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術遠程培訓總結反思范本
假期遠程培訓即將結束,在這八天里,我的收獲非常大。經過了這些天的通用技術培訓研修,使我明白了,基礎教育是科教興國的奠基工程,對提高中華民族素養,培養各級各類人才,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全局性,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認識到保持教育適度超前發展就必須把基礎教育擺在優先地位。并作為基礎設施建設和教育事業發展的重點領域。同時,我們必須堅持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方針,努力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以下是我對遠程教育培訓的一點體會。
一、通過遠程研修,我的觀念得到更新
回首這次的培訓,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效果明顯。培訓中有教育專家的專題報告,有一線教師的課例,有學員圍繞專題進行的各種行動學習。這次的培訓學習,對我既有觀念上的洗禮,也有理論上的提高,既有知識上的積淀,也有教學技藝的增長。這是收獲豐厚的一次培訓,也是促進我教學上不斷成長的一次培訓。
二、通過遠程研修,我增長了見識。
對“通用技術”這個名詞的內涵有了更深的了解,從而在思想上對“通用技術”這門學科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框架。剛接觸通用技術課程時,對通用技術的內涵了解得不是很全面,從字面上看可以解釋為“到哪里都可以通用的技術”,然后我就很疑惑,什么技術是到處通用的?到底通用技術是什么東西啊?培訓時經過專家的研討,使我明白了通用技術的定義:通用技術是指信息技術以外的、較為寬泛的、體現基礎性和通用性并與專業技術相區別的技術,是從紛繁浩雜的技術體系中根據高中技術課程的性質、價值和任務選擇的、廣泛應用于日常生活、對學生發展有廣泛遷移價值的技術。
三、了解什么是“技術素養”
就我自己本人以前的教育經驗而言,技術和素養是分開講的,還沒有哪個學科,哪個老師曾經教過我什么是技術素養。“技術”很好理解,以前在教《勞動技術課》時就教學生學習過制圖、焊接電路板等,這些應該都是屬于技術范疇的;“素養”的話,就讓人聯想到文學素養、音樂素養、理論素養、德育素養之類的;“技術”+“素養”=?
專家給出了技術素養的涵義:理解、使用、管理和評價技術的能力。一名具有技術素養的人以與時俱進、日益深入的方式理解技術是什么,它是如何創造的,如何塑造社會又被社會塑造的,在個人層面上有助于消費者更好的評價產品做出更明智的購買決定;在社會層面技術素養同樣有助于公民做出更好的決策。
以上的內容我在生活中都沒注意到,聽了專家這么一說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四、通過培訓,對教材里的教學內容要如何教學有了一個大概的方向
通用技術是一門全新的課程,沒有太多的現成經驗可以借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產生的很多問題都需要任課教師獨自解決。為了讓整個教學過程不偏離方向,就必須認真研讀新課標,以及相關的解讀資料。從新課標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向。所以新課標是必須經常看的。
剛拿到課本時就覺得通用技術的課本內容很多,有點亂,不知道要如何組織上課。經過這次培訓專家的講解讓我有了一個大概的方向。上課的時候最好不要按照課本原原本本的講,要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等教學資源,多向學生介紹最新的技術發展,通過各種圖片、視頻、實物向學生傳達一種技術設計的思想。學生技術思想的形成比具體技術技能的掌握更重要,技術思想的重要內涵就是創新思想,這是符合新時代的要求的,對學生今后的發展也有好處。
五、通用技術課程對動手能力還是有一定要求的
雖然通用技術強調的是技術設計的思想,但是還是要求學生有一定的動手能力,讓學生自己的設計思想通過技術操作變成具體的作品,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對通用技術的興趣,同時技術操作過程能夠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習慣。同時,技術試驗也是優化設計的一種重要方法。
篇2:提高通用技術課堂上學生學習興趣
如何提高通用技術課堂上學生的學習興趣
吉林省遼源市東遼第一高級中學黃炳辰
摘要:通用技術課程具有實踐性、創新性等特征,這門課程本應容易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不注意挖掘課程價值、展現課堂教學魅力,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可能衰退或喪失。通用技術課程是一門嶄新的課程,沒有多少經驗可借鑒和參照。作為一門新開設的課程,是這次課程改革的亮點所在,國家教育部門、專家學者給予了厚望。但作為奮斗在一線的教師來說,確實是一項重大挑戰。一方面要應對學校、其他教師及學生對本課程的偏見,一方面又要努力迅速提高自身的技術素養。面對這個前無古人的課題,每走一步都都會異常艱難,因為每一步都是創造性的。
曾有不少教師反映,學生在學習《技術與設計1》模塊的開始幾節課還有興趣,越往后學興趣越少。分析其中原因,保持和提高學生學習通用技術課程的興趣是比不可少的。在許多師生眼里,通用技術還是一門副科,一個“副”字,就可以想象其被重視的程度了。那應該如何提高學生的興趣呢?答案是很顯然的:不斷發掘通用技術課程的特點。
關鍵詞:通用技術學生學習興趣
一、通用技術課程的“比較優勢”
相對于其他基本學科,通用技術具有“閑、廣、趣”的特點。
首先是,閑。當其他學科圍繞著高考上課、補課爭分奪秒,下課題海戰術的時候,通用技術課就顯得清閑幸福多了。這是眾所周知的原因,在吉林省目前還未納入高考,于是,學生上課可以放松心態,毫無功利性地學習。
第二,廣。一般人的理解,通用技術也就是物理學科的延伸,其實不然。通用技術課程其實涉及很多其他學科的內容。它涉及了人文、社會、心理、數學、物理等等知識。其實每一項技術都離不開這些學科作為基礎。因為“廣”,正好能讓學生把在其他學科所學的知識作一個現學現賣,是從理論到實踐最理想的平臺。
第三,趣。之所以說它有趣,是因為以前大家所學的知識太過理論化,久而久之,已經逐漸失去了興趣性。而通用技術在這時推出顯得有點異軍突起的味道,并且其著重實踐性的特點便顯得更具趣味性,提倡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
二、緊盯學科特點,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在新課程的要求下,通用技術課程教學方法的設計需要以技術課程的基本理念為指導,深入分析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特點,還要充分發掘身邊天然的優越的環境和資源,根據具體情況設計具體的教學方法,形成技術教學的特色,爭取獲得教學效果最優化。
例如在講第三章《技術設計的原則》的時候,本課的教學設計大綱要求用兩課時完成,傳統的教學設計是:第一課時學習前4個原則(按教材順序),第2課時學習后3個原則,再總結提升。
但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這樣的設計破壞了教學內容的完整性,對學生理解設計的一般原則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關系不利。因此備課時我在認真研究教材及學情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膽調整。
首先第一課時打破先講概念再講應用的傳統教學模式,而是通過設置教學情境,在老師引導下,讓學生在過程中自主建構知識,形成能力。這樣的教學安排照顧到了設計的一般原則內在聯系及教學內容的完整性,有利于學生建構較為完整的設計原則及其相互關系的知識和能力,使學生初步具備了設計產品時實現各設計原則的方法和途徑,以及初步利用設計的一般原則對常用技術產品進行評價的能力,并能夠在具體問題中根據設計的一般原則做出選擇;然后在第二課時通過具體事例的分析及技術產品的設計,進一步深化學生對設計的一般原則的理解和應用,使學生能正確地分析和權衡設計原則之間的關系,依據設計的一般原則設計出符合要求的技術產品,以及對具體產品進行正確的評價。從而使教學達成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通過這樣的設計,引起了學生極大的興趣,實現了高質高效的課堂目標。
篇3:信息技術環境下農村中學通用技術教學應用
信息技術環境下農村中學通用技術教學的應用
摘要:通用技術課程的教學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應運而生的新型課程,相比與其他學習領域的較為成熟的課程,它有太多太多的問題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去思考和探索。“農村中學通用技術試驗活動課程開發與實施”是一項新興事物,也是一項嶄新的工程,它的開發與實施是給我們教育者的一種機遇與挑戰。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在信息化環境下學校的校園網與Internet的接軌,為農村中小學教育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信息化技術作為新事物融入我們農村中學的教學,使農村中學通用技術教學改革和發展充分發揮跨時代教育的優勢。在信息化網絡環境下教育沖擊著農村中學傳統教育,促進教育教學之路的創新與變革,網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可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同時還可以推動新理念教學和培養學生技術素養和創新科技教育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關鍵字:農村中學網絡技術通用技術教學
隨著網路技術的普及,促使教育必須面向信息化,而農村校園網絡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事物。也是農村中學跟社會接軌很好的有效途徑,目前信息化教育在中學教育中是不可缺少的方法和手段,而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學習素養,更應是培養學生的生活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且通用技術學科就是讓學生學會技術知識應用到社會實踐中去,而網路技術是我們教學和學習必備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下面是我對通用技術學科利用信息技術應用的教學研究。
一、信息化通用技術教學應用
(1)使信息化教學模式轉變
在農村中學熟悉“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傳統教學模式已經慢慢的改變,而傳統的教學的方法過于強調教師的教,教學活動就成為教師為主體,對學生單向的灌輸,從而形成了與教學目的相背離,而方式卻形成了于以教師為中心、課堂為中心、課本為中心的情況。但在信息化教學模式中,教師不再也不可能維持自己的“專家”角色,而是通過幫助學習者獲得和處理大量的信息來促進學習者的學習,以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而且學習者是學習的主人,一切知識經驗的獲得都有賴于學習者的自主建構。因此,信息化教學模式的特征是以學習者為中心,教師要從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為中心的“教師”角色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設計者、幫助者和學習伙伴”的“導師”角色。
由于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媒體技術的應運而生對通用技術教學產生積極的影響,能為學生提供較好的教學環境,具有文、圖、聲并茂的優點。通用技術試驗室是一個讓學生親歷技術試驗和制作過程,掌握技術試驗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學生的探究精神的試驗室。由于農村中學條件限制,沒有建設通用技術試驗室。農村學校課堂上課一般都把學生固定在教室里,但是有一些教室里有多媒體設備,通用技術有技術活動和工藝認識,可以通過多媒體投影播放,讓學生目睹和了解相關的生活積累和生活常識、動手能力,同時也可以跟著操作。例如:在“技術試驗及其方法”這一節內容里,我為了讓學生有動手的機會,我自選帶了網線、壓線鉗、水晶頭和網絡測試儀(也有叫測線器、電纜測試器等),我知道現在計算機應用很廣泛,現在農村家庭很多人都用電腦了,這個水晶頭會做也有用處,還有是要學生體會試驗的過程,(給出T568A直連線:白綠、綠、白橙、藍、白藍、橙、白棕、棕。適用于:計算機-交換機,交換機-路由器等。T568B交叉線:白橙、橙、白綠、藍、白藍、綠、白棕、棕。適用于:計算機-計算機,計算機-路由器等)。自己動手做一遍讓學生觀看,提醒學生該注意的安全問題,然后讓學生看著投影去觀察,去思考,去交流,互相合作。學生不僅有動手的機會,還體驗到了探索者發現奧秘的樂趣,在實踐中容易寫簡單的試驗報告,獲得了學習的成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