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心得分層背誦人人有收獲
新接觸到這兩個班,對學生的基礎情況和各方面都不了解,所以開學這一個月遇到了許多困難。比如說讓學生背誦作文范文,在規定的時間內大部分學生都沒能完成任務,即使放學后留了部分學生背誦,最后也以我的妥協而告終。我心里明白如果再這樣下去,不僅這些基礎不好的學生不背書,就連那些中等生甚至好學生也會應付差事,失去背誦的熱情。在我向課代表了解了情況后,我做出了一個決定:分層背誦。我把全班42名學生分成了學習成績相當的6個組,每組7名學生,每組選出程度較好以及負責任的同學當組長,組長負責督促本組組員背誦。并且我把背誦內容分成ABC三個檔次,A是最難的,B是中等難度,C是最容易的。一個組有兩個名額背A,三個名額背B,兩個名額背C,這樣程度不好的同學通過自己的努力也可以完成任務。為了激發學生的背誦熱情,每個同學只要完成了背誦任務,都會為自己本組積累分數,學期末進行評比并頒發獎狀。
作為一名一線教師,就是要在平時的教學中發現問題,并想辦法解決問題,再通過實踐,在實踐中再發現問題,再改良,在這樣反復的過程才能成長。
篇2:小學語文教學心得指導中年級學生課前預習
中年級的學生有利一定的自主學習的能力,課前預習不僅僅停留在新字的字形、結構上;詞語的意思上,還要要求學生嘗試著理解詞語在不同的句子中所要表達的意思也是不同的,詞語的意思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其次,要求學生能把課文分為幾段,概括每段的大意,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表達能力。第三、能根據自己預習的課文內容,在網上或者其他途徑查到相關或者類似的知識。
比如,我在指導學生預習《人類的“老師”》這一課,我是這樣做的:先讓學生自己說說,你打算如何預習《人類的“老師”》?學生的回答大體就是掌握生字的音、形、義;標出自然段的序號,把課文分段等等,有一個學生的回答很令我滿意,她說:“老師,我覺得我們還可以上網或者查資料,了解一下人類還有哪些發明創造與自然界的生物有關。”正所謂“一語驚醒夢中人”,很多學生連連點頭表示贊同。我順勢引導學生,預習課文時我把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我們課堂上在進行交流,也可以把你自己找到的與課文內容有關的資料寫在書上,課堂可以和同學們一起分享你的收獲。
事實證明孩子的預習能力是很強的,課堂上經常有我出乎預料的情況發生,孩子們的身上有太多的閃光點值得我們老師去發現、去引導。現在的網絡、科技這么發達,我們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去查閱相關的資料,這樣的課堂內容的理解就更深一步,也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創新的能力。不要再像以前那樣“填鴨式”的教學,老師直接在課堂把自己搜集到的資料展示給學生,這樣,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長此以往,很多學生對學習失去了興趣、失去了自己學習、提問、創新的能力。
篇3:初中語文老師教學心得語文作業批改
初二學生學習科目多,每天都要寫幾門作業,語文作業也是每天必布置的,每天批改作業也成了老師的家常便飯。
如果晚上只布置了背誦內容,第二天我會讓學生一個一個給我背。以前讓他們給自己的組長背,但是效果并不好,便改前策。有的老師會說,那么多學生,這樣子背多浪費時間。其實有時我會讓沒背的學生站在我旁邊給另一個背過的學生背,但是距離在兩步之內。
如果布置的是字詞抄寫題,我會一本一本仔細批改。對于這類題,老師一定要仔細,一定要對學生負責。我曾經批改這類作業時沒有仔細去看。結果再次寫相同的詞時,我把它改出來了。在課堂上強調這個詞時,有個學生就說:“老師,我上次都是這樣寫的,你都給我改對了。”下面又有幾個學生也這樣說。所以老師犯的錯也會讓學生一錯再錯。
如果布置的是資料書上的題,通常會把學生的作業掃一遍,對于寫的差的,會單獨叫出來讓其改正。
作文的批改通常是學生互評與老師批改相結合。詢問是在課堂上完成的,一般是兩節。第一節讓學生自己構思,開始動筆,第二節再用半個小時,剩下的時間學生互評,評完后上交,我再進行批改。
除以上所說語文作業類型,還有印的試題卷等等。總之,不管是哪種類型的作業,都需要認真批改,做到對學生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