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小學數學年會學習匯報總結材料:思考堅持
省小學數學年會學習匯報總結材料:思考堅持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學也。”12月20日到22日我有幸參加了在泰安舉行的“山東省小學數學第十五屆年會”的學習,感受頗深。本次年會,南京大學鄭毓信教授、上海市靜安區教育學院曹培英院長分別做了有關課程改革和學業水平評價的學術報告,邀請了全國第十一屆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會共7名教師為我們展示了觀摩課,有多名優秀論文作者介紹了自己的寫作經歷。雖然學習時間短暫,天氣很冷,但收獲卻很豐富,內心很熱烈,自己的教育觀念和理論水平進一步得到了升華。
一、帶有哲學味的專家報告。
本次年會上,南京大學鄭毓信教授做的報告《課程改革的回顧與展望》,不光是先進理論的指導,最重要的是他讓我們學會了帶著批判的思想去思考。他解釋的“什么是新一代優秀教師的主要特征?---優秀的教師一定要有獨立思考,不要迷信專家,更不應該盲目地去追逐潮流”,引發教師們深入的思考。他對課標中的一些觀點的解讀,如新課標中關于“基本活動經驗”的強調,鄭教授就提出了幾個思考:1.這里所說的“活動”是“操作活動”還是“思維活動”?2.數學教育所說的活動與真正的數學研究活動有何區別?.......給老師們提出了問題和思考的方向;關于“如何獲得數學活動經驗”,鄭教授提出了三點認識:1.經驗必須有經歷;2.經歷了≠獲得了;3.經驗并非總是親歷所得。另外關于數學思考、數學思想等方面,鄭教授也做了詮釋。鄭教授的報告,給新時期下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上海市靜安區教育學院曹培英院長的報告《小學生數學學業水平評價》,分析了當前評價改革存在的一些現實問題,及如何進行試題編制等內容,給一線教師很大的啟發。曹院長以上海市實行的綠色評價機制為例,闡明了以后學習評價改革的幾大趨勢:1.評價取向關注發展;2.評價內容不再單一;3.評價方式更加多樣;4.評價實施重視診斷;5.評價的刻畫不唯分數;6.評價主體趨向多元;7.學習評價走向綜合。
二、感受名師風采。
在這7節觀摩課中,有好多是全國知名教師團隊里的成員,他們的課堂教學代表著當前課改的潮流和走向,有很大的借鑒意義。本次大會共展示了7節優質課課。七節課,七種個性,七個課堂,七種風采。每節課都在追求精益求精,每節課都在追尋完美,七位個性各不相同卻都給老師們留下很深的印象。學生在獲取數學知識的過程中,領悟數學思想方法、體驗探索的樂趣;學生在運用數學知識的過程中,認識數學的應用價值、感受數學的神奇、欣賞數學的美......靈動、豐實、本真的數學課堂煥發了生命的活力。帶給我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新的認識和新的感悟。
為什么她們會站在這個舞臺上?觀摩了他們的課我感到的是他們獨具匠心的教學設計。“教材一定要深挖,就像挖井一要挖出水”。
其中北京西城區黃成根小學的薛錚教師代表的是吳正憲教師團隊,她執教的《積的變化規律》,整堂課教師語言富有鼓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根據情境問題列出的算式發現問題:因數和積,誰變了?它是怎樣變的?為什么會這樣變?然后組織學生觀察、討論,發現規律,總結規律。
江蘇南通師范第二附小吳東東教師執教的《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環環相扣。從情境導入到新知探究再到習題的設計,無不滲透了教師的教學智慧。從導課開始,讓學生去動手操作,通過自己動手切土豆,先切出了面,摸一摸,感覺面的特點。再切一刀,切出了兩個面相交的棱,又切一刀,切出了三個面相交的頂點,都讓學生摸一摸,感覺棱,頂點的特點。引出這三個關鍵詞之后,讓學生從這三個方面去研究長方體和正方體。教師在其中只是起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學生覺得輕松,學得主動。在習題設計上,教師設計的習題與學生的生活緊密,出示一個長方體的三條棱的長度,讓學生去猜是一個什么物體,如果猜對了,物體就會出現。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知識的所得真正是建立在學生經歷的過程之上的。教師對教材的挖掘深度、教學設計的新穎給與會教師留下了深刻印象。
來自上海靜安區的章雅玲老師執教的《垂直與平行》,恰到好處的運用直觀模型,讓孩子對同一平面掃清障礙。
浙江湖州的張國良老師執教的《真分數和假分數》從分數的意義及分數與除法的關系解讀了假分數的意義,孩子通過自己畫出四分之五產生認知沖突,教師通過分餅活動啟迪孩子的思維,原來假分數是分數單位的累加,恍然大悟。不但讓孩子知道了什么樣的分數是假分數更對假分數的意義理解透徹。在給分數分類的活動中讓孩子找分界線,更讓孩子加深了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數是假分數的認識,思維碰撞出火花。
浙江省金華市的特級教師俞正強執教的《用字母表示數》是一節大氣、幽默的課。學生整節課對于在確定的情況下用數字表示不確定的情況用字母表示數理解透徹學得扎實。
范小娟老師執教的《因數和倍數》學生對因數和倍數的掌握扎實,是一節平實的課堂。
泰安師范附小劉萬元老師執教的《分數乘分數》一課,這節課大氣、簡潔、清晰、原來計算課也可以這么有魅力。
一位教育學家也曾指出:“作為知識的數學出校門不到兩年可能就忘了,惟有深深銘記在頭腦中的是數學煌精神和數學的思想、研究方法、著眼點等,這些隨時隨地發生作用使學生終身受益。”可見,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的靈魂和精髓。《分數乘分數》這節課就非常好的用了以形助數----數形結合的思想,幫助孩子理解算理,學生用畫圖的方法來研究分數乘分數的算理和算法,通過三次操作,不住的對比反思中,讓學生在經歷觀察、操作、探究、發現、質疑、交流、反思、歸納等學習過程中,自主探索并掌握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理解算理。課的最后在豐收園中又畫龍點睛的總結了這節課“方法”的收獲(數形結合),學生恐怕相忘都忘不掉了,在以后的新課學習中還是做題考試中都會想到不會的可以畫一畫圖。
三、語言的魅力
“它不是蜜,卻可以粘住一切”。這個可以粘住一切的東西,就是語言。聽了這7位老師的課我感受著他們語言的魅力,有的更富有啟發性;有的非常幽默;有的非常生動;有的很會激勵學生。聽薛錚老師的課是一種享受,聽俞正強老師的課非常有趣,有生氣。張國良老師的普通話真是標準,那富有磁性的聲音加上干練的氣質,時而啟發,時而鼓勵。劉萬元老師語言簡潔、有力。自己在教學中所欠缺的就是這些語言的魅力。
四、一種精神、一種信念
在這次會上每個市都有評課任務,我們臨沂市的任務就是賞析張國良老師執教的《真分數和假分數》。市教研員于老師專程從臨沂趕來,與臨沂小學數學骨干教師們一道加班到凌晨4點多鐘趕做了微課程。受到了與會老師們的好評!經過這件事我對于于老師的能干、執著、精益求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于老師說:成功路上并不擁擠因為堅持的人不多。能遇到這句話,一句不用感悟就能看懂的話,真的是太幸運了,成功路上并不擁擠。這句話道破了天機。
兩天半的學習讓我“登高而博見”。就像鄭教授所說:“優秀的教師不一定走在最前面,但一定會思考。”從現在開始做一名會思考的老師,更要做一名堅持的老師!
篇2:省小學數學年會學習匯報總結材料:路,向遠方延伸
省小學數學年會學習匯報總結材料:路,向遠方延伸
去的時候,滿懷憧憬與希望,渴望一鳴驚人場景的出現,期待自己三年來的所學,具體的說是一年來對于數學的研究得到認可。回來的時候,背囊里擠滿了種種的不足、缺陷與問題。正如呂老師所說:“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從臨沂回到家后,我寫了兩條微博。一條是“講課回來,收獲一包袱的問題”;另一條是“路,還在向遠方延伸”。
就從這兩條微博寫起吧。
學習的目的是什么?真的僅僅就是利用如此寬闊的舞臺,一展所長,從而一舉成名嗎?本來我是這樣理解講課的。但課后,我陷入深深的反思中。或許正是如此功利化的目的制約了自己,束縛了自己,沒有了在鄉鎮講課時的那種泰然自若,那種勝似閑庭信步的自信;有的是“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那份戰栗與不安。對于課堂可以帶給我的精神享受,對于將公開課作為提升自己思想境界和教學素養的重要途徑這一本體化的目的,棄之腦后。
不安、惶恐,還有一種冥冥中的責任。一個在村小工作了三年,一個來自全縣教學倒數第一的鄉鎮的教師所強加給自己的責任,這些讓我不堪重負。也許是自己將自己的心態拔高了,將本來一次展示自己的課,演變為了巨大的、不堪其苦楚的包袱。
回來之后,我想到的全是問題,一個接一個,正如趵突泉的泉水一樣,不舍晝夜地噴涌著。所以我微博的第一條就是“收獲一包袱的問題”。
問題是什么呢?
很多很多,方方面面。這些問題需要我在接下來的一年中,逐步改正和解決。
問題的價值是什么呢?
遠方前行的路標。
記得房龍《人類的故事》的前言是一個詛咒保守者、歌頌勇敢者的故事。故事講的是在一個寧靜的山谷里,住著一群自以為是且守舊的人。他們總是聽從年老者的話,認為這里就是一切,不知道外面的草場依舊豐茂、土地更加肥沃。當勇敢者滿是傷痕的告訴這里的居民外面的世界的時候,沒有人聽從,并且用亂石殺害了他。很多年后,饑饉來臨,人們才記起勇敢者的話,循著勇敢者留下的路標,來到了新的世界。
我想,去臨沂前的我,就是守舊的老人,不知道外面世界的廣闊,沉浸在自我中心的狹隘心態中。當問題來臨,才恍然想起那些早就縈繞耳畔的忠告,才恍然想起收獲問題的重要,更深深意識到成長過程中,腳步不可停止、減速的重要。任何的自以為是,總是要吃到苦果的。當我沿著失敗這傷痛的足跡,沿著問題的路標,又一次前行的時候,我知道,我不會、也不應該再做那個守舊的老人。
路,還是向遠方延伸。
這是我今天的信心。
路,會延伸到何處呢?
我的回答:遠方。
孔子說,學,然后知不足。今日,教,然后知不足。不足,則改,路還是向遠方延伸。
當我發完兩條微博后,我轉載了于江美科長的一篇研修隨筆《守候花開》。在汗顏閱讀的同時,更加急迫地意識到自己在自身修養、學識上的不足。愈加意識到學習成長之功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更深刻地懂得成功果實的到來,需要一個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辛苦付出的過程。我更清醒地認識到,秋收之美景是在經歷了冬風之酷烈、春寒之陡峭后才到來的。
路標已有。前行的腳步不會停止。
我的路,一直會向遠方延伸。
對這一點,我充滿信心。
篇3:省小學數學年會學習匯報總結材料:我還要再做怎樣的努力
省小學數學年會學習匯報總結材料:我還要再做怎樣的努力
為一個相對來說,從教多年已經不再年輕、但經驗也還不是非常豐富的“老”教師來說,如何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完善自己,在這次會議上讓我感受更加深刻,目標也更加明確。受平邑鞏洪峰老師寫的學習體會影響,我為自己的反思起了這樣一個名字。
其實非常榮幸,這次會議本來縣教研室領導已經在縣教研室主任和業務校長群中發過消息--此次研討會只跟農村小學教師有關,與駐城小學無關,我也以為自己沒有機會再參加這次會議,只想過在名師展示時,跟學校的幾位骨干教師一起去聽劉萬元老師的課就足夠了。--沒想到于科長在通知中明確指出:“骨干班的班長要參加這次會議”,嘿嘿,就這樣榮幸地參與了全程學習。真得感謝于科長,骨干班班長這個“榮譽稱號”估計應該是咱們z的特色了......
從4號下午到6號上午,整整兩天的活動,內容滿滿的,收獲多多的,下面就簡單梳理一下這兩天來的感受和想法:
一、我還要繼續修煉自己的語言,讓孩子們更喜歡我的課堂,跟著我奔跑。
教師素質決定著課堂的成敗。在課堂教學中,我們的服務對象是孩子。那么多的孩子,一定都是各有特點,如何把這些孩子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課堂上來,讓他們有興趣去研究教師給預設好的問題呢?這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教師的素質。
我感覺首先取決于教師的語言。同樣的問題、同樣的設計,為什么不同的人上了會有不同的感覺;同樣一句話,不同的人來說,也會給人不同的感受。
會議上8節年輕人的課,給我的感觸更多。每一位站在講臺上的人都想完美地演繹自己的精彩,可是每個人給與會人員都留下了不同的印象。年輕,大多激情很足,有熱情,雖然有的老師給人的感覺還略顯青澀,可是有的已經讓大家感覺到確實是可打造之材。--這來源于對他們的語言感受。
其次就是體態語。人的體態語言是和口頭語言同樣重要的交流工具,教師在課堂上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無不影響著學生的心靈和情感。對課堂的氛圍營造和學生的積極性調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幾節課下來,老師們都很努力,語氣中都飽含著對教材教法的理解,還想流露出對學生的熱愛,臉上還帶著屬于他們自己的不同程度的微笑--我們課堂中的所有表情動作和語言,都是一個和諧的共同體,能夠感染學生、帶動學生、激活學生,那就是最佳的表現。由此,我也在反思自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這些都需要經過實踐的洗滌和時間的歷練,并且不斷總結,才能夠形成屬于自己的風格特點。
這些課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河東王偉老師。她一出口,感覺就像大熱天咬了一口雪糕--爽口清涼,干脆利落的風格,讓我心生贊嘆。--特別是臉上的表情,或嚴肅或思考或微笑或贊賞,都做得恰到好處,這樣小美女老師,孩子們一定喜歡。然后是鞏洪峰老師,為了讓孩子們不緊張,讓他們把聽課老師當“蘿卜白菜”,盡管這樣的說法是否科學還值得商榷,但這個從“初中”到“小學”的鞏老師,課堂的沉穩、親和,依然非常富有感染力,讓我們看到了精彩的表現。
二、我要給自己制定一個目標,不斷努力向著它前進。
有無目標是影響個人成長的關鍵。看著劉萬元老師課堂上的風采,每一句話、每一個手勢都是那么生動自如,整節課行云流水般地運行,面對孩子們的奇思妙想,劉老師那恰如其分地解讀,都讓我們看到了名師的風范、大師的精彩。特別是在聽他介紹自己成長過程時,讓我特別的感動。劉老師自己的驕人成績,已經讓我們這些一線教師可望不可及了,但他那虛懷若谷的謙遜態度更讓我肅然起敬。他取得了那么一串的成績,完成了一個小老師走向教學名家的完美旅程,那不是每一個人想走就能完成的路--劉老師首先從團隊的培養到機會的歷練,最后再到個人的努力,給了我們一個全方位的解讀。
說真的,聽了劉老師的一番話,我心里澎湃了一陣。
--反思:一是團隊培養。很久以前,于科長就曾經就集體備課和課堂教學研討,給了我們這樣的建議:可以每個學期研究一個領域,專門研究一個專題,下一個學期就換另一個專題,這樣積累下來,幾年就可以每個領域都研究透,這樣的課堂教學才能真正實現好的效果,體現研究的價值。--聽劉萬元老師的介紹,更加印證了這一點,劉老師介紹的讓骨干團隊全程參與,最后成長的是一批教師對我來說也非常有啟發。我們學校是有幾位骨干教師,但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好多老師還是不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去,在磨課時,有時候人員也不固定,不是全程參與,就無法體會磨課的全過程,也就無從談起在磨課過程中能有多大的成長。在以后的活動中,這應該是我們需要克服和改變的地方。
二就是個人成長。劉老師的“不要總是抱怨自己有多忙,沒時間思考”,是不是因為“不思考,我們才太忙”--真是有道理,有時候,可能是自己缺少規劃,才把自己弄得忙碌不堪,疲憊不已,還虛度了好多可以用來學習和思考的時間......
三、我要向身邊的榜樣學習,提升自己的素質,提高自身的能力
只要愿意學習,身邊處處是榜樣。z市小數骨干教師班,有三位班長,其他兩位就是呂健老師和鄭玲玲老師,她們各有千秋,一直都是我學習的榜樣。
呂健老師
以前是我的同事,最初就是我的業務領導,那時她做數學主任,我是數學老師。從那時起,就知道她飽讀詩書、才華橫溢,多年下來,最佩服她的堅持。看著那一串串的書單和一頁頁的文字,除了驚嘆就是慚愧了。盡管一直想向她學習,可總還是做的不夠好--從今年五月份,參加省培后,也在陸續買書學習。到現在已經陸續買了也有二十本書了,但由于平常總是瑣碎的忙碌,致使現在還沒有讀完--這次呂健老師的講座,還真是全新的內容,以前聽過的比這個要簡單。特別是這一天的時間統計,激起了要研究自己時間的興趣,去尋找那邊邊角角的時間“下腳料”,把它用來讀書、反思,為自己的學習提供一點最大可能--盡管想的挺好,不知道能夠堅持怎么樣,貴在行動,從現在開始吧。
鄭玲玲老師
原來對玲玲只是知道名,了解并不多。后來是通過課,只是感覺玲玲很有激情、課堂感染力很強,喜歡她那激情洋溢的模樣。再后來通過交流和交往,這個生活中柔情似水、課堂中激情滿懷的人,對教學的鉆研、對工作的執著都深深打動了我。
從上次骨干教師培訓,玲玲就講了關于數學思想方法的講座,這次又進行了完善和修改。根據王永春老師的資料,她竟然能夠分析的這么頭頭是道,還對照一至六年級的教材一點點地找出來各種思想方法的蹤跡,得付出多少的時間和精力,太讓我驚嘆了......更讓我感動的是,玲玲在學校分管教學,不僅是對數學的磨課竭盡全力,對科學和品生的參賽選手她也全程進行指導,并且還進行課標學習、策略了解,這一點是讓我更加震撼了,這些都得付出多少的努力和辛苦,恐怕只有玲玲知道了。我對自己說,從現在開始,向玲玲全方位學習......
還有好多的感動,特別是在這樣的會議中,我們可以再次有幸聆聽于科長和各縣區教研員的點評總結,他們這些資深教研員的教誨會讓我們受益終生。是他們引領了z市小學數學發展的方向,打造了小數團隊的輝煌,每次見到他們,我都感覺是頂禮膜拜,還需要在他們的引領下好好學習......
兩天的時間,真談得上思緒萬千,通過梳理,我也更加明確了方向,知道了自己以后該再做哪些努力,繼續前行,行走在研究的旅途上......