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小學語文科教學工作總結

小學語文科教學工作總結

2024-08-01 閱讀 4428

小學20**年語文科教學工作總結

一個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已經結束了,回顧自己親歷的教學路程,有辛苦,有煩惱,更有快樂,留下很多美好的回憶,積累了教學經驗。為此對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以下發導學案為抓手,以高效課堂理念為指南,重視前置作業的布置和小組合作學習的交流,在課堂教學中,注重知識的傳授、技能的增進,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實現高效的課堂的信息量大、思維含量高,情感培育要真正觸及人格與靈魂的要求。

一、重視主體參與

教學活動能充分體現學生的生命活力和豐富的個性,能充分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是促進學生發展的重要方式,主體參與是教學活動產生的基礎,決定著教學活動的始發、教學活動的過程、教學活動的質量。教學活動的基本形態就是交往和探究。交往是活動的基本形式,要給學生創造學的空間,交流的平臺,讓學生在交流中分享、在探究中深化,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語文的主人,徹底扭轉被動學習的局面。本學期,我注重前置作業的設計與布置,注重課文的讀與誦,在老師講課之前,學生對課文的消化達到百分之五十。

二、要鼓勵學生敢于質疑問難

學習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在教學活動中,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即培養質疑問難能力。除了課堂教學鍛練學生質疑能力之外,應鼓勵學生在前置性作業和小組探究中積極大膽地質疑問難。總之,教師要鼓勵學生敢于提出疑問,引導學生產生疑問,進而發現問題,要給學生質疑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可以隨時質疑,會質疑本身就是思維的發展、能力的提高。通過質疑使學生獲得有益的思維訓練,變學會為會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再發現問題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小黑板,以小組為單位,板書問題,展示給全班。以問題導讀,以讀釋疑求趣。

三、創設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探索

問題是思維的出發點,有問題才會去思考,思維總是指向解決某項任務的。教師根據自己對教材的鉆研和掌握,結合學生實際認知水平有針對性地提出幾個環環相扣,步步深入,帶有挑戰性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使他們積極地去思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促進學生自主探索學習,以學生探索明白為主。根據課文特點和學生實際生活,提出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引導學生去探究、交流和感悟,充分挖掘課文的資源,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轉化教師角色。

學生的創造性與教師有密切關系,這就要求教師轉變妨礙學生創新精神培養的教育觀念,增強教育創新意識,善于根據具體教育情景,靈活運用各種教育方法,發現和培養創新人才,成為學生創造潛能的開發者,在組織課堂教學的各環節中,教師要時刻牢記學生才是課堂教學的中心,要精心設計能調動學生課堂學習主動性的方法。課堂教學的效果,最終要體現在學生身上。只有通過學生的親身實踐和領悟去獲得知識,才是最佳學習途徑。因此,教學過程中,要徹底改變注入式,滿堂灌,教師講,學生聽,把知識強行塞入學生大腦的傳統教學模式和觀念。教師要由演講者轉變為編劇和導演,要像導演給演員說戲那樣,促其自覺、積極地學習知識和思考問題。

五、加強學法指導,培養創新能力

俗話說:予人以魚,惠其一時,授之以漁,惠其一世若學生學數學缺乏正確的學習會事倍功半。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所以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應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認知方法。在潛移默化中逐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使學生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不斷進行創新。

六、優化對學生的評價方式,鼓勵學生創新

應對學生的創新表現予以及時的激勵,讓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火花燃起來,鼓勵表現有特色、有創意的學生。讓學生從評價中體驗成功,增強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進而產生進一步學習的動力。這種豐富多彩的評價方式,實際是對學生創新活動的一種肯定,更能激起學生創新的積極性。

總之,實施小學語文高效教學,對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將有重要作用,相信隨著我們不斷探索研究,實施高效教學的步驟將會越來越完善,最終成為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一條有效途徑。

篇2:小學語文科組教研記錄5月份

時間

**.5.22

地點

科學室

參加人員

一、二、三年級語文老師

請假

缺席

主講人

白楊

記錄

張雪

主要內容:白楊老師《語文園地七》(第一課時)課后評議

一.《語文園地七》課后評議

(一)授課老師的教學反思

(二)一年級組點評

白老師是研究型的老師,同學學得扎實,基礎知識打得牢。

1.同學的課外知識拓展得好,四字詞語掌握得好。

2.時間掌握得恰當,能靈活處置。

3、環節緊湊,內容空虛,語文味很濃。

4、態度嚴謹,認真。

建議:1、小組活動的要求應事先明確。

2、小組匯報的常規平時可多做指導。

(三)凌老師點評

1.情景創設有效,激發同學興趣、

2、課堂競爭激勵有效

3、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同學,朗讀充沛

4、獎勵老照片方法新穎。

5、ppt非常精美,有聲有色,非常吸引人,同學興趣高漲。

6、發現環節中能體現同學自主發現的規律。

7、非常注重同學做題方法的指導,非常有實效。

8、教師評價語言豐富,生生評價也很客觀。

9、在觀察生字結構的時候充沛運用手勢來指導同學。

建議:

1、同學在修改寫字的時候時間應多給同學沉下心去改。

2、利用課本的時機會否遲了一些?可在第一關稍微點撥。

3、第三關可出示對應的反義詞給同學做示范。

篇3:小學語文科組會議記錄

時間

**.3.20

地點

會議室

參加人員

全體語文老師

請假

缺席

主講人

成燕

記錄

白楊

主要內容:

一.教學反思(主講成老師)

完成了教學目標--文章的讀與理解。

改進:課時最好還是分兩課時完成。將課程內容調整為第一課時,重點放在朗讀和斷句上。

二.眾家點評

精彩之處:1朗讀的形式多樣,老師領讀、同桌讀、點名讀、齊讀、配樂讀等。

2.老師協助同學總結文言文的學習方法。

3.四人小組分工很明確,同學討論很有效。

4.教學層次明朗,循序漸進。(吳老師)

5.語態親切、情景自然。

有待改進之處:1.小組匯報,同學展示。

2.用羅斯福的故事點到語言藝術。文章的解讀最好圍繞“語言藝術”的妙處。(謝汝安老師)

3.四人小組中主持人的任務不夠明朗,不如將其任務調整為“說出文言文的妙處。

4.“為”字音的讀音和通假字需強調。(區老師)

5.教學的局部環節可以放手讓小朋友去感悟、總結。如:文言文學習方法、文言文的妙處。(王老師)

6.同學小組討論后,要以組為單位來展示,在展示的過程,讓同學來總結學習的方法。

7.該篇文言文的出處應給予介紹,投影的內容有些單一,重點要突出。(呂老師)

8.強調難點。斷句的不同,解讀就不同。(邱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