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術春學期教研組工作總結
一學期來,通用技術教研組在校領導的領導下,全組教師堅持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積極參加各開展教研活動,以課堂教學為重點,以課題研究為核心,以社團、興趣小組為依托,可以說是緊張忙碌也有一點收獲。
一、堅持理論學習,認真進行課題研究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教師如果不學習,教研活動就會成本“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為加強修養,提高素質,我們教研組利用業務學習時間,認真學習了教學理論,課程標準,網上教學資源。多次研討本學期的審請的研究課題《構建通用技術課程教學有效性的研究》,研討新教改形勢下如何采取有效策略,創設情景教學,構建生態課堂,以及在落實教學常規時遇到的問題進行交流,就如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及挖掘學生學習興趣等作了多次討論,教研組課題在中期驗收中得到順利通過,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積極參加和開展教研活動
在教研組的課題研究中,我們教研組成員積極參加,已逐步的形成了一定的教研特色。在學校公開教學周活動,教研組中周健老師積極承擔公開課教學任務,他們的公開教學課獲得聽課老師們的一致好評。我們堅持每周不定期就教學、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交流、研討。在研討過程中,大家都能積極的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使得同組的老師在同伴互助下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三、積極參加教育局、科協等組織的各種活動
1、社團、興趣小組方面。以社團為依托,這學期分別組建機器人創新活動和電腦平面設計小組,制定了**年參加福建省機器人大賽的計劃方案和**年參加福建省電腦平面設計計劃方案。活動地點分別在:科學樓五樓通用技術活動室及科學樓四樓信息技術專用教室進行輔導、培訓工作。目的是通過機械設計和控制機器人來增進學生對機器人方面的興趣和知識,促進機器人知識在中學生中的普及,同時鍛煉學生的機械設計和機械設計控制能力,以及培養學生的電腦平面設計和創新思維的能力以提高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更為下學期參加各級各類的比賽做準備。
以學生興趣為開展工作的出發點,在暑假先組織部分學生參加全國“節約紙張,保護環境”的活動,利用通用技術的學科特色開展“變廢為寶”紙藝創意大比拼,積極鼓勵學生投稿參加全國比賽,共有17組學生投稿,其中高三(3)班丁鋌鋌、曾培婷、林育樸、黃磊等四位學生設計的“哈哈相框”作品入圍全國賽并榮獲全國優秀獎。
2、在科技小制作方面。開學初組織高一、二年的同學參加晉江市科技館科技小制作比賽活動,我校學生踴躍參加,其*有8個作品入圍參展并分別取得一、二、三等獎的名次,在這次比賽中我們能包攬這些獎項,這可以說與學校領導的重視與指導密不可分,我們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也很注重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充分調動我校學生參與科技活動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科技創新的能力,如本學期又布置讓學生自選題材,進行作品設計制作,可以說達到預期目標。
3、在科技創新方面。吳清理與鄭紅專、陳代勇老師輔導的學生高三(1)莊振源同學設計的“電流三大效應”的科技創新項目被晉江科技館推薦參加泉州市科技創新比賽,并在10月25日也榮獲泉州市一等獎,并推薦參加省級科技創新活動比賽。更值得一提的是高二(7)的唐偉杰同學參加全國首屆技術大賽,一路過關斬將從初賽全國數萬選手中脫穎而出,以晉江市唯一人選入圍福建省復賽,并殺入全國進行總決賽。
這學期工作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留下一些遺憾,如輔導學生進行機器人創新設計、電腦平面設計等工作做得比較少,這雖與“甲流”流行有關,但也可從中發現我們應急處理能力有待加強。這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反思,不斷創新,努力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篇2:提高通用技術課堂上學生學習興趣
如何提高通用技術課堂上學生的學習興趣
吉林省遼源市東遼第一高級中學黃炳辰
摘要:通用技術課程具有實踐性、創新性等特征,這門課程本應容易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不注意挖掘課程價值、展現課堂教學魅力,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可能衰退或喪失。通用技術課程是一門嶄新的課程,沒有多少經驗可借鑒和參照。作為一門新開設的課程,是這次課程改革的亮點所在,國家教育部門、專家學者給予了厚望。但作為奮斗在一線的教師來說,確實是一項重大挑戰。一方面要應對學校、其他教師及學生對本課程的偏見,一方面又要努力迅速提高自身的技術素養。面對這個前無古人的課題,每走一步都都會異常艱難,因為每一步都是創造性的。
曾有不少教師反映,學生在學習《技術與設計1》模塊的開始幾節課還有興趣,越往后學興趣越少。分析其中原因,保持和提高學生學習通用技術課程的興趣是比不可少的。在許多師生眼里,通用技術還是一門副科,一個“副”字,就可以想象其被重視的程度了。那應該如何提高學生的興趣呢?答案是很顯然的:不斷發掘通用技術課程的特點。
關鍵詞:通用技術學生學習興趣
一、通用技術課程的“比較優勢”
相對于其他基本學科,通用技術具有“閑、廣、趣”的特點。
首先是,閑。當其他學科圍繞著高考上課、補課爭分奪秒,下課題海戰術的時候,通用技術課就顯得清閑幸福多了。這是眾所周知的原因,在吉林省目前還未納入高考,于是,學生上課可以放松心態,毫無功利性地學習。
第二,廣。一般人的理解,通用技術也就是物理學科的延伸,其實不然。通用技術課程其實涉及很多其他學科的內容。它涉及了人文、社會、心理、數學、物理等等知識。其實每一項技術都離不開這些學科作為基礎。因為“廣”,正好能讓學生把在其他學科所學的知識作一個現學現賣,是從理論到實踐最理想的平臺。
第三,趣。之所以說它有趣,是因為以前大家所學的知識太過理論化,久而久之,已經逐漸失去了興趣性。而通用技術在這時推出顯得有點異軍突起的味道,并且其著重實踐性的特點便顯得更具趣味性,提倡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
二、緊盯學科特點,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在新課程的要求下,通用技術課程教學方法的設計需要以技術課程的基本理念為指導,深入分析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特點,還要充分發掘身邊天然的優越的環境和資源,根據具體情況設計具體的教學方法,形成技術教學的特色,爭取獲得教學效果最優化。
例如在講第三章《技術設計的原則》的時候,本課的教學設計大綱要求用兩課時完成,傳統的教學設計是:第一課時學習前4個原則(按教材順序),第2課時學習后3個原則,再總結提升。
但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這樣的設計破壞了教學內容的完整性,對學生理解設計的一般原則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關系不利。因此備課時我在認真研究教材及學情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膽調整。
首先第一課時打破先講概念再講應用的傳統教學模式,而是通過設置教學情境,在老師引導下,讓學生在過程中自主建構知識,形成能力。這樣的教學安排照顧到了設計的一般原則內在聯系及教學內容的完整性,有利于學生建構較為完整的設計原則及其相互關系的知識和能力,使學生初步具備了設計產品時實現各設計原則的方法和途徑,以及初步利用設計的一般原則對常用技術產品進行評價的能力,并能夠在具體問題中根據設計的一般原則做出選擇;然后在第二課時通過具體事例的分析及技術產品的設計,進一步深化學生對設計的一般原則的理解和應用,使學生能正確地分析和權衡設計原則之間的關系,依據設計的一般原則設計出符合要求的技術產品,以及對具體產品進行正確的評價。從而使教學達成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通過這樣的設計,引起了學生極大的興趣,實現了高質高效的課堂目標。
篇3:信息技術環境下農村中學通用技術教學應用
信息技術環境下農村中學通用技術教學的應用
摘要:通用技術課程的教學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應運而生的新型課程,相比與其他學習領域的較為成熟的課程,它有太多太多的問題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去思考和探索。“農村中學通用技術試驗活動課程開發與實施”是一項新興事物,也是一項嶄新的工程,它的開發與實施是給我們教育者的一種機遇與挑戰。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在信息化環境下學校的校園網與Internet的接軌,為農村中小學教育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信息化技術作為新事物融入我們農村中學的教學,使農村中學通用技術教學改革和發展充分發揮跨時代教育的優勢。在信息化網絡環境下教育沖擊著農村中學傳統教育,促進教育教學之路的創新與變革,網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可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同時還可以推動新理念教學和培養學生技術素養和創新科技教育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關鍵字:農村中學網絡技術通用技術教學
隨著網路技術的普及,促使教育必須面向信息化,而農村校園網絡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事物。也是農村中學跟社會接軌很好的有效途徑,目前信息化教育在中學教育中是不可缺少的方法和手段,而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學習素養,更應是培養學生的生活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且通用技術學科就是讓學生學會技術知識應用到社會實踐中去,而網路技術是我們教學和學習必備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下面是我對通用技術學科利用信息技術應用的教學研究。
一、信息化通用技術教學應用
(1)使信息化教學模式轉變
在農村中學熟悉“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傳統教學模式已經慢慢的改變,而傳統的教學的方法過于強調教師的教,教學活動就成為教師為主體,對學生單向的灌輸,從而形成了與教學目的相背離,而方式卻形成了于以教師為中心、課堂為中心、課本為中心的情況。但在信息化教學模式中,教師不再也不可能維持自己的“專家”角色,而是通過幫助學習者獲得和處理大量的信息來促進學習者的學習,以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而且學習者是學習的主人,一切知識經驗的獲得都有賴于學習者的自主建構。因此,信息化教學模式的特征是以學習者為中心,教師要從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為中心的“教師”角色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設計者、幫助者和學習伙伴”的“導師”角色。
由于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媒體技術的應運而生對通用技術教學產生積極的影響,能為學生提供較好的教學環境,具有文、圖、聲并茂的優點。通用技術試驗室是一個讓學生親歷技術試驗和制作過程,掌握技術試驗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學生的探究精神的試驗室。由于農村中學條件限制,沒有建設通用技術試驗室。農村學校課堂上課一般都把學生固定在教室里,但是有一些教室里有多媒體設備,通用技術有技術活動和工藝認識,可以通過多媒體投影播放,讓學生目睹和了解相關的生活積累和生活常識、動手能力,同時也可以跟著操作。例如:在“技術試驗及其方法”這一節內容里,我為了讓學生有動手的機會,我自選帶了網線、壓線鉗、水晶頭和網絡測試儀(也有叫測線器、電纜測試器等),我知道現在計算機應用很廣泛,現在農村家庭很多人都用電腦了,這個水晶頭會做也有用處,還有是要學生體會試驗的過程,(給出T568A直連線:白綠、綠、白橙、藍、白藍、橙、白棕、棕。適用于:計算機-交換機,交換機-路由器等。T568B交叉線:白橙、橙、白綠、藍、白藍、綠、白棕、棕。適用于:計算機-計算機,計算機-路由器等)。自己動手做一遍讓學生觀看,提醒學生該注意的安全問題,然后讓學生看著投影去觀察,去思考,去交流,互相合作。學生不僅有動手的機會,還體驗到了探索者發現奧秘的樂趣,在實踐中容易寫簡單的試驗報告,獲得了學習的成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