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培養(yǎng)幼兒整理物品好習慣之教學反思

培養(yǎng)幼兒整理物品好習慣之教學反思

2024-08-01 閱讀 1990

培養(yǎng)幼兒整理物品好習慣之教學反思

本活動選自幼兒園多元能力探索課程--《我有好習慣》這個主題中的一節(jié)活動。之所以我選擇它,主要是來自我班的孩子們有時喝完水后,將水杯隨手一放,下一次喝水時找不到杯子了;自己玩的玩具弄的亂七八糟;孩子不認識自己的東西;每天都有丟東西的現(xiàn)象;孩子不會整理自己的物品,自理能力差;孩子自己的衣服也不會疊,即便疊了,放的時候也放亂了。孩子的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責任心的培養(yǎng)是很必要的。在孩子們的日常生活中,通過孩子自己整理與歸類,形成良好的分類、整理習慣。孩子們往往會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并從中受益,由此我選擇了此活動。

我為此活動設(shè)立了兩個目標:

1、學習按物體的特征命名和進行分類,并根據(jù)物品的共同用途分類。

2、學習有條理地收拾、整理物品,養(yǎng)成物歸原處的好習慣。

根據(jù)目標我為此活動的重難點定為:根據(jù)物品的共同用途分類。我以觀看視頻拉開了活動,想要觀看這些圖片使幼兒感覺到“亂”這個詞,激發(fā)起幼兒整理的欲望。接著是豆豆家很亂想請小朋友們來幫忙整理,我一次出示各類物品的圖片,請幼兒說說物品的名字并說說它們的用途,這里反復的要求幼兒說它的用途有點

篇2:幼兒教學反思:教育隨筆(2)

幼兒教學反思:教育隨筆(2)

幼兒在幼兒園的那段時間,可以說是孩子們最開心、最童真的一個年齡段,因為,這段時間是孩子們最可愛、最天真的,他們沒有憂愁,沒有牽掛,沒有煩惱,對于我們而言,這種感覺我們都很喜歡。孩子們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玩,有句俗話說的好“玩是孩子們的天性”,他們通過玩,來了解、認識、懂得不少的知識,同時,通過實踐來學到更多的本領(lǐng)。

在翻閱4月份幼兒教育書刊時,一篇來自于某所幼兒園老師寫的教養(yǎng)筆記令我有所感悟。這位朱老師觀察了醫(yī)院區(qū)域中發(fā)生的事情,當孩子們各自取了游戲牌進入游戲區(qū)時,開開和佳佳正爭搶醫(yī)生的白大褂,當老師了解情況后,原來“游戲插牌”是開開先插到的,佳佳則沒有插牌,但倔強的佳佳就是想當醫(yī)生,而一直大哭,老師安慰他,跟他講道理都無濟于事,看來佳佳是不當醫(yī)生誓不罷休,后來,朱老師想到了一個很好的辦法,讓佳佳當他的徒弟,開開一聽自己要當師傅,很開心的答應了,就這樣,佳佳協(xié)助開開幫病人拿相應的處方卡片,兩人配合得非常默契,過程中,佳佳扮演了實習醫(yī)生的角色,合理的滿足了孩子的游戲愿望。

在平時的區(qū)域活動中,我們也經(jīng)常會碰到幼兒之間為了爭搶某個角色,而出現(xiàn)了爭吵的現(xiàn)象。于是,每次輪到區(qū)域活動時,我都會讓孩子們坐在位置上,提前商量好各自的角色,之后方可進入?yún)^(qū)域中,對于老師的一味強調(diào)孩子們剛開始是聽進去了,但下次輪到玩時,早就出現(xiàn)了違規(guī)的現(xiàn)象,由于一些孩子頑皮、倔強的性格導致了矛盾的發(fā)生。幾乎每個孩子都是“吃軟不吃硬”的,因此,我們不要把孩子框得太死,而一致控制孩子的一些作風。其實,孩子需要的是自由,我們要為孩子考慮,只要是不過分的要求,我們盡量滿足幼兒,只有這樣,才能有利于孩子的身心發(fā)展。

區(qū)域游戲使孩子們在交往中,鍛煉了幼兒間的溝通能力,同樣,知道了生活中的各種需求,給了孩子們一個自由交往發(fā)展的空間。對于教師,我們要在區(qū)域游戲中,仔細觀察幼兒,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設(shè)計角色和情節(jié),而不是機械得遵守所謂的“游戲規(guī)則”。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都希望做自己想做的事,相信這樣的游戲才會變得更有價值、更有意義。

篇3:幼兒教學反思:教育隨筆

幼兒教學反思:教育隨筆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夢想,那是一種行動上的付出,一份思想上的堅守一根精神上的支架,我們可以朝著自己的方向毫不氣餒,勇往直前。特別是在教育工作崗位上的教師們,她們?yōu)榱撕⒆拥膶恚幌嵡趹⒛瑹o聞。孩子是祖國的花朵,祖國的未來,只有靠教育者去澆灌、呵護他們,才會有更美好的未來。

“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花兒,只要你認真呵護,他們便會開出五顏六色、五彩繽紛的花朵”。是啊,在觀看電影《花兒怒放》時,仔細回味一下,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從而,使我真正體驗到了這句話的深刻含義。佩服丁老師對工作的盡職與對孩子的那份高度責任感。他為了讓學生從頂樓下來,不惜自己生命,居然克服了恐高癥,而調(diào)皮的學生卻把他扔在樓頂跑了,這是對一名教師而言,多大的恥辱,只能自己忍氣吞聲,悄然離開。

作為班主任的丁老師,為了堅守自己的那份執(zhí)著,他下定決心開始拯救班里這位名叫馬俊的男孩,他是一個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學生、家長都認為他很笨。因此,孩子的自信心受到了傷害,變得越來越膽小、自卑,更不想與大家說話、交流。無意間,丁老師發(fā)現(xiàn)這個孩子喜歡畫畫,就利用孩子的優(yōu)點,加以鼓勵,還把畫送到畫展參加比賽,誰知他的畫竟獲獎了。頓時,使孩子多了一份自信。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丁老師用了各種辦法,憑借他堅持不懈的努力,還一直與孩子進行進一步的交流、溝通,最后,讓馬俊找回了真正的自我。在生活中,我們也是如此,其實,無論做什么事情,我們都要學會自信,只要有前進的動力,我們才能一步步去克服。因為,在世上,不怕克服不了的事,只怕有做不完的事。因此,辦法都是人想出來的,只有聰慧的大腦,才會得到意外的收獲。

從一份執(zhí)著到一個夢想,這是一個對世界的向往與追求的過程。過程要靠我們慢慢去觀察、去發(fā)現(xiàn)、去探索、去解決。最后,馬俊在全年級摸底考試中,居然以一場精彩的演出贏得了大家的掌聲。看,馬俊的行為終于被大家所認同、所感動,丁老師的辛苦付出,總算有了回報。此時的她們正如鮮花一樣怒放,她們考上了理想的學校,開始了花兒新的人生。頓時,我的鼻子一酸,一種莫名油然而生的感覺,經(jīng)不住自己淚流滿面,不禁潸然而下,我們一起為馬俊而感到驕傲,一起為丁老師而感到欣慰。

作為一名年輕的教育者來說,我平時碰到的磕磕碰碰及各種困難又何足掛齒。從中,使我想到在教育教學中碰到的一些坎坷事情。其實,我覺得,在每個幼兒心目中,孩子們都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能力。我們不要為了一件或者幾件事情而誤認為孩子的無藥可救,有時孩子不小心做了錯事,或許那是幼兒心理的一個叛逆期;有時,孩子違規(guī)了,或許他是真的不小心;有時由于各種原因,孩子做了錯的事,或許是為了幫助別人。對于孩子們的行為,有時與其埋怨她們,還不如找出合理的原因,對癥下藥,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們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