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繡中學下半年語文教研組總結
山繡中學下半年語文教研組總結
工作著,美麗著
這學期,從山花爛漫蟄蟲涌動的春走來,走入潮濕多雨的初夏,直至寫這份總結的仲夏三伏天。季節更替,時間逝去,不變的,幾乎每一天,我都在“工作”。
工作,并不都是美麗的,但一切尋求意義的人,都必須工作,在工作中實現人生的意義。每次想起工作,我就想起紀伯倫《工作》中的詩句:“你工作就能和大地及大地的靈魂一同前進”,“懶惰的話,就會和歲月疏離,偏離生命的航程”。這些詩句總是幫助著我,提醒著我,如何在應該的工作中,活出自我的生命思考,引領同組語文教師工作生命的前行。
一、以“任務體驗式”培養年輕教師的命題和課堂教學能力。
我語文組年齡結構,比例大大側重于年輕教師,3年內的年青教師就有7位。這學期,我把培育年輕教師的穩健快速成長作為組內建設的重心。創設具體任務情境喚醒年輕教師的“自學意識”,我認為比較重要。山頂獨立,海底獨行。一切靠自己,“萬物生長靠自己”比“萬物生長靠陽光”更真實。
“命題”任務式研修的實施過程:
成立組內命題研修小團隊9人。
我主講。講析中考命題方向及優秀的命題范例。1小時。
3.以競賽形式布置命題實戰任務。給確定的閱讀《尋找家園》,每人獨立命制四道題,并擬寫一個作文題,或一道任務性寫作題。時間兩周。
匯總。共同研討題目。
分組合作。飛蓉參加市級命題競賽。剩余倆倆組合,以命制日常的組內單元檢測卷作為實踐點。共命制了八年級單元卷1份,七年級單元卷2份。借此帶動日常檢測卷的改革。
聯盟學校的七年級期末卷,由執教第一年的聰達、滌瑤、林敏、佳穎,與我一起研討完成。我定總體出卷思路。他們自己獨立思考、獨立學習、獨立創造。
由于年輕教師的努力,收效不錯。占飛蓉,獲得市級命題一等獎。七年級的期末卷,在聯盟校反響還不錯。
二、“群文聯讀”研討核心下的語文課堂教學改革,走出新思路。
在初中課改聯盟學校的課堂活動上,我展示的《<地下森林斷想><海鷗喬納森>群文閱讀》課堂,學生或積極參與交流討論,或認真傾聽,其閱讀視野之廣、思辨能力之強,無不讓在座語文老師嘆服,故引發諸多對課本身的爭議和沉思。
在自己趟水過河之后,在林校的指導下,“群文聯讀”走出了新思路:專人課組群的資源庫建立。吳若苗的“貝多芬”,吳佳穎的《小王子》,劉聰達的《沙鄉年鑒》,黃林敏的《社戲》等群組創新范式,給同組老師很好的借鑒。
三、落實日常“類”課的研討。
“范式”關鍵詞:試卷分析課
第一步:準備。(1)答卷紙+試題卷+成績數據分析+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范例)。
(2)學生訂正錯題、自悟、析錯。
第二步:校對。根據班情,確定試卷學生學習和講析重點、疑難點。
建議:(1)落實“學的行為”。
本著“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原則,學的行為有:書寫、記筆記、析錯、修正(如
何?)、書面規范嚴謹表達、整理等。
(2)提倡激勵性評價。
例如:尋找最佳試卷訂正者,單元考加分等等。
(3)設計“學的環節”。
例如:學生錯誤答案直觀呈現--學生分析--出示評分標準--優秀答案直觀
呈現--修正自己的答案--批改激勵。
(4)學期整理和裝訂練習和試卷。
第三步:后續。
將試卷視為另一個出發的起點,即學習意識、學習資料的再開發。
例如:閱讀練習的三用:閱讀訓練、寫作啟迪、思想提升等。
基礎錯題訂正在語文扉頁等等。
四、引進“專家”促進師生共學習,共研修。
這學期外聘專家,為主根據實際日常教學所需,分年級、分專題,從不同層面展開。
為摸準九年級語文方向,我們聘請了張寰宇把關初三一模、百題作文,陳寶榮講析中考閱讀和作文的追問。為推進八年級的閱讀,我們聘請了愛閱讀聯盟活動主講師楊建曉,給八年級學生現場直播講座《那片芳草地》。為提高文學社社員的文學素養,我們聘請了《甌越》執行主編,初中文學社聯盟主題徐斌來校講座。
雖然努力地寫總結,但也清晰地發現,不管怎樣表達,都難令自己滿意,難梳理出這學期最佳的語文教研組實際所做的日常工作脈絡。這也是由于平時,沒有養成及時記錄反思的工作習慣,也沒有高屋建瓴高瞻遠矚的理論高度,也沒有建立大氣工作規劃和自我組內工作體系。
篇2:小學語文教研組長講話習作課課型研討總結
作文教學對語文教師來說,不僅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更是老師語文基本功力的集中考驗;不僅要有很強的課堂駕馭能力,同時對習作,老師也要做到先寫、先想、心中有數。我們五年級語文組選擇了作文這種課型進行研討。在這次活動中每個成員從中都有所收獲,現在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習作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要讓他們學會用自己的眼光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體驗,用自己的筆寫自己想說的話。要鼓勵學生富有創意的表達,鼓勵他們寫出富有個性、富有真情的習作。如何讓孩子們很自然地、用自己的方式寫自己心里的話,這就要求教師要教給學生作文方法,落實作文指導。
我們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做到了以下兩點:
一、指導學生細心觀察。要讓每個學生都有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和一顆敏感的心。要引導學生作生活的有心人,對周圍熟悉的人和事物進行細致地觀察:這些人和事有什么特征,給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等。在觀察中突發奇想,產生表達的靈感和欲望。
二、在教學中落實作文指導。葉圣陶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入編教材的課文都是經過細致推敲的優秀范文,作者巧妙的構思,有序的寫作,獨特的觀察視角都是學生學習的好材料,讓學生模仿優秀課文的寫法進行寫作。教師在教學每篇課文時都要充分利用教材這個形象直觀的例子,讓學生潛心地去讀,自由地去想,無拘無束地去議,在此基礎上,師生一起歸納、總結出帶有規律性的要點,再提供適當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借鑒遷移,鞏固習作知識,為寫好作文提供一條快捷之路。
我們組韓老師執教的課型是習作課,課題是《寫一個自己喜歡或崇拜的人》。基于《課標》的要求,我們全組老師紛紛出謀劃策,韓穎老師進行了多次的試講:課前研討
篇3:灣龍實小第一學期低段語文教研組校本研修活動總結
灣龍實小第一學期低段語文教研組校本研修活動總結
主要活動與措施
本學期,我們教研組以**版《語文課程標準》和《浙江省小學語文教學建議》為指南,以“溫州市新常規”活動為抓手,緊扣“學本課堂”,以促進學生發展為宗旨,基于教材,立足課堂,探中求索,認真貫徹落實“高效課堂,高效作業”的工作重點。在研修活動中,繼續以主題探究、課例探究為抓手,讓文本解讀與課堂練習設計成為落實有效課堂的重要突破口,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活動的實效性,優化教學過程,扎扎實實地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現將一學期的工作小結如下:
一、不斷磨課,共同研討。
開學初,制定了校本研訓工作策劃書,并在實際工作中有計劃、有步驟地貫徹和落實。本著“互幫互助,共同進步”的原則,我們經常從教材到學生,從課前預設到課堂生成展開討論,提高認識。教研活動有明確主題,以優秀教師帶新教師為目標,每次活動后討論交流教學中遇到的困惑、獲得的經驗、取得的成功、經歷過的失敗,形成濃厚的教研氛圍。本學期我們組圍繞“校級四課聯推”展開活動,并在此活動中得到了成長。“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只有多學習多交流才能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二、全策全力,推進低段項目測評。
在區教師發展中心和學校校長室、教科室的牽頭下,我們低段語文教研組承辦了灣龍區小學語文低段項目測評活動。我們的活動得到了來自全區一二年級300多名老師的參觀和好評。不管是前期的策劃,中期的項目修進,還是后期的現場布置,都充分體現了我們低段語文教師的智慧和團隊的力量。我們設置了“狀狀元元們”進行森林探險的各個夢幻關卡:有藏字于林間的“識字林”,有展示書寫本領的“書寫屋”,有游走于云霧間的誦讀“走搭石”,有滿富挑戰的推理閣,有趣味昂然的“故事宮”,有奇幻無比的“閱讀長廊”,還有精彩絕倫的“展示臺”。游考結束后,孩子們到“收獲園”兌換“狀元幣”,與可愛的吉祥物“狀狀”和“元元”合影,定格這美好的瞬間。這樣的評價方式,趣味性十足,滋潤著孩子們學習母語的心懷。
三、利用業余時間學習,進行自我增值。
我們教研組以《小學語文教師》等雜志為依托,摻雜學校推薦的一些書籍和自己圖書館中借閱的書籍,努力擠出一些業余時間閱讀。我們深深地覺得,專業刊物上的文章具有比較好的導向性,純粹、檔次高,給人更多的啟發和學習,而且有時在閱讀同行文章的時候,也能進行一定的自我勉勵。
存在問題與思考
本學期教研活動已接近尾聲,回顧這一學期的工作歷程,因為確定小組主題有欠考慮,活動組織性不強。
本學期,我們教研組雖然沒有轟轟烈烈的業績,但每一位老師都能踏實,認真地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勤勤懇懇工作,默默無聞地奉獻,在下學期的工作安排中,我組教師將繼續關注課改,聚焦課堂,同時確立共同的研究主題,積累課堂中的真實案例,關注教師的專業成長,促進語文教學的整體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