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幼兒《洗手講衛生好習慣》的教學反思

幼兒《洗手講衛生好習慣》的教學反思

2024-08-01 閱讀 6143

幼兒《洗手講衛生好習慣》的教學反思

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說過:“習慣養的好,終生受其福;習慣養不好,終生受其累。”習慣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也不是幾天幾月的短期行為,它一旦形成就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持久性,常常會與人相隨一生。隨著現在生活的發展,我們意識到:尊重幼兒需要,培養幼兒自覺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才能促進幼兒主動發展。為此:我進行了嘗試和實踐。

以往,我對于我們班統一的要求比較多,個體服從集體的規則也多。現在我發現由教師和幼兒共同建立規則,幼兒會積極的遵守。

我班每天上完廁所都是由老師負責檢查和督促要求幼兒洗手,但有些幼兒總是會趁這教師不備便忽視這一環節的重要性,所以經常會有幼兒過來告狀說某某沒有洗手,通過觀察,我發現由個別幼兒確實沒有養成良好的洗手衛生行為習慣。而且在教師提醒了之后依然跟以前一樣,沒有任何的改變。于是我們出臺了洗手行為習慣的培養方案,剛開始實施時,效果不是很明顯,時不時有幼兒需要提醒有的孩子還是會忽略洗手這個環節。例如:我班的樂樂小朋友,我發現他每次洗手要么就碰一下水,要么就直接不洗手。在經過老師以及幼兒們的多次提醒之后逐漸形成了自學洗手的意識。

在此基礎上,我們還編了一些兒歌讓幼兒學會正確的洗手方法,如“我有一雙小小手,快來快來洗洗手,白衣袖花衣袖,洗手前快卷袖,不讓水滴沾衣袖,打開水龍頭沖沖小手,關上水龍頭搓出肥皂泡,搓搓手心搓搓手背,打開龍頭沖一沖肥皂泡沖干凈,再用手巾擦擦手,小小手真干凈”。另外我們還與幼兒進行了試驗,我特意把自己的手弄的臟兮兮的,然后端來了一盆干凈的水以及洗手液,讓幼兒觀察老師洗手之后水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隨后,孩子們驚奇的發現剛才還干干凈凈的水,在洗手之后就變得臟兮兮,黑乎乎。我趁機引導幼兒如果不洗手,那么那些臟兮兮、黑乎乎的細菌進入了我們的身體之后會有什么后果呢?為此我還特意向樂樂以及平時也不喜歡洗手的小朋友提問:如果沒有洗手又把臟兮兮的手放進了嘴巴里會怎么樣呢?他們也都知道了自己以前沒洗手是多么的不愛衛生。

經過了這次小試驗,我驚奇的發現幼兒們都會很認真洗手可見幼兒對于日常規的培養有自己的想法,有的幼兒并不了解常規培養的原因,也并不理解良好的生活習慣與自身的關系,同時也使我意識到對于幼兒常規培養應先從幼兒理解著手,讓幼兒自覺履行取代教師的硬性規定。

因此,我對此活動進行了反思和總結。

根據幼兒生活的實際,抓住幼兒自我服務的能力差的弱項結合幼兒年齡特點,要不斷的重復與改進自己的不良習慣,才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我們是通過這樣的培養方式來讓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的。在活動設計中,第一個環節每天相互提醒監督,第二個環節教師編了兒歌,引導幼兒邊說兒歌邊做洗手模仿動作集中幼兒注意力,激發了幼兒洗手的熱情,學會了正確的洗手方法,第三個環節,教師做了一次實驗,讓幼兒觀看一盆干凈的水,在洗手之前和洗手之后有什么變化,從而提醒幼兒飯前、便后、玩完玩具手臟了一定要洗手的原因這樣使全班幼兒都能養成良好的洗手習慣。

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孩子們成長的一生都是很有幫助的。幼兒生活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要在一日生活各環節中,對幼兒用語言或兒歌進行提示或指導,使幼兒在實踐體驗中不斷鞏固和提高幼兒的健康認知水平,逐步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

篇2:幼兒教學反思:教育隨筆(2)

幼兒教學反思:教育隨筆(2)

幼兒在幼兒園的那段時間,可以說是孩子們最開心、最童真的一個年齡段,因為,這段時間是孩子們最可愛、最天真的,他們沒有憂愁,沒有牽掛,沒有煩惱,對于我們而言,這種感覺我們都很喜歡。孩子們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玩,有句俗話說的好“玩是孩子們的天性”,他們通過玩,來了解、認識、懂得不少的知識,同時,通過實踐來學到更多的本領。

在翻閱4月份幼兒教育書刊時,一篇來自于某所幼兒園老師寫的教養筆記令我有所感悟。這位朱老師觀察了醫院區域中發生的事情,當孩子們各自取了游戲牌進入游戲區時,開開和佳佳正爭搶醫生的白大褂,當老師了解情況后,原來“游戲插牌”是開開先插到的,佳佳則沒有插牌,但倔強的佳佳就是想當醫生,而一直大哭,老師安慰他,跟他講道理都無濟于事,看來佳佳是不當醫生誓不罷休,后來,朱老師想到了一個很好的辦法,讓佳佳當他的徒弟,開開一聽自己要當師傅,很開心的答應了,就這樣,佳佳協助開開幫病人拿相應的處方卡片,兩人配合得非常默契,過程中,佳佳扮演了實習醫生的角色,合理的滿足了孩子的游戲愿望。

在平時的區域活動中,我們也經常會碰到幼兒之間為了爭搶某個角色,而出現了爭吵的現象。于是,每次輪到區域活動時,我都會讓孩子們坐在位置上,提前商量好各自的角色,之后方可進入區域中,對于老師的一味強調孩子們剛開始是聽進去了,但下次輪到玩時,早就出現了違規的現象,由于一些孩子頑皮、倔強的性格導致了矛盾的發生。幾乎每個孩子都是“吃軟不吃硬”的,因此,我們不要把孩子框得太死,而一致控制孩子的一些作風。其實,孩子需要的是自由,我們要為孩子考慮,只要是不過分的要求,我們盡量滿足幼兒,只有這樣,才能有利于孩子的身心發展。

區域游戲使孩子們在交往中,鍛煉了幼兒間的溝通能力,同樣,知道了生活中的各種需求,給了孩子們一個自由交往發展的空間。對于教師,我們要在區域游戲中,仔細觀察幼兒,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設計角色和情節,而不是機械得遵守所謂的“游戲規則”。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都希望做自己想做的事,相信這樣的游戲才會變得更有價值、更有意義。

篇3:幼兒教學反思:教育隨筆

幼兒教學反思:教育隨筆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夢想,那是一種行動上的付出,一份思想上的堅守一根精神上的支架,我們可以朝著自己的方向毫不氣餒,勇往直前。特別是在教育工作崗位上的教師們,她們為了孩子的將來,不惜踏實勤懇、默默無聞。孩子是祖國的花朵,祖國的未來,只有靠教育者去澆灌、呵護他們,才會有更美好的未來。

“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花兒,只要你認真呵護,他們便會開出五顏六色、五彩繽紛的花朵”。是啊,在觀看電影《花兒怒放》時,仔細回味一下,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從而,使我真正體驗到了這句話的深刻含義。佩服丁老師對工作的盡職與對孩子的那份高度責任感。他為了讓學生從頂樓下來,不惜自己生命,居然克服了恐高癥,而調皮的學生卻把他扔在樓頂跑了,這是對一名教師而言,多大的恥辱,只能自己忍氣吞聲,悄然離開。

作為班主任的丁老師,為了堅守自己的那份執著,他下定決心開始拯救班里這位名叫馬俊的男孩,他是一個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學生、家長都認為他很笨。因此,孩子的自信心受到了傷害,變得越來越膽小、自卑,更不想與大家說話、交流。無意間,丁老師發現這個孩子喜歡畫畫,就利用孩子的優點,加以鼓勵,還把畫送到畫展參加比賽,誰知他的畫竟獲獎了。頓時,使孩子多了一份自信。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丁老師用了各種辦法,憑借他堅持不懈的努力,還一直與孩子進行進一步的交流、溝通,最后,讓馬俊找回了真正的自我。在生活中,我們也是如此,其實,無論做什么事情,我們都要學會自信,只要有前進的動力,我們才能一步步去克服。因為,在世上,不怕克服不了的事,只怕有做不完的事。因此,辦法都是人想出來的,只有聰慧的大腦,才會得到意外的收獲。

從一份執著到一個夢想,這是一個對世界的向往與追求的過程。過程要靠我們慢慢去觀察、去發現、去探索、去解決。最后,馬俊在全年級摸底考試中,居然以一場精彩的演出贏得了大家的掌聲。看,馬俊的行為終于被大家所認同、所感動,丁老師的辛苦付出,總算有了回報。此時的她們正如鮮花一樣怒放,她們考上了理想的學校,開始了花兒新的人生。頓時,我的鼻子一酸,一種莫名油然而生的感覺,經不住自己淚流滿面,不禁潸然而下,我們一起為馬俊而感到驕傲,一起為丁老師而感到欣慰。

作為一名年輕的教育者來說,我平時碰到的磕磕碰碰及各種困難又何足掛齒。從中,使我想到在教育教學中碰到的一些坎坷事情。其實,我覺得,在每個幼兒心目中,孩子們都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能力。我們不要為了一件或者幾件事情而誤認為孩子的無藥可救,有時孩子不小心做了錯事,或許那是幼兒心理的一個叛逆期;有時,孩子違規了,或許他是真的不小心;有時由于各種原因,孩子做了錯的事,或許是為了幫助別人。對于孩子們的行為,有時與其埋怨她們,還不如找出合理的原因,對癥下藥,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們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