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培養學生提筆即是練字習慣
我們常常見到的情形是:學生練字是一種書寫,做作業時又是一種書寫。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學生作業多,難以顧及書寫質量,另一方面是沒有形成自覺練字的習慣。因此,教師要加強思想教育,引導學生處理好書寫與練字的關系;各科教師要相互配合,適當減輕作業量,尤其是書寫作業量,保證學生有認真書寫的足夠時間;教師要不斷提醒和督促學生運用書法知識,并注意示范,從而不斷增強學生“提筆即是練字”的意識。這樣就能養成這樣一種良好習慣:不管在什么場合,什么時間,只要一提筆,就能一筆一畫地寫,認認真真地寫,間架合適、行款整齊。
培養學生寫字整潔的習慣
整潔是寫字最基本的要求。整潔不僅僅指作品的整潔,還包括書寫工具以及書寫者自身的整潔。因此,教師不僅應該要求學生保持作業本的整潔可觀,還要求學生注意保持桌面的整潔,注意衣著和手指的清潔。
篇2:教學反思:培養小班幼兒繪畫興趣
教學反思:培養小班幼兒繪畫興趣
小班幼兒剛從家庭走向幼兒園,由于年齡小,手的動作不夠靈活,加上他們繪畫的目的不太明確,不清楚應該如何畫,怎樣涂色,畫面怎樣變得漂亮,他們只是把繪畫當成一中游戲,隨自己興趣任意涂抹,畫出的物體不太規范,因此,幫助幼兒提高繪畫技能,使幼兒學會繪畫的手段,表現他們內心意圖是十分必要的,在小班教學的繪畫過程中,我是這樣做的.
一、激發幼兒對繪畫的興趣由于幼兒年齡小,對繪畫一無所知,他們只會持筆亂涂亂抹,來體現自己心中的喜、怒、哀、樂,伴隨著這種體驗,他們對畫畫逐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此,這時教師千萬不能急于教孩子畫些什么,也不必強調幼兒畫得像不像,因為這樣易使幼兒失去繪畫的興趣和熱情,而應該去引導、呵護、培養。提高幼兒的這種興趣,如:為幼兒提供各種繪畫工具、材料,使幼兒在高興時能隨時拿起自己喜歡的材料來自由描繪、表達,教師應時刻鼓勵幼兒“畫自己喜歡的”讓幼兒興致勃勃地自由涂畫,從中感受美術活動的樂趣。
二、認識繪畫工具及材料幼兒繪畫中,不能單一只用一種繪畫工具來做畫,這樣容易導致幼兒沒有新鮮感,因此每次作畫教師盡量要讓幼兒感到繪畫課的新鮮和好奇。剛開始我讓幼兒先用水彩筆學畫畫,當孩子對水彩筆畫有一定的了解,使用時幼兒便會感到不新鮮,這時,教師便要換其他的繪畫工具,如:油畫棒、棉簽、手指點畫、水粉顏料、調色盤等。使幼兒感覺到繪畫工具的多種多樣性,使幼兒對繪畫興趣進一步提高。
三、學習簡單的繪畫技能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教幼兒從淺入深,由易到難的一些簡單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如:小點表示花朵、小草、樹干,用橫線表示棍子、繩子、欄桿等。在教學活動中,我先讓幼兒練習畫氣球、泡泡、太陽等。再逐步畫欄桿、格子布、房子,使幼兒逐步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筆及對筆的控制力。
四、用兒歌、故事內容導入,調動幼兒對繪畫的積極性。生動的兒歌、故事能夠引起幼兒情感的共鳴,能給幼兒以美的享受。利用生動、形象、富于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文學作品兒歌、故事,使教學成為有趣的活動,容易引起幼兒的興趣,集中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便于理解,易于掌握,
五、舉辦畫展、重視評價作品,給予表揚。幼兒每次完成的作品,我都一一把它們布置在室內,引導幼兒觀察、分析,評價各幼兒的繪畫特點、色彩、線條、比例等畫面效果,讓幼兒形象、直觀的欣賞作品。俗話說:“好的孩子都是表揚出來的。”因此,孩子完整的作品好的給予表揚,不好的應該先表揚,表揚的同時,委婉的提出不足之處,然后再進行表揚。使幼兒在表揚中得到進步,得到發展。當孩子們受到同伴和老師的表揚時,他們的情緒會更加高昂。那么繪畫便會在他們心中得到升華。
篇3:培養幼兒整理物品好習慣之教學反思
培養幼兒整理物品好習慣之教學反思
本活動選自幼兒園多元能力探索課程--《我有好習慣》這個主題中的一節活動。之所以我選擇它,主要是來自我班的孩子們有時喝完水后,將水杯隨手一放,下一次喝水時找不到杯子了;自己玩的玩具弄的亂七八糟;孩子不認識自己的東西;每天都有丟東西的現象;孩子不會整理自己的物品,自理能力差;孩子自己的衣服也不會疊,即便疊了,放的時候也放亂了。孩子的行為習慣的培養、責任心的培養是很必要的。在孩子們的日常生活中,通過孩子自己整理與歸類,形成良好的分類、整理習慣。孩子們往往會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并從中受益,由此我選擇了此活動。
我為此活動設立了兩個目標:
1、學習按物體的特征命名和進行分類,并根據物品的共同用途分類。
2、學習有條理地收拾、整理物品,養成物歸原處的好習慣。
根據目標我為此活動的重難點定為:根據物品的共同用途分類。我以觀看視頻拉開了活動,想要觀看這些圖片使幼兒感覺到“亂”這個詞,激發起幼兒整理的欲望。接著是豆豆家很亂想請小朋友們來幫忙整理,我一次出示各類物品的圖片,請幼兒說說物品的名字并說說它們的用途,這里反復的要求幼兒說它的用途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