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寒假學習計劃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
初一寒假學習計劃
初中是我們人生的第一次轉折,面對初中,各位學生一定要放松心情。洛陽復興學校小編為大家準備了初一寒假學習計劃(參考),希望給各位學生帶來幫助。
樹立信心,努力堅持,別放棄,更不可半途而廢。
1、早晨合理安排30分鐘讀一讀英語,你要知道,外語在初一是基礎呀。
2、利用3節課的時間分別完成三份寒假作業,要記住,獨立完成,切不可開小差。
3、中午適當午休,精力充沛才可以迎接下午的學習呀!
4、和早晨一樣,利用3節課時間做三份寒假作業,但不可一下子貪多。要均衡、科學安排。
5、可以踢踢球、打打電腦了。但不可超過一小時。
6、晚上是你自由活動的時間,但要看看新聞。
7、讀一篇好的小文章,寫一份日記,不少于300字。
8、有可能的話,每天讀一讀《三國演義》每天讀兩回,寫一寫自己讀后的感想,字數可多可少,但不能不寫。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
篇2:小學生寒假期間學習生活情況問卷
小朋友寒假期間學習生活情況問卷
(此表由家長填寫,下學期開學時返回學校)
一、基本情況
小朋友姓名:小朋友性格:小朋友愿望:
二、小朋友假期生活情況(請在□內打“√”,可復選)
1、您小朋友在家的飲食情況:
□樣樣都吃□偏食肉食□偏愛蔬菜□暴飲暴食□愛吃零食,不愛吃飯□愛吃水果
2、您小朋友的作息時間:□有規律□沒有規律睡覺:起床:
3、您小朋友是自身穿衣、吃飯嗎?□是□否□有時自身,有時大人幫
三、小朋友假期學習狀況
1、小朋友在家學習態度:□主動努力□被動但認真□學習意愿較低
2、小朋友在家學習:□制定了計劃□沒有計劃
3、家長指導小朋友學習:□經常指導□偶爾指導□小朋友獨立完成
4、小朋友完成作業情況怎樣?
□有計劃、有規律地學習,認真完成任務□作業拖拉,基本完成□難度較大,局部完成
5、您在假期為小朋友買書了嗎?□1本□2本□3本□4本以上
6、您的小朋友喜歡看書嗎?□是□否都看了哪些書:
7、您的小朋友是否參與了特長班學習?□是□否何種特長:
四、小朋友假期行為習慣
1、在家做一個家庭的好幫手:孝敬家長、禮貌待人、關心親人、勤儉節約、熱愛勞動。表示情況:□優秀□良好□一般□較差
做得較好的有:
這些方面還需要努力:
2、做社會小標兵:看一本愛國書籍(電影)、端莊文雅、老實守信、遵紀守法。表示情況:
□優秀□良好□一般□較差
做得較好的有:
這些方面還需要努力:
3、做社區和公共場所的小主人:保護公物、不損花草、講究衛生、穿戴整潔、遵守秩序。表示情況:□優秀□良好□一般□較差
做得較好的有:
這些方面還需要努力:
4、做獨處時的小主人:胸懷開闊、開朗樂觀、刻苦勤奮、勇敢正直、忠誠善良、勤奮自立、自信自強。表示情況:□優秀□良好□一般□較差
做得較好的有:
這些方面還需要努力:
5、您的小朋友參與了哪些社會實踐活動?(如旅游、慰問、捐助、公益活動等)
五、家校溝通
1、您對小朋友的期望:
1、您對老師的希望:
2、您對學校工作的其他建議:
家長簽名
篇3:教師寒假學習體會:加強有效溝通打造高績效團隊
教師寒假學習體會:加強有效溝通打造高績效團隊
按照計劃,今年寒假認真學校了國際管理培訓大師余世維的著作《有效溝通2》《打造高績效團隊》。掩卷思考,發現著作中“處處閃爍著智慧的火花”,結合工作實際,有如下感受。
一、“溝通的漏斗”與“信息傳遞的衰減”
余世維認為,一般一個人通常只能說出心中想法的80%,但別人聽到的最多只能有60%;別人聽到了60%,聽懂的卻只有40%;結果執行時,只有20%了。每一層漏掉了20%,就像漏斗一般。另外,在一般的信息傳遞過程中,信息也存在著被“過濾”而逐漸遞減的狀況。比如,董事會決議在董事長那里是100%,到總經理那里就是63%,到部門主管56%,到工廠經理就是40%,到車間主任僅剩30%了,從上往下信息逐漸“被過濾”,實際上也是“被遞減”。
在我們的工作中,也存在著這樣的情況。校長會形成的決議,經過副校長、中層管理人員,最后傳達到教師,往往會走樣,執行起來也就打了折扣。有時候還有一種“倒漏斗”的現象,比如某一中層干部發現一位教師上課遲到了15分鐘,我們的干部由于具有“人本”思想,同時又擔心由于是自己部門老師的違規,擔心自己或本部門受“連坐”,在向主管部門匯報的時候,可能就是遲到了10分鐘,主管部門向主管校長匯報時是8分鐘,主管校長向校長匯報時,可能就只還有5分鐘了。
不管是哪一種“漏斗”,都存在著信息“被衰減”情況。這就要求我們管理人員,在平時工作中要盡可能“靠前”,貼近一線,減少中間環節,降低信息傳遞的“衰減度”。另一方面,在向下屬布置工作時,要少說“原則性”的話,任務布置要具體、實在、清楚,讓人一看就清楚,一聽就明白。上學期,我們舉行了青年教師基本功競賽,開賽前,我提出每學科要舉行一項“具有學科特點的技能類比賽”的“原則性”要求,這項要求“原則性”較強,傳達下去就有誤差,有的學科執行起來與我當初的設想差距較大。當數學、英語學科競賽基本結束,其他學科還未進行,我又向教務處提出“競賽時間要相對集中,避免戰線過長”的原則性要求,交代的不夠具體、清楚,結果剩下來的所有學科,集中在三天內進行完,忙的我們“不亦樂乎”、苦不堪言。
二、主動支援與相互補臺
“主動地幫助別人,其實是更好地成就自己”。校長與校長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年級與年級之間,都要有“相互補臺”的意識。學生不帶學生證、穿奇裝異服、口頭散漫等,絕不僅僅是德育處的事情,教務處、總務處的同志發現了,就要立即制止、及時糾正。好習慣會發生遷移,讓學生養成行為習慣,就有可能有好的學習習慣,有了好的學習習慣,學生的成績上升了,也學會愛護公物了,你說這是誰的功勞呢?反之,也是這樣。
三、“這是我的學校”
“這是我的學校”,實際上就是對學校的認同感、歸宿感,說到底,就是一種責任意識,就像“這是我的家”一樣。人人、時時、事事、處處,都在維護著學校的形象,為自己的“家”節約一粒米、一滴水、一度電。隨手切斷不需要的電源、隨手關閉滴水的水龍頭。
只有大家都把學校看成“這是我的學校”“我的家”了,才會真正有了主人翁的意識。目前,我們的老師來之于不同的學校,加入這個團隊的時間也不盡相同,對學校的認同感、歸宿感還沒有完全確立,加之每個人的價值取向不同,良好的團隊文化還沒有形成。在我們的教師隊伍中不時的還會有一些“不和諧”的聲音和一些“不和諧”的行為。學校就要想辦法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樹立“和則雙贏、亂則俱損”的觀念,形成“凝心聚力干工作、全心全意謀事業”的良好氛圍。
四、首先要檢討自己
工作出了問題,不是先想著去批評別人,或者追究別人的責任,而是首先要檢討自己,要有共同的危機意識、共同的責任意識。
工作的某一環節出了問題,不僅僅是一個環節的問題。學校的一個部門遇到了事情,也絕不是這一個部門的事情,作為校長,作為一個部門的主管,首先要檢討自己有沒有錯,自己的部門有沒有錯。更不能有“看笑話”的思想,因為這個錯誤是別人犯了、別的部門犯了,明天也許就是你犯了,你的部門或者你的年級犯了。怎么辦?不笑話、先反思、再總結。這樣,一個團隊的精神在工作中就能形成,因為大家都在一個戰壕里。我曾經在高三年級老師的會上說過這樣的話。不一定很恰當,但我認為還比較形象。我們大家都是“一條繩上拴著的螞蚱,誰也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