組情況:中心校本期共有16個教研組。~年下期成立的小學語文、數學12個教研組繼續開展活動,各教研組的主持學校不變。新增加體育、英語、綜合實踐、校本課程四個教研組,分別由披塘小學、新港小學、黑石小學、黃鶴小學承擔。

三、任務分配:各校教導主任為該校教研組的第一責任人,該校教研組的直接任課教師為該教研組組長。教研組長負責制定該教研組的活動計劃、開展活動、收集資料和做好活動總結。教導主任要積極有效地引導、幫助、督促組長做好本校主持的教研組工作。各教研組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要有宣傳意識,要及時將活動中看到的閃光點上報天心教育信息網,精彩的案例、反思、課件、教育故事等也要及時上傳天心教育網。對于教研組由制訂計劃到活動結束所涉及到的一系列的資料,各教研組都要注意及時收集,裝訂,期末上交大托中心校。

四、活動安排:各教研組本期活動不少于兩次。活動時間為~年3月

篇3:數學教研組活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根據學校《*-*年度課堂教學改革實施綱要》和教科研中心“課堂教學研討月”的有關指示精神,結合學部研究課活動的日程安排,嚴格按照“選題、備課、上課、評課、反思、總結”六個步驟,扎扎實實地開展課堂教學的研究課系列活動,突出數學課“精講多練,講練結合”的特色,深入進行講練結合型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通過專家引領、同伴互助、個人反思,創設適合我校學生特點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提升教師教學實力,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二、研究主題:

研究課的主題是:講練結合型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

突出研究點:高中數學課堂中如何準確把握講與練的度,真正實現精講多練,講練結合。

三、成果預設:

(1)以“研究課”為載體,轉變教師觀念、形成濃厚的教研氛圍,提高教師的教科研水平;

(2)實現從經驗型教師向研究型教師轉變,努力克服長期憑經驗教學形成的不良教學習慣;

(3)形成比較成熟的高中數學講練結合型課堂教學模式,打造適合學生發展的優質課堂;

(4)通過研究課去認識什么是一節好課,初步形成我校的高中數學優質課評價標準。

四、研究時間:*年11月23日---12月29日

五、作課教師:楊文國

六、活動步驟:宣傳、發動---選題、定人---備課---上課---評課---反思―總結

1.選題、定人:11月23日---27日宣傳發動,各年級備課組作專題討論,讓每位

老師都明確研究課的開展形式和意義。11月28日教研組長與備課組長一起商討,確定研究課的主題為“講練結合型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研究點為:高中數學課堂中如何準確把握講與練的度。由楊文國老師作課,內容是高二“拋物線”一節.

2、備課:按照學校即“重結果,更重過程”的指導思想,備課主要包括以下六個環節

(1)12月1日,全組老師第一次集體備課,共同探討研究課題和研究點的內涵,統一認識,明確研究步驟及各自的任務。

(2)12月3日―12月6日,楊文國老師編寫教案與學案,其他老師每人寫一份課堂教學設計文稿,重點說明如何突破我們的研究點。

(3)12月7日,全組成員第二次集體備課,邀請楊啟華校長和高中部領導蒞臨指導。采用說課的形式,由楊文國老師作主題發言,其他老師談自己的課堂設計思路及講練的度的把握,供楊文國老師參考。

(4)12月8日―12月11日,楊文國老師編寫第二稿教案與學案,制作上課用課件,印出足量的學案供聽課時使用。

(5)12月11日,全組成員第三次集體備課,由區數學教研員劉會金老師結合楊文國老師的試講課進行專題指導。

(6)12月12日―14日,楊文國老師寫出最后全校公開課用的教案與學案,其他老師每人寫出一份學案,作為書面交流(交電子稿)。

3、上課:公開講課分為一下三個步驟

(1)12月8日,第一次試講,高二備科組老師、教研組長參加,主要目的是對各個環節的時間分配做測評,對教學素材的使用、及教學語言的精煉程度作一次診斷。

(2)12月11日下午,第二次試講,全體高中數學老師參加聽課,特邀區數學教研員劉會金老師和學部領導參加,

(3)12月14日,面向全校公開教學,再次特邀區數學教研員劉會金老師和學校、學部領導參加,同時也歡迎其它可老師參加聽課。

4、評課:在每次試講與最后面向全校公開教學之后,及時進行專題評課活動,評課研討要依據我們的“研究點”和“預設成果”進行,遵照學校領

導“不求完美,但求突破”的要求,在全組營造一種十分寬松的研究氛圍。通過教師個人自評、同行評議、專家講評將研究內容不斷引向深入,使參與活動的每一位教師都有收獲和啟發。

5、反思:12月15日―22日進行集中反思,每人寫出書面課后小結。針對評議的內容,對自己的教學設計、教學效果以及通過此次活動使自己獲得的收獲進行總結和反思,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科研、教學能力和思想認識水平,“在反思中提高”。

6、總結:12月25日―29日,進行全組研究課情況總結,召開全組教師會議,對研究課開展情況進行全面總結,對“講練結合型課堂教學模式”給出明確的定位,初步確立數學優質課的標準。教研組長、研究課主講教師分別總結工作、提升成果,寫出“課堂教學研討月”反思總結。教研組長就研究課活動開展情況,寫出課堂實錄及書面點評,掛到校園的博客網上,在全校做進一步的交流,以進一步推動我組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科研工作。

【范例】-

我們數學教研組的活動理念是:先讓孩子覺得數學有趣有用,好玩能玩,從而喜歡數學親近數學,然后才是思維訓練。下面我就近幾個學期我們數學教研組開展過的活動中選取幾個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數學沖浪”接力賽活動方案

一、活動目的:

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將數學活動與學生常見的游戲活動結合起來,使學生更深刻的體會到數學的快樂,親身體會數學帶來的樂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同在,同時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二、活動對象:

廣外外校小學部三年級全體學生

三、活動時間:

11月20日~12月6日

四、活動地點:

田徑運動場(若因天氣原因,則地點更改在田徑場風雨棚。)

五、活動程序:

●第一階段:動員指導(第十三周:11月20日~11月24日)

三年級數學老師指導學生了解“數學沖浪“活動的各個環節,并對全體學生進行活動前的培訓和指導,為下周活動開展打好基礎。

●第二階段:活動開展(第十四周:11月27日~12月01日)

三年級數學老師繼續對學生進行活動前各項目的培訓和指導,并實地組織三年級各班學生到田徑場參加競賽活動。【比賽具體時間:11月28日(第14周星期二)下午課外活動,16:30學生到達場地。】『因為天氣原因改為12月5日』

●第三階段:匯報展示(第十五周:12月04日~12月08日)

結合數學沖浪活動,學生寫一份活動后的感想(數學日記形式)展覽。

六、出題說明:

題型分四類:算一算、填一填、選一選、涂一涂。題目可涉及三年級學生已經學過的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和解決問題等領域。如算一算部分可考慮出些口算題、筆算。填一填、選一選屬綜合題型,出題老師可自行決定。涂一涂可讓學生涂學過的圖形、統計表等。但每份題目的解答時間盡量控制在30秒~1分鐘之間(越短越好),每類題型10題,每題占滿一張a4紙。

七、比賽規則:

本次比賽是一項團體賽。將三年級同學按班自然分為10個代表隊,各代表隊參賽人數以最少班級的參賽人數為準。競賽以趣味迎面接力形式,將各代表隊參賽人數分為兩組,按30米迎面接力形式站立。

1、哨聲響,拿小旗開始跑,到中間交旗拿題,開始答題,答題完畢,交題換旗,繼續跑向對面隊員,對面隊員接到小旗后如法炮制,這樣不斷重復直到最后一名同學跑回終點將旗交給計時裁判。

2、裁判老師按答案正確與否即時計分,并做好相應的記錄。做對題目得分,答錯與不答均不得分,答題時間不得超過1分鐘,選手若答不出,可選擇放棄。

3、評分:評分分為做題得分和速度得分兩部分。凡做對一題得10分,全班累加得到做題得分,速度評分是按各班的快慢排名先后分別積:50、45、40、35、30、25、20、15、10、5分。兩項得分相加得出各班最后的綜合得分。依據綜合得分高低評出:一等獎4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3名,并頒發獎狀。

八、場地示意圖:

(二)“迎新年數學游園會”活動

一、活動目的:

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意識,將數學活動與學生常見的游戲活動結合起來,使學生更深刻的體會到數學的快樂,親身體會數學帶來的樂趣,感受數

學與生活的同在,同時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二、活動對象:

廣外外校小學部五年級全體學生

三、活動時間:

第18周(12月25日/下午的第二課堂活動課,16:30開始)

四、活動地點:

田徑場風雨棚

五、活動程序:

●第一階段:動員指導

五年級數學老師指導學生了解“迎新年數學游園會”活動的各個環節,并對全體學生進行活動前的培訓和指導,為下周活動開展打好基礎。【時間安排:第十八周,即12月19日~12月23日。】

●第二階段:活動開展

五年級數學老師繼續對學生進行活動前各項目的培訓和指導,并實地組織五年級各班學生到田徑場參加游園活動。【比賽具體時間:第十八周,12月25日下午的第二課堂活動。】

●第三階段:活動總結

引導學生結合迎新年數學游園會活動,寫一篇活動日記。四年級備課組進行活動報道總結。【時間安排:第十八周,12月26日~12月29日。】

六、出題安排:

四年級數學老師:簡算與應用、二十四點,題目分為a、b兩類,每大區需要20道題目(每張a4紙上只打印一道題目,注明題目的序號、a或b類型和分值,另附標準答案);

六年級數學老師:診斷、圖形、找規律,題目分為a、b兩類,每大區需要20道題目(每張a4紙上只打印一道題目,注明題目的序號、a或b類型和分值,另附標準答案)。

七、出題說明:

題型分五大塊,即診斷區、圖形區、簡算與應用區、找規律區、二十四點區。題目涉及五年級學生已經學過的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和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如診斷題型,可出一些計量單位運用不夠確切的錯例,讓學生去發現問題并提出正確的修改意見。簡算與應用等題型,出題老師根據五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可自行決定(難度相對適中)。每道題目的解答時間控制在1分鐘之內,以保證整個活動時間不要太長。

板面展示:五年級數學老師

八、活動準備:20張課桌

橫幅:迎

新年數學游園會――小學高段數學組

裁判安排:(陸琳,蔡國良)(孫靜,萬敏)――簡算與應用區;

(徐艷珍,吳大海)(葉秋蓉,彭義華)――二十四點區;

(張霞,孫國華)(周光群,張利全)――診斷區;

(朱麗蘭,吳小玲)(凌萍萍,劉紅寧)――圖形區;

(吳薇,程紅霞)(徐培敏,張曉會)――找規律區。

【活動分五個大區,每大區設4名裁判。】

兌獎安排:汪穎、李先玉、張利全、劉秋蓮

現場秩序:五年級班主任、數學老師

總結報道:四年級數學老師

九、游園規則:

將整個年級以班為單位自然分為10個小隊,每個小隊平均分成10個小組。游園以小組合作(小組有負責人,能明確分工)形式,到主席臺兩側設置的五大區(診斷區、圖形區、簡算與應用區、找規律區、二十四點區)去游園活動。

1、活動開始,每班的各小分隊先按一定秩序平均分配在各個區域,依次抽取題目,小組合作作答,答題完畢后再到其他區去排隊等候活動,直至游園完所有的五個大區(每個小組在每個大區里只需參加一次活動,不得重復進行)。

2、每個小隊答題完畢后,由裁判發給一張證明成績的票單。答對a類題可得5分,答對b類題可得10分,答錯與不答均不得分(答題時間不得超過1分鐘,選手若答不出,可選擇放棄)。。

3、活動中,各小隊可依據票單上的成績到兌獎處領取獎品。

附:【第二階段活動程序】

1、各班學生排成兩列,在主席臺前集中,主持人宣布活動開始。

2、各班學生平均分成10個小分隊有秩序地依次進入游園區,各小分隊憑活動小票進入游園區進行活動。

3、活動結束后,各班有序退場。

(三)“我細心我快速”口算能力比賽暨外校第一屆口算考級活動

一、活動目的:

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對學生進行扎實的口算技能的訓練,將數學口算能力以考級的形式來激勵學生重視口算,提高學生數學計算的能力,養成迅速、細心的習慣,從而為今后的學習和做事打下扎實的基礎。

二、活動對象:

廣外外校小學部一至三年級全體學生

三、活動時間:

4月23日

~5月31日

四、活動地點:

各班教室

五、活動程序:

●第一階段:訓練指導(第09周~第11周:4月23日~5月11日)

一至三年級數學老師利用平時的數學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數學口算技能訓練,并了解“我細心,我快速”口算能力考級活動的各個環節,并對全體學生進行活動前的培訓和指導,為最后的口算考級打好基礎。

●第二階段:活動開展(第12周~第13周:5月14日~5月25日)

(1)5月14日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